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曹丕杀了甄宓后,还传位给其子曹睿,不怕曹睿心怀记恨,祸乱政权吗
- 曹丕死后,曹睿继位,其生母是谁
- 曹丕死后,甄姬的儿子当了皇帝,那他是不是恨死郭女皇了最后结果怎样了
- 曹丕死后谁继承皇位
- 魏文帝曹丕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魏明帝曹叡
- 220年曹操死后,有哪三个人先后称帝称王
- 曹丕死后谁继承王位(为何魏国没有强势的继承人)
- 曹丕死后谁继承王位
- 曹丕是如何死的,谁继位的
- 三国时,曹丕之后是谁当皇上,一直到魏亡有几个皇上
曹丕杀了甄宓后,还传位给其子曹睿,不怕曹睿心怀记恨,祸乱政权吗
曹睿肯定记恨曹丕啊,不过在曹丕在世期间曹睿一直都不敢表现出来,而且曹睿又是曹丕最最优秀的一个儿子,所以曹丕才传位给了曹睿,但是后面发生什么曹丕已经管不到了,因为他已经死了。
曹丕本来也是非常宠爱甄宓的,为比历史上还有他们父子三人争夺一个女子的传言,不过最后甄宓还是嫁给了曹丕,甄宓本来是袁绍的儿媳妇,不过她被曹丕看上了之后为曹丕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且曹丕还为了她休了自己原配,不过曹丕既然能为了她休了原配,自然也能够为其他人而杀了她,所以这时候郭女王就出现了。
郭女王本来是汉献帝送给他的女子,但是这个郭女王非常的漂亮,而且还比甄宓年轻,所以渐渐的甄宓就失宠了,当时曹丕非常宠爱郭女王,因此郭女王就在曹丕面前诬陷了甄宓,诱使甄宓说曹丕的坏话而且还被曹丕听到了,所以曹丕就赐死了甄宓,不仅如此,曹丕还把甄宓的儿子曹睿过继给了郭女王,由郭女王教导。
不过当时曹睿自己十八岁了,所以他知道自己母亲的真正死因,但是他也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在表面上对郭女王也非常的尊敬,因为他想要给自己的母亲报仇,就必须要忍气吞声,所以在曹丕死后,曹睿当上了皇帝,他就立马把甄宓追封为文昭甄皇后,而且还逼死了郭女王,而且郭女王的后半生过得非常的凄惨。
曹丕死后,曹睿继位,其生母是谁
曹丕死后,曹睿继位,其生母是甄宓。
甄宓是魏文昭皇后,是曹睿的生母。甄宓是中山无极人,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是汉太保甄邯的后人。尽管甄宓出身于世家大族,却不是太显赫的人家。她是三国乱世中少有的女性角色,美丽而有才气。
人物特点
甄宓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善良。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很多人家为了糊口活命将珍藏多年的珠宝首饰拿出来变卖,当时甄家存有大量的粮食,成绩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宓劝诫母亲:“在乱世,买这些珠宝并不是什么好事,恐怕会招来忌恨、引祸上身。而且如今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家中的粮食捐出来赈济灾民。”因此甄家开仓放粮,救济了很多灾民。
甄宓长大后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公元204年,袁绍兵败,甄宓又被曹操之子曹丕所纳。甄宓深得曹丕宠爱,先后生了曹叡(魏明帝)和东乡公主。甄宓不仅没有恃宠而骄,还经常劝导曹丕以社稷为重,也不能只宠爱自己一人,要照顾到其他嫔妃。
曹丕死后,甄姬的儿子当了皇帝,那他是不是恨死郭女皇了最后结果怎样了
先时郭女王没有儿子,曹丕诏令使养长子曹叡。曹叡始因生母被杀而心意不平,后来敬事郭皇后,每天早晨和傍晚都亲自入中宫,通过女官朝见嫡母郭皇后,而郭女王因为自身无子,对他亦是疼爱有加,视如亲生 曹丕起初不喜曹叡,而有意立徐姬之子京兆王曹礼为太子,直到病终前一日才诏立平原王曹叡为嗣。及至曹叡继位,尊郭女王为皇太后,称永安宫太后.
