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十二生肖狗传说,关于狗的故事和成语有哪些
十二生肖狗传说的故事
传说,在玉帝下旨挑选十二动物当属相的时候,动物们都想当上属相,封为神。但是玉帝的旨意里是所选择的十二生肖动物是必须对人类有帮助的动物。 于是各动物便都在玉帝面前亮出自己的优点,以证明自己是人类的得力助手,然而生肖狗的来由则跟猫发生了一段前述。
传说在选十二生肖前,猫和狗都同人的关系十分密切,猫认为狗吃得太多,成天只是趴在门,没什么贡献。狗认为猫成天只吃好的,也没干什么事,不过是念念经,吓唬吓唬老鼠,也没什么贡献,他们争执不休,于是一同到玉帝面前评理。
玉帝问狗:“你一顿吃多少?”狗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每天看门守园,一顿一盆。”玉帝又问猫:“你一顿吃多少?”猫灵机一动,说:“我会念经,抓老鼠,每顿吃一灯盏,猫只是想巧妙地告诉玉帝,也不只吃一灯盏。自己会自食其力,抓老鼠吃,那么,他的贡献就一会比狗大了。
听了狗和猫的话,玉帝断定,猫吃得少干事多,贡献比狗大,狗一听,气愤极了,觉得猫用不光彩的谎言来胜了自己,于是就一边骂,一边追咬猫。猫自知理亏,一路跑个不停,到了家也不敢露面,东躲西藏,不敢出来。
但是选十二生肖时,下面的天官并没有按照玉帝的旨意办,并将其改成,谁先到谁就可以当上十二生肖,将玉帝的意思改成按排队制。
狗得知后趁着猫躲避它的机会,和同鸡一块去天宫队当属相,鸡连飞带跑,排到了狗的前面,躲在暗处的猫很久不见狗的影子,出来后才知道狗抢先排队当属相去了,它连忙飞跑到天宫,排在鸡的后面,哪知小老鼠耍了个手段,藏在牛角中抢先当了属相,猫结果与属相无缘。从此,猫恨透了鼠,见了就咬死,狗虽然当上了属相,但诚实正直的他始终不原谅猫。
在现实生活中,狗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从远古的渔猎时代开始,人类就已经驯化狗为自己服务,捕捉猎物,看守家园,守护农田,放牧巡山。供人观赏。狗不仅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也是人类最忠诚的伙伴,任何情况下,狗都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因此,狗以自己的忠诚,赢得了人类的信任,它作为人的属相是无可争议的。
关于狗的成语:白云苍狗、狗尾续貂、蝇营狗苟、阿猫阿狗、兔死狗烹、鸡鸣狗盗、狗咬吕洞宾、狗皮膏药、狗头军师、鸡飞狗跳、狗急跳墙、狼心狗肺、挂羊头卖狗肉、人模狗样、鸡零狗碎、狐朋狗友、狗彘不如、狗仗人势、关门打狗、白衣苍狗、狗拿耗子、狗血喷头、偷鸡摸狗、猪朋狗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屁不通、狗恶酒酸、牛黄狗宝、狗血淋头
狗的成语故事
导语: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今天我整理了关于狗的成语故事,文章仅供大家的参考!
鸡犬升天
西汉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淮南在今天的安徽省内。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得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的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狗急跳墙
从前有一个很凶的猎人,养了一只猎狗,但是每次都只给猎狗少量的食物。
有一次,狗实在太饿,偷吃了一点猎物。 没想到被猎人发现了,猎人拿起猎刀要将其杀死。 不料,猎狗一时害怕,从园子的很高的围墙也是唯一的逃生之路跳出去了。 猎人惊讶极了道:“狗急还能跳墙!”
