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文瑞 空间站

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中国的空间站叫什么名字?发现引力波的人是谁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4 23:12:11 浏览1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中国的空间站叫什么名字

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英文名称:中国空间站)泛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建造的空间站系统,预计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空间站轨道高度400 ~ 450km,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10年,空间站总重量可达180吨,3人长期驻留,可开展大规模空间应用。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12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此后,神舟12号载人飞船成功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并成功将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飞行人员状态良好,发射圆满成功。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北京,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先后进入天河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中国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设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2021年5月,空间站和核心舱完成在轨试验验证。5月29日晚,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发射了天舟-2货运飞船,这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飞行。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12号载人飞船的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12载人飞船和天河核心舱完成了快速交会对接。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先后进入天河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第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7月4日,神舟12号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首次舱外活动。空间站被设计用来长期搭载三个人。在运行阶段,载人飞船每半年进行一次人员轮换,初始阶段人员会间歇性到访。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与实验的重要基地,并将在轨运行10年以上。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中,空间站将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每个舱的规模都超过20吨。构型基本呈T型,核心舱在中间,实验舱I、II分别连接两侧。

发现引力波的人是谁

1、发现引力波的人是LIGO与Vir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2、2016年2月11日,LIGO与Vir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宣布他们首次对引力波进行了观测。观察本身是在2015年9月14日,使用先进的LIGO探测器。

3、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研究人员当天在华盛顿举行记者会,宣布他们利用LIGO探测器于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来自于两个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扩展资料

中国引力波探测

1、从爱因斯坦在1916年预测出引力波,到2015年LIGO获得直接观测证据,整整跨越了一百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科学家也在不断寻觅、追求。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开始了引力波研究,可惜因种种原因停滞了十几年,造成了人才断层。直到2008年,在中科院力学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胡文瑞院士的推动下,中科院空间引力波探测工作组成立,引力波的中国研究再启征程。

2、目前,我国主要有三个大型引力波探测项目,一个是由中科院胡文瑞院士和吴岳良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的太极计划,它非常类似于欧洲eLISA计划。另外一个太空计划是由中山大学罗俊院士领衔的“天琴计划”,相比较太极,它将位于地球之上的10万公里轨道处,三个卫星的间距也是大约在10万公里之上。第三个是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的“阿里实验计划”,阿里实验计划是在计划在我国西藏的阿里地区放置一个小型但具有大视场的射电望远镜,从地面上聆听原初引力波的音符。这些项目现在预研阶段。

3、这些探测都是利用激光干涉的方式。而我们的宇宙本身就已经“创造”出了一种探测工具 — 毫秒脉冲星,它们是大质量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形成的高速旋转的致密天体。这些旋转极其稳定的天体是自然界中最精确的时钟。这些极其稳定的恒星是自然界中最精确的时钟,像灯塔一样每“滴答”一次就向地球扫过一组信号。引力波可以通过虽然非常细微,但还是能够察觉到的时间涨落而探测到。这就是脉冲星计时(Pulsar Timing)的方法。中国正在建设的500米口径望远镜,以及国际上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SKA)射电望远镜,都将监测脉冲星,从而探测引力波的存在。

4、2016年6月16日凌晨,LIGO合作组宣布:2015年12月26日03:38:53 (UTC),位于美国汉福德区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的两台引力波探测器同时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这是继 LIGO 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之后,人类探测到的第二个引力波信号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引力波

现任海门市公安局局长是谁

张炎,男,1966年2月生,江苏南通市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省委党校在职大学学历。
现任海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海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海门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督察长。

太空黑科技——微型射频离子发动机首次飞行验证!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贺建武、马隆飞、康琦、段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19年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颗名为“太极一号“的卫星,这是中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主要任务是实现关键技术的验证,为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打下基础。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然而直到2015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才在地面探测到了引力波信号。三位美国科学家Rainer Weiss、Barry C. Barish 和Kip S. Thorne也因此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仅如此,国际上普遍认为,如果有人能在空间探测到引力波,获得更多频段的引力波信号,同样能获得诺贝尔级奖章。

引力波是物质和能量剧烈运动和变化引发的时空涟漪,它在传播过程中挤压或者拉伸时空,就像水面泛起的涟漪一般,以光速向外传播。

太空中引力波信号十分微弱,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光学手段,通过探测两个相距上百万公里的自由漂浮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捕获引力波。

