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滥竽允数、焚书坑儒、投笔从戎的主人公
- 成语大全: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
-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
- 焚书坑儒是谁的典故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
- 有人说焚书坑儒的真正主角是项羽,这要从何说起
-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 详解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
- 中国焚书坑儒是谁
- 焚书坑儒是谁做的
- 焚书坑儒的是谁
- 真正焚书坑儒的人,你认为是秦始皇还是项羽为什么
滥竽允数、焚书坑儒、投笔从戎的主人公
1.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解释一一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一一《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焚书坑儒:秦朝秦始皇
解释一一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浩劫,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焚书事件中,李斯首先发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儒生在当时的观点和行为,也并不就意味着正义。
出处一一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3.投笔从戎:班超
解释一一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一一《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以上供参考。
成语大全: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秦始皇、李斯,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经常被“坑儒“观点引做证据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同时秦始皇焚书并未焚烧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
【成语】:焚书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示例】:满清入主中原,~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 ★梁斌《红旗谱》四二
【近义词】:焚典坑儒
【成语故事】:秦始皇34年,秦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见,把上书分封的淳于越看成私家学诽谤朝政,下令将《秦纪》以外的史书全部上交焚毁,书生卢生等人不满,结果秦始皇下令逮捕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挖坑活埋他们。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
秦始皇嬴政。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焚书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行政体制,一些儒生游士针对时政,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除《秦纪》、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如百家语、《诗》、《书》等限期交官府烧毁。这起焚书事件,令大量文化典籍化为灰烬。
坑儒是指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扩展资料:
1、“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2、“焚书坑儒”这一几乎可以肯定是很大一部分是杜撰的事件,却成为了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使其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恨不能掘墓鞭尸。可以说,得罪文人特别是后来得到权柄的文人实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他们几乎成功的让一个立下不世之功的千古一帝遗臭万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谁的典故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
1、焚书坑儒是关于秦始皇的典故。
2、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3、焚书坑儒,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经常被坑儒观点引作证据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有人说焚书坑儒的真正主角是项羽,这要从何说起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为了庆贺修筑长城以及南征百越的成功,在咸阳皇宫内大宴群臣。宴会期间,有一个叫周青臣的臣子借着敬酒的机会巴结领导。说什么领导英明神武平定四海,天下万物莫不臣服等等。接着又大加赞赏郡县治,说秦始皇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使得国家太平百姓永享盛世。
本来在庆功宴上称赞上司领导有方,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料却引起了儒学大家淳于越的不满,他愤愤不平道:商周时代都因分封子弟而传国几百年,被分封的子孙和功臣既可以为国家镇守四方,又可以在朝廷有难时进京勤王。而陛下你不实行分封制,假如朝廷里有人夺权政变,你该如何应对呢?周青臣不但不向你指出这一点,反而还阿谀奉承,他就是一个马屁精。
此时,一向奉行郡县制的丞相李斯却不乐意了,他说:三皇五帝治国方法都不一样,而且都治理得很好,那是因为他们根据天下的形势而采取不同的政策。而陛下你采取郡县治,现在国家都很稳定,也很富强。而那些腐朽的儒生不考虑当下的形势,一味的要求你效法古制。甚至在外说你的不是,迷惑百姓。我建议:把不是我朝的历史都烧了,将私人所收藏的《诗》《书》和百家言都上缴收归国有,三十天不上缴的罚去做劳役。而那些医学,算命,种植等技艺之书可以不用上交。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没收了《诗》《书》和百家言,列位看官请注意,这里只是说没收。史书并没有记载是烧毁。秦始皇烧的是6国历史,《诗》《书》和百家言没有烧掉。就算是烧了,也没有全部烧掉。不然在后来刘邦率先进入咸阳时,萧何怎么可能“得百家言四百二十篇”?真正烧这些书的是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事件是因方士而起,而儒生们趁热点、借题发挥。借此来指责秦始皇以及其政策的种种不是,来表达对秦始皇焚书事件的不满。
秦始皇焚的是6国史书,收的是《诗》《书》和百家言这些涉政书籍,禁止百姓讨论《诗》《书》。坑的是诽谤自己的方士和擅自议政的儒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让百姓只接触国家崇尚的法家思想,这是为了统一思想。