狗尾续貂
西晋咸宁三年(公元277 年)八月,晋武帝司马炎封司马懿的第九子琅琊王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军事。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个儿子),与一个名叫张林的大臣密谋策划,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由于是靠这种手段当上相国,司马伦整日忧心忡忡,害怕众人不服。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连听差的奴役也给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等高管,在当时的宫廷人事编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马伦当皇帝时竟达近百人。真是官职泛滥成灾!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
当时规定,凡宫内高级官员的官服,都是统一式样。如帽子上都插着貂尾做装饰。不同官职,插的位置也有区别。侍中插在左边,常侍插在右边。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腐朽的西晋王朝,只维持了五十二年就结束了。
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来比喻以坏续好,美丑不相称。多用来形象地揭示妄续他人文学作品,也有时用来表示自谦之意。
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也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
跖狗吠尧
战国时期,齐国大臣田单不计较骂他的`貂勃,备酒宴向貂勃请教错在哪里? 貂勃回答说:“跖犬吠尧并不是尧不圣明而是各为其主。” 田单把他推荐给齐王,齐王派他出使楚国,引起齐王9个宠臣的不满而攻击田单,貂勃慷慨陈词救了相国田单。
鸡犬不宁
唐朝中期,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沉重的苛捐杂税压迫得老百姓家破人亡。
当时,永州一带有一种奇异的蛇,全身有剧毒,人如果被它咬一口,就很难再活命。但如果能够捉到这种蛇,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就能治疗多种疾病。因此,被宫廷列入赋税,向永州地方征收。很多人也因捕蛇丧生。虽然如此,还是有人甘冒生命危险捕蛇,来缴纳赋税。
每当征税时候,凶横的地方官吏就走村串户,逼迫人们捕蛇。没有哪一家能逃脱赋税,没有人不受到骚扰。当时有老百姓这样形容官吏的凶横和骚扰——“虽鸡狗不得安宁焉。“意思是说,即使鸡狗也得不到安宁啊。
人们把“鸡狗不得安宁焉”简化成“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和频繁,使人不得安宁。
狐朋狗友
吃过午饭的狐狸很无聊,就独自一人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忽然闻到了诱人的鲜肉香味,他顺着肉香味望去,看到几头狮子正在撕吃着一头野牛。
看到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吓得狐狸连大气都不敢出,悄悄地偷趴在浓密的草丛中,胆战心惊地偷看着狮群,焦急地等待着狮群地离去。 吃渴了的狮群陆续离开找水喝去了,狐狸小心谨慎地站起身,探头探脑的用眼睛环视一圈,确信狮子都已离去,就大摇大摆的从草丛中钻出来。
他走到野牛尸体旁,准备带些肉渣回去当晚饭。这时他的好朋友狗,睡过之后也出来寻找食物。狐狸看到了,就大声叫唤道:“喂,狗大哥,快过来啊!这里有很多肉!“狗听到狐狸的喊叫,一溜小跑过去。 狗刚跑过来,狐狸就捡起其中最好最大的一块剩肉递给狗说:“今天我请客,你慢慢吃吧!”狗接过狐狸递过来的肉,感激地眼泪都流了下来说:“谢谢,我的好朋友。” 狐狸又从肉堆中捡了一块,对狗说:“我有事先走了,你慢慢在这吃吧!”
喝饱水的狮群中的老大回来看食物,看到狗正在大口大口地吃自己的猎物,很是生气。就走到狗的身旁,二话不说,抓起狗的尾巴,一下扔出几丈开外,狗从半空中落下来,摔折了一条腿。 狗趴在地上,疼的流下眼泪,心里骂道:“好啊,狐狸。我说今天你怎么对我那么大方,原来是拿别人的东西哦!”
鸡鸣狗盗
战国时代,齐国的宰相孟尝君慷慨好客,门下的食客多达三千多人。孟尝君与食客谈话时,总让人在屏风后作记录,把食客的住处及有何困难等一一记下,随后便派人去看望其亲属并赠送礼物。
秦昭王对孟尝君最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尝君入秦。孟尝君带着门客千余人来到秦都咸阳。孟尝君献给秦昭王一件纯白狐狸皮袍子,秦昭王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秦昭王听了谗言,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孟尝君请秦昭王的宠妃帮忙解救,妃子说:“这不难,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
孟尝君为难了,仅有的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来第二件呢?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夜里,这个门客模仿狗叫声,从狗洞潜入秦王内库,看守以为是自己养的狗,未加怀疑。于是这个门客盗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给秦王的爱妃,孟尝君也得了自由,并急忙带领门客连夜逃离秦国。
他们逃呀逃呀!半夜来到边界的函谷关。这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出入,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公鸡叫。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了起来。守关的人开了城门,让孟尝君出了关。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关时,孟尝君和他的门客已经走远了。
后来,人们把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不正当的小伎俩称作“鸡鸣狗盗”,也把使用这种小伎俩的人称作“鸡鸣狗盗之徒”。
兔死狗烹
春秋时,越王勾践靠着范蠡、文种两个人的全力协助,灭了吴国,雪了国耻,称霸于诸侯。
范蠡看出勾践这个人只可与人共患难,不能与人共安乐,就改名换姓逃到齐国去了。 范蠡到了齐国就写封信给患难之交的文种,劝他早日离开,否则会给越王杀死的。 他在信中打了个比喻:鸟全打完,再好的弹弓也没用,就得收藏起来;猎人捉兔子,兔子死了,帮猎人捉兔子的狗还有什么用呢?猎人就要把狗杀掉烹吃了。现在越王用不着我们了,就要对我们下手了。 文种不大相信范蠡的话,但不多时,勾践就逼文种自杀了。
与狗有关的成语故事精选
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下面是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狗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狗的成语故事1:
-获兔烹狗-
春秋时,越王勾践靠著范蠡、文种两个人的全力协助,灭了吴国,雪了国耻,称霸于诸侯。
范蠡看出勾践这个人只可与人共患难,不能与人共安乐,就改名换姓逃到齐国去了。范蠡到了齐国就写封信给患难之交的文种,劝他早日离开,否则会给越王杀死的。他在信中打了个比喻:鸟全打完,再好的弹弓也没用,就得收藏起来;猎人捉兔子,兔子死了,帮猎人捉兔子的狗还有什么用呢?猎人就要把狗杀掉烹吃了。现在越王用不着我们了,就要对我们下手了。文种不大相信范蠡的话,但不多时,勾践就逼文种*了。
