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晋国乐师师旷是哪里人为什么被称为“乐圣”
- 师旷劝学的故事
- 师旷的文言文翻译
- 师旷是一个怎样的人
- 翻译《师旷论学》全文
- 师旷生平简介
- 师旷论学中的师旷是什么样的人
- 同为劝学,甲文中的孙权与乙文中的洪仲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请分别予以归纳
- 师旷是怎样劝晋平公学习呢
- 师旷劝谏君王的方式
晋国乐师师旷是哪里人为什么被称为“乐圣”
虽然晋国的乐师,师旷被称为乐圣,但是在历史上真正的乐圣是唐朝的李龟年,并不是师旷。师旷是春秋时期的人,那个时候的历史资料记载的,还不是那么可靠,并且它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师旷这个人除了有很多的音乐才华之外,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在晋悼公还有晋平公时期都是非常重要的大臣。
师旷在春秋时期是晋国人,也是当时的宫廷乐师,因为那个时候的乐师大多数都以“师”这个字为性,并且听说姓“师”的人全部都是伏羲的后人,专门教导皇族,所以才被皇帝赐了这个姓。因为师旷是一个盲人,所以也被人称为“盲臣”或者是“暝臣”,有人说师旷的眼睛是天生的眼盲,也有人说眼睛是后来被烟给熏瞎的,或者是被刺瞎的,因为他的眼睛没法让他全神贯注的投入到音乐中。
师旷在宫廷里面,除了有一个乐师的身份,还官致宰相,辅佐两代君王,对于晋国的繁荣稳定有非常大的贡献。师旷心里面的民本思想是非常强烈的,甚至提出的一种理论,叫做民贵君轻,这个时候齐国的齐景公都曾经请师旷来讨论政务。师旷这个人为人非常的耿直,甚至是有些刚烈,为了让君王能够更加刚正不阿,在进谏的时候可以说是直言不讳,甚至敢去辱骂君主。师旷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也是相当高的,因为他特别善于去辨认音律,能够用音乐和白鸟进行合唱,有两个非常著名的作品,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玄墨》。
师旷是一个把音乐和治国理念融为一体的一个政治家,并且他是一个比乐师还要让人肃然起敬的人,是坚持以民为本的。师旷在音乐上面的成就其实不是最辉煌的,而是把自己的政治理念融入到了音乐中,在他心中觉得音乐并不是一种享受,而是在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觉得音乐必须要和个人的德行相匹配。
师旷劝学的故事
师旷劝学的故事如下:晋平公认为自己年逾古稀,想学习也已经晚了;而师旷却劝告晋平公,那在晚上点起蜡烛就可以了;晋平公认为师旷在戏弄他,但是师旷解释道,少年人读书就像是日出的太阳一样,壮年人读书就像是日中的太阳,而老年人读书就像是点着蜡烛读书一样,比起宛然黑暗,点着蜡烛亦有光。
师旷劝学的出处
师旷劝学出自刘向的《说苑》,这篇作品意在劝告人们,读书最重要的是态度而不是年龄。刘向是西汉文学家,除了《说苑》之外,还著有《新序》、《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五经通义》等作品。
师旷劝学的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师旷的文言文翻译
《师旷鼓琴》文言文翻译如下:
卫灵公在位的时候,有一次他将要去晋国,走到濮水流域,住在一个上等馆舍中。半夜里突然听到抚琴的声音,问左右跟随的人,都回答说:“没有听到”。于是召见乐师名叫涓的人,对他说道:“我听到了抚琴的声音,问身边的从人,都说没有听到。这样子好像有了鬼神,你为我仔细听一听,把琴曲记下来。”师涓说:“好吧。”
于是端坐下来,取出琴,一边听卫灵公叙述一边拨弄,随手记录下来。第二天,说道:“臣已每句都记下了,但还没有串习,难以成曲,请允许再住一宿,熟习几遍。”灵公说:“可以。”于是又住一宿。第二天说:“练习好了。”这才动身到晋国,见了晋平公。
公在施惠之台摆酒筵招待他们。饮酒饮到酣畅痛快的时候,卫灵公道:“我们这次来时,得了一首新曲子,请为您演奏以助酒兴。”平公道:“好极了。”即命师涓在晋国乐师旷的身边坐下来,取琴弹奏。一曲没完,师旷甩袖制止说:“这是亡国之音,不要再奏了。”
平公说:“为什么说出这种话来?”师旷道:“这是师延作的曲子,他为纣王作了这种靡靡之音,武王伐纣后,师延向东逃走,投濮水自杀,所以这首曲子必是得之于濮水之上,先听到此曲的国家就要削弱了。”平公说:“寡人所喜好的,就是听曲子这件事,但愿能够听完它。”这样师涓才把它演奏完毕。
平公道:“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动人的曲子了,还有比这更动人的吗?”师旷说:“有。”平公说:“能让我们听一听吗?”师旷说:“必须修德行义深厚的才能听此曲,您还不能听。”平公说:“寡人所喜好的,只有听曲子一件事,但愿能听到它。”
师旷不得已,取琴弹奏起来,奏第一遍,有千载玄鹤十数只飞集堂下廊门之前;第二遍,这些玄鹤伸长脖子,呦呦鸣叫起来,还舒展翅膀,随琴声跳起舞来。平公大喜,起身为师旷祝酒。回身落坐,问道:“再没有比这更动人的曲子了吗?”师旷道:“有。过去黄帝合祭鬼神时奏的曲子比这更动人,只是您德义太薄,不配听罢了,听了将有败亡之祸。”
平公说:“寡人这一大把年纪了,还在乎败亡吗?我喜好的只有听曲,但愿能够听到它。”师旷没有办法,取琴弹奏起来。奏了一遍,有白云从西北天际出现;又奏一遍,大风夹着暴雨,扑天盖地而至,直刮得廊瓦横飞,左右人都惊慌奔走。平公害怕起来,伏身躲在廊屋之间。晋国于是大旱三年,寸草不生。
听乐曲或遇吉或遇凶。乐曲是不能随意演奏的。
人物简介
师旷,字子野,平阳(今山东省新泰市南师店)人(《庄子·骈拇》陆德明释文),先秦著名音乐大师,古人称为乐圣,春秋时期晋国晋悼公平公时大臣,太宰,宫廷掌乐太师,古传太极拳开创者,教育家,思想家,最早提出“民贵君轻”。善卜卦推演,被尊崇为算命先生的祖师爷。
他生而无目(一说为专心练琴自己刺瞎眼睛),故自称盲臣,暝臣,初为晋大夫,后拜为太宰,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律,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据说师旷可以听到天庭之音,他同时精通鸟兽语言,他抚琴时,能使凤凰来仪,是神话传说中顺风耳的原型。
他艺术造诣极高,著名琴曲《阳春》、《白雪》,即为其所作,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今河南开封禹王台即师旷曾演奏乐曲之古吹台,洪洞县曲亭镇师村有师旷墓遗址。师旷不仅在音乐政治道学等方面有卓越贡献,而且著有《禽经》,总结了我国先秦以前的鸟类知识。
师旷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旷,名旷,字子野,晋国著名音乐家,主乐大师(今山西洪洞)人(当时地位最高的音乐家名字前常冠以“师”字)。大约生活时期在公元前572-532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师旷并非生而无目,只因他为了不为外界的缤纷所惑,自剜双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是当时著名的大音乐家,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还是位杰出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时人称其“多闻”。
