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裕贬崖州 什么意思 什么

李德裕贬崖州(一去一万里,千去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什么意思是杨炎作还是李德裕作)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16 18:13:04 浏览5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一去一万里,千去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什么意思是杨炎作还是李德裕作

一去一万里,
千去千不还。
崖州在何处,
生度鬼门关。

意思:一去就是万里长征路啊,去过一千个也没有能回来的。崖州(比喻好的地方)在哪里,人还没死但像在过鬼门关。

作者:唐朝宰相李德裕于宣宗时(847年),被贬为崖州司马,过天门关时所写。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自己通过各种资料整理出来的,望采纳!!!

唐代政治家李德裕生平简介

  李德裕,字文饶,唐代 政治 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代政治家李德裕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德裕生平简介
  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

  武宗继位后,李德裕拜相。他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也成为晚唐绝唱。宣宗继位后,李德裕因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懿宗年间,追复官爵,加赠左仆射。
  李忱为什么要贬李德裕
  李德裕是唐朝一位非常好的宰相,武宗皇帝在位期间李德裕曾是他最信任的人。李德裕年轻的时候就以门荫进入仕途,后来陆续担任过很多官职。到了武宗年间,武宗皇帝非常喜欢他,李德裕被任朝廷宰相之职。当时朝中有武宗皇帝和李德裕两位执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武宗皇帝逝世之后,后面继承皇位的是宣宗李忱。宣宗年轻的时候,由于母亲身份低微为人十分低调谨慎。之前武宗皇帝觉得李忱虽然为人低调,但并非等闲之辈,担心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对其实行过严厉的打压。宣宗李忱继位之后,忍受了大半辈子,迫不及待的要摧毁武宗之前的所有势力。宣宗之前吃过很多苦头,这也正好树立了他坚韧刚强的个性。

  李德裕是武宗皇帝最信任的人,当然宣宗第一个要摧毁的就是李德裕。更何况当时李德裕是朝中宰相,位高权重就更不能手下留情了。宣宗继位第二天就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之位,之后在一年多时间,宣宗几乎把所有重要的武宗朝臣都贬出了朝廷。他不断的培养一批批自己的新势力,稳固自己的帝位。

  李德裕任职宰相期间,民间百姓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李德裕与武宗皇帝两人的群臣关系也成了唐朝的一个佳话。李德裕执政时提出宰相在朝中要有辅弼的权力,但这种权利不是永久性的,宰相任职的时间不能太长,实行限期制度。他还限制宦官的权力,不允许宦官干涩军政,并限制了宦官卫兵的人数。
  李德裕贬崖州
  李德裕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所任官职无数,在武宗年间是一位非常好的宰相。武宗在位期间,李德裕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曾经有人称武宗与李德裕是唐朝最好的君臣,国家在他们两位的治理下,功绩十分显著。

  武宗逝世之后,宣宗继承皇位。由于宣宗一直不喜欢李德裕,当时李德裕又是朝中宰相位高权重,宣宗上位次日就免去了李德裕宰相之职。李德裕免去相国之职后,曾几度被贬流放。李德裕为相期间名声非常好,曾是所有百姓心中的好宰相。他流放的消息传开后,民间百姓都非常震憾。

  李德裕一生中官路十分坎坷,他不仅被宣宗一再贬职流放。后来又遭宰相白敏中与同党指控李咸的罪行,当时李德裕也被检举辅政过失,李德又被贬为了太子少保。在此之后,白敏中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在重审李绅诬奏他弟弟吴湘冤死之案时,李德裕又被陆续贬潮州司马。

  官场如战场李德裕最终被贬崖州任职,由于年事已高,最终身患 疾病 去逝。李德裕一生中不管在哪里任职,他都一心为百姓着想,深得民心。他在官场上的功勋十分卓著,但朝廷党争十分激烈,他一生中多次被流放出京。直到通元年刘邺上奏唐懿宗李德裕辅政有方,唐懿宗恢复了李德裕相关职位,还追赠其为尚书左仆射之位。李德裕死后,后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曾经就有诗人李商隐在作品当中将李德裕称为万古良相。

猜你喜欢:

1. 唐朝宰相王缙

2. 唐朝宰相杜淹的生平简介

3. 唐朝宰相李绅

4. 唐朝宰相高季辅生平简介

5. 唐朝宰相韦巨源生平简介

有哪些关于李德裕的轶事典故李德裕结局怎么样

有哪些关于李德裕的轶事典故?李德裕结局怎么样?

