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中国历史上以德服人的例子,就是仁者的故事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译文:
孟子说:“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所以称霸必须是大国。用道德而实行仁义使天下归顺的人,不用依靠国家的辽阔:
商汤王只有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圆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只不过是力量不够罢了;用道德使人归服的,是心悦诚服,就像七十个弟子归服孔子那样。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的刘备曾对其子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里所说的为与不为,就很有朴素的辩证法。小恶虽小不以为然,酿成大恶就悔之晚矣,所不以能因其小而为之。
小善也是善,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小善就会变大善,所以虽小善也要为之,而且对他人的所作所为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之,从情感教育入手,从诚意出发,促使其觉改掉小恶,完善形象,这也是与人为善的美德。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曹操断发的故事。曹操虽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军队中却留下了美名。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
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卖田的,立即斩首示众。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杆,小心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
可这时,飞起一只鸟惊吓了曹操的马,马一下子踏入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
随即拔剑要自吻,众人连忙拦住。后来曹操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曹操断发守军纪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现阶段,它又赋予了新的意义,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标志。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牢记立信守则:“以信立身,以信立世,以信处事,以信待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以德服人是什么意思
以德服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一、拼音
以德服人
二、出处
先秦·孟子《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 孔子也。”
释义:
倚仗力量来使人服从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只不过力量不足相敌罢了;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却是心悦诚服,好像七十子归服孔子一样。
三、例句
1、做一个人生的观光客吧,说到底只要与人为善,以德服人,离是非远点,靠家人近点,便有了心安,有了惬意。
2、我们不该以暴制暴,而应以德服人。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爱人以德
释义: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人。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翻译:君子对人(特指朋友)好是以自己的德行感化他,而小人对人(也指朋友)好却是以自己对朋友(错误)的姑息来偏袒他。
二、反义词:
以德追祸
释义: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出处:《韩非子·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翻译:所以明君除去君臣苦恼的事,设立君臣快乐的事。君臣的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不考察大臣私下的活动,轻率地考虑重大的事情,过重地处罚犯轻罪的人,长期怨恨臣下的小错,经常侮弄臣下来取得一时的愉快,频繁地用恩惠来补偿给人造成的灾难,这就像砍断手臂而接上玉一样,所以天下有君位被篡的祸患。
刘备的主要性格及具体事例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扩展资料: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虽有皇家的血脉,但却经历了家道中落、幼年丧父的人生悲剧,儿时为生活所迫便随母“贩履织席为业”,始尝人生的艰辛。这段为生活所迫的人生逆境磨砺了刘备的心志,也铸就了他与人为善的品格。
刘备母亲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尽管穷,也要送刘备读书。在刘备十五岁时,他与公孙瓒、刘德然师从著名学者九江太守卢植,少年刘备在为人处事及社会见识方面的不同凡响,令他的同宗刘德然的父亲大为赞赏。
当时刘德然的父亲每次给儿子学习费用时都要给刘备一份,俩人待遇相同,以至于德然之母少不了有些怨言,德然之父却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看来这位蜀汉先主在少年时代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便有过人之处。
卢植是一位文武双全很有学问的儒学学者,刘备投在他的门下自然长了不少见识。师从卢植读完书后,刘备有过一段失业的时光,他的家乡河北涿郡是一个四通八达、流动人口很多的地方,在这段时光里,青年刘备喜欢交游。
由于刘备得到过著名学者卢植的亲传亲授,获得了不少知识包括对当时天下形势的把握,加之他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平易近人的精神气质,使得他的人缘极佳,许多青年人常围绕在他的周围,这些青年人当中有怒诛地方恶霸而逃亡在外的关羽。
有为人豪爽、以屠宰为业而颇有资财的张飞,有为人幽默滑稽、善于辩论、性格耿直的简雍……“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中山的两位大商人张世平、苏双,常年做贩马的营生,资财已达千金,常往来于涿郡。二人初见刘备便觉得他有些与众不同,手很长,双手下垂能过膝盖,耳朵很大,言语不多,说话时语气平缓,并不容置疑地说出自己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再一深谈,更感觉他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二人“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由此可见,刘备的内在精神气质和人格力量让饱见世面的两位富商折服,所以毫不吝惜地给了刘备很多钱,以资助其图大事。从一些史料看,刘备就是用这两位富商的赞助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支私人武装,这支部队后来讨黄巾、南征北伐,成了刘备事业做大做强的原始力量。