成为皇太后的郭女王仍然节俭,仍然对外戚严加管束。她的姐姐去世后,当年欲娶美妾而不得的外甥孟武又想厚葬母亲,立祠堂祭祀,同样也被姨母制止了。郭女王说:“自从中原丧乱以来,坟墓无不惨遭发掘,都是由于坟墓过于厚葬;关于葬礼,先帝(魏文帝)的首阳陵就可效法。”(魏文帝倡薄葬,其首阳陵甚简俭.
公元235年(青龙三年)春,即曹叡即位八年之后。郭女王在许昌驾崩,时年51岁。陵墓规模遵其遗嘱所建,三月十一日,按郭女王的遗嘱,将她安葬在了首阳陵(即曹丕之陵)西侧。曹叡为郭女王服孝举殡,按养母生平功过,追谥其为文德皇后(因曹丕谥号文皇帝,所以以文开头)。
但《魏略》也有曹叡逼杀嫡母郭女王替生母甄氏报仇,并无大殓,且使尸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如当初甄氏死状的说法。 而在同时期,人们则认为郭女王和曹叡的关系良好,且因曹叡对待郭女王言行甚谨,而视他为孝养母后的典范。
之后,曹叡再次晋封郭表为观津千户侯,郭详为驸马都尉。追封郭女王的父母为观津敬侯、堂阳君,亡兄郭浮维梁里亭戴侯、郭都武城亭敬侯、郭成新长亭定侯。都以太牢之礼祭祀。后来郭表去世了,曹叡便让郭详继承其父的侯爵,而郭表的另一个儿子郭述也得到侯爵之封。
曹丕死后谁继承皇位
魏明帝(205年出生,239年正月丁亥逝世于洛阳嘉福殿),名曹睿,字元仲,文帝长子,文帝死后继位,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
魏文帝曹丕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魏明帝曹叡
曹丕作为成熟的政治家,选择曹叡的原因绝对是基于政治现实的。曹丕时代其实就应该爆发出严重的继承人危机,曹丕十子,一子早夭,活着的寿命也不长,因此在曹丕时代有可能已经显示出了先天不足,曹丕的选择空间不大。
在今人看来,曹叡身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血统问题。主要原因是史学家根据曹叡年龄反推他的出生时间,发现和曹丕纳他的母亲甄氏的时间对不上,怀疑曹叡极有可能是袁绍之子袁熙的种。如果真是这样,曹操可算是英雄一世,到头白忙。袁氏父子通过一个女人轻轻松松的就夺了曹家的天下。
陈寿在《明帝纪》中记载,曹叡于公元239年正月去世时,“时年三十六”。依此计算,曹叡当出生于204年(建安九年)。于是问题出现了:众所周知,曹操于建安九年八月才攻克袁氏的老巢—邺城(今河北临漳)。甄氏原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邺城陷落,袁熙、袁尚等逃亡,袁绍妻刘氏、袁熙妻甄氏则被曹军俘获。曹丕垂涎甄氏美貌,遂娶其为妻。
若依曹叡生于建安九年,即使曹丕加班加点,呕心沥血,也不能使甄氏在短短四个月内完成从备孕到生产的过程,因此,如果陈寿记载不错,则曹叡究竟谁之子,已不言而喻。只是如果推断正确,这么大的锅曹丕肯定不会背,他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稀里糊涂的帮袁熙养儿子,立他做太子则是太过匪夷所思。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七日,文帝驾崩。年轻的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在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开始了他十二年的执政生涯。曹丕死后,曹叡居然以暑热难耐为理由,不去送葬,这在历朝历代是绝对不存在的,皇帝驾崩,新主继位,首要工作就是处理好老皇帝的丧事,这是义务也是权利,可以借此展示新朝气象,宣布改朝换代。魏明帝却连丧礼都不愿意参加,可见对曹丕成见之深。
虽然魏氏春秋采用曲笔,把曹叡不参加送葬的原因归结到了曹真、陈群、王朗等大臣的劝谏身上,但是人死为大,国家祭典更是神圣,以天热为理由不去参加先皇丧礼,明显不合适,托词而已,也可见曹叡对曹丕的不满。
220年曹操死后,有哪三个人先后称帝称王
220年曹丕;221年刘备;222年孙权先后称帝。
1、220年,曹操病死。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220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 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魏开国皇帝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而自称皇帝,建立魏国,是为魏文帝。
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称蜀,刘备即为蜀汉昭烈帝。在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等地。
3、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曹丕死后谁继承王位(为何魏国没有强势的继承人)
文/文定
司马氏“篡魏建晋”,涉及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和一个孙子(司马炎)祖孙三代四位人物。