故事延伸
【注音】huòtùpēnggǒu
【出处】清·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解释】比喻事成之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亦作“狡兔死,良狗烹”。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过河拆桥
【年代】古代
【点评】这个成语故事给我们启示,一个人有价值,他做的事情就有意义。所以我们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要努力让自己增值,这样才不会有故事中悲惨的结局。同时,我们要听得进别人善意的劝告。
狗的成语故事2:
-鸡鸣狗盗-
战国时代,齐国的宰相孟尝君慷慨好客,门下的食客多达三千多人。
孟尝君与食客谈话时,总让人在屏风后作记录,把食客的住处及有何困难等一一记下,随后便派人去看望其亲属并赠送礼物。
秦昭王对孟尝君最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尝君入秦。孟尝君带着门客千余人来到秦都咸阳。
孟尝君献给秦昭王一件纯白狐狸皮袍子,秦昭王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王听了谗言,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孟尝君请秦昭王的宠妃帮忙解救,妃子说:“这不难,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
孟尝君为难了,仅有的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来第二件呢?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夜里,这个门客模仿狗叫声,从狗洞潜入秦王内库,看守以为是自己养的狗,未加怀疑。于是这个门客盗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给秦王的爱妃,孟尝君也得了自由,并急忙带领门客连夜逃离秦国。
他们逃呀逃呀!半夜来到边界的函谷关。这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出入,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公鸡叫。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了起来。守关的人开了城门,让孟尝君出了关。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关时,孟尝君和他的门客已经走远了。
后来,人们把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不正当的小伎俩称作“鸡鸣狗盗”,也把使用这种小伎俩的人称作“鸡鸣狗盗之徒”。
故事延伸
【拼音】jīmínggǒudào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造句】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近义词】偷偷摸摸、旁门左道、鼠窃狗盗
【反义词】正人君子,光明磊落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点评】“鸡鸣狗盗”这个成语如今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为。而这个最初的故事其实启示人们,紧急时刻一些平时看来只有微不足道本领的人,往往能发挥关键的作用,要善于用人之长,不要轻视小人物。
狗的成语故事大全
狗是我国古代被赞扬的动物,具有灵性,很多 成语 故事 , 神话故事 流传下来,那么你知道哪些呢?下面是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狗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狗的成语故事1:
画虎为狗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 对子 侄后辈 教育 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在别人后面说长道短,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杜季良、龙伯高。如果学不成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头狗一样。
【 典故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后汉书·马援传》
【释义】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模仿不到家
【 近义词 】画虎不成反类狗
【示例】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
狗的成语故事2: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小村子,有一户人家,早上男主人出去干活,家里只有一只猫和一只狗。
每天早上,不诚实的猫一看见男主人外出干活,就在家门前呼呼大睡!这时,老鼠一看见猫在睡觉,就一群一群,悄悄地去家里找东西,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家具至少被咬出了五个缺口,那是调皮的老鼠没事干,所以乱咬的。
忠实的看门狗看见了,每天都烦得要命。这一天,狗跑去猫那,用脚推了推猫,猫打着鼾说:“什么事啊!忠实的明星?”狗说:“懒猫!别睡了,你看家里,老鼠成千上万,都在吃食物,咬家具,弄得乱七八糟,多不卫生啊!”猫说:“你别管。”狗又用脚推了推猫,猫生气了,说:“别管闲事了,看你的门去,别吵我了,再吵我,我对你不客气!”哎,无可奈何的狗又看了看家,愁眉苦脸地走到门前趴下。
这时,不知好歹的老鼠笑狗,好象说狗是无能鬼,连猫都怕。
狗立刻满怒冲天,满脸通红,跑进了家里。三下五除二就把几只老鼠咬死了,其他老鼠看见了,害怕得要命,四处逃散。狗又乘胜追击,不一会儿,老鼠就被狗全部消灭掉了。
狗欢呼着,但又因太累,睡着了。
主人回来了,他看见精神十足的猫把老鼠尸体堆在一起,高兴极了,他再回头看狗,却踢了狗一脚,狗嗷嗷地叫着。
咦!这么香,原来主人拿了条鱼给猫,还用手摸了摸猫的头,夸赞猫有用。
这时,狗才明白,原来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
狗的成语故事3:
丧家之狗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讲学,因孔子是保守派,与当时诸侯争霸不合拍,常常受到冷遇。一次孔子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
古今中外,有关狗的寓言,传说,成语典故数不胜数.请选择一个你熟知的故事,概括
有关狗的成语典故是: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他害怕秦王反悔,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怎么还没睡蹭实就鸡叫了呢?但也只得按照规定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离开秦国,逃回了齐国。
鸡鸣狗盗的意思是: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