建安五年(200年)七月,汝南黄巾军首领刘辟等叛归袁绍。袁绍使刘备领兵与刘辟寇略许都以南,关羽得知后从曹操处亡归至刘备处助之。曹操派遣曹仁来攻击刘备,刘备战不利于是回到袁绍处,想要离开袁绍,以连结刘表为由,带兵复到汝南,联合黄巾余党龚都,众有数千人,曹操派遣蔡阳前来攻打,被刘备所杀。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遂屯于新野。荆州豪杰都前往归附刘备,引起刘表的猜疑,刘表暗里提防刘备。
建安七年(202年),刘表命刘备带军北上,到叶县,夏侯惇、于禁、李典率军抵挡。刘备伪退,设下伏兵,李典觉得有诈乃劝之,夏侯惇不听,被刘备打败,幸好李典及时赶来,刘备军力过少,知道相持下去占不到便宜,于是退军。
刘备在荆州数年,自觉老之将至而功业未建,遂有“髀肉之叹”。刘备向刘表提出趁曹操进攻乌桓时偷袭许都的建议,刘表没有采纳。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隆中对》。
刘表病重时,准备把荆州托付於刘备,并对刘备说:“我儿不才,荆州诸将又相继凋零。我死之后,就由你来摄政荆州。”刘备回答道:“您的诸位儿子当然是贤明的,请您安心养病。”有的人劝刘备应该听从刘表所言,备曰:“刘表待我不薄,如果我取代他的儿子,人们必定会认为,我待刘表甚薄,所以,我不忍心这么做。”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而此时刘表病死,刘表次子刘琮代立,遣使者投降曹操,刘备屯兵于樊城,不知道曹操军的突然到来,到了宛城才知道状况,随即率军离开,路经襄阳时,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刘琮,可占据荆州,但刘备因和刘表同宗,不忍相夺。
刘备于城外喊刘琮,刘琮因为害怕不敢出来,刘琮的部下以及很多荆州士人投靠刘备,到当阳时,竟有十余万众,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刘备另派遣关羽乘船数百艘,让他和自己于江陵会合。有人劝说刘备:”现在应该迅速保住江陵,我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有士兵太少,若曹操来了,我们怎么阻挡?“
何以至“以德服人”如题 谢谢了
古语云:“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砺之;天下无不入我陶冶矣。”意思是说,遇到狡猾欺诈的人,要用赤诚之心来感动他;遇到性情狂暴乖戾的人,要用温和态度来感化他;遇到行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大义气节来激砺他。假如能做到这几点,那天下的人都会受到我的美德感化了。 世上的人千人千面,千变万化,每个人都面临适应人生,适应社会的问题。所谓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大千世界,抱定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的态度来适应人们个性的不同。即就是对冥顽不化的人,也要以诚相待使他受到感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我之德化,来启人之良知,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即使是冥顽之人朝闻道而夕死的事也不少,这也算是临终而悟,而达到德化的目的;何况对于一般人,坚持我之美德与之相处,终可德化落后之人,保持真诚平和的人际交往。 正如偌大的星空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一样,社会中的每个人无论高低贵贱、大小强弱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拥有你的喜怒哀乐,你的生存方式和习惯。然而这个世界实在太小,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又太多了。你不碰他,他还碰你,每个人的生存空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纵横交错、立体交叉,摩肩接踵,拥挤不堪。所以要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得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相互照应,尊重他人的处事方式、生活习惯,与人方便与已方便,维护平衡,寻求和谐,共同创造良好生存环境,体现出我们的宽宏大度的胸怀。世界是拥挤的,但是只要心理空间博大,你看这同一个世界的感觉就不一样。心中塞满了苦恼、私欲、小家子气,那么你拥有整个宇宙也觉得空间太小,太压抑;反之,就是另一种感觉。人人都拥有一个博大的心理空间,懂得尊重他人,能忍受痛苦、委屈,就会减少碰撞和磨擦,世界就会在心中变大,矛盾减少,欢乐增多,阳光灿烂,生存空间也就自然显得宽阔了。 后汉时期有名的义士陈重,是一个非常大度能自我牺牲的人,有一次陈重同宿舍的人回家,误将邻舍人的裤子带走了,裤子的主人怀疑是陈重拿的,陈重没有分辩一声就买了条新裤子送给那人。传说陈重一生中做了许多这样的事,他的一个同事负债累累,有一天债主前来要债,陈重就不声不响地帮他还清了,而且事后闭口不谈此事。可见他替人还一条裤子已经不算什么大事。问题在于:你明明没偷,人们却怀疑你偷,这在面子和人格上就说不过去,更何况陈重不但默认了,顶着小偷的帽子不说,还要诚心诚意地破财替人赔偿,是不是太窝囊了呢?其实不是,他暂时牺牲了名誉,破了点钱财,消除了邻居的怨气,换来的是平安和永久的信任,因为误会总有解除的时候。 另一个例子就是前段时间被抓住的杀人犯马加爵,他就是典型的心胸狭窄者,为了打牌上的一些小事,发展成了铤而走险的凶犯,令人痛心疾首。 三国时期的刘备曾对其子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里所说的为与不为,就很有朴素的辩证法。小恶虽小不以为然,酿成大恶就悔之晚矣,所不以能因其小而为之。小善也是善,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小善就会变大善,所以虽小善也要为之,而且对他人的所作所为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之,从情感教育入手,从诚意出发,促使其自觉改掉小恶,完善自己的形象,这也是与人为善的美德。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曹操断发的故事。曹操虽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军队中却留下了美名。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卖田的,立即斩首示众。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杆,小心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可这时,飞起一只鸟惊吓了曹操的马,马一下子踏入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拔剑要自吻,众人连忙拦住。后来曹操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自己的头发替罪。曹操断发守军纪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现阶段,它又赋予了新的意义,是我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标志。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牢记立信守则:“以信立身,以信立世,以信处事,以信待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