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大秦生死存亡之际,蒙恬的三十万大军在哪里
- 秦朝利器蒙家军,在秦朝覆灭的时候去哪了,也跟着起义军反秦了吗
- 大秦赋:秦朝灭亡时,扫灭六国的百万正规军去哪了
- 秦朝灭亡时,那一支横扫天下的百万秦军哪去了
- 秦始皇的蒙家军最后去了哪里
- 秦朝灭亡的时候秦朝大军在哪里呢
大秦生死存亡之际,蒙恬的三十万大军在哪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杜绝北方匈奴屡屡犯边,于是派大将蒙恬统兵三十万北击匈奴。这三十万秦军不仅是防御匈奴骑兵的钢铁屏障,同时也可以在咸阳受到威胁时沿直道迅速南下救援。但就是这样一支身经百战秦军,在蒙恬死后,却从我们视线当中消失了。那么,秦帝国的三十万北部边防军究竟下落如何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回程途中病死沙丘这,之后宦官赵高勾结当时的宰相李斯发动政变,立嬴政第十六子胡亥为帝。同时命人去北方边区矫诏害死了大公子扶苏,还逼得蒙恬服毒自杀,一代名将竟然就此陨落。就这样,副将王离接管了长城军团。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陈胜部将周文所率数十万大军仅数月间就攻破函谷关逼近咸阳,军情紧迫,征调咸阳近郊县兵已经来不及,九原郡的三十万边军也是远水不解近渴。于是,少府章邯从骊山刑徒中选出二十万人,赦免罪过,发放武器,并迅速出关平叛。虽然章邯陈胜、项梁,但同时六国纷纷复辟发难,章邯孤军奋战顾此失彼。秦二世便调度长城军团南下平定叛乱,但是王离只带来了二十万大军,仍有十万精锐留守边疆,严防北方匈奴趁机进犯。
之后秦军主力会师巨鹿,不过巨鹿的地形很险要,周围还环湖,因此对于擅长野战的北军来说,攻城的难度极大,这场战役打成了消耗战。为了能够给这二十万大军提供粮草补给,章邯把守今河南荥阳,从敖仓至巨鹿筑起甬道。然而这条长长的甬道分散了秦军的兵力,项羽便率军奋攻甬道,导致长城军团粮草断绝,经过数场血战,统帅王离被俘,其下两名大将,苏角被杀,涉间自焚而死。
长城军团溃败后很快又聚集到章邯的旗下,与项羽激战六个月后,章邯竟然投降项羽。项羽为防止这部分秦军倒戈,在河南新安将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至此,秦北部军主力彻底覆灭。
那剩下的十万大军呢?答案是,戍边!此时的他们正与匈奴交战。
蒙恬收复河套地区后,为了防御匈奴,连接燕赵长城,并长期在此戍守。正是慑于秦军强大,匈奴远遁。不过,河套自古就是肥美的草原,匈奴人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于是趁秦朝内乱之际,匈奴大军南下,由于主力被抽调南下,剩余部队无力抵抗,河套地区被匈奴抢占。
至此,匈奴长期占据河套,并时常男犯中原,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对匈奴大举用兵,并收复失地。
倘若这三十万将士放弃坚守长城,而是南下平乱,那结局又会如何呢?
