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实力的两面性
通过对印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印度是一个带有明显的“婆罗门世界观”的国家,自视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地位,并且在国民中也都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思想。与此相适应的是,印度似乎特别受到一些西方国家的青睐和追捧。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有着靓丽的歌舞但却非常贫穷的国家,对于印度人普遍认为中国落后印度2、30年的想法感到无法理解。实际上,上面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在都有片面性的同时也代表着印度实力的两面性,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领域均是如此。
我们首先来看看印度经济发展上亮眼的一面。根据印度官方的统计数字,印度在2015—2016财年经济增长率为7.6%,超过了中国的6.9%,成为了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更令印度人乐观的是,印度是世界上青年人口数量最多的经济体之一,使得很多印度人认为劳动力数量的优势将成为印度超越中国的重要依托。
我们在承认印度确实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潜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印度目前较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就像我国刚刚改革开放时起点很低时一样,同时印度也具有国内消费贡献率高和非税收入占比很低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印度还有着很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甚至有些因素是印度目前状态下难以或者说不太可能克服的。
展开全文
■ 印度是世界上青年人口数量最多的经济体之一,印度城市人口比例也仅为34.9%,被认为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用于发展制造业,不过尽管莫迪政府大力推动,却没有收到多少成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刚出现时,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而印度则实现同比增长3.1%,使得印度一度认为是一个在经济发展上超越中国的好机会。谁知中国迅速控制了疫情,经济和社会生活逐步走上正轨。
2020年第二季度印度经济出现断崖式下降,同比下降高达23.9%,这种情况在近几十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中都没有出现过。而中国第二季度则实现了3.2%的正增长,而且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根据预测也将会是2020年全年实现正增长的唯一主要经济体。
■ 因为控制疫情不力,印度在2020年第二季度成为了受疫情打击最为严重的主要经济体
作为世界上青年人口最多的经济体之一,印度每年需要创造1200万个就业岗位吸收年轻劳动力。按照世界银行的说法,印度是世界上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印度一方面在极力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却采用带有严重经济民族主义的保护主义措施来使得进入印度的国际资本寸步难行。
从基础条件来说,印度农业的自然条件是非常好的。美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统计,印度净耕地(指经常进行耕种的耕地面积)面积为1.798亿公顷,占全球耕地面积的9.6%,排名世界第一位。然而,印度的农业生产却一直呈现出比较大的波动状态,显示出印度农业的基础是非常不牢固的。印度农业的收成严重依赖季风雨量的正常与否,如季风雨量正常就收成很好,反之则很差。这一情况无疑反映了印度农业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以至于难以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
■ 目前,印度有约2亿人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是世界上饥饿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根据2021年全球饥饿指数得分,印度在116个国家中排第101位,不仅比自然条件差很多的巴基斯坦(第92位)低,而且比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中的苏丹、马里等国家排名还靠后,略高于阿富汗(第103位),属“重度饥饿”。是世界上饥饿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基础设施方面,印度的落后也是显而易见的。《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印度基础设施水平在全球排名第66位,与其GDP排名和可以说是“目空一切”的发展目标差距极为明显。在数字经济日益占据重要地位的今天,印度的表现仍然乏善可陈。印度政府虽然大力提倡和推进“数字印度”计划,试图将印度早日带入数字经济时代,然而残酷的现实显示距离这一目标的完成仍然是遥遥无期。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印度的“网络就绪指数”在全世界排名居然为第91位。通俗的说,就是印度人中的大部分只是拥有基本的通信基础设施,诸如固定电话之类,而网络的通联却是极为落后的。
■ 印度的基建水平在发展中国家都算是平均线之下,虽然不断提出雄心勃勃的基建计划,但基本都停留在“将”字上,比如2015年印度与日本签订了印度首段高铁项目合作协议(连接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的高铁总造价约为9800亿卢比,约合147亿美元,由日本政府计划为该项目提供超廉价贷款,期限50年,年贷款利率仅为0.5%),结果至今6年过去,至今都没有动工
说完了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再来看一看对于军迷们来说更为直观的印度军事力量的两面性。印度确实拥有南亚次大陆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在很多印度人眼中这支军事力量虽然还不能和美国相比,但却也具有与中国一较高下甚至占据相当优势的能力。至于情况究竟如此,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武器装备研发水平及其管理使用水平,第二个方面则是包括更多因素的军队综合战力水平。
印度拥有较为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国防科研生产体系的国家,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从军工生产角度来看,印度的纸面能力同样显得相当光鲜。印度的兵器工业是国防工业中起步最早、专业领域最全、自行生产能力最强的行业。