  李德裕,字文饶,是历经四朝的唐朝宰相,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有“万古良相”的美誉。

  诗人李商隐评价李德裕说:“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

  欧阳修则这样评价李德裕:“赞皇文辞甚可爱也。”

  近代梁启超列出了中国六大政治家,李德裕就是其中之一,其他人分别是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

  李德裕虽出身于官宦之家,但他的学识却非常出众,最初以门荫入仕,补任校书郎,受到皇帝的器重。唐穆宗在位时期,外戚干政现象日趋严重,李德裕见到驸马经常私自拜访宰相私宅,他不畏权贵,立刻上书给穆宗,希望穆宗明确下诏,规定驸马等皇亲国戚见朝中大臣只能在中书省内,不能私下交往过甚。李德裕的提议受到穆宗的大力称赞。

  有哪些关于李德裕的轶事典故?  唐文宗继位后,李德裕因政绩出色而被拜为宰相,后来因为朝中争斗,李德裕被贬出京,如此反反复复。

  唐武宗时期,李德裕又被拜为宰相,这一时期也是李德裕一生中政治最为辉煌的时期。武宗去世以后,宦官拥立皇太叔李忱为帝,史称唐宣宗。

  唐宣宗素来厌恶李德裕,即位之初,李德裕主持宣宗的册封典礼,当大典结束以后,宣宗问及左右的宫人:“刚才站在朕身边的是不是李太尉?他每看朕一眼,朕都毛发直竖!”

  宣宗不喜李德裕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李德裕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李吉甫曾两次出任宰相。后来,李德裕自己也当上了宰相,并且在宣宗之前的唐武宗在位时期,他权倾朝野,党羽众多,宣宗刚继位就感受到了来自李德裕的强烈的压迫感和危机感。

  李德裕在宣宗朝任太子少保一职,这时的李德裕在朝中的地位虽然依然很高,但他却感到了隐隐地危机即将来临。

  有一天,李德裕遇到一位高僧,他便向高僧询问自己的前程。高僧告诉李德裕:“这位相公你将来会被贬到距离此处万里之远的南方去,但你也别太担心,你还是能回来的,因为相公你命中注定一定要吃一万只羊的,现在还差五百只羊还没吃,所以一定能够再回来的。”

  李德裕听完高僧的话,大吃一惊,他对高僧说:“师傅真乃神人也!不瞒您说,我曾在元和年间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走到了晋山,看到晋山满山坡都是羊群,几十个牧羊人都告诉我,说这些羊都是给侍御吃的。这么多年了,我还一直记得这个梦,而且从来没有向其他人提起过,您是第一个知道我这个梦的人。”

  此事过后十多天,振武节度使米暨派人送了五百只羊给李德裕,李德裕再次震惊不已,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高僧,并问道:“大师,我不吃这些羊的话,可以避免灾祸吗?”

  高僧说:“反正羊已经是你的羊了,你怎样处置它们都可以。”

  不久之后,李德裕果然遭到贬谪,被贬到了万里之外的崖州,最后死在了那里。

  关于李德裕的这个“食万羊”的典故,后来演变成听天由命的意思,表示未来不可强求。

明明是唐朝中兴功臣,堪比诸葛亮,为何却遭唐宣宗打击,活活贬死

李德裕是唐武宗时期的宰相,他辅助唐武宗,让大唐出现繁荣盛世,可以说他是一位堪比诸葛亮的中兴之臣,但是唐武宗去世之后,唐宣宗继位,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德裕在政敌的不断上告之下,他被唐宣宗一贬再贬,最后发配到了崖州,也就是现在的三亚,他便死在了崖州。

李德裕出身很好,他是河北名门赵郡李氏之人,所以他当时入朝为官比较容易,并且他父亲就在朝中做官,不过李德裕这个人比较在乎名声,不想别人说他是靠父亲才能入朝为相,所以他在父亲做宰相的时候,便要求到地方上任职,也正是因为他长期在地方上做官,所以他知道当时大唐最真实的民情,等到他回到大唐朝堂之上时,他所提倡的政策都是最符合当时大唐发展的。

而且他运气特别好,当时大唐的帝王是唐武宗,唐武宗是一位有抱负的帝王,他与李德裕也是一见如故,所以唐武宗非常支持李德裕的政策,因为有了唐武宗的支持,李德裕在朝堂之上如鱼得水,他与唐武宗的配合,将大唐治理得越来越好,可是他也因此在朝堂之上结下了很多政敌。

