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因现代诗歌

林徽因现代诗歌(林徽因的现代诗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5 14:45:56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林徽因的现代诗歌

  【文章导读】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1985)等。 以下民国才女林徽因诗选 ,供您欣赏。

  【篇一】 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班,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选自《新月诗选》(1931年9月)

  【篇二】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选自《新月诗选》(1931年9月)

  【篇三】仍然

  你舒伸得象一湖水向着晴空里

  白云,又象是一流冷涧,澄清

  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

  我却仍然怀抱着百般的疑心

  对你的每一个映影!

  你展开象个千辨的花朵!

  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

  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

  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

  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你又学叶叶的书篇随风吹展,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

  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

  永远守住我的魂灵。

  【篇四】激昂

  我要藉这一时的豪放

  和从容,灵魂清醒的

  在喝一泉甘甜的鲜露,

  来挥动思想的利剑,

  舞它那一瞥最敏锐的

  锋芒,象皑皑塞野的雪

  在月的寒光下闪映,

  喷吐冷激的辉艳;——斩,

  斩断这时间的缠绵,

  和猥琐网布的纠纷,

  剖取一个无瑕的透明,

  看一次你,纯美,

  你的裸露的庄严。

  …………

  然后踩登

  任一座高峰,攀牵着白云

  和锦样的霞光,跨一条

  长虹,瞰临着澎湃的海,

  在一穹匀静的澄蓝里,

  书写我的惊讶与欢欣,

  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

  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

  永远膜拜,

  膜拜在你美的面前!

  5月,香山

  【篇五】山中一个夏夜

  山中一个夏夜,深得

  象没有底一样;

  黑影,松林密密的;

  周围没有点光亮。

  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

  象夜的眼,夜的眼在看!

  满山的风全蹑着脚

  象是走路一样;

  躲过了各处的枝叶

  各处的草,不响。

  单是流水,不断的在山谷上

  石头的心,石头的口在唱。

  均匀的一片静,罩下

  象张软垂的幔帐。

  疑问不见了,四角里

  模糊,是梦在窥探?

  夜象在祈祷,无声的在期望

  幽郁的虔诚在无声里布漫。

  1931年

  选自《新月》四卷七期(1933年6月)

  【篇六】哭三弟恒

  ——三十年空战阵亡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假使在这不可免的真实上

  多给了悲哀,我想呼喊,

  那是——你自己也明瞭——

  因为你走得太早,

  太早了,弟弟,难为你的勇敢,

  机械的落伍,你的机会太惨!

  三年了,你阵亡在成都上空,

  这三年的时间所做成的不同,

  如果我向你说来,你别悲伤,

  因为多半不是我们老国,

  而是他人在时代中碾动,

  我们灵魂流血,炸成了窟窿。

  我们已有了盟友、物资同军火,

  正是你所曾经希望过。

  我记得,记得当时我怎样同你

  讨论又讨论,点算又点算,

  每一天你是那样耐性的等着,

  每天却空的过去,慢得像骆驼!

  现在驱逐机已非当日你最理想

  驾驶的“老鹰式七五”那样——

  那样笨,那样慢,啊,弟弟不要伤心,

  你已做到你们所能做的,

  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

  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弟弟,我已用这许多不美丽言语

  算是诗来追悼你,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

  你永不会回来了,我知道,

  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

  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

  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

  已有的年轻一切;将来还有的机会,

  可能的壮年工作,老年的智慧;

  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

  生的权利,喜悦;及生的纠纷!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

  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

  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

  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1934年,李庄

  选自《文学杂志》二卷十二期(1948年5月)

  【篇七】秋天,这秋天

  这是秋天,秋天,

  风还该是温软;

  太阳仍笑着那微笑,

  闪着金银,夸耀

  他实在无多了的

  最奢侈的早晚!

  这里那里,在这秋天,

  斑彩错置到各处

  山野,和枝叶中间,

  象醉了的蝴蝶,或是

  珊瑚珠翠,华贵的失散,

  缤纷降落到地面上。

  这时候心得象歌曲,

  由山泉的水光里闪动,

  浮出珠沫,溅开

  山石的喉嗓唱。

  这时候满腔的热情

  全是你的,秋天懂得,

  秋天懂得那狂放,——

  秋天爱的是那不经意

  不经意的凌乱!

  但是秋天,这秋天,

  他撑着梦一般的喜筵,

  不为的是你的欢欣:

  他撒开手,一掬璎珞,

  一把落花似的幻变,

  还为的是那不定的

  悲哀,归根儿蒂结住

  在这人生的中心!

