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唐朝官员品级有哪些
唐朝官员品级是古代官员等级制度,唐朝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
唐朝的行政机构,承袭隋代,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在这个基础上,依据历史的惯例与经验,再衍生出一些具有执行、监察、侍从或其他功能的机构,共同组成唐朝的朝官制系统。
唐代的朝政决策与执行机构是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总的说来,中书省负责发布诏令。中书省在唐代曾一度称为内书省、西台、凤阁和紫微省,长官中书令通常担任相职,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其下属中书侍郎在唐代初期作为中书省长官的副手,在唐高宗和武后时,开始被任命为宰相。这种情况到安史之乱后成为惯例,因此中书侍郎在实际上也脱离了中书省的日常事务。
品级与勋官:
唐代沿袭隋制,把官员分为九品,每品内又分为正、从,共为十八个等级。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还分为上下阶,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实际上有三十个等级,武官散官等级是三十二等级。
这些等级总称为流内官,为正式文武官员。此外还有流外九品,实际上已属于吏员,不属于正式官员的范围。官员的散官称号与品级大致对应,表示官员地位与资历高低,作为升迁的序列。
唐代的品级与散官还与官员服饰等级制度相联系。唐代规定,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同时,唐代高级官员都有一个表示其身份的鱼符,以袋盛之,称为“鱼袋”。三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金饰之,称为金鱼袋。五品以上官的鱼袋以银饰之,称为银鱼袋。
唐承隋制,文武官员均可授勋官,共有十二级。按照规定,勋官可以与相应品级的公卿大臣处于同等班位。但实际上由于授勋过多,动以万计,因此无职事的勋官实际地位往往在胥吏之下,仅仅成为一种授予的官员荣誉称号。
唐朝官职一品到九品都有什么官名都分别掌管什么请详细点说明
唐朝职官品职官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正二品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尹、大都督、大都护正三品侍中、中书令、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从三品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正四品上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正四品下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从四品上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从四品下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正五品上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视正五品萨宝从五品上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从五品下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正六品上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正六品下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从六品上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从六品下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正七品上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正七品下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从七品上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从七品下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正八品上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正八品下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从八品上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从八品下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正九品上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正九品下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从九品上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从九品下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唐朝官职一品到九品都有什么官名分别掌管什么
