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君在长江头 我在长江尾 是那首诗里的 啊 具体的是什么啊
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长江头:指上游四川一带。止。
我住长江源头,君住长江末尾。天天思念你呵不见你,却共饮着一条长江水。这条江水何时止,这份离恨何时息?只愿你心像我心,我定不会负你的相思意。
李之仪的这首小令仅四十五字,却言短情长。全词围绕着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难,见相思之深。日日,犹如流水滔滔水绝,表现了思恋之久。末句写“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融情于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样绵长不绝。虚的心灵与实的事物合二为一。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全词处处是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却感情起伏。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热烈而直露,明显地吸收了民歌的优良传统。但质朴清新中又曲折委婉,含蓄而深沉。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全词如一首情意绵绵的恋歌以长江之水起兴,抒恋情,构思新颖,比喻巧妙,明白如话,深得民歌神韵,在民间流传甚广。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我撒一泡尿君喝一口水什么意思
淡化吧,长江太长了,从长江头到长江尾,几千里路,尿也淡化光了
那尿没什么特别,比起沿江的污染,已经可以忽略不记,完全消失了
君在长江头
卜算子①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②
君住长江尾。③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④
【作者】
103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地棣(今属山东)人。宋神宗朝进士,
曾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后迁枢密院编修官。徽宗初年以文章获罪,编管太平州。
官终朝议大夫。词以小令见长,有《姑溪词》。
【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
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长江头:指长江上游。 ③长江尾:指长江下游。 ④“只愿”二句:用顾
夐《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词意。定:词中的衬字。在词
规定的字数外适当地增添一二不太关键的字词,以更好地表情达意,谓之衬字,
亦称“添声”
【品评】
借水寄情,始于建安诗人的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但唐宋文人诗词对这种手法的运用却更为娴熟、精到与丰富,而此词则又是其
中的独出机杼、尤耐寻味者。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
其芳心早以有所属,但心上人却与她天各一方,别多会少。“我住长江头”二
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理距离,言外颇有憾恨之意。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
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
怨望情态。“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
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宕之间,深情毕见。“此水几时休”二句仍旧寄
情江水,却又推进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这是反用
《汉乐府·上邪》中的“江水为竭”之意。同时,为求变化生新,作者还采用
设问句式,使语感得以强化,令人如闻女主人公呼天告地时的心灵颤音。“只
愿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期望——期望他象自已一样
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的完整词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
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 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