说起来简单,但这一技术的实现难度超乎人们想象,堪称挑战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极限。

早在2008年,由中科院发起,院内外多家单位参与,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院士为召集人成立空间引力波探测论证组,开始规划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在未来数十年内的发展路线图。2016年,中科院启动了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太极计划。2018年,中科院“太极计划“先行者——“太极一号“任务立项,太极计划成员自此进入紧张的型号任务研制阶段。

考虑到引力波探测的难度,太极计划分多步进行。 “太极一号“任务是第一步,主要是在轨验证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关键技术,包括高精度超稳激光干涉仪、引力参考惯性传感器、超稳超静平台、无拖曳控制和微牛级推进系统。 其中的每一项技术都十分复杂,而且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火箭的发射、宇宙飞船和卫星在太空中的运行都离不开发动机(发动机即推力器)。在太空中,光压、宇宙射线辐射等作用在航天器上的微牛级非保守力,都会影响卫星的超稳状态,因此需要开发微牛级推进系统以抵消非保守力对卫星平台的影响。 射频离子发动机,就是其中之一,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发动机之一。

射频离子发动机,顾名思义,是靠吸收射频能量(也就是频率为300 kHz – 300 GHz的交流电)来维持其等离子体自持放电并产生推力的装置。

“等离子体“是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界物质的第四物态(气态、固态、液态和等离子体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荧光灯、霓虹灯、氙灯和闪电等。 简单来说就是电离了的“气体“,由离子、电子以及未电离的中性粒子组成,整体呈电中性,但具有导电特性。

而射频离子发动机就是将等离子体中带正电荷的离子通过高压电场引出并加速,以几十公里每秒的速度喷射出去。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高速喷射的离子将产生反向推力,从而推动卫星前进。

当发动机喷射离子时,还需要一个能够喷射电子的装置(中和器)用以中和喷射出去的离子,否则会使航天器带电,危及航天器的安全。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型离子发动机产品研发团队历经五年的时间,对射频离子发动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最初的射频电路阻抗匹配、射频感应耦合放电,到最终射频离子发动机可以稳定工作,部件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仔细地推敲。

2015年,团队研发的第一套射频离子发动机——RIT-4点火成功,之后,团队根据不同的推力范围需求,开展了射频离子发动机系列样机的研发,分别研制了RIT-2、RIT-2.5和RIT-5。

研发团队凭借多年对射频离子发动机的研究基础和宝贵的航天工程经验,在2018年8月承担了“太极一号“卫星射频离子微推进系统的研制重任,限时一年。

常规航天任务一般是三到五年,甚至更长,一年的时间要将尚不成熟的原理样机直接做到满足航天标准的飞行样机,这对人员有限的研发团队而言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但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引力波探测国家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康琦主任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整个射频离子发动机系统而言,除了射频离子发动机头部以外,实际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装配“,包括:电子学单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场发射中和器(清华大学研制)、微流量控制单机(507所和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 科技 研究院研制)。五家单位团队协作,在研发前期,各自根据设计指标要求专攻技术难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方案可行性验证。

中科院力学所研发团队根据已有的研究基础,在2019年3月率先完成了微型射频离子发动机(μRIT-1)飞行产品的研制,并顺利通过了空间环境模拟试验。

发动机样机研制出来后,它的推力到底是多大,计算出来的推力是否准确,这些都是亟需验证的问题,航天工程任务是要靠精确的实验数据来说话的。因此,研发团队在射频离子微推进系统产品紧张研制的同时,紧急筹备发动机后续性能测试方案,自主设计了一套亚微牛级推力测量设备,实现了推力器快、稳、准的安装与调试,极大限度地缩短了射频离子发动机性能测试周期。

电子学单机是射频离子发动机系统的核心之一,整个推进系统的供电、控制以及数据存储均要依靠它来完成。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先后一共有6名专业人员参与到电子学单机的研制工作。这个项目突破了他们以往的研制速度,经历了无数个通宵达旦的艰苦工作,在最后一刻解决了所有问题,交付了通过地面验证试验的合格产品。

与射频离子微推力器(μRIT-1)配合使用的中和器是清华大学研制的“碳纳米管中和器“ 。这次合作是清华大学清华-富士康纳米 科技 中心第一次承担航天任务,更是将碳纳米管场发射技术第一次应用在航天领域中。五位清华大学的老师在没有航天任务经验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摸索着前进,从最基本的材料选取、结构设计、加工工艺到最终的测试方案,他们夜以继日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按时交付了他们的“首创“。

