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激扬和激荡的区别
- 激励,激烈,激发,激扬区别
- 激扬是什么意思并造句
- “激扬”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 激扬的拼音
- “激扬”是什么意思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什么意思
- 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中的‘ ’指点‘ ’和‘ ’激扬‘ ’各啥意思
- 激扬文字指的是什么意思 出自于哪里
激扬和激荡的区别
激扬和激荡的区别:
1、激扬,指激浊扬清。语出《淮南子·墬形训》:“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
2、激荡,指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受到冲击而动荡。
激励,激烈,激发,激扬区别
激励
jīlì
激发鼓励:~将士。
激烈
jīliè
①(动作、言论等)剧烈:百米赛跑是一项很~的运动ㄧ大家争论得很~。
②(性情、情怀)激奋,刚烈:壮怀~。
激发
jīfā
①刺激使奋发:~群众的积极性。
②使分子、原子等由能量较低的状态变为能量较高的状态。
激扬
jīyáng
①激浊扬清:指点江山,~文字。
②激动昂扬:~的欢呼声。
③激励使振作起来:~士气。
激扬是什么意思并造句
激扬【读音】:jīyáng【释义】:①激浊扬清。②激奋昂扬。③使激奋昂扬。
造句:回首昨日,青春激扬,斗志昂扬。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激扬”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 激扬 jīyáng
(1)激浊扬清
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 激奋昂扬
如:激扬的欢呼声
(3) 使激奋昂扬
如:激扬士气
从词义上讲,它当然是个褒义词.
激扬的拼音
激扬 jī yáng 。
(1)(动)激浊扬清。指点江山;~文字。(作谓语)
(2)(形)激动昂扬。礼堂里~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作定语)
(3)(动)激励使振作起来。~士气。(作谓语) 并列式:激+扬。
造句:
1、岳霖不善言辞,简短而又明晰的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扬的讲话就收场了。
2、寥寥七十字,字字含情谊。如君不嫌弃,在下很感激。本想送厚礼,可惜钱不济。祝福传朋友,愿你事如意。五四青年节,激扬锐不减。
3、那些被打的记者可就不会这么容易放过了,回去立马一身正气慷慨激扬添油加醋的开始了口水仗。
4、为了缓和梅都慷慨激扬的愤怒,董黥于是赶紧说道,“我们会找心内科主任兰心子好好教育他,让他下不为例!”。
5、纵览古今创伟业做大事的人,无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高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人。
6、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独钓寒江雪“是一种高洁的潇洒,“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种悲壮的潇洒。
7、六爷既然慷慨激扬的说要支持他!“呵呵,六爷,这一次我打算带一些年轻人去!你老是教里的泰山,还是留下来帮我主持教物好不好!”。
8、匾额语言精练,寓意深长,文采激扬,情趣盎然,将中国古老文化包蕴其中。
9、在黑暗中的朋友,请接受我们的祝福:愿黑夜吞噬不了你们的心智,愿关爱让你们燃起生活的希望,愿帮助带来激扬生命的决心。同一片天地,需要我们携手共进!
10、你会很惊讶,就这么简单一段你钦点的激扬手机铃声能让你开怀一笑精神大振!你会通过注意自己此时的感受和告知自己需要帮助,使自己变得明了。
11、维克托从没听说过图书馆有书籍不外借的制度,他打算据理力争,可是就在他想慷慨激扬地陈辩的时候,他看到了那张缓缓抬起的脸,还有冷漠而深邃的眼睛。
“激扬”是什么意思
【词条】:激扬
【读音】:jī yáng
【释义】:①激浊扬清。
②激奋昂扬。
③使激奋昂扬。
【出处】:语出《淮南子·墬形训》:“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
【例句】:他的一席话让我们情绪激扬起来。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什么意思
意思: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出处:《沁园春·长沙》
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指点,评论。江山,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3、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
朝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中的‘ ’指点‘ ’和‘ ’激扬‘ ’各啥意思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全部含义是: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 请点好评,谢谢
激扬文字指的是什么意思 出自于哪里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该句出自于新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全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诗词风格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作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大美意象。这种大美,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豪迈气派。自信、乐观的英雄主义豪气,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投身和主导的革命伟业刚刚起步,尚未经历太多的坎坷、体验太多的磨难,因此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明净、清朗、纯粹,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即将导演历史大剧、问鼎神州大地的青年诗人纵目天下,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这幅山水大画中,众多船只乘风破浪、穿梭往还;矫健的苍鹰在万里长空大秀身段,姿态俊美雄健,动作刚劲有力;鱼儿在清澈的水中信游曼舞、恣意嬉戏——这正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画卷,是意气盎然、生机勃勃的青春画卷,是对未来充满美好期许的历史画卷!
二是悲悯情怀。毛泽东虽然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叱咤风云、千锤百炼的巨人,却从来没有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情感,最让他揪心动容的是百姓的苦乐悲欢。得知老百姓食不果腹的时候,会难过得流泪;听到某地根除了某种传染病,又兴奋得失眠。在遵义会议顺利结束、红军取得战略上主动地位的有利形势下,呈现在他面前的景色却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落日西下、万山红遍、让无数文人墨客倾倒折服的壮丽景观,在毛泽东的眼中却像是遍地鲜血,令人触目惊心!那个时候,他想到的一定是牺牲在刑场上的一个个亲人,是倒在血泊中的一批批战友,因此心潮起伏、心绪苍凉。吟诵夕阳的诗句很多,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等,都是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相对毛泽东的“残阳如血”,内涵、气象就单薄了许多。将“夕阳”视作“残阳”,凸显它的残缺性,由夕阳余晖联想到血染疆场、血洒征程,并因此而伤感、沉郁的,似乎只有毛泽东一个人。这种意象的形成和表达之所以能够成为毛泽东的“专利”,是由他的特殊经历和身份决定的——作为一个诗人,却又指挥过那么多的战役、面对过那么多的死亡;作为一个军事家,对死亡和鲜血却又具有诗人的敏感!面对身边一个个倒下的战友,当时可能来不及伤感,但隐痛并未因此消失,而是沉淀在记忆深处了,以致当别人激赏夕阳的万丈光芒的时候,毛泽东看到的却是它的残缺姿态,是鲜血的回归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