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不少,印度反导系统发展道阻且长
作者:兰顺正
首发自:《中国航天报》
据多家印度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1月2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成功进行了反弹道导弹拦截弹的首次飞行试验。报道称,DRDO在奥萨里邦海岸附近位于APJ阿卜杜勒·卡拉姆岛上的试验场成功发射了AD-1(Air Defence)导弹,该弹是印度弹道导弹导弹防御项目二期计划的配套拦截弹,具有高空拦截能力,而此次的试飞也让印度反导系统成为了各方的焦点。
分两步走的“空天盾牌”
印度于1999底正式启动弹道导弹拦截系统研发,该计划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目标是对弹道导弹进行末段拦截。
其中,第一阶段目标是拦截射程2500千米、最高射高80千米的弹道导弹,主要由指挥控制系统、导弹预警系统以及在低层拦截弹道导弹的“先进防空”(Advanced Air Defence,AAD)拦截弹和在高层拦截弹道导弹的PAD/PDV 组成。
AAD导弹是印度自主研制的一种全新拦截弹,用于在大气层内拦截弹道导弹,兼具防空能力,采用主动雷达末制导,以动能杀伤方式摧毁目标,可拦截射程不超过1000千米的弹道导弹。PAD导弹是在“大地”弹道导弹系统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能够拦截马赫数 5、射程300~2000千米的弹道导弹。PAD导弹采用弹道优化设计,能在 80~85 千米和45千米两种高度拦截目标。不过PAD很快就被PDV取代,后者于2009年开始研发,将PAD的一级液体发动机换成了固体发动机,使用了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式导引头,采用动能战斗部,拦截高度号称达到了150到180千米。
2006年11月27日,印度首次使用PAD击落了一枚改进型“大地-Ⅱ”弹道导弹,2007年又使用AAD拦截弹进行了一次拦截飞行试验。按照印度的说法,第一阶段已经于2010年代末完成。
印度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拦截射程5000千米、最大射高150 千米的弹道导弹,将可拦截目标的速度从马赫数4~5提升至马赫数6~7,主要内容是开发两种拦截中程弹道导弹的拦截弹,分别是AD-1和AD-2。
展开全文
此次试射的AD-1是一种两级固体燃料远程拦截弹,从公布的画面看其第二级要比第一级细一圈,可能是为了保证末端的存速能力。AD-1具备在大气层内和大气层边缘迎击飞机和弹道导弹的能力,据称“配备了自主开发的先进飞控系统和导航与制导算法,可将拦截器精确引导至高速飞行的目标”。DRDO专家对媒体表示,该系统包含大功率雷达,飞行测试期间各子系统均按计划运行,包括用于捕获飞行数据的雷达、无线电遥测和光电跟踪设备。前印度人民党主席、印度国防部长拉吉纳特·辛格称这是一种“独特类型的拦截器”,具备了“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拥有的先进技术”。而更大的AD-2目前还未公开,据称其性能将会满足拦截5000公里弹道导弹的拦截。此外,印度方面还宣称在第二阶段中计划开发一种基于激光的防御武器系统。
进步与困难并存的印度反导
客观而言,如果此次印度试射AD-1的相关数据偏差不大,那么对于印度的反导能力发展确实是不小的进步,但是即便如此,印度想要构筑真正的反导盾牌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资料显示,印度的双层反导系统对标的是美国的末段双层反导系统,包括了“爱国者-3”末段低层反导系统和“萨德”末段高层系统,但与其还有较大差距。
首先在反导雷达方面,印度的反导预警跟踪雷达“剑鱼”是由以色列“箭-2” 系统的“绿松”L波段相控阵雷达发展而来,而美国的“爱国者-3”和“萨德”分别使用C波段相控阵雷达和X波段相控阵固态雷达,“剑鱼”采用的L波段由于频率较低,因而分辨率也相对较低,同时雷达探测距离也只有800千米,只适合探测近程弹道导弹。
其次,虽然印度的双层反导系统均号称采用动能碰撞拦截方式,但就目前看,动能拦截技术世界上只有美国、以色列是真正过关,而且末端反导的拦截成功率还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分析认为,印度动能碰撞拦截的可信度不高,或许还停留在多爆炸成型弹丸( MEFP) 战斗部的爆破杀伤层面。而且在之前印度尽管多次实验成功,但大都只是对一个发射地点、飞行速度与方向、飞行高度或弹道参数均已知且未采用机动变轨的靶标进行拦截,这不符合实战情况,所以实验的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另外从根本上来说,印度不具备太空监视能力,不具备研发生产用于探测跟踪弹道导弹的高性能雷达的技术能力,目前系统所用雷达是以色列或者俄罗斯技术,拦截导弹有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制导陀螺仪等关键零件在印度兵工厂里不能加工,只能依赖从俄罗斯和以色列进口,这些都制约了印度导弹防御系统作战能力的形成。如在打造反导系统的第二阶段,印度计划将“剑鱼”反导雷达的探测距离需推远至1500千米,且需要具备对导弹突防措施的分辨能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离不开外国的帮助。
综上,印度要建成真正有效的弹道导弹防御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