最后一个就是射频离子发动机系统必不可少的气体控制器——微流量控制单机。 之所以称为“微流量控制单元“,是因微型离子发动机工作时所需的工质气体非常少,0.08 mL的气体可以使推力器工作1分钟以上,相当于一个人深呼吸吹出的气体量(约3500 mL)可使推力器连续工作约一个月。

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 科技 研究院四名专业技术人员同样是从未研制过气体流量这么小且精度要求非常高的微流量控制器。为了保证发动机能够正常稳定地工作,技术人员从方案设计、加工工艺到气路封装,一路披荆斩棘,在团队协作下,解决了系列技术问题。微流量控制单元是除发动机外,第一个交付的产品。

研发团队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过五关斩六将,终将合格的射频离子发动机产品按时交付给卫星系统。

目前,射频离子微推进系统在轨工作正常,并顺利完成功能和性能测试,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国际首次在轨验证微型射频离子发动机技术!

宇宙空间站怎么画

宇宙空间站的画法步骤:我们先来用长方形的形状画出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然后用相同的画法画出另一片太阳能电池板。接下来用圆柱形的形状画出空间站的主体,然后画出它的细节部分。在空间站的另一端画出相对称的太阳能电池板。涂上漂亮的颜色即可。

宇宙空间站的简介: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中国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

建造计划预计于2010年至2015年间进行,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9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胡文瑞在做客上海科协大讲坛时表示,按载人航天阶段性规划,我国空间站有望于2022年投入运转,而根据空间站“五舱“结构,首舱或可在2018年前后上天。空间站工程将继续使用已有的神舟飞船、长征2F火箭、发射场和着陆场。


郭永怀事迹的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郭永怀事迹的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郭永怀事迹的观后感1

  10月16日下午,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代表,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及亲属,威海及我市领导霍高原、江山、吕劭伟、曲卫伟等出席研讨会。市委书记江山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交流了对郭永怀精神的认知感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学生胡文瑞,详细回顾了与郭永怀交往的经历,讲述了郭永怀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和他个人的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深情回忆了自己在郭永怀细心爱护下的学习成长经历。认为郭永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其榜样的力量对身边的同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郭永怀的亲属郭辉远表示,郭永怀以国家为重的赤子情怀一直鞭策着他和后人,在家乡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为传承郭永怀精神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激励自己把郭永怀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家风传承下去。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在研讨中指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威海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希望我市能够继续挖掘郭永怀事迹、宣传郭永怀精神,让更多的人走近郭永怀、知晓郭永怀、学习郭永怀,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他的精神,激励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江山在主持会议时指出,郭永怀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为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市各级要利用此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学习研究好郭永怀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炼、丰富和拓展,把郭永怀精神提升为先进文化资源传承下去。要宣传弘扬好郭永怀精神,通过实地参观、媒体宣传、演讲、征文等形式,把郭永怀的故事讲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要实践运用好郭永怀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弘扬无私奉献、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不断推动荣成工作再上新台阶。

  研讨会上,市委副书记吕劭伟代表我市,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捐赠单位和胡文瑞等4位捐赠人颁发了捐赠证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分别与嘉宾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友好合作馆、中国两弹城友好合作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友好合作馆揭牌。

  郭永怀事迹的观后感2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在回京汇报工作途中的空难夺走了他正在华年的生命,而在空难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与他的警卫员用生命护卫了国家的机密,留下了永世流芳的时代印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

  多媒体音乐剧《爱在天际》充分诠释了郭永怀对祖国的深爱、对科学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正如剧中人郭永怀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爱不能到达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科学不能到达的。”

  在接受导师郭永怀耳提面命的教导的六年间,我了解到,他深沉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把炽热的爱埋在心里,表现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他默默地率领众人科研攻关,总是战斗在第一线。我见过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他在现场监测时待过的掩体,见过他试验克服热障的庞大风洞,也知道作为力学所的`副所长他为科研人员设计过图书馆的座椅、灯光。

  他说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耒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用行动实践了他的热爱和希望。

  我忘不了53年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第一次见到导师时的情景。那时,郭先生对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说:“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的二三代要成为祖国的`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作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中科院力学所,在中国科大,在九院,在29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结出的硕果,而他的教导也成了我一辈子的座右铭。

  我也见证了郭先生与师母李佩先生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在他俩20年的共同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笃爱情深,大爱无疆,在郭先生辞世的47年中,李先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如今李佩先生已经九七高龄,仍有一种“你不回来,我不老”的情怀。这一点,在音乐剧中有生动刻画,即使只是短短八分钟的片断,也感人至深。

  总而言之,科学家是有大爱的人。这些共和国的脊梁用大爱为我们构筑了永不坍塌的铁的长城!

