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南 中越 友谊关 越南 要员

中越边境镇南关,当年为何改称“友谊关”?越南要员祝贺改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4 22:55:03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作者:闪闪

镇南关改成友谊关,是否能带来友谊?

位于广西凭祥市的镇南关,是我国南疆的著名关口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改名为友谊关。

坊间有传闻,之所以改为友谊关,是因为越南方面提出建议,毕竟镇南关这个名称,压了越南太久。真正改名的时候,多名要人祝贺改名。

镇南关的历史分为两大阶段,分别是1949年之前,和1949年之后。

看镇南关三个字,就知道这里是军事重镇,作用都体现在字面上了,这里号称是西南第一雄关,自古威震东南亚。

没有修建镇南关之前,西南边陲是百战之地,远离中原王朝的统治,以至于山林里的小国,总是来劫掠骚扰我边民。

中原王朝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很难控制并治理西南边陲,毕竟破坏一个地方很容易,建设一个地方很难。

汉武帝时期,不惜代价经略大西南,派人远赴崇山峻岭修建镇南关,雄关立起之日,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那不仅仅是一道雄关,更代表着雄厚的国力,退一步来说,即使敌人进入了镇南关,那就登上城头看一看吧,看清什么是大国天威。

那一层层的夯土,科学严谨的设计,无一不彰显着大汉的先进文明和军事实力。而这样的雄关,中国还有很多。

千年之前,东南亚的很多小国,看到那铜墙铁壁的镇南关,就会有巨大的精神威慑。

今天,我们打开手机地图的卫星图模式,一眼就能看出镇南关的重要性,也可以从汉武帝的角度看镇南关,可谓一道雄关横贯群山,犹如大船的压舱石。

毫不夸张地说,古时候的东南亚小国,并没有修建雄关的能力,看一眼这样的雄关,就可见实力。

展开全文

威武雄壮的镇南关,很多时候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谁要心怀不轨,先掂量掂量镇南关及其背后的实力。

后来到了唐宋元明时期,即使中原王朝出现动乱,待到稳定之后,便会兵发镇南关方向,那道雄关成为西南小国投降的地方。

军阀混战时期,广西成为新桂系的地盘。

(1949年追击白崇禧:红旗插上镇南关)

1949年,红旗插上镇南关,成为我军解放广西的重要标志。

到1949年之后,国际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世界多数国家逐渐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而新生的新中国,跟北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就开启了镇南关的第二阶段,从威震东南亚,到支援东南亚多国。

以抗法援越为例,镇南关成为中越之间的一道纽带。

镇南关的作用,从威震东南亚,变成了援助东南亚,所以用“镇”这个字,就不太合适了。

到1953年1月,经多方考虑,采纳了多方建议,将镇南关的“镇”,改成了睦邻友好的“睦”,改名为睦南关。

当时,我国正处在抗美援朝时期,战略重心集中在东北亚,并不是东南亚。而越南处在抗法时期,如果无法获得外界援助,就很难取得胜利。

新中国处在困难时期,依旧通过睦南关,无私地支援越南,援建铁路和公路,帮助北越建立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

北越以及整个越南的群众,都感激中国的无私无偿援助,两国边民来往频繁,相互通婚,边民亲如一家。

两国的百姓会去对面砍柴,去对面取水,如同宣传标语所说的那样亲如兄弟。

镇南关的历史结束了,睦南关的历史开始了,然而到1965年3月5日,我国决定将广西的睦南关再次改名,改为友谊关。

这一次改名,得到了越南方面的欢迎和称赞,越南高层和各界代表,参加了镇南关的改名仪式。

美国1964年侵略越南,友谊关是我国重要的援助通道,总计200多亿人民币的援助,源源不断送往越南。

再看越南这边,他们的关口原名是“登边检查站”,随着中国镇南关改了名字,他们这边也改名为友谊关边防检查站。

援越抗美时期,中国是越南的大后方,成为北越抗击美国的后盾,支援的项目大到铁路,小到蛋白粉和肉松。

当时,中国和北越有共同的敌人,我们为了支援越南,连刚刚研发的手扶拖拉机,都源源不断送到了越南。

【援越抗美部队出友谊关】

越南的老百姓发现,他们都用了手扶拖拉机,开始机械化种田;而中国这边的老百姓,依旧用水牛在耕地。

越南百姓询问,中国的农民为何不使用拖拉机耕田呢?

为解决这一尴尬,我们生产的手扶拖拉机,首先用在了中越边界,免费培训拖拉机手,免费给了柴油。

友谊关友谊关,在这一时期的确体现了两国友谊,我军30多万名干部战士,在越南艰苦奋战,防空、修路、架桥、急救……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中越两国的奋战下,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越南战争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西贡时刻”的照片传遍世界。

(西贡时刻)

让人吃惊的是,越南打败了美国侵略者之后,居然想在东南亚称霸,出兵侵犯周边国家,其中就包括中国,在边境屡屡挑衅,制造流血冲突。

在越南的大批华人华侨,遭到了越南当局的排挤和欺压;在边境的大批老百姓,遭越南军队的骚扰,流血事件接连不断。

1979年2月17日,友谊关又一次集结部队,拉开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大幕。

据笔者采访的一位参战老兵回忆,那场战争打得很激烈,他作为指挥部的人员,早晨看到一批又一批的伤员和战友遗体,从前线抬到指挥部旁边的山沟。

另一位老兵回忆:部队打一个无名高地,他的大腿被子弹击中,躺在了山沟里,身边躺着20多位战友,虽然人人都受了重伤,但没有任何人喊痛。

这是我军的一贯传统作风,军人不怕痛,不怕死,因为敌人火力封锁,他在山沟里躺了一天一夜之后,有的失血过多陷入昏迷,再醒来已经在医院了。

借用唐皇李世民的一句话:畏威而不怀德,拘小节而无大义!

镇南关、睦南关、友谊关……这三个名字,代表了中越关系的三个不同时期。

是否应该考虑,改回镇南关这个名字,让雄关回归当初的使命,威震东南亚。

友谊关在战火中曾经伤痕累累,当初的越南兄弟,枪炮掉头向我们开火,友谊关三个字挂在城头,却没有了友谊。

战后,中越在友谊关交换战俘,越南士兵和战俘的脸上,没有任何友谊。我们是否应该反思,镇南关三个字起到的作用,比友谊关更大?

有人说在现代战争中,镇南关已经无法像冷兵器时代一样威慑敌人。可笔者想说,镇南关威震东南亚,不仅是军事上发挥作用,精神上心理上的作用会更大。

历史已经用事实证明,有的国家畏威而不怀德。

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