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后一句是
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没有后一句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说能清醒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难能可贵的。
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解析: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解剖别人易,解剖自己难。
扩展资料:
“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出处
《韩非子》:“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楚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解释:楚庄王想去讨伐越国,有一位名叫杜子的人劝阻他说:“大王要攻打越国,为的是什么?”楚庄王说:“因为越国现在政治混乱,兵力疲弱!”
杜子又说:“一个人的智慧就好比人的眼睛,能够看清楚很远的地方,却始终无法看见自己的眼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国打败,已经丧失了许多的国土,这是国家的兵力疲弱;有人在国内造反,官吏却无法禁止,这是政治混乱。
目前,楚国兵弱政乱的情况与越国不相上下,而您还要出兵攻打它,这难道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弱点?”于是,楚庄王取消了攻打越国的计划。
人贵自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什么意思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意思:能了解别人的人聪明,能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明智。人往往是这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难。
人贵自知,而后自省,终而自律出自哪里
人贵自知,而后自省,终而自律的原版是出自一个佛经,也就是这句话是一个佛学讲师讲的,他对人生里面最开始应该有的状态,以及最终可以变成的一个状态做了一个三个词语的概括。
最前面的自知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从我们懂事开始我们就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中间的自省,也就是改正错误的意思,他可以说是人生最靓的底色,也就是在我们从小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要改正错误。就是在有错误的时候要及时改正。
最后的自律就是我们可以进入的一个很好的状态。自律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就是严于律己,想要去做好每一件事情都能够做到。自律能够让自己变好,也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
不断改善自己,每天都有进一步的欢喜,人生才会热气腾腾。
人生的三把钥匙:自知、自省、自律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虽笨愚,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倘若一个人能够持有这三把戒尺:自知,自省,自律。即便不能前途无量,也能将人生不如之事降至一二。
01
自知者明
王阳明说,“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人若一味地傲慢,不自知,人们就会避而远之,甚至连好运也会绕道而行。徐达与朱元璋曾是儿时交好的玩伴。朱元璋在创建明朝时,徐达有勇有谋,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朱元璋宠信。徐达虽战功累累,却从不居功自傲。他每年春天挂帅出征,暮冬之际还朝。回来后立即将帅印交还,回到家仍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朱元璋曾对他说:“徐达兄建立了盖世奇功,从未好好休息过,我把过去的旧宅邸赐给你,让你好好享享几年清福吧。”朱元璋口中的这些旧府邸,其实是登基前吴王时居住的府邸。有一日,朱元璋请徐达到旧府邸饮酒,将其灌醉。徐达半夜酒醒问侍卫这是什么地方,内侍说:“这是旧邸。”徐达大吃一惊,连忙跳下床,伏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见其如此谦恭,心里十分高兴,即命人在旧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门前立了一牌坊,并亲书“大功”二字。后来,朱元璋为了巩固皇位,大肆诛杀“居功自傲”的功臣,唯有“恭敬谦和”的徐达幸免于难。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因自身战功显赫,便可目中无人。杨绛先生曾说:“无论人生上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仰望你,阶下亦有有人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自知,不自傲,保持谦卑,平视他人,不仅是体现了一个的涵养,更是大格局的体现。一个懂得自知,心怀天下,敬畏自然的人,才能活得更舒适、更通透。
02
自省者进
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自己的弟弟们:“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然也。”爱抱怨的人,眼里看到的全部是别人的问题,从不会在自身找原因,也就缺乏自省能力和进步的机会。学会自省的人,才会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去责备他人。如此方能更好地认清自己,驾驭自己的人生轨迹,才会越来越接近成功。曾国藩在每天的日记中,都要将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一番彻彻底底的反思、清扫。有一次,曾国藩的朋友窦兰泉来切磋,曾国藩并未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吐,与人谈理”。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结果却适得其反,二人不欢而散。曾国藩后来反省说:“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别人不虚心。何以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九,曾国藩去岱云家为其母拜寿。本是喜庆之事,结果曾国藩出言不慎,弄得大家十分尴尬,宴席一散便匆忙回家。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反省道:“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如再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曾国藩的人生修养和事业都达到了绝顶的高度,跟他一生的不断自省改过是分不开的。事实上,每个成功的人,在其背后定是付出了常人看不到的艰辛与血汗,以及“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老子在《道德经》说:“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世上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不断洞见自己,不断前进,才会得到命运的垂青。
自省,改过,才是人生最亮的底色。
03
自律者强
有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猴子关在塔里,刚关进去时,它十分歇斯底里。它从这面墙跑到那面墙,还不断挠门,尖叫着呼喊,绝望地撕扯自己的头发。一会儿,当它筋疲力尽冷静下来后,它开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座塔。它意识到这里很安全平静,它可以通过窗户欣赏到外面美丽的蓝天和森林。又一会儿,厌倦感向它袭来,四周的墙壁似乎又向它靠近,于是它又重新陷入歇斯底里的恐慌中。人生实难,很多时候我们就像一只猴子困在“ 社会 ”的高塔中,焦虑不安,却束手无策。但看过这样一句:一个人有多自律,就有多强大,人往往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作家村上春树是一个极其自律的人。他爱好跑步,每天早晨6点40准时起床,从1982起,每天跑10公里,坚持至今。
有人问,自律痛苦吗?
