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1998年晋升海军少将,2010年晋升海军中将。2008年当选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五大代表。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是继聂力中将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位女中将,也是全军第一位海军女将军。
“牵引我人生历程的是使命和责任”
“竭尽全力做好当下”
1970年,刚满18岁的徐莉莉参军入伍,成为南海舰队一名海军战士。
军旅生涯的初始阶段,徐莉莉迈出的每一步都扎实精彩。
当饲养员时,她发现有的小猪机敏好动,体重增长缓慢,就尝试用蜡封住小猪的耳朵,减弱其听力和活跃度,达到了增肥效果。她就地取材制作的发酵饲料,在营区内外远近闻名。
当护理员时,她把为患者喂水喂饭、端大小便、更换床单被套、清理卫生等护理工作做得规范精细,被护士长称为“护理标杆”。
夏日炎炎,为了不让植物人和高位截瘫患者长痱子,徐莉莉为他们增加了一次晚间擦澡。为了方便工作,她晚上就睡在没有窗户的被服仓库里,结果患者身上没生痱子,徐莉莉身上却长了痱子。
当炊事员时,她刻苦学习烹饪技术,曾在舰队后勤部组织的烹饪比赛中获第一名。
回顾在基层部队工作的经历,徐莉莉说,我有幸成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登舰出海的女兵,有幸成为海军第一艘医院船医疗队的第一任指导员,感谢组织给我提供报效祖国的机会,我珍惜每一次机会,要求自己竭尽全力做好当下。
“对知识的饥渴感伴随我军旅生涯的每一个阶段”
纵观徐莉莉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她是踏着学习的阶梯不断开拓自己的人生高度。
1979年,27岁的徐莉莉在正营职岗位上已经工作了4年,组织准备提升她到一个副团职岗位工作,当时徐莉莉正为报考地方大学做准备。二者面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考。
展开全文
回想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读书的那段时光,徐莉莉感叹:“当时我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偏弱,但这更让我有了跳起来摘桃子的动力。”为了不打扰同学们休息,她就在学校附近找了间防震棚住了下来,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
冬天房子透风,室内气温很低,她就坐在被窝里戴着棉帽、口罩、手套坚持学习。
“这种对知识的饥渴感伴随我军旅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徐莉莉说。
在徐莉莉看来,只有不断调整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不同工作岗位对自己理论素养的要求。
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徐莉莉在工作中的创新助力。在20世纪80年代,她的专著就获全国二等奖,由她担任总撰稿的电视历史政论片获全国一等奖,她作为总编的十二部海军政治工作系列教材获全军一等奖,由她担任课题负责人的“海军战时政治指挥模拟仿真系统”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她撰写的数十篇论文均获国家、军队等各类奖项。
担任海军后勤部政委后,徐莉莉创立了“开放式学习、互动式交流、自助式教育模式”,并在海军率先开展网络学习教育,为机关干部和基层官兵提供了更广阔的成才平台,同时也增加了干部监督管理的便捷渠道。
“用信念托举使命”
2010年,徐莉莉在法国三军防务学院演讲时,代表中国军队发声,代表中国军队女将军发声,“中国军人,从不好战、决不忘战、更不惧战!”
演讲互动结束后,时任法国三军防务学院院长的罗伯特中将赞道:“今天站在讲台上的是第一位中国人,而且是中国的女将军,这是我当院长以来,见过的回答问题最多、场面最热烈、最受欢迎的一次演讲。”
回顾过往,徐莉莉深有感触地说:“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我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我们是用信念托举责任和使命。”
兼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期间,徐莉莉就“信息化时代如何更好发挥女军人在军队建设中的作用”为题,进行了大量调研,查阅了大量资料,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根据冷兵器、机械化、信息化不同时代对军人脑力体力的不同要求,军队应拓宽女军人工作岗位,并提出具体建议。绝大多数建议进入决策层面。
不忘初心既需要理性的支撑,也需要感性的激励。
有一次,徐莉莉到一个新建的军港检查工作,当她看到年轻的建设者们用羡慕的目光望着新型战舰上同样年轻的战友时,她问官兵此时的感想,官兵们表达了共同的感受:看到威武的战舰驶入军港,我们感到军旅生涯中有这段履历值了。
每当这时,徐莉莉都会被基层官兵对祖国的忠诚深深打动,同时想起自己激情燃烧的青春。
徐莉莉表示,“牵引我人生历程的是使命和责任,为此,我感到生命的无愧和自豪。”
通过与她的交谈,不难发现她的自律与勤奋学习始终伴随她的人生。人若有志,万事可为,徐莉莉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当下,当我们在追寻自己为什么而活着的时候,不妨坚定自己的理想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奋斗,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国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