中央官制\r\n \r\n三师 / 三公 \r\n三师 太师 太傅 太保 \r\n三公 太尉 司徒 司空 \r\n宰相 \r\n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中书令 门下侍中 尚书令 尚书仆射 \r\n三省 / 六省 \r\n三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r\n六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殿中省 秘书省 内侍省 \r\n六部 \r\n吏部 吏部司 司封司 司勋司 考功司 \r\n户部 户部司 度支司 金部司 仓部司 \r\n礼部 礼部司 祠部司 膳部司 主客司 \r\n兵部 兵部司 职方司 驾部司 库部司 \r\n刑部 刑部司 都官司 比部司 司门司 \r\n工部 工部司 屯田司 虞部司 水部司 \r\n其他机构 \r\n御史台 台院 殿院 察院 \r\n五监 国子监 少府监 将作监 军器监 都水监 \r\n九寺 太常寺 光禄寺 卫尉寺 宗正寺 太仆寺 大理寺 鸿胪寺 \r\n司农寺 太府寺 \r\n朝廷中央禁军 \r\n南衙十六卫 左右卫 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 左右威卫 左右领军卫 \r\n左右金吾卫 左右监门卫 左右千牛卫 \r\n北衙十军 左右羽林军 左右龙武军 左右龙武军 \r\n左右神策军 左右神策军 \r\n \r\n地方官制 \r\n道置观察使\r\n 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r\n\r\n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r\n\r\n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r\n\r\n 乡:耆老;五里一乡 \r\n\r\n 里:里正;五保一里 \r\n\r\n 村:村正;一自然村为一村 \r\n\r\n 保:保长;五邻一保 \r\n\r\n 邻:邻长;四家一邻 \r\n\r\n 坊:坊正。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r\n\r\n武将官衔 \r\n武将官衔列表 \r\n官品等级 正一品 从一品 正二品 \r\n将领名称 天策上将 骠骑大将军 辅国大将军 \r\n官品等级 从二品 正三品上 正三品下 \r\n将领名称 镇军大将军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怀化将军 \r\n官品等级 从三品上 从三品下 正四品上 \r\n将领名称 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 归德将军 忠武将军 \r\n官品等级 正四品下 从四品上 从四品下 \r\n将领名称 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宣威将军 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r\n官品等级 正五品上 正五品下 从五品上 \r\n将领名称 定远将军 宁远将军、怀化郎将 游骑将军 \r\n官品等级 从五品下 正六品上 正六品下 \r\n将领名称 游击将军、归德郎将 昭武校尉 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r\n官品等级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下 正七品上 \r\n将领名称 振威校尉 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致果校尉 \r\n官品等级 正七品下 从七品上 从七品下 \r\n将领名称 致果副尉、怀化中候 翊麾校尉 翊麾副尉、归德中候 \r\n官品等级 正八品上 正八品下 从八品上 \r\n将领名称 宣节校尉 宣节副尉、怀化司戈 御侮校尉 \r\n官品等级 从八品下 正九品上 正九品下 \r\n将领名称 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仁勇校尉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r\n官品等级 从九品上 从九品下 \r\n将领名称 陪戎校尉 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唐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
唐朝官员的等级叫做品位,共有九品,称为“流内”。
在这九品之下,还有所谓的“流外官”,主要是所谓的“吏”,既办事员。一到三品中又分“正”、“从”,“正”在“从”之上。四品到九品,除去分“正”、“从”,还各分“上”、“下”,如五品中就有四阶,分别为“正五品上”、“正五品下”、“从五品上”和“从五品下”。总计起来,共为三十阶,用来区分贵贱、高下、轻重和优劣。
文武行政官员称为职事官,皇亲国戚和立了大(军)功的有爵位和勋、封。所有这些官员都有相应的品位,这个品位或称“本位”、或称“散位”,标志着学历与资格。散位中最高的是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最下一等是从九品下的“将仕郎”,共二十九阶(没有正一品)。职事官中最高的是正一品的“三师”和“三公”,最下一等是从九品下的“内侍省主事”等,共三十阶。三品以上,称“清望官”,四品以下,但职守重要的,称“清官”。勋官最高的是正二品的“上柱国”,最下一等是从七品上的“武骑尉”,共十二阶。爵位有九等,分别为“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候”、“县伯”、“县子”和“县男”,从正一品至从五品。
唐朝皇宫里的职位从大到小
唐朝施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制定政策,草拟诏敕;门下省审核复奏;尚书省颁发执行。
各个部门的职位从大到小排列如下:
中书省:
1、中书令(正三品)
2、中书侍郎(正四品上、从三品上(武则天时期))
3、中书舍人(正五品上)
门下省:
1、侍中(正三品)
2、黄门侍郎(正四品上、从三品上(武则天时期))
3、给事中(正五品上)
尚书省:
1、左仆射(从二品)
2、右仆射(从二品)
3、左丞(正四品上)
4、右丞(正四品下)
扩展资料:
唐朝的武官系统:
在文官系统之外,唐代还设有武官系统。由于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度,所以在朝廷设立十六卫。
十六卫的名称,唐代前期变化甚多,到唐玄宗开元时方大体上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右左威卫、右左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其中前十二卫均管辖府兵,只有后四卫不辖府兵,负责京城和宫殿诸门警卫以及皇帝的贴身宿卫。
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和将军二人统率,下有长史、录事参军总管各卫日常事务,仓、兵、骑、胄四曹分别负责俸禄、给养、考绩、宿卫、马匹、兵械等具体事务。
十六卫直接统属于皇帝,但他们没有调兵的权力。需要命将出征时,一般由皇帝和宰相议定后,颁发诏令到兵部,由兵部再发下符契,与诏令一起同时颁下各折冲府或州郡发兵。
除十六卫外,东宫官中还仿照十六卫建制设有十率府,各设率一人,副率一至二人统管,下辖一定数量的府兵,作为太子的禁卫部队。以上十六卫总称为南衙诸卫,因其官署均在长安、洛阳两京宫城之南的皇城内。
百度百科-唐朝官制
百度百科-唐朝官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