曹操生前没有称帝,称魏王。太子曹丕手下有位中庶子(官职名)司马懿,深得曹丕信任。曹丕称魏文帝后,司马懿任抚军将军、录尚书事。曹丕率军出征时,常把司马懿留在后方“看家”,负责“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曹丕死后,司马懿与曹真、陈群等奉诏辅佐太子曹睿继位,是为魏明帝。魏明帝在位期间,司马懿领军平定了蜀国降将孟达的叛乱,攻灭了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抵挡住了诸葛亮发动的一次次北伐,威望剧升,官至太尉。魏明帝曹睿没有儿子,但有两个男孩以他儿子的名义封王,一位是齐王曹芳,另一位是秦王曹询。
魏明帝的这两个“儿子”来历不明,“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估计是他同辈兄弟的儿子,挂在他名下。魏明帝临终前将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立为太子,同一天继位(没有确定帝号),有些书上称他魏齐王。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奉诏辅政。司马懿以太尉兼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权倾朝野。大将军曹爽虽是皇帝本家,手中却没有多少实权,对司马懿不服、不满,奏请魏齐王曹芳升迁司马懿为太傅,明升暗降,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司马懿怨愤不已,称病不出,在暗中窥测时机,准备反扑。
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大将军曹爽和他的两位弟弟曹义、曹训陪同魏齐王曹芳到洛阳以南九十里的高平陵去祭奠魏明帝。司马懿利用其长子中护军司马师掌握的兵权,联合太尉蒋济发动军事政变,关闭城门,控制了洛阳。然后,司马懿和蒋济领兵出城,守在洛水浮桥前,上奏魏齐王曹芳,列数曹爽兄弟罪状,请求免除他们的一切职务。年少的魏齐王哪有什么判断力、决策力?大将军曹爽是个无能之辈,一时竟束手无策。大司农桓范建议他挟持魏齐王南走许昌,召集各地曹姓王的军队前来勤王讨伐司马懿,他却回答说,司马懿不就是想剥夺我的权力吗?我回去做个富家翁,落得一身轻,不也挺好吗?于是,他主动请魏齐王下诏免掉了自己的大将军职务,然后护送魏齐王进了洛阳,回到宫中。
司马懿瓮中捉鳖,把曹爽兄弟三人及曹爽党徒何晏、邓飏、丁谧、桓范等人统统处死,夷三族。参与军事政变的太尉蒋济病死后,朝廷任命王凌为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篡夺魏国天下的阴谋活动,谋立楚王曹彪,策动曹彪在淮南举兵反抗。司马懿突袭逮捕王凌,逼他服毒自杀,并将楚王曹彪擒获处死。然后,司马懿把各地的曹姓王统统集中到邺城,委派官员对他们严密监视,不准他们互相交往联络。这样,司马懿实际上已把魏国政权篡夺到手,但他没有来得及称帝就病死了。
司马懿死后,魏国的军政大权落入他的长子司马师手中。魏齐王曹芳当了十二年傀儡,连个帝号都没有。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师再次下手,废黜魏齐王,另立魏文帝的孙子、十四岁的曹髦继位,同样没有帝号。据《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记载,曹髦幼年时封为郯县高贵乡公,继位后仍称高贵乡公。这就叫名不正言不顺,当个摆设而已。司马师将中书令李丰、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太常夏侯玄、仆射刘贤、黄门监苏铄等拥魏派势力统统处死,夷三族。
司马师的篡权行为激起拥魏派的极大愤怒,魏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师率军东征,扬州军兵败,毋丘俭被杀,文钦与儿子文鸯逃往吴国。司马师命豫州都督诸葛诞镇守寿春。司马师平定扬州军反叛后就病死了,也没来得及称帝。
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以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身份接掌魏国军政大权。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春,诸葛诞在扬州起兵投吴,反抗司马昭。司马昭挟持高贵乡公曹髦及太后一同出征,讨伐诸葛诞。吴国派兵前来增援,不敌。诸葛诞坚守到第二年二月,寿春被司马昭攻克,诸葛诞被杀。
至此,拥魏派的三次反抗均告失败,大势已去。高贵乡公曹髦逐渐长大,对左右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资治通鉴·魏纪九》)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亲自发动了最后一次反抗。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七日深夜,曹髦命令殿中宿卫士兵和侍从官童拿起武器,在他亲自带领下冲向相国府讨伐司马昭。途中遇到司马昭的亲信、中护军贾充带领的一队禁军,双方交火。跟随贾充的太子舍人成济,看到高贵乡公亲自在指挥,急问贾充怎么办?贾充怒斥道:“司马公养着你们,还问什么?”成济上前一剑刺死了高贵乡公曹髦。
