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一沙鸥的上一句是什么

天地一沙鸥的上一句是什么(关于沙鸥的诗句古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19 20:19:40 浏览3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关于沙鸥的诗句古诗

1. 关于沙鸥的古诗句
关于沙鸥的古诗句 1.杜甫一首诗中有“沙鸥“的诗句,不是“天地一沙鸥”那首
杜甫只有两首诗中有“沙鸥”的诗句:唐·杜甫·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峡险江惊急,楼高月迥明。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

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

悠悠照边塞,悄悄忆京华。清动杯中物,高随海上查。

不眠瞻白兔,百过落乌纱。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

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

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附:下面则是“天地一沙鸥”那首:唐·杜甫·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古诗词中有关沙鸥的意象,要解析
清平乐令

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这首词又名《江亭怨》,原题于荆州江亭之柱上,故由此得名。作者并不可考,《冷斋夜话》、《异闻录》等著作言其是吴城小龙女之作,使这首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

以词意来看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但由其艺术手法来看,其内容之深刻,画面之丰富,手法之巧妙,给人感受之丰富不似一个初出笔坛的少女之作。

词的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之际。”怀着难言的哀愁,少女寂寞孤独地倚在栏杆上,面对暮色笼罩下的群山,泪眼朦胧,遥望故乡。“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吴头楚尾”源自宋朝洪刍《耿方乘》,其中曰:“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这里豫章代指江西,缘由其在吴地之上游,楚地之下游,因此得名。这句话意思是说少女泪眼朦胧地望着她家乡江西的方向。上片短短四句,却把少女那种满腔哀怨的感情,满目思乡之泪,形象与情感、人与物、景与情深然一体。

词的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丽情感。受惊的沙鸥任意飞翔,而自己却流落异乡,有家难归一股难言的伤感顿上心头。“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雪花喻浪花。扑鹿,象声词,指沙鸥拍翅的声音。此句用意巧妙,不言少女伤怀,却言沙鸥不受羁绊,实际上把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与沙鸥自由翱翔作了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她的无限伤感流露纸端。“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少女多想抓住眼前这引人深思的景象作诗,然而却在转瞬之间那惊起的沙鸥却消失在苍烟水草丛中了。多么形象,又是多么生动,一幅少女思乡感伤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美的愉悦。

这首词妙语横生,妙意满目。语句不多但词意深远,给人留下广阔的联想,使人余味不绝。古人云“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词人玉屑》),本词的境界几近于此。

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读杜甫的《旅夜书怀》让人在禁不住感喟万千:“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真可谓此景中无我,我的心境却尽在其中,或许这便是人们称其为诗圣的缘由吧,文采自是飞流,思想更是动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要有博大胸怀的人才能写出来,而这与是否为文人无关,更多是作为思想家对千古人间的深深的思索,让我无比动容。

细草随江风摇摆,孤舟在大江停泊,那漫天的星星点点好象也疲倦了,低垂着的目光轻轻抚摩着阔迈大地,那水中的月亮与波涛一起荡漾。在这种随人心境而给人或静美、或壮怀感受的旅夜里,诗人各种人生经历纷纷涌入脑海,回首前程往事,细看人间变幻,人生究竟因什么而显得有意义,让敏感的人荡起一阵感喟。

人世声名不过过眼,官爵之美也因光阴落幕。最后一句写得伤感而有贴切“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直道出了人生真相,真正的书写者一生都在漂泊着,人间没有理想的天堂,而天堂不过是人对美满的向往,漂泊人生正如同天地间独自翱翔的沙鸥,孤独并且渴望着自由。

人生对自由的热望,正在于自由很难实现,你可以说以心灵自由为目标很渺小与怯懦,但心灵的自由正是行动自由的先导,如果一个人不能自由地思考与书写,那么仅仅追求行动和权利上的自由,就很容易滑落进一种基于情绪的狂躁,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上,人们以自由之名流淌了让人毛骨悚然的鲜血。

虽然历史陈迹渐渐不能激荡出我们内心的恐惧,但对自由的追求过程中容易犯下的狂热病却如幽灵一样在恰当的社会反射之下复活。人生是孤独的,并不因为获得人生的自由而有半点改变,我们对自由的热爱,正在于我们深味这孤独的美与忧,并且努力寻求多姿人生的可能,而这可能也许是人类所能获取的最好的礼物。
3.杜甫一首诗中有“沙鸥“的诗句,不是“天地一沙鸥”那首.表达的是飘
杜甫只有两首诗中有“沙鸥”的诗句:唐·杜甫·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峡险江惊急,楼高月迥明.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悠悠照边塞,悄悄忆京华.清动杯中物,高随海上查.不眠瞻白兔,百过落乌纱.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附:下面则是“天地一沙鸥”那首:唐·杜甫·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关于白鹭、黄鹤、雁、燕、沙鸥、鹰、杜鹃、莺、鹦鹉的诗句关于白鹭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5.古诗名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作者
作者杜甫。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唐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6.古诗名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作者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出自《旅夜书怀》,作者杜甫。