统一思想能让一个国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汇集民族凝聚力。这就是后世华夏大地不管分裂多少年,最终都能大一统的原因。欧洲大陆和中国面积差不多,欧洲大陆也出现过像秦始皇一样的查理大帝,但它没有统一的思想,导致它始终不能成为大一统国家。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样的性质。只是采用的方法比较激进而已。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 详解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可能有人不知道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但是关于秦始皇的各种历史故事,应该都多少听过一些。下面为大家具体讲述一下,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
一、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
据说,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时候,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焚烧诗书坑杀儒士。先不说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关于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焚书坑儒这回事,一直以来都是颇受争议。因为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没有提到过“坑儒”。
秦始皇确实是烧毁了一些《诗》、《书》,却并没有焚烧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如果你问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大家首先就会想到秦始皇。秦始皇确实是确坑了一些人,却不过是一些方士。据说秦始皇将460个诽谤他的方士、儒生,活埋于咸阳,也就是所谓的坑儒。
关于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这个问题,一般来说答案是秦始皇。不管秦始皇有没有坑儒过,一般大家所说的焚书坑儒就是指他。而且秦始皇大量焚书,造成了很多经典的失传。而且焚书坑儒这件事影响巨大,可以说开启了愚民统治的先河。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中国焚书坑儒是谁
是秦始皇。
焚书: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坑儒: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扩展资料:
焚书坑儒的负面影响:
虽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但也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纵观春秋战国的始末,秦朝统一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周围各个诸侯国斗争主要围绕政权割据吞并进行,百家文化渐渐统一,各国军事和行政渐渐被儒家等主流文化所渗透,导致战争机器的发展被文化束缚。
受文化影响,例如孙子兵法战例等等,战争被文化和文化所带来的其他变化所改变,从而使战争机器无法达到杀伤力的最大化。这就使得一支能够不受传统影响的军队能够战胜传统的军队,从秦国这架战争机器的发育到扬威,秦始皇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看秦国统一历史,就是一部文化与杀伐博弈的大戏,文化讲求道义,战争讲求杀伤力,最后不仅是新型战略思想的胜利,还是秦始皇立国战略思想的胜利。
焚书坑儒仅仅是秦始皇立国思维在治道上的投影,对于嬴政来说,作为旧道的代表,大儒们的作为无疑会对大秦带来危险,他害怕国家和军队的软化。对于这种力量的恐惧,导致嬴政确定了他的一套方略,最后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虽然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成功;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并且手法残忍,残暴。
荀子学派法家学派与孔孟正统派儒学的斗争,集中表现在中央集权(地主政治)与分封诸侯(领主政治)的争论上,终于爆发了焚书坑儒的大破裂。
前二二一年,初并天下,以丞相王绾为首的群臣,都主张在离秦较远的燕齐楚等地分封皇子为王,独廷尉李斯反对分封。秦始皇从李斯议,确定行施郡县制度。前二一二年,秦始皇大宴群臣,博士齐人淳于越倡议,主张学古法,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
丞相李斯斥儒生不师今而学古,各尊私学,诽谤朝政,惑乱民心,建议禁私学。办法是除了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记一概烧毁;除了博士官所藏图书,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书一概送官府烧毁。下今后三十天不送所藏私书到官府,罚筑长城四年。
聚谈诗书的人斩首,是古非今的人灭族,只有医药、占卜、农作书不禁。民间求学以吏为师。秦始皇从李斯议,实行了焚书法令。
前二一一年,方士求神仙不得,且诽谤始皇,后畏罪逃走,秦始皇大怒,在咸阳查探后,活埋术士四百六十余人。李斯主张中央集权,是适合时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学派(与韩非派法家合流)却是一种极端压制人民的政治思想。
王绾、淳于越主张分封诸侯,从周分封诸子导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仍旧因分封后的削藩后内战的教训告诉我们,他们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他们所代表的儒家孔孟正统派(包括阴阳家与神仙家)讲仁义,但秦初尚属乱世,六国余孽仍在,光有仁义如何治国。
“焚书坑儒”这一几乎可以肯定是很大一部分是杜撰的事件,却成为了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使其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恨不能掘墓鞭尸。可以说,得罪文人特别是后来得到权柄的文人实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他们几乎成功的让一个立下不世之功的千古一帝遗臭万年。
焚书坑儒是谁做的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做的。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焚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坑儒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焚书坑儒的是谁
这个焚书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秦始皇干的而另一种说法则是秦始皇当时并没有焚书他只是把当时的这些书籍都收藏到了咸阳的图书馆里然后封存了起来但是西楚霸王项羽后来攻破了咸阳然后将整个咸阳城付之一炬而这些书籍也就自然跟着咸阳城被一起焚毁了而坑儒那完全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情史书上明确记载的是坑术士也就是说当时秦始皇杀的只不过是一些江湖骗子而已并不是儒生
真正焚书坑儒的人,你认为是秦始皇还是项羽为什么
要说华夏最惨痛的文化浩劫,则非“焚书坑儒”莫属,这让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被迫中断和被人遗忘,而作为这场浩劫的始作俑者,秦始皇嬴政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两千多年,但果历史真相真的如此吗?