答案是肯定的。自律一定会带来痛苦的,这是不可避免,但比起碌碌无为带来的痛苦,这个更好受些。松下幸之助曾说: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任何的丰功伟业,都有自律加持,真正厉害的人,都是长期主义的自律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磨炼心智,厚积薄发,方能寻得一隅寂静之地,拥有欢颜和甘甜。很认同一句话:人贵自知,而后自省,终而自律。
愿你我不断改善自己,每天都有进一步的欢喜,过热气腾腾的人生。
梅贵高洁,人贵自知是什么意思
梅贵高洁,人贵自知意思是:梅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有高洁的情操,而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所以只有清楚的了解自己的长处盒短处,才能在慢慢人生的旅程中趋利避害。
1、中国有句经典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古希腊一座智慧神庙大门上,也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还把它奉为 “神谕”,是最高智慧的象征。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自知就是能客观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许多哲人都这样告诫人们,可见,自知之明,对人生是何等的重要。
2、“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的词,把对故国的思念,离恨随人而远的忧思,融进了雪梅之中。
古往今来的文学写作中,梅花是被歌咏得最多的品种之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代王安石的妙笔,让人闻到雪中梅花的淡淡暗香。
梅花不畏严寒、经霜傲雪、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独特个性,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敬重。
梅花虽没有牡丹仪态万千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浪漫温柔的柔情芬芳,但深冬初春里赏梅,却会有一种热烈的气氛,让人感觉不到深冬初春的冷峭。
扩展资料:
梅花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也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它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它既没有牡丹仪态万千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浪漫温柔的艳丽芬芳。
梅花的美,不是一朵,而在一群,它在盛开时一团一簇,给人温暖的感觉。深冬初春里赏梅,会有一种热烈的气氛,让人感觉不到深冬初春的冷峭。
它那不畏严寒、经霜傲雪、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独特个性,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敬重。 古往今来的文学写作中,也是被歌咏得最多的品种之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黄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笔下,梅是如此的寂寞,也衬托了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妙笔,让人闻到雪中梅花的淡淡暗香。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的词,把对故国的思念,离恨随人而远的忧思,融进了雪梅之中。
清末民初对《道德经》也有研究的著名学者梁启超,他曾说,人的肉体寿命不过区区数十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人的精神则可以永垂不朽,因为他的肉体虽然消失了,而他的学说、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却会长期影响当代及后代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
老子极力宣传“死而不亡”,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主张,体现“无为”的思想主旨。“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他认为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贵自知,而后自省,终而自律
曾有人问诗人泰戈尔:世界上什么最容易?什么最难?
泰戈尔答道:“指责别人最容易,认识自己最难。”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一碰到问题,总喜欢从外界找原因。
家庭不和是伴侣脾气差,工作出了纰漏是同事不好,得不到提拔是领导没眼光……
永远都自以为是的人,是最愚蠢的。
顾长卫执导的电影《立春》里,心高气傲的黄四宝一门心思想考美院,却一连落榜好几年。
年近三十的他还没有一份正经工作,整天待在家里啃老。
哪天心情一不好就喝得醉醺醺,还自诩是艺术家的清高。
直到第六次落榜,他依然没检讨过自己,逢人就抱怨老天故意作弄,自己怀才不遇。
甚至居然埋怨母亲,没能给自己好的出身。
反倒是表哥周瑜,早就看明白了他心比天高,却好吃懒做,一针见血地指出:
“整天怪这个怪那个,我看最该怪的就是他自己。”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上有毛病,而是不知道自己身上有毛病。
就像大家熟知的三只老鼠偷油吃的故事。
油瓶被意外打翻后,老鼠们纷纷开始互相指责。
老大怪老二乱动,老二怪老三毛躁,老三一看没人怪,干脆捏造出了一只根本不存在的猫,大家谁也没想过自己有没有问题。
一遇到事情就推卸责任、怨天尤人,这是“老鼠心态”。
王阳明曾说:“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人不是,不见自己非。”
总习惯从外界找问题的人,改变不了现状,也认不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