这一突发事件,司马昭也毫无思想准备,只得召集百官入朝商议,先把事态平息下去,把局面稳住再说。尚书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才能平息众怒。但贾充是司马昭的忠实走狗,司马昭决不肯杀他。于是把刺死曹髦的成济当成替罪羊,推出斩首。成济临刑前大喊大骂,把司马昭的篡国野心揭露无遗。
司马昭为了遮人耳目,另立曹操的孙子陈留王曹奂为少帝,这一次给了一个帝号,称魏元帝,实际上也是被他抓在手里当傀儡。魏元帝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之礼”(《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这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的最高荣誉。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调集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蜀国,魏国大将邓艾出奇兵攻克成都,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司马昭自恃功高,上奏魏元帝把他由晋公晋爵为晋王,封地增至二十郡;追封其父司马懿为晋宣王,追封其兄司马师为晋景王(《资治通鉴·魏纪十》注)。司马昭的这一举动,是他准备篡位称帝的前奏,但他也没来得及称帝就病死了。
司马昭死后,魏国的军政大权全部落入了他儿子司马炎手中。司马炎上任仅四个月,就预先设好圈套,逼迫魏元帝同意“禅让”皇位,自己假意“推辞”,他的亲信大臣们竭力“劝进”,一台假戏就演成了真戏。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魏元帝逊位,司马炎当上了西晋第一位皇帝,是为晋武帝。
曹丕死后谁继承王位
曹睿。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
黄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与尚书陈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的重大进步。魏明帝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颇有建树,但在统治后期大兴土木,广采众女,因此留下负面影响。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宽容纳谏
许允是吏部郎,手下任用的很多人都是他的乡亲,魏明帝遣虎贲军收治他,许允的妻子说:“皇上是明君,应当以理相告。”明帝核问许允,许允回答说:“我都是了解情况,以才能任命的乡亲为手下的,陛下可以去检查是否属实,如果他们不称职,我愿意受罚。”明帝于是去核查,发现果然官得其人,于是放了许允,明帝见许允衣裳破烂,又赐给他很多新衣服。
曹丕是如何死的,谁继位的
曹睿
三国士气魏国领袖的列表:
1、魏武帝:曹操(公元155-220年)
注:曹操有生之年只到魏王,没有加冕,武帝的名号是曹丕给加上的;
2、魏文帝:曹丕(公元220-226年),生于公元187年
注:魏国第一个称帝的,通过九品中正制和士族达成了妥协;
3、魏明帝:曹睿(公元226--239年),生于公元204年
4、魏少帝:曹芳(公元239-254年),生于公元232年
后头还有曹髦和曹奂
三国时,曹丕之后是谁当皇上,一直到魏亡有几个皇上
三国时,曹丕之后是曹叡当皇上,一直到魏亡有5个皇上。但若是将曹丕即位后追封的魏太祖曹操计入,则共6帝。
1、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2、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
3、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
4、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
5、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曹魏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扩展资料
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
之后,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251年)、毌丘俭(正元二年,255年)、诸葛诞(甘露二年,257年)的军事叛乱(“淮南三叛”),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曹芳和曹髦二帝曾先后计划铲除司马氏,但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5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特权。作为曹魏后续的陈留国(265年—479年)历经两晋、刘宋,传至南齐,享国2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