  一阵萧萧的风,起自

  昨夜西窗的外沿,

  摇着梧桐树哭。——

  起始你怀疑着:

  荷叶还没有残败;

  小划子停在水流中间;

  夏夜的细语,夹着虫鸣,

  还信得过仍然偎着

  耳朵旁温甜;

  但是梧桐叶带来桂花香,

  已打到灯盏的光前。

  一切都两样了,他闪一闪说,

  只要一夜的风,一夜的幻变。

  冷雾迷住我的两眼,

  在这样的深秋里,

  你又同谁争?现实的背面

  是不是现实,荒诞的,

  果属不可信的虚妄?

  疑问抵不住简单的残酷,

  再别要悯惜流血的哀惶,

  趁一次里,要认清

  造物更是摧毁的工匠。

  信仰只一细炷香,

  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

  沙沙的隔着梧桐树吹!

  如果你忘不掉,忘不掉

  那同听过的鸟啼;

  同看过的花好,信仰

  该在过往的中间安睡。……

  秋天的骄傲是果实,

  不是萌芽,——生命不容你

  不献出你积累的馨芳;

  交出受过光热的每一层颜色;

  点点沥尽你最难堪的酸怆。

  这时候,

  切不用哭泣;或是呼唤;

  更用不着闭上眼祈祷;

  (向着将来的将来空等盼);

  只要低低的,在静里,低下去

  已困倦的头来承受,——承受

  这叶落了的秋天

  听风扯紧了弦索自歌挽:

  这夜,这夜,这惨的变换!

林徽因现代诗歌《深夜里听到乐声》

  《深夜里听到乐声》是林徽因1931年9月作的一首诗,属于现代诗。诗以真挚、细密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一种难以言状的爱的隐痛。男子的相思,女子的惆怅跃然纸上。下面是其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诗歌赏析:

  寂静的.深夜里,突然飘来一阵悲切的琴声……诗一开头就以清幽、哀婉的抒情吸引住了读者。从“轻弹着”“稠密的悲思”和“静听着”“颊边泛上了红”的细腻描写中暗示着弹琴者和听琴者之间隐密的感情和特殊的关系,同时又从琴的悲音中联想到他们之间的不幸。诗的后三节写“我”的独白,其中蕴藏了非常曲折的心态。“我”最清楚琴声中所表达的情愫。但却默然无言以答。因为命运是那样作弄人,美丽的想像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幼稚、脆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不过是月老的祝愿罢了,而生命的排列组合却有着不可抗拒的自身规律。除了静听那凄凉的琴声,“我”还能说什么呢?作为昔日的一对情人,如今现实已把“我”和“你”分开。恋情虽时时浮上心头,也只能借助特殊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简介诗以真挚、细密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一种难以言状的爱的隐痛。男子的相思,女子的惆怅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候人,建筑师、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月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1985)等。


林徽因写的现代诗

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不在这山河岁月里。下面是由语文迷的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林徽因写的现代诗,欢迎阅读与借鉴。

《莲灯》 林徽因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林徽因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她的行径?

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霞,月亮,

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样,

骄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

看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

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变了相;

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

虽说千万年在她掌握中操纵,

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

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

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

谁又大胆地爱过这伟大的变换?

求林徽因《别丢掉》《笑》原文

《别丢掉》原文: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笑》原文: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扩展资料:

《别丢掉》创作背景

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文坛上吊唁纷纭。《别丢掉》写于徐志摩去世以后的1932年,发表于1936年3月15日的《大公报·文艺》,是诗人为怀念与吊唁徐志摩而写的。

《别丢掉》是现代诗人林徽因所作的一首现代诗,写于1932年。这是一首追忆和缅怀逝去的人与情的抒情诗。

诗的总体情感基调清冷哀怨,在表达一种深入内心的情感的同时,表现出诗人对这份情感的特殊理解与珍视,其中有诗人自己特殊的情感经历的影子,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无奈的伤感与痛苦。

《笑》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31年春夏之时。1931年初,林微因为了养病,住在香山半坡上的“双清别墅”,这里淡雅幽静,亭映清泉,竹影扶疏。

春天的香山更引发起了她的诗兴,她忘了医生的禁令,竟然如痴如醉地写起诗来,这一写,一发而不可收。就这样开始了自己诗歌创作的生涯。此诗即是这段时间内林微因的早期诗歌作品。

另外,徐志摩1922年写过《情死》:“你颊上的笑容,定是天上带来的。可惜世界太庸俗,不能供给他们常住的机会。/你的美是你的运命!”林徽因的《笑》也是对徐志摩九年前的情诗作了回应。

《笑》是现代诗人林徽因于193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通篇描绘的是一个少女高雅纯洁的笑,诗中用诸多女性的意象展现了笑的美好,在露珠与花影间,阳光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轻歌和柔波中,纯粹的美丽尽现眼前。

全诗形象鲜明,色彩浓艳,用多彩的笔触从各角度刻画神态,虚实博喻,文字灵动,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