×

东北野战军 缴获 清点 歼灭 战后

东北野战军歼灭卫立煌集团47万人,战后清点:只缴获不到20万支枪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5 19:41:03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反攻阶段的第一场战略决战,国民党军在关外部署了2年多的50余万精锐部队,有47.2万人被东北野战军一举歼灭,国军东北战局接近全军覆没。不过在战役结束后的一个细节令人有些疑惑:为什么我军歼灭卫立煌集团47万人,缴获的枪械却只有19万余支呢?这个比例似乎不太正常,我们来了解下原因。

辽沈战役东野歼敌四十余万,端掉了国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只有刘玉章52军等少数部队逃脱,交战双方都有记录,这是明确无误的战果。因此辽沈战役看起来缴获的枪(机枪13347挺,其他枪械17万余支)少,却没有夸大实际歼敌战绩的可能。国军部队并非每人配发一支枪。很多朋友认为东北国军的新1军、新6军等之前的王牌驻印军,使用的都是美械,武器充足性能先进,但其实这跟枪械配发比例没有关系,而要看实际需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军队的配枪比事实上在40%左右,并非一般理解的至少人手一枪。也就是说东北50多万国军部队,枪械数字仅在约20万支上下,跟不少人的预计有较大出入。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一支3万多人的军级作战单位,不仅包含传统的步兵(这类士兵基本都是要配发步枪或自动枪的),还有一半以上的组成部分是特种兵(炮兵、装甲兵)、机枪手、后勤人员等,并非所有兵种都配枪。一方面给缺少军事技能和实战经验的非战斗人员、间接战斗人员配枪没有必要,反而增加负重和累赘;另一方面现代军队的特点决定了武器使用的分工:比如炮兵、机枪连的主要武器并非马步枪,而是需要多人配合操控的重火力武器,因此有大量此类兵种不会配发单兵作战枪械,即便单独拿了枪也没有用。本来一只部队持枪率就不超过一半,而且机械化程度越高的部队持枪率越低,所以一般伤亡超过三分之一的部队就丧失战斗力了,原因就在于此。当然也不是人手一枪部队战斗力就变强,像打到伙夫都要上前线的情况是极少数。

展开全文

不光国民党军是这样,之前在中国作战的日军也是如此。当时日军炮兵、掷弹筒兵、汽车兵等都不配枪。技术兵种不配枪很正常,重机枪一枪要配多人,轻机枪正副机枪手,有时还另配弹药手。但是总体而言日军在侵华早期人枪配比确实高于各个时期的国民党军队,一方面是开战初期日军军力、装备充沛;另一方面则是日军渡海打侵略战争,跟中国本土作战不同,敌人补给难度较大必须尽可能多带枪械,日军对战斗人员要求也高,大部分随军人员都要具备枪械和作战技能,日军的人枪配比一度超过60%,后期兵员增加储备不足,持枪比下降到50%左右,但依然高于中国军队。

另一点原因,像辽沈战役这样的大规模战役中,会有枪械的大量损毁和敌人故意掩埋等情况,这些情况同样会减少东北野战军的作战缴获。对比解放战争其他历次战役的缴获,辽沈战役其实已经高于平均水平,像47年华野在山东歼灭国军整编74师,对方同样为王牌军,此战我军缴获枪械比例约为33%,可见当时战争特点和部队构成状况:歼敌多,缴获少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