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子曰:不远游,游必有方”是什么意思
- 游必有方的“方”是什么意思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什么意思
- 游必有方出自哪里
-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什么意思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正确解释
-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不远游,游必有方”是什么意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方“指“一定的去处、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意思是父母身体健康时外出,要让父母知道你的去处是安全的。如果父母的身体需要照顾,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以尽孝道游“必”有“方”。
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
作品背景:
《论语·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作品赏析:
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游必有方的“方”是什么意思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在这里,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什么意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父母在,不远游”常常被人单拎出来使用,以为孔子此言是在说父母还在就待在家里不要出去。事实上“父母在,不远游”后面还有“游必有方”四字,即指父母在时,不要远行,就算要去远行,也要有一定的方位。这才是孔子的原话。
《孔子家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去齐国,途中听到哭泣的声音,上前看到一个身挂镰刀、戴着白带的人,孔子便问他是谁又为何而哭。那人回答说自己名叫丘吾子,之所以哭是因为他的人生有三个过失,到了晚年才发觉,追悔莫及。“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
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韩诗外传》也有相似记载,只不过丘吾子变为了皋鱼。
在这个故事里,丘吾子所说的“三失”,第一就是因少时远游、回家时父母已去世之“失”。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的是年岁,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这是何其悲哀。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亦是希望子女能好好侍奉、孝顺父母,不给自己留遗憾。
但需要注意的是,他并不反对出去游学、游宦。只要安排好父母,告知自己的去处,在有事之时能联系上。正如钱穆在《论语新解》中所说,“今虽天涯若比邻,然远游者亦必音讯常通,使家人思念常知其处。则古今人情,亦不相远。读者于此等处,当体谅古人之心情,并比较今昔社会之不同。不当居今笑古,徒自陷于轻薄。”
游必有方出自哪里
出自《论语》游必有方。
看过一个小故事: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
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
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当然不适用于现代生活,因为这句话是建立在古代交通、通讯闭塞的基础上的。在古代一旦远游,那就跟失联没什么区别了,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回去。
游必有方是必须孔子认为:父母在世的时候,子女应该尽量避免出远门,如果有一定要去的理由,那么一定要提前告诉父母自己要去哪里,将父母安置妥当。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如果子女出远门,父母出了意外,又不知道子女的去向,就无法将子女叫回。古代又没有现代的通讯设备,父母很难联系到出远门的子女,所以才要强调游必有方,让父母少点牵挂。
现在更强调“常回家看看”
孔子的这句话在现代就不是那么适用了,不过他弘扬的孝道却是值得我们传承。在现代子女可以远游,但是却不能忘记父母,要时时记得关心、孝敬父母,不要忘了作为子女的责任。要根据父母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力求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
法律也有规定,家庭中的老年人应该得到其他成员的照顾和关爱,子女不能对老年人置之不顾。没有和老年人一起居住的,应该时常抽出时间去看望老年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常回家看看”,没能做到的话也是属于违法行为。不仅如此,工作单位还应该适当安排假期,以方便员工赡养、看望老年人。
现在的交通条件、通信条件完完全全可以支持子女远游,就算是去很远的地方,几天之内也可以返程,就算是无法返程,也可以通过手机联系。所以现在我们已经不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说法了,我们只需要“常回家看看”,多多关心老年人,这也是我们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突破。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方”字,是方向的方,这里是指一定的地方。亦即你去东西南北必须让父母知道。实际上这句话的整个意思是:当父母双亲还健在的时候,不要外出。实在非要外出不可的话,你将要去的地点也要让父母知道.否则父母会担心.
这体现了一种孝道 楼上的说得很对 那是交通不发达 出去一次 要很费周折 没有飞机没有火车 就算骑马也要好久 所以古代不光是父母 就算朋友之间也会很伤离别 而且还没有电话 有什么事情 也不方便知道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意思是: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是: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就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就要告诉父母自己要去的方向,也要安排好远游时如何照顾好父母的方法。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孔子强调子女应孝敬父母,但也不反对为了梦想而外出奋斗,所以如果要远游,就要有“方”,这里“方”不仅指“方向”,也指代外出后安排照顾父母的方法。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正确解释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意思是: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本文分类:论语名句 发布时间:2014/3/28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①,游必有方②。”
——《论语·里仁》
注释
①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②方:确实的地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要告诉确实的去处。”
评析与感悟
“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的具体内容之一。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每次远行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不能照顾父母。这种原则在今天巳经失去了它的原始意义,但子女应当体恤父母的关爱之心,感受到父母高年、孝养日短的可贵亲情。孔子在《论语》中还说广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同样包含着这种深沉的情感。
扩展阅读
孔子圣迹图·三垄植楷
孔子死后,弟子们庐墓守陵,都带着各地的树木种植在墓旁。子贡种植的楷树在墓前甬道的左边,非常高大,直到今天,老干犹在。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