从纸面数据上看,印度的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体系比较完善,拥有从各类常规武器装备到核武器的研制、生产能力。然而,印度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却是一幅颇有些“惨不忍睹”意味的国防工业成果。总体来说,印度国防科研存在着如下的问题:首先就是由于一般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其次是印度的国防科研水平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却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应用;最后则是印度受制于庞大军队数量的限制,导致国防开支中用于科研的比例过低。
■ 印度海军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
据2019年7月印度官方公布的数字,印度的年度国防预算为610亿美元。这一数字对于印度的经济规模来说已经不算低了,印度军队的180万文职和军职人员(这还不包括庞大的准军事部队),再加上310万国防部负担的退休人员的工资,已经占到了这610亿美元的60%。
如果再刨去武器装备维持费、训练费,能够用于武器装备采购和科研的比例也就相当低了。近两年,印度海军本来想再买10架美制P-8I反潜巡逻机,但因为预算限制也削减为6架,陆军甚至紧急削减了狙击步枪的订单数量。
至于印度国产武器装备存在严重缺陷的事例,实际上有很多的例证。此前,为了向邻国特别是与印度处于边境武装对峙状态的中国示威,身穿迷彩服的印度总理莫迪登上了一辆印度国产“阿琼”主战坦克,颇有些耀武扬威的架势。然而,关于被称为只有外表而毫无实际战斗能力的“白象”的“阿琼”主战坦克被用来向中国示威,怕是只能招来中国军迷的一片戏谑之声,更难以起到什么示威的作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 “阿琼”主战坦克为代表的不少印度主力装备曾被印度媒体标榜为本国的“荣光”,但象征性服役后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是否可战颇可怀疑,同时因为漫长的研制周期落入还未服役就早已落伍的窘境,印度政要拿这些武器夸耀武力不过是徒增笑柄
由于国产武器装备存在诸多的问题,造成印度军队不得不将引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大型的技术复杂的武器装备(甚至包括数量和质量需求比较紧迫时的诸如轻武器那样的小型武器装备)作为军队装备的骨干和主力。众多的武器装备来源,使得印军的武器装备种类繁多,几乎包括所有世界主要军火供应国的产品。
如此众多的武器装备来源,造成其相互之间协同配合和后勤保障的困难,在技术标准不同的情况下要想将其全部融入同一个联合作战体系之内更是难上加难。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国家研制的武器装备都首先要适应自己的作战环境和作战需求,这就造成印度采购的武器装备不一定能够适应自己的需要。
不仅如此,印度军队武器装备的管理和使用都比较混乱,造成事故频发。据有关数据统计,印度空军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事故中居然损失了1002架飞机,数量达到了一支大国空军飞机装备数量的级别。除了武器装备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外,印军的实战能力也是存在着很有自己特色的缺陷。
■ 印度国防部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和印度军械厂委员会 (OFB)用去十五年时间研制、作为印军制式突击步枪使用的“英萨斯”装备后因可靠性差而声名狼藉,印度军方不得不向东欧国家寻购苏联时期的库存步枪作为权宜之计,并转向俄罗斯采购AK-203突击步枪替代“英萨斯”
印度陆军作战思想的基础之一是进行高效的陆空联合作战,以占据优势的空军来提供严密的空中掩护以及进行对地支援。但由于根深蒂固的军种利益分歧,印度军队的陆空联合作战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却处于一种长期止步不前的状态,而且其现行体制下的陆空联合作战的效能也是比较低下的。
最后我们来说说印度的军事改革。说实话,这确实是一场异常漫长而且艰难的充满印度特色的军事改革。在中国从2015年起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最彻底的军事改革之后,印度舆论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也在一片喧嚣中吵着要进行彻底的军事改革,以放弃原来军种分立的作战指挥体制并建立起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联合作战体制。然而,数年过去了,印度的军事改革仍然是举步维艰,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出个像样的结果来。
■ 价格昂贵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对于经常需要在全球各地执行任务的美军空降师来说是一种不多的快速反应装备,但对于战术空运能力差出不是一个级别的印军山地部队则未必
2019年8月15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启动拖延了20年的重大军事改革。莫迪宣布说:“我们的军队是印度的骄傲。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军种间的协调,我想宣布一项重大决策:印度将有一名国防参谋长。这将使军队更为高效”。
这一决定后来虽然得到了落实,但印度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却表示说:问题根源在于,在南亚我们没有任何联合作战的概念。印度的三军尚未学会如何共同作战。正如其指出的那样,设立国防参谋长之后的印度军事改革似乎又进入了一种停滞状态。
截至目前印度的军改差不多也就停留在上述结果上面,以至于有印度媒体宣称印度军改最大的成果就是开除了若干万头奶牛的“军籍”。《印度斯坦时报》网站于2019年2月7日发表一篇题为《军事改革让中国的作战能力超过印度》的文章,一改印度自视甚高的态度,宣称中国军事改革成绩斐然而印度还在“混日子”。
■ 在高原山地地区进行训练的ZTQ-15轻型坦克。得益于强大的国防工业基础,我国军队可以获得针对本国独特需求研制出适用装备,而印度即便拿出巨资在国际市场也未必能获得同类趁手装备
从以上对印度历史、文化乃至经济发展等角度延展到印度军事领域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印度有着具有鲜明特色的悠久文化和灿烂文明,也是一个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国家。然而,印度却因为自己独特的文明异化出了一种与中国秉承与邻为善思想完全不同的,以“与邻为壑”为主要特征的带有明显“堡垒”特色的国家战略思想。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印度不再是那个风度翩翩能歌善舞的南亚“大象”,而更像是一头到处惹是生非以武力为行事第一标准的“战象”。
不管印度是一头武力值爆表的“战象”也好,是一头中看不中用的“白象”也罢,中国都需要真正从各方面重视而不是轻视甚至忽视这个邻邦。这是因为其不仅有着扩张领土的野心和难以抑制的领土欲望,以及对周边弱小邻国的控制欲望,而且也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进行冒险行动的内在驱动因素。而后者则是值得我们特别警惕的!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2022年02期《“起武”的南亚“大象” /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及能力解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