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麟 中国工程院 核潜艇 沉痛 栋梁

沉痛悼念!国之栋梁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总设计师张金麟逝世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5 05:18:02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我国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麟同志,于2023年1月9日10点03分因病逝世,享年87岁。

张金麟,男,1936年10月生,生于河北省滦南县。1960年8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涡轮机专业。曾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长期从事特种船舶总体和动力研究设计方面的工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7年获国家高技术发展建设重大贡献奖和金质奖章;1991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成为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2007年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授予“船舶设计大师”称号。

尊重逝者生前遗愿及家属意愿,丧葬事宜一切从简,不举办追悼活动。

特此讣告。

单位联系人:叶水生13307126812

家属联系人:张愚13501798813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第七一九研究所

2023年1月9日

张金麟,我国核潜艇总设计师和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094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长期从事特种船舶总体和动力研究设计工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贡献了半生心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直接掌握联系高级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编者注:据北京日报文章《第三任核潜艇总师张金麟逝世》,张金麟是第三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已于2021年3月去世,享年96岁。第二任总设计师为黄旭华,2019年9月获颁“共和国勋章”。)

1936年10月16日,张金麟生于河北省滦南县,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期间,受学校的氛围及苏联专家们的影响,张金麟树立了为国家建设服务的远大抱负,1960年毕业后,按要求从哈尔滨去大连第一海校报到,统一进行三个月的军事训练后,被分配到北京海军大院的造船技术研究室,开始了一生为之奋斗的核潜艇研究工作。

展开全文

张金麟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3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特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国家高技术发展建设重大贡献奖和金质奖章,并于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战略导弹核潜艇一直是“五常国家”的“镇国大器”,虽然出镜率远不及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但是威慑能力是最大的,是二次核打击的主要力量。对于战略导弹核潜艇来说,占据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就是其最好的保护伞,这也是各国海军这么看重战略核潜艇的原因之一。

美国在1948年就开始对三种热交换形式的反应堆,即压水堆、气冷堆和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进行研究。美国首先发展了压水堆和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技术,接着苏联也发展了这两种反应堆技术。这两种反应堆都经过陆上模式堆的考核试验后,才将同型堆安装在它们的早期核潜艇上。对压水堆而言,50多年的历史发展使其在功率和寿期方面完全满足潜艇的需求,理论上来说,潜艇需要多大功率,压水堆就能做到多大功率,但实际上因受体积、重量限制,上述理论难以实现,而且共热效率再提高的潜力不大。目前各国核潜艇均用压水堆作动力,其真型推进装置是由反应堆、一回路、二回路、电力系统、应急电力系统和轴系所组成。

中国海军在20世纪80年代就装备了第一艘战略核潜艇-“092型”战略核潜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只是解决了中国战略核潜艇的有无问题,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国具备战略核反击的实力,而“094型”核潜艇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个危险的局面。作为中国研发的第二代战略核潜艇,“094型”战略核潜艇的技术水平相对于“092型”来说有很大的提升。除了在静音、航速和自动化的程度上有提升以外,所搭载的潜射弹道导弹的性能也有了质的变化,这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再到后续发展,张金麟都功不可没。20世纪80年代末,张金麟被任命为“094型”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在整个项目研制过程中,他带领团队克服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研究核潜艇工程这样的尖端技术,与国家当时的工业水平严重不匹配。张金麟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退缩,最后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祖国赋予的任务。

张金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轮机专业,毕业之后却干着核方面的工作,多亏大学时期的材料力学、理论力学这些基础理论课程学得扎实,他迅速地改变研究方向并适应了工作的需求。同时,母校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八个字时时刻刻鞭策和鼓励着他,提醒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

毕业后,张金麟被分配到海军大院的造船技术研究室,开始与核潜艇结缘。张金麟的家乡靠近海边,船很多,从小就对海和船有感情,所以当听说要他从事有关核潜艇的研究工作时,他的内心十分高兴。那几年大家集中力量搞反应堆,他的任务是研究反应堆一回路里的稳压器。当时,我国还没人研究稳压器,张金麟也不知道稳压器是什么,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学习美国航母的资料,从理论上进行推演,研究稳压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原理、作用及功能,通过一年多的自学、研究,写出《加压器的原理与计算》一书。

张金麟不但在船舶总体设计、舰船系统工程等方面造诣很深,还组织解决了我国多型船舶大量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保证船舶核安全的工程技术方法,是我国船舶核安全工程的先驱者之一。他将一生奉献给了祖国,不计个人得失,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金麟院士为我们留下的较为完整、且又可公开的回忆文章,是《军工文化》2008年以封面文章刊发过的《张金麟:“银狐”院士》。现予以转发,惟愿院士崇高的精神品质不断激励我们前行。

张金麟: “银狐”院士

有一个画面定格在中国船舶七一九所很多人的脑海里:夕阳西下,暮色初上,两位银发老人携手在院区散步。大多数情况下,是他牵着她的手,带着她,一起走过,那些青草地,那些常青树,那些冷暖枯荣交替变换的春夏秋冬。

这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外人可能很难想象,那个衣着朴实、看似满身人间烟火味的他,会是一名业内声名远扬的技术权威,是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走近他,你会发现:这位推着自行车上街买菜的智者,这位即便是任所长时出差在外仍坚持挤公共汽车的长者,这位只会在黄昏时给自己放一会儿假的老人,他有一个如他的人生一样精彩一样闪光的名字——张金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