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琼怎么死的
被曹操斩了。
官渡之战的时候,许攸竟然把乌巢的粮草分布情况全部给出卖给了曹操了,所以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的,而且这个时候的淳于琼是被俘虏了。
其他的将领有被杀头的,而淳于琼的鼻子竟然被割了,然后还把鼻子同什么马的舌头等等一起送给了袁绍了,再把淳于琼带到曹操面前,曹操本就和淳于琼有老交情,想留他一命。
曹操当时调侃淳于琼说他怎么会变得如此田地,淳于琼也是志气非凡,曹操本想留他一命,但是这个时候许攸又出来了,表示淳于琼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和仇恨。
曹操觉得有道理还是把淳于琼给杀了。
扩展资料:
建安四年(199年),沮授谏阻与曹操决战,违背袁绍的心意,郭图等进谗说:“沮授监管内外,威权震动三军,如果他逐渐强盛,用什么办法控制他呢,臣下与君主权力一样,国家就灭亡,这是《黄石》书中所忌讳的。再说,统率外面军队的人,不宜参预内政”。
袁绍于是将沮授统管的职权分为三个都督,让沮授和郭图、淳于琼每人主管一军,但未来得及实行。
建安五年(200年),淳于琼与颜良、郭图攻白马,遭曹操轻兵掩袭,仓猝逆战,主将颜良被斩,淳于琼军败而走。
两军对峙于官渡。同年十月,袁绍使淳于琼率兵万余,押运粮车,宿营北四十里之乌巢,沮授建议派出蒋奇在其外围,以为巡逻,袁绍没有听从。
正当官渡之战处于对峙之际,袁绍谋士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捕而投靠曹操,并告诉曹操关于袁军粮草内部的一切秘密。曹操听后,留下曹洪、荀攸防守大营,亲自率领五千名步骑兵出击。
军队一律用袁军的旗号,兵士嘴里衔着小木棍,把马嘴绑上,以防发出声音,夜里从小道出营,每人抱一捆柴草。
信以为真,全都毫无戒备。到达乌巢后,围住袁军辎重,四面放火,袁军营中大乱。正在这时,天已渐亮,淳于琼等看到曹军兵少,就在营外摆开阵势,曹操进军猛击,淳于琼等抵挡不住,退守营寨,于是曹军开始进攻。
袁绍听到曹操袭击淳于琼的消息,派轻兵去援救淳于琼,而派重兵进攻曹军大营。袁绍增援的骑兵到达乌巢,曹操左右有人说:“敌人的骑兵逐渐靠近,请分兵抵抗”。
曹操怒喝道:“敌人到了背后,再来报告!”曹军士兵都拼死作战,于是大破袁军,斩领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叡等首级,割下淳于琼的鼻,杀士卒千余人,将他们所有鼻割下,连同牛、马的舌头一同送往袁军,袁军将士大惊。
此战,曹军还烧掉袁军全部存粮。淳于琼为曹将乐进所虏获,被带到曹操面前。
曹操问淳于琼说:“你今天弄成这样,是什么源故?”淳于琼答:“胜负乃天所控制的,问我干什么?”曹操想要留下淳于琼性命,许攸劝谏说:“以后他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鼻子被割了),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和仇恨)”。
听完,曹操同意杀淳于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淳于琼
来头不小的大将淳于琼,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发生在乌巢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许攸、淳于琼和袁绍。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许攸离开袁绍大营投降曹操,曹操喜出望外,连鞋子够顾不上穿便出营迎接。许攸问曹操军中的粮草供应情况,曹操不断改口,一会是一年,一会是半年,一会又改成了三个月,最后又说是一个月。许攸告诉曹操,曹操写给荀彧的密信已被自己截获。这时,曹操才不得不告知实情,并请求许攸为自己出谋划策。
许攸告诉曹操,袁绍大军的军粮辎重都集中在乌巢。乌巢守将淳于琼好酒贪杯,疏于防范,建议曹操率部火烧乌巢粮草,令袁绍大军不战而乱。曹操大喜,第二天便选拔了五千步骑,打算亲自率部前往乌巢。
此时,大将张辽公开表示反对。张辽认为,许攸之语不可轻信。但曹操却胸有成竹,命荀攸、贾诩和曹洪镇守营寨,同时令夏侯惇兄弟及曹仁、李典等人在营寨设伏,以备不测。同时,曹操率领张辽、许褚、徐晃等人及五千兵马,打着袁绍军队的旗号,在黄昏时分向乌巢进发。
曹操突破袁军重重防线来到乌巢后,立即下令火烧乌巢。此时,乌巢主将淳于琼正醉卧帐中,得知曹军偷袭,慌忙应战,结果被曹军活捉。曹操下令将其割去耳鼻手指,缚于马上,放回袁绍军营。至此,乌巢之战以曹操的大获全胜而结束,而淳于琼也在返回袁绍军中后被斩首示众。
小说中描述的此次乌巢之战,在历史上确有发生,但规模却不尽相同。按照小说的描述,镇守乌巢的淳于琼率部两万余众,但真实的历史却并非如此。《资治通鉴》载:“十月,绍复遣车运谷,使其将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这也就意味着淳于琼与曹操的兵力对比是二比一,而不是小说中的四比一。不过很显然,小说作者这样的改动是为了增加情节的惊险程度。
与小说中淳于琼的一触即溃相比,历史上的淳于琼在此战中的表现并不窝囊。《三国志武帝纪》载,虽然曹军的突然出现令淳于琼出现了短暂的惊慌,但他很快便稳定了自己的情绪,亲自出营查看敌情。当发现曹军人数不多时,立即组织兵力向曹军发动反击。这一招也令曹操的攻势受到遏制,战局一度陷入胶着。此时,袁绍也得知乌巢遭袭的消息,派出援军进行支援,曹操陷入了遭两面夹击的险境。
那么,曹操为什么能在面临险境的情况下获得胜利呢?当时尚在袁绍军中的大将张郃说了一句话,道出了关键原因。据《三国志张郃传》载,得知乌巢遇袭后,张郃对袁绍表示:“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由此可见,当时曹操所率领的这五千人马是曹军的精锐,很可能是曹军当中的王牌——虎豹骑。尽管淳于琼的兵力是曹军的一倍,但却并非袁绍大军的精锐部队。因此,张郃才会断言淳于琼必败。
说到淳于琼这位乌巢守将,其实也并非无名小辈。早在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在京城洛阳组建了一支精锐,名曰“西园军”,并在军中设置了八个校尉,俗称“西园八校尉”。当时的袁绍中军校尉,曹操担任典军校尉,而淳于琼则是右校尉,由此可见淳于琼的地位,其资历足以与袁绍和曹操相提并论。
说到淳于琼的最终结局,史料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载,乌巢之战结束时,淳于琼被俘。曹操不想杀掉这位昔日的同僚,只是割掉了他的鼻子,准备将其释放。但在许攸的一再坚持下,最终曹操下令将淳于琼斩首示众。而在《三国志乐进传》中的记载则另有不同。该传称:“(乐进)从击袁绍于官渡,力战,斩绍将淳于琼。”从这段记载来看,淳于琼似乎又是在交战中阵亡。如果前者的记载属实的话,那么曹操对待这位昔日的同僚下手也真够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