后来唐武宗去世之后,唐宣宗继位,这个时候,李德裕这个大唐的宰相便在新帝面前有些碍眼了,虽然唐宣宗也是一位明君,但是明君在中兴国家之前要坐稳帝位,李德裕属于旧朝堂的实力,唐宣宗要坐稳帝位便要扶持自己的势力,于是李德裕被政敌上告后,被唐宣宗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崖州,这一路风霜李德裕没有挨得住,最后病死在崖州了。

李德裕被称“万古之良相”,却被贬致死,他为什么这么惨

在我们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可以说是最富强的一个朝代了,这一切都和唐玄宗的努力有关系,那时候的唐朝,国富兵强,粮草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周围数不尽的小国都因为惧怕而不得不按时上供,那段时间人民百姓都因为音符的生活而对唐玄宗无比尊崇。

但是幸福的日子过了没多长时间,在唐玄宗后期,唐朝的大将军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变唐朝,起兵造反,谋夺政权,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安史之乱”,虽然最后唐朝的兵队打赢了这场战争,但是损失颇大,唐朝也一年不如一年,后来唐玄宗去世,唐代宗登上皇位,虽然他很想努力恢复唐朝原来的繁荣昌盛,但是无奈这个时候唐朝已经内忧外患,毫无办法。

再后来,唐朝末年,因为唐朝的腐败越来越快了,唐武宗深知唐朝恐怕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于是便找来了李德裕,李德裕是历史上可以和诸葛亮,王安石等齐名的伟大政治家,所以在李德裕成为朝廷宰相后,仅仅只用了六年的时间就平定了周边小国的围攻,国家内部的争斗,以自身一己之力努力改变了唐朝一年不及一年的的情况。,甚至可以重新开启富强的唐朝,可以说是太厉害了,是唐朝的大功臣,后人称他为“万古良相”。

但是,在唐武宗去世之后,朝廷的许多大臣因为李德裕的功劳太过巨大,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便联合起来谋害李德裕,将他赶出朝堂,贬到了遥远的海南崖州去了,这已经是他被贬的第五次了,李德裕深知自己不可能再有翻身之日了,那些大臣将他贬到这么远的地方就是为了逼死他,这样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官员就这样被贬至死,真是可惜啊。

万古良相李德裕为何被贬崖州

李德裕是唐朝一位非常好的宰相,武宗皇帝在位期间李德裕曾是他最信任的人。李德裕年轻的时候就以门荫进入仕途,后来陆续担任过很多官职。到了武宗年间,武宗皇帝非常喜欢他,李德裕被任朝廷宰相之职。当时朝中有武宗皇帝和李德裕两位执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但在宣宗继位以后,李德裕连连遭贬。最初李德裕被贬为荆南节度使一职,后来贬到东都,随即又是潮州司马,最后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李德裕被贬崖州的时候已经年过六旬,但他仍然心系国家,当时内心无限感慨写下了《登崖州城作》这首七绝。

《登崖州城作》是李德裕晚年流下的一首七言绝句,一直流传至今。李德裕在这首诗当中描绘了被贬的无耐与不能回归朝廷的忧郁之情。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李德裕遭贬后的心境,感慨回京遥遥无期,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得十分精彩。后两句诗人感叹回京无望,借助象征的手法,着实描绘的是人与事。虽然此诗中,李德裕内心充满了惆怅忧伤之情,但是诗中语气平和,并没有半点怒气。从此诗中可以看出李德裕从容淡定的人生观,心胸十分宽广。

《登崖州城作》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李德裕虽然遭贬于沿海穷途之地,但他却一心眷怀国家之事。在诗的开头表面上看诗人是怀念故乡,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政治仕途之路的感慨。特别是“独上高楼望帝京”这句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诗人心系朝廷。后面一句“鸟飞犹是半年程”可以看出诗人被贬后离开京城甚远,这里面表达出了诗人对朝廷深深的依恋之情。

揭秘李忱为什么要贬李德裕,李德裕贬崖州的故事

李德裕贬崖州

李德裕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所任官职无数,在武宗年间是一位非常好的宰相。武宗在位期间,李德裕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曾经有人称武宗与李德裕是唐朝最好的君臣,国家在他们两位的治理下,功绩十分显著。

李德裕雕像

武宗逝世之后,宣宗继承皇位。由于宣宗一直不喜欢李德裕,当时李德裕又是朝中宰相位高权重,宣宗上位次日就免去了李德裕宰相之职。李德裕免去相国之职后,曾几度被贬流放。李德裕为相期间名声非常好,曾是所有百姓心中的好宰相。他流放的消息传开后,民间百姓都非常震憾。