  郭永怀事迹的观后感3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2010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事迹的观后感4

  10月16日,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2周年纪念日之际,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开馆仪式在郭永怀家乡荣成举行。当天,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有关人员、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亲属等参加活动。

  仪式上,中科院力学所和中科大在此设立了“党员教育基地”并为之揭牌,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中国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分别与郭永怀陈列馆结成友好合作馆,通过长期友好合作,进一步弘扬郭永怀精神,助力红色教育建设。仪式现场,还举办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郭永怀同志夫人李佩先生的画传首发仪式。

  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多年来,荣成市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2010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今年5月动工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据了解,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展藏资料600多件,是一所现代化综合性教育展馆。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采用照片、实物、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角度,记录了展示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

公认的引力波身驱是谁他在哪一年宣布测到了引力波

在物理学中,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在1916年 ,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存在是广义相对论洛伦兹不变性的结果,因为它引入了引入了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有限的概念。相比之下,引力波不能够存在于牛顿的经典引力理论当中,因为牛顿的经典理论假设物质的相互作用传播是速度无限的。
各种各样的引力波探测器正在建造或者运行当中,比如 advanced LIGO(a

胡文瑞的介绍

胡文瑞,男,1950年生,甘肃平凉人,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国内油气田勘探开发专家,从事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和工程管理40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长庆油田工作34年,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现为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会长。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3项、一、二等奖8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52篇,主持重大工程规划和建设7项。曾获中国石油铁人科技成就银质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郭永怀心得

郭永怀在积极开拓近代力学事业的同时,积极倡导发展我们国的航天事业,并为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郭永怀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郭永怀心得1

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 留学 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时,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他选择了空气动力学最难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题目。1941年5月,他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于是,郭永怀成了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 方法 ——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郭永怀很快就驰名世界。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理想。声障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55年,钱学森发来两封书信,邀请郭永怀回国。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越条件与待遇,与夫人李佩于1956年11月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郭永怀说。

1960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中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郭永怀担任九院的副院长。当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的构造原理,开展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郭永怀的倡议和指导下,我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规划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对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他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爆法为主攻研究方向”。为确立核武器装置的结构设计,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颗爆炸确定最佳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方案不仅为第一颗的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为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一直沿用。

郭永怀每天一大早便赶到现场,了解装配工作进展和系统联试结果,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研究处理。在将要进入正式试验阶段的那些日子里,郭永怀每天都要忙十几个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吃饭也是席地而坐边研究边吃。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爆炸试验成功。当闪光火球和蘑菇状烟云冉冉升起时,全体测试人员一片沸腾,郭永怀却瘫软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郭永怀太累了。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郭永怀心得2

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对于我来说,郭永怀这个名字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名字了,他除了是“两弹一星”元勋之外,更是我的舅姥爷。所以,对于郭永怀,我不仅有着对他身份和对我国科学事业贡献的敬佩与向往,更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

从我记事起,奶奶和父亲就在我面前多次提起郭永怀这个名字,那时的我,混沌初开,少不更事,觉得郭永怀就是我的舅姥爷,跟任何人的舅姥爷没有什么两样。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与阅历的增加,对于郭永怀这个名字,我逐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始觉得,他不仅仅是我的舅姥爷了,他更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一生追随的楷模。

1999,舅老爷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从那时起,郭永怀这个名字就更加深刻地刻在了我的心中。这个仅仅走过59年的生命,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成为塑造我心灵世界、承载我理想信念的精神丰碑。

2016年10月16日,郭永怀 事迹 陈列馆在荣成博物馆隆重开馆,这不仅是荣成人民的大事,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大事。今天,中共荣成市委、荣成市人民政府号召大家学习郭永怀,学习郭永怀献身科学,大力弘扬郭永怀一心为国的精神,必将激发人们向往文明、尊重 教育 、崇尚科学、爱党立功的道德能量。

据父亲回忆:舅姥爷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仅仅五十岁的时候,就已满头白发。他曾偷偷问过舅姥李佩先生,舅姥笑而不答。父亲说:现在想来,那一定是你舅姥爷为新中国科学事业日夜操劳的结果吧。

舅姥爷离开我们快50年了,但他是我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他是我的榜样,不仅仅是他身上“两弹一星”的荣耀,更因为他对科学事业的那份执着,那份专注。这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来说,那是一辈子的楷模!