秦朝利器蒙家军,在秦朝覆灭的时候去哪了,也跟着起义军反秦了吗
关于作为秦国军事世家的蒙家,为何没有在秦国覆灭之际率领蒙家军解救秦国于危难之间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随着蒙恬以及蒙毅去世之后,蒙家军当中忠于蒙家的将领跟士兵不是被处死就是被划分到别的军队当中,其余的士兵基本也跟蒙家没有太大的关系,自然就没有了所谓的蒙家军。
提到蒙家军,首先想到的就是秦朝时期的名将蒙恬。他出生于名将世家,少年时期就表现非凡,曾因率军攻破齐国,得到秦始皇的信任。等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秦朝之后,为了抵制北方匈奴的入侵,直接派遣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去抵御匈奴。
他也正是在这时候真正展露自己的才华,凭借手中的军队稳稳站稳打,不但收复了河南地,还在榆中至阴山这个地段设立了三十四个县,从中原地区迁徙了不少人到那充实边县。除此之外,还在原燕、赵、秦三国修建的长城基础上,修建了一条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蒙恬虽说在秦朝里面没有太大的名气,但是在边境地区威震匈奴多年,被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在他驻守上郡十多年里,匈奴都不敢跨越边境半步。在很多人眼中,所谓的蒙家军其实就是蒙恬手中那抵御匈奴的三十万大军。正是因为他手中的军权比较大,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由于镇守北方匈奴的蒙恬跟大公子扶苏的关系比较密切,难免跟小公子胡亥以及赵高所在的利益集团发生一些矛盾跟争执。当赵高得知秦始皇去世之前准备将皇位传给大公子扶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跟李斯合谋串改了遗诏,并假借遗诏赐死了扶苏跟蒙恬。等到蒙恬去世之后,驻守边关的士兵自然交给了其他将领统治,那些跟蒙恬关系密切的将领不是被杀死就是被发配到别的地方,所谓的蒙家军直接就没了。
大秦赋:秦朝灭亡时,扫灭六国的百万正规军去哪了
秦始皇在十年内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主要靠蒙恬、王翦、章邯等战神级名将,和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秦军队。
始皇帝死后,秦将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令人好奇的是,秦二世没折腾几年就被灭了,当年威名赫赫的一百万老秦正规军去哪了?
翻开两千年史书,我们看看这支由边防军、中央军和地方军组成的大秦劲旅,是怎么消失的。
1、北方边防军这支边防部队,是大秦战斗力最强悍的“长城军团”,由主帅蒙恬统领,威震匈奴。
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七百里,收复河南地,过黄河,占银山,连起万里长城,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一千八百里。
蒙恬被赵高与胡亥密谋毒杀后,这支虎狼之师由裨将王离接管。
六国贵族复国后,长城军团除部分留守边关继续威慑匈奴,二十万北方边防军由王离率领,南下攻打赵国。
在巨鹿之战中,西楚霸王项羽率五万军马和王离军团大战,项羽的楚军破釜沉舟,以一当十,九战九捷,断了王离的粮道,包围了长城军团。
此时,在一边看热闹的几十万各国联军,一看项羽打得差不多了,也纷纷趁火打劫进攻王离军团。
最终,王离被活捉,二十万长城军团死的死,逃的逃,自杀的自杀,还有十万左右投降项羽。
20万北方军,在巨鹿之战中覆灭。
2、南方边防军这只军队主要是后来南越王赵佗的“岭南军团”,《淮南子》记载有50万,应该有夸张成分。
这支部队战斗力偏弱,主要由郡县兵组成,大部分是秦灭六国的降兵俘虏,包括大量原楚国降军。
在征讨百越的战争中,这支部队经历一路战斗和瘟疫后,付出极大代价,损失数十万人,后来主帅赵陀下令封锁通道,建立独立的南越王国,割据一方。
陈胜吴广起义后,中原六国叛乱,作为秦军四大主力之一,岭南军团却按兵不动,坐视秦朝灭亡。这是为何呢?
因为岭南军团不想回援,也回不去。
第一,前面说了,岭南军团中标准的老秦士兵很少,所以他们在南方生活安稳后,从主帅到士兵,对老秦没多少感情牵挂,不愿回去送死;
第二,这只军队的战斗力太弱,五十万的部队还被南越土人打败,死伤惨重,去对线项羽的虎狼之师,简直就是送人头。
第三,岭南军走不得,南越百族被击败后,并没有灭绝,而是遁入深山老林。军队一走,南越人就能抄他们后路,到时会被南越土人和六国军队南北夹击。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粮草不够。从岭南到关中,千里跋涉,路途艰险,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急行军回咸阳护驾,消耗的粮草根本是天文数字。
50万南方军,压根就没动。
3、中央卫戍军这支军队是驻扎在咸阳“卫戍部队”,主要由卫尉军、中尉军、都尉军三支军队组成。
卫尉军是负责宫廷的近卫精锐,只有一万人。中尉军是护卫咸阳城的近卫精锐,约两万人。都尉军是保证咸阳城周边外围地区的军队宁,大约有十万人左右。
守卫咸阳的三支部队,除了一部分被项羽消灭,约8万部队投降了刘邦,因此汉军实力得以大增,刘邦得到了一支老牌秦军部队,在日后与项羽的楚汉相争中,能对峙数年并反杀项羽。