李德裕一生中官路十分坎坷,他不仅被宣宗一再贬职流放。后来又遭宰相白敏中与同党指控李咸的罪行,当时李德裕也被检举辅政过失,李德又被贬为了太子少保。在此之后,白敏中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在重审李绅诬奏他弟弟吴湘冤死之案时,李德裕又被陆续贬潮州司马。

官场如战场李德裕最终被贬崖州任职,由于年事已高,最终身患疾病去逝。李德裕一生中不管在哪里任职,他都一心为百姓着想,深得民心。他在官场上的功勋十分卓著,但朝廷党争十分激烈,他一生中多次被流放出京。直到通元年刘邺上奏唐懿宗李德裕辅政有方,唐懿宗恢复了李德裕相关职位,还追赠其为尚书左仆射之位。李德裕死后,后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曾经就有诗人李商隐在作品当中将李德裕称为万古良相。

李忱为什么要贬李德裕

李德裕是唐朝一位非常好的宰相,武宗皇帝在位期间李德裕曾是他最信任的人。李德裕年轻的时候就以门荫进入仕途,后来陆续担任过很多官职。到了武宗年间,武宗皇帝非常喜欢他,李德裕被任朝廷宰相之职。当时朝中有武宗皇帝和李德裕两位执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李德裕像

武宗皇帝逝世之后,后面继承皇位的是宣宗李忱。宣宗年轻的时候,由于母亲身份低微为人十分低调谨慎。之前武宗皇帝觉得李忱虽然为人低调,但并非等闲之辈,担心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对其实行过严厉的打压。宣宗李忱继位之后,忍受了大半辈子,迫不及待的要摧毁武宗之前的所有势力。宣宗之前吃过很多苦头,这也正好树立了他坚韧刚强的个性。

李德裕是武宗皇帝最信任的人,当然宣宗第一个要摧毁的就是李德裕。更何况当时李德裕是朝中宰相,位高权重就更不能手下留情了。宣宗继位第二天就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之位,之后在一年多时间,宣宗几乎把所有重要的武宗朝臣都贬出了朝廷。他不断的培养一批批自己的新势力,稳固自己的帝位。

李德裕任职宰相期间,民间百姓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李德裕与武宗皇帝两人的群臣关系也成了唐朝的一个佳话。李德裕执政时提出宰相在朝中要有辅弼的权力,但这种权利不是永久性的,宰相任职的时间不能太长,实行限期制度。他还限制宦官的权力,不允许宦官干涩军政,并限制了宦官卫兵的人数。

李德裕被称“万古之良相”,最后为何被贬至死呢

李德裕是晚唐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和其父亲李吉甫一样都做过宰相,李德裕还是两朝宰相,被后人称为“万古之良相”。

李德裕第一次做宰相是在唐文宗太和七年,也就是公元833年。在这段时期没有什么成就,因为做宰相的时间很短,才一年时间多,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朝中奸臣的排挤。主要有郑训、李注等人排挤李德裕,唐文宗迫于压力,将李德裕贬职。

第二次做宰相是在唐武宗开成五年,也就是公元840年,沉寂多年的李德裕再一次成为宰相,在这期间大有作为。最主要的就是清除朋党争端,以牛僧儒为首的派别乱纪朝纲,李德裕辅佐唐武宗,对朝中的牛党进行大规模清洗,基本清除了牛党势力。在挽救晚唐局势上,李德裕也劳苦功高。晚唐各节度使割据一方,是唐朝衰败的主要原因。李德裕辅佐唐武宗攻打节度使刘缜,平定刘缜的叛乱,收回了五州之地。在抗击吐蕃的过程中,出兵打击吐蕃势力,稳定唐朝北方局势。在当时晚唐四面漏风的局面下,李德裕力挽狂澜使局势安定了几分。

唐宣宗继位后,害怕李德裕的威信,将李德裕一贬再贬,最后李德裕死于贬谪地崖州。第一次贬谪去往荆南,随后又贬谪去往潮州,过了一年,又将李德裕贬到崖州。这往往是名人将相普遍的归宿,在功成名就后往往以这种贬谪的方式打压其势力。唐宣宗的胸襟太小,难以容纳李德裕的大义。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德裕功成身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十年之后,念其功劳成就,又追封为太子少保、卫国公等虚职,为的就是提高李德裕的成就,算是对他的纪念。