一、原文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二、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三、注译1)岸:指江岸边。(2)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四、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五、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

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

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

“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

“天地一沙鸥”上句

“天地一沙鸥”出自杜甫的《旅夜抒怀》,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它反映了羁旅行役的愁苦。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飘飘何所依天地一沙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公元770年的冬天,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在贫困潦倒中死于漂泊在湘江中的一条破船上。
  此时,这个饱经沧桑的59岁老人,“右臂偏枯半耳聋”,满头白发,形容枯槁,衣衫褴缕,在寒冬阴湿的江面上,如一片飘零的枯叶,被滚滚湘江带向远方。
  但他为中国文学史留下的那些华美的篇章,他留下的1400多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却穿过1300多年历史风雨,至今仍然滋养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灵魂,支撑着民族文化精神的顶峰。
  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没有传奇的辉煌,却有着震憾人心的力量。如果说,没有读过李白而谈论中国诗歌的人是浅薄的,那我可以说,没有读过杜甫而谈论中国诗歌的人,是可耻的。我所指的不仅是他的诗歌,而是他的人生。没有读懂他的人生,就读不懂他的诗歌,读不懂他的伟大,读不懂中国诗歌的精神内核。
  如何读杜甫是一个重要而艰难的选择。对于杜甫的生平,凡是读过几年大学的人,都应该是有所了解的。但那只是一个粗浅的线条,一个模糊的印象,一个隐隐约约的背景。古人说:“书不读六朝以下”。虽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是有失偏颇,却也道出了一个真理。读书不在于读与不读,而在于读什么样的书。尤其是读杜甫这样的人物的生平,非大家之作,不足以论道。
  对于我来说,心中暗下决心,要让杜甫的形像明晰起来,是在今年夏天游历了成都杜甫草堂之后。此后又陆续购得了朱东润先生的《杜甫叙论》和冯至先生的《杜甫传》,这是目前最好的两本关于杜甫的传记。朱东润先生是历史学家,考证严密,资料翔实,把诗人的一生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论述,叙事宏大,而又注重细节。冯至先生是诗人,注重从作品中反映杜甫的人生历程与情感变化。两书各有所长,但由于受时代条件的限制,两眉书均不同程度地采用阶级分析法,将杜甫称为“地主阶级”,贴上“庸俗”的标签等等。朱东润先生的《杜甫叙论》著于1977年,书中始终不敢将杜甫称为“伟大的诗人”,而是称之为“八世纪最大的诗人”,写作的艰辛可见一斑。冯至先生的《杜甫传》成书于1952年,书中多次以“伟大的诗人”冠称杜甫,但在第一章中详细考证了杜甫的祖宗八代,以证明他出身于地主阶级,并为他带来了消极影响。尽管如此,还是瑕不掩玉,至今仍无公认的其他杜甫传记能出于这两本之上。
  就这样,我对杜甫的重新认识从成都草堂开始了,我为自己这个起点感到兴奋。这里是中国诗歌的圣地,光耀千古,而他的主人在生前却是那么的暗淡无光,饱经磨难。他是个少年轻狂的花花公子,灰头土脸的中年知识分子,处处碰壁的“小公务员”,拖家带口疲于奔命的难民,街头卖药的小商贩,饥寒交迫的白发老人。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和食物,他曾攀结于富贵,趋炎附势;乞食于豪门,歌功颂德。
  但这一切,都不能影响他的伟大。因为苦难永远跟随着他。鲁读先生有句名言:“有谁是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中走过,可以看见人生的真面目。”而杜甫就在这途中走过,他看见了人生的真面目,也看见了社会的真面目。不仅如此,他还看见了、经历了一个最强盛的王朝由盛世的顶峰走向没落,从富足的和平走战乱,从平静的田园和繁华的都市走向白骨遍野的全程。
  杜甫的伟大,还在于他永远是清醒的。无论是在官场、在幕府,也无论是在春意昂然的成都浣花溪旁,还是在穷愁潦倒的流亡途中。生活无着时,他结交于豪门,求助于亲友,生活稍有转变时,他又辞官远走。他总想保持精神的独立,人格的高蹈,但总是无法脱离严峻的现实。他不仅描写人间的苦难、社会的现实,个人的意趣和愁苦,也不乏吞山河的大气象、大胸怀、大境界。他在感叹自己“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登孤台”的同时,也能写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悲歌;他在感叹自已“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同时,也能写出“月垂平沙阔,月涌大江流”的磅礴气势。
  杜甫的伟大,还在于他的真实。他不仅真实的描写社会、记录历史,也真实的描写自己,嘲笑自己。他的诗歌是比《新唐书》、《旧唐书》更加真实的历史资料,是比所谓的随想录、真话集更加真实的个人传记。且不说家喻户晓的《三史》《三别》如何真实的记录社会,只看看他对自己的记录,就知道他是多么的可爱。一首是记录早年生活的《壮怀》。原诗很长,录部分诗句如下: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
  