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其实,我觉得,舅姥爷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的北京城,那一天曙光刚刚从东边亮起,亮光中夹杂着一丝白透白透的雾气。凌晨6点左右,西郊机场传来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的血红。我的舅姥爷和他的警卫紧紧抱在一起,两个烧焦的身体中间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人们发现: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雷锋的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60年前,舅姥爷郭永怀以对党的无尚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历尽磨难,辗转回国,为年轻的共和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48年前,1968年冬天,北京西郊机场上的那漫天火光,不正是我的舅姥爷一生奉献科学的勋章吗?

舅姥爷郭永怀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的这种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年轻的共和国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树立了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今天,处于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的转型中国,更需强大的精神力量破浪前行。永不褪色的郭永怀精神,正是我们建立自信、增强认同、激发热情、积聚能量的源泉。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郭永怀、弘扬郭永怀“两弹一星”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郭永怀心得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模型捐赠给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当天,中物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田东风,中物院型号总指挥、科协主席谭志昕,荣成市委副书记吕劭伟,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等参加活动。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2010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驰名海外 毅然归国”“两弹一星 功勋卓著”“儒家情怀 大师风范”“献身科学 壮烈殉国”“怀瑾佩瑜 爱在天际”“高山仰止 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郭永怀心得4

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代表,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及亲属,威海及我市领导霍高原、江山、吕劭伟、曲卫伟等出席研讨会。市委书记江山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交流了对郭永怀精神的认知感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学生胡文瑞,详细回顾了与郭永怀交往的经历,讲述了郭永怀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和他个人的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深情回忆了自己在郭永怀细心爱护下的学习成长经历。认为郭永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其榜样的力量对身边的同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郭永怀的亲属郭辉远表示,郭永怀以国家为重的赤子情怀一直鞭策着他和后人,在家乡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为传承郭永怀精神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激励自己把郭永怀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家风传承下去。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在研讨中指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威海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希望我市能够继续挖掘郭永怀事迹、宣传郭永怀精神,让更多的人走近郭永怀、知晓郭永怀、学习郭永怀,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他的精神,激励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江山在主持会议时指出,郭永怀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中华 文化 的深厚底蕴和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为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市各级要利用此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学习研究好郭永怀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炼、丰富和拓展,把郭永怀精神提升为先进文化资源传承下去。要宣传弘扬好郭永怀精神,通过实地参观、媒体宣传、演讲、征文等形式,把郭永怀的 故事 讲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要实践运用好郭永怀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弘扬无私奉献、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不断推动荣成工作再上新台阶。

研讨会上,市委副书记吕劭伟代表我市,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捐赠单位和胡文瑞等4位捐赠人颁发了捐赠证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分别与嘉宾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友好合作馆、中国两弹城友好合作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友好合作馆揭牌。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郭永怀心得5

1940年9月,郭永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辛格(J. L. Synge)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导师的赞赏。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从事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那段时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工作、学习的中国人还有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的10年是他科研的黄金时期,他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为此,钱学森于1956年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跨声速与应用数学方面的两项重大成果而扬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康奈尔分会,经常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祖国的未来。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回国后,郭永怀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倡导开展新兴力学学科的研究。他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本体设计,参与地空导弹的研制。

对待学术,他一向严肃认真。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先后办了三届,学员300多人,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力学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骨干。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 领导力 学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怀在1958年、1959年还曾担任班主任,并亲自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张涵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学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都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 经验 ,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郭永怀为人朴实正直,在频繁的年代,他尊重科学,勇于讲真话。


2022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相关 文章 :

★ 2022《灯塔大课堂第28课》观后感感悟10篇

★ 《灯塔大课堂》第28课观后感心得10篇

★ 2022观看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七课党员心得体会最新10篇

★ 2022百名科学家进课堂观后感精选6篇

★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七课个人学习总结

★ 灯塔大课堂第十一课榜样讲党课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精选

★ 灯塔大课堂第27课观后感最新

★ 灯塔大课堂第27课观后感

★ 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主题学习总结

★ 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