音乐知识非常丰富,不仅熟悉琴曲,并善用琴声表现自然界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听力超群,有很强的辨音能力。汉代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别敏锐的人。《淮南子.汜论训》说:“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周书》记载他不仅擅琴,也会鼓瑟。师旷也通晓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左传》记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楚必无功’!”
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如此。
到晚年时,师旷已精通星算音律,撰述了《宝符》100卷,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题为师旷所作。
师旷有非凡的音乐才华,但却比较保守,晋平公喜欢新声,曾听师涓演奏新曲,师旷当场攻击是“靡靡之音”、“亡国之音”。师旷认为可以通过音乐来传播德行。
师旷虽仅是一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对政治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在卫侯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向晋王担出了许多治国主张,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言天下有五种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师旷甚至曾用琴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湎于个人享受。
当卫献公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时,晋悼公认为民众太过分,师旷则反驳说:“好的君主,民众当然会拥戴他,暴虐之君使人民绝望,为何不能赶他走呢?”晋悼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起治国之道,师旷简言之为“仁义”二字。
齐国当时很强盛,齐景公也曾向师旷问政,师旷提出“君必惠民”的主张,可见师旷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故他在当时深受诸侯及民众敬重。在后世的传说中,他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及瞎子算命的祖师等。
翻译《师旷论学》全文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4)?”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5)?”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6)!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8);壮
(9)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10),孰与昧行乎(11)?”平公曰:“善哉(12)!”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光明,显明。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师旷生平简介
师旷,字子野,冀州南和人(《庄子·骈拇》陆德明释文),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南师店村有师旷墓遗址。
师旷论学中的师旷是什么样的人
师旷禀性刚烈,正道直行,他娴于辞令,却从不趋炎附势,具有不畏权势的正直品格。
《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师旷,字子野,今河北省南和县迓祜村人,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洪洞县曲亭镇师村师旷墓遗址。
同为劝学,甲文中的孙权与乙文中的洪仲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请分别予以归纳
1、孙权劝学为君王(孙权)劝导臣下(吕蒙) 师旷劝学为臣下(师旷)劝导君王(晋平公)。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劝导方式不同:
(1)孙权在劝导吕蒙的时候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劝学的依据。
(2)师旷以三个恰当的比喻对 晋平公进行劝学,而不是以自己的经历为依据。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宋英宗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熙宁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
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录于《司马文正公集》中。
师旷是怎样劝晋平公学习呢
用比喻和对比的方法启发晋文公。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白话释义: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 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 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此文出自西汉刘向所著想《说苑》
扩展资料
作者背景: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 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
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根据文言文概括的成语学无止境。
文章启示: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师旷劝谏君王的方式
一、劝谏方式
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
二、原文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三、译文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