《岭外守岁》李德裕唐诗鉴赏

  岭外守岁

  李德裕

  冬逐更筹尽,

  春随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

  客鬓两年催。

  李德裕诗鉴赏

  唐宣宗大中二年( 848 )九月,李德裕由潮州(治所在今广东潮安县)司马再贬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琼山县东南)司户参军,于次年正月到达贬地。

  此诗就是大中二年除夕在赴崖州途中守岁之作。

  诗写岭外守岁的凄苦心境。守岁风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晋代周处《风土记》云:“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谓之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在唐代,这个风俗非常广泛,《全唐诗》所载唐太宗写守岁的诗,就多达三首。

  此诗在结构上是四句两联法,一二同三四两两对仗,各为一联。诗的首联写冬尽春回。“更筹”也称“更签”,是古代夜间计时报更的竹签。《陈书·世祖纪》:“每鸡人(宫中报告时间的卫士)伺漏(壶漏,古代计时之具),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使者必投签于阶石之上,令枪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斗柄”,北斗星的柄,它随着四季的不同,分别指向东西南北方向。除夕之夜指向正北,一交元日,即偏向东方。两句是说,严冬随着更筹而逝,春天跟着斗柄东转而返回人间。此即唐太宗《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诗“一夕变冬春”之意。这是从除夕之夜在季节变换上的特点,写作者守候年岁更换的情景。

  次联用寒暄的变化反衬客鬓的改变。“暄”是温暖之意。冬天是寒冷的季节,春天是温暖的季节。除夕之夜,跨着两个季节,子时(夜里十一时至凌晨一时)之前属冬,交子时以后属春,所以说“寒暄一夜隔”。由冬入春,由寒变暖,万物萌生,本来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事,但作者由于远贬外地,他乡作客,心境因此变得更加凄楚,鬓边的白发也变得更多了。除夕之夜。岁跨两年。特写“两年催”,是在加重写出岁月催人变衰。“一夜”、“两年”又通过时间上的巨大差别形成的强烈对比,表现了岁月催人的.诗意。

  守岁本来应是家人团聚之时;眼见周围的人家在家团聚,辞旧迎新,作者却远谪南荒,乡关路邈,翘首北望,若何为情!此刻牛党当政,不仅作者个人遭到诬陷迫害,国家的前途也令人担心。《唐摭言》载有“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即德裕)”之句,可见人们对李德裕叠遭贬谪的深切同情,对牛党当权者迫害有功之臣的强烈不满。身世之感,乡关之思,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往日在家中、在京中守岁的美好情景,今日在贬所客居的凄楚景象,千万种情思,一齐涌上心头。

  此诗在构思上全从除夕之夜在时间、季节转换上的这个特点出发,艺术表现上则用对比手法:诗的前三句,都是在反衬末尾一句;正是有了前边三句的有力衬托,末尾一句的诗意才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深刻,更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唐宣宗为什么不喜欢李德裕 李德裕被五贬崖州凄惨离世

  李德裕是唐武宗时期位高权重的肱股之臣,但是唐宣宗继位后,李德裕被一贬再贬,共贬了五次,大中三年,李德裕在崖州病逝,享年63岁,李德裕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为什么唐宣宗不重用他呢?李德裕做了什么得罪唐宣宗的事情吗?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36岁才登基,历史记载李忱是个勤于正事,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削弱宗室和宦官的势力,还为死于甘露之变的重臣昭雪。李忱做了很多有利于大唐建设的事情,他的执政时期被称为“大中之治”,大家称他为“小太宗”,其功绩堪比唐太宗李世民,可是李忱没有任用李德裕,这是怎么回事呢?李德裕是唐武宗的左膀右臂,为什么唐宣宗刚继位就针对李德裕?将他五贬到崖州,曾经权倾朝野的赵国公,最后沦落为一名司户。
  李德裕是唐武宗重用的宰相,仅仅六年时间,李德裕就帮助唐武宗消除宦官的威胁,并裁掉冗官,平定多次叛乱,让大唐慢慢恢复生机,可以说李德裕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唐宣宗继位后,开始剥夺李德裕的职权,对他进行贬黜,李德裕不仅没得到重用,地位还一降再降。
  李德裕不被唐宣宗喜欢的主要原因是他是唐武宗时期的重臣,有独断专权的势力,唐宣宗怕他功高盖主,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就把李德裕贬到了崖州。另外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一种历史现象,新皇帝登基后清除前朝旧臣很正常,加上李德裕在朝中树敌太多,宦官在唐武宗死后,把唐宣宗推上皇位,这对李德裕来说极为不利,唐宣宗为了平衡朝中势力,就把李德裕远贬崖州,最后李德裕死于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