其实“焚书坑儒”的罪名不该由秦始皇一人承担,项羽在这场浩劫中扮演的角色,会让秦始皇黯然失色,且听我细细道来!
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了影响封建社会千余年的郡县制,群臣对此政令称颂不绝,但仆射官淳于越直言郡县制的弊端,要求秦始皇恢复分封制。秦始皇对如此公然复辟旧制的行为愤怒不已,丞相李斯给出一条建议,“焚书坑儒”的序幕由此拉开。
李斯对秦始皇所提的建议,在《史记-李斯传》中这样记载:
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长以往,势君威尽失,民结党营私,国危在旦夕。此唯禁私学,才真本清源,而本决”。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李斯向秦始皇说,现在的社会风气很不好,很多人以古非今乱说话,借议论皇上博出名,只有禁止私学,才能避免这种行为,郡县制才能顺利实行。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发布诏令,在全国收集民间藏书,对“诗集、百家语”,以及原六国非议秦国的书籍,一律没收集中焚毁。而那些在街头巷尾议论朝事,妄图复辟旧制的官员百姓,秦始皇则实行了坑杀,祸及近五百人。
转折七年后,项羽大军入咸阳,他在咸阳城所做的恶行,才使这场浩劫的厄运,真正的在华夏降临。
项羽在战场冲锋陷阵时,是位实实在在的千古英雄,而要说起对文化的尊重,他则是不折不扣的罪人。项羽自小就不爱读书,推崇用武力解决一切,对文人墨客十分不屑。比如曾在其麾下效力的韩信、陈平等人,皆因项羽的辱文行为而投靠刘邦,即便对于亚父范增,项羽也时常怒于言表。咸阳成为人间地狱!范增劝项羽选咸阳为都,项羽对此建议嗤之以鼻!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大军入驻咸阳城,他任由士兵在城中肆意屠戮无辜百姓,并引火烧咸阳宫,大火三月不熄。
项羽在火烧咸阳宫后,有众多藏书的博士馆也随之化为灰烬,辛亏刘邦在退出咸阳时,萧何取走了大量诗经藏书,以及郡县户籍、土地图策案等文书,若不然华夏文化的损失将更为严重。秦统一后的咸阳城内,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文人墨客,项羽一直看不顺眼从文之人,对待他们的方式是诛三族,连劝谏此暴行的麾下谋士,项羽也专门准备了口大锅,有提建议者当场烹杀,这是何等的暴行。难怪清朝文士刘夔一针见血地说:书焚以诛儒,非政斯之罪,为楚项籍之过也”。
项羽在咸阳城内,纵兵肆无忌惮地破坏,让他成为千古罪人,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罪恶更深。
要知道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颁布“焚书”政令的时候,要求收集并烧毁的是诗集、百家语,以及原六国诋毁秦国的书籍,而医药、农作学等丛书,是不在烧毁范围之内的。秦始皇专门命人建了博士馆,收藏这些收集回来的书籍,以挑选出那些应该被焚毁的书,其余的书籍则供官吏和士族子弟选择性阅览。而这个几乎囊括了当时天下所有书籍的博士馆,却被项羽连同里面的宝贵书籍付之一炬!
而关于秦始皇“坑儒”的措施,所坑杀者大多为妖言惑众的术士,以及那些妄图复辟旧制的儒生,此行为目的是想一次性根除所有非议国事之人。反观项羽,不仅大火烧了博士馆,还对咸阳城里面的文人进行惨无人道的诛杀三族!
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去世,短短3年间他又南征又北巡,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完成这些措施。而项羽的所作所为对文化的毁灭性,无疑是致命的。
结语秦二世而亡,让秦始皇背负了太多的罪行。睡虎地出土的秦国文献,开篇即写道:秦为吏以文”,这从侧面也反应秦始皇并未完全销毁全部书籍,并且他在统一六国之初便下令“书同文”,秦始皇如此重视文化,怎么会胡乱的毁灭文明呢?
项羽作为战场之神,推翻了秦的暴政,后世对他的评价多是褒赞。但项羽每次破城必屠,劝谏上书者多责,并在咸阳城焚书诛儒,这些暴行对华夏文化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危害比秦始皇焚书坑儒严重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