  另一首是晚年的《逃难》:
  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从这两首诗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一生的人生起伏和命运无常。但杜杜甫还有几首诗同样写尽了人生冷暧和世态炎凉,以及自已的人生尴尬。
  一首是《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原诗较长,节录如下:
  素业行已矣,浮名安在哉。秋雨漫湘水,阴风过岭梅。
  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结舌防谗柄,探肠有祸胎。
  苍茫步兵哭,展转仲宣哀。饥籍家家米,愁征处处杯。
  休为贫士叹,任受众人咍。不必伊周地,皆知屈宋才。
  自古江湖客,冥心若死灰。
  
  还有一首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录如下: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灸,到处潜悲辛!
  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们不难感受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忧伤,也不能不感叹他对违背自已人格的所作所为的真实态度。他是一个有尊严的诗人,是一个自认为赛过班超、杨雄的才子,但在落魄时,他也曾放下尊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但他的伟大在于,他把那种彻骨的伤感都真实地表现了出来,留给后人。
  杜甫的可爱之处,还在于他注重感情,亲情友情与哥儿们义气是他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李白、高适、岑参都是他早年的朋友,也是他终生思念的友情,他与李白有过短暂的相交,却成为永久的怀念。虽然李白只有一首关于杜甫的诗歌,但杜甫却一直都牵挂着李白,而且还多次梦见李白,写下了很多诗作。朋友相逢,他写诗抒怀;朋友相别,他写诗相赠。朋友严武调任长安,他送了一程又一程。“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公元770年,杜甫在品尝了人生的种种辛酸之后,死在湘江边的船上。此前,他走投无路,以船为家,长达一年有余。后因衡阳兵变,南下耒阳,因雨阻路,停泊方田驿,断食数日。耒阳县令得到消息后,派人送来白酒牛肉。由此却引发了一宗争论不休的公案,暂且称之为是“牛肉白酒”事件。在我刚刚读完的两本书中有着不同的观点。
  朱东润著《杜甫叙论》引用《新唐书》和《旧唐书》一致的记载,认为杜甫是因为饥寒多日,遇“白酒牛肉,饱醉致死”。
  冯至著《杜甫传》认为“痛饮饱吃而死”的说法是荒诞无稽,真实情况是因长期的水上生活,加剧了风痹病,贫病交加而死。
  对于以上两种说法,我宁可相信前者。一是前者的考证有据,后者却没有列出相关资料。二是一生贫困艰辛的苦呤诗人,最终饱醉一次,在神情酣畅的梦乡中走完自己的人生是我希望的结局。耒阳县令老聂,是他的朋友,敬重杜甫的诗名,曾在耒阳“礼过宰肥羊,愁当置清醪”,款待杜甫。二人诗酒酬和,相谈甚欢。别后听说杜甫困于方田驿,就讯速派人送来“牛肉白酒”,这完全是出于一份友情和牵挂。
  此时,杜甫多日无食,加之老病复发,漂泊无依。耒阳县令老聂的友情是多么的难得,多么的温暧。他当然要吃,他当然要喝。吃喝之后,他又神情气爽,诗兴大发,写下了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很长,如同一篇序文:《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至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兴,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诗中先是感谢“耒阳驰尺素,见访荒郊渺”,又回忆老聂对他的礼遇“礼过宰肥羊,愁当置清醪”,同时也讲到了自已的最后的期望:“人非西喻蜀,兴在北坑赵”。
  这是杜甫最后的心情,最后歌声。他的生命就在这里嘎然而止,像一只天地间飘飘无依的沙鸥,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但是,“白酒牛肉,饱醉致死”不仅无损于他的伟大,而且给了爱热他的人一份淡淡的慰藉。

天地一沙鸥上句

天地一沙鸥上一句:
飘飘何所似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天地一沙鸥的前一句

飘飘何所似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 注释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天地一沙鸥的上一句是什么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出自杜甫的《旅夜书怀》,全诗如下
旅夜书怀
唐代 ·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前一句是: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前一句是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