除了卫戍部队,咸阳周边还有一支分散驻扎的主力部队,由章邯组织动员并集结起来的。
当年陈胜吴广义军,趁关中空虚,一度攻打到函谷关,情急之下章邯只能征发骊山囚徒,临时组成一支军队,击败了义军周文部队。
后来王离率军攻打赵国时,章邯奉命与王离会师扫荡各国。但章邯非常不信任这帮骊山囚徒,经过两个月的动员整编,章邯重新集结了一支20万的“关中主力”,由分散在关中地区的正规军组成。
这支部队也是大秦正规军,战斗力强悍,在定陶之战中击杀了项梁。
但是没想到遇到了项羽这个能打的,章邯获知王离部队已被歼灭,又听说后方秦二世要怪罪于他,绝望之下,率领20万关中军投了项羽。
但关中军向来骄傲,投降后遭到六国军队的羞辱,士兵们多有怨恨,纷纷议论道:章邯骗我们投降,咱们家人还在咸阳,秦王一定会杀了我们父母妻儿的。
项羽听闻后,担心这支关中军入关后叛变,除留了章邯、长史欣、都尉翳三人外,将20万秦军将士全部坑杀。
30万中央“卫戍部队”,10万降了刘邦,20万被项羽埋了。
4、地方郡县兵在秦始皇发动南北两场大战后,可大规模调动的部队已经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分散驻守在各地的郡县兵军队,仅能勉强镇压当地贵族。
在六国起义后,这些部队因为太分散,大多被起义军歼灭或收编。刘邦和项梁早期部队的底子,就来源于这些郡县兵。
但因为都是小股部队,又没大将名人,许多郡县兵部队消失后,在史书上并没有太多记载。
地方郡县兵部队,数目不详,被歼灭或收编。
秦朝灭亡时,那一支横扫天下的百万秦军哪去了
至于秦始皇的百万秦军的去向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在北方防止匈奴南下,也有的是说在南方平定南越。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1个大一统王朝,而秦始皇本人也是作为历史上第1个封建皇帝。甚至认为自己的功绩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因此才会用皇帝的称号来称作自己。所以皇帝的称号也被后世的统治者所沿用,也是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的最高统治者。
说法有很多种,但是都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
要知道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了,全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秦始皇的功绩的确是非常伟大的,能够让我们现如今的社会以及中国地区免于分裂的局面。不必再像欧洲国家那样,甚至出现所谓的袖珍国家。至于秦始皇扫灭六合的主要军力,是由百万秦军所组成的。但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秦朝军队的去向却成了一个谜题。
在北方平定匈奴。
说法虽然有很多种,但是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些假设。比如第1种假设,有的人认为秦始皇的军队正在北方平定匈奴。这一点的确是有确切的证据的。秦朝统一中原地区以后,建立了第1个大易同房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秦始皇可以高枕无忧,北方还有游牧民族的威胁。因此,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带领军队在北方戍边。即使秦朝灭亡之后,蒙恬也没有带军队南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
正在平定南越。
除此之外,另外一种说法便是秦始皇的军队正在南方平定南越的叛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疆域是非常有限的,现如今的广东,福建以及浙江的南部,并没有在秦朝的版图之内。我们现如今所看到的秦朝版图,只是秦朝末年的版图而已。秦始皇命令大将赵佗,带领很多军队已经长期驻扎在南越地区。而且驻扎在当地时间已经很久了,许多军队的士兵已经与南越的民族相互融合,建立了全新的家庭。根本不愿意在北上,也不愿意离开现有的家人。
秦始皇的蒙家军最后去了哪里
哪有什么蒙家军?根本就不存在,你可能说的是大秦的长城兵团,即秦始皇下令北伐匈奴、修筑长城的三十万秦军,这支秦军的指挥官确实姓蒙,他便是蒙恬。但无论怎么讲,都谈不上是蒙家军,因为不像北宋的杨家将那样,有出自同一血缘的大批战将,也不像 南宋的岳家军那样,是有一位大将组织建立起来的庞大部队。
正因为不是蒙家军,而是长城兵团,所以在蒙恬死后,他们继续驻扎在长城。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王离成为他们的指挥官。
而这支长城兵团的最后归宿,便与王离有着默契的关联。至于数字,不可能是三十万人全部跟着王离南下,史书说:“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也就是三十万人中,至少会有一部分,是留在了长城地区戍边或是干脆离开、死了。能作为一支作战部队跟随王离南下的,也就是十万人左右。这与《匈奴列传》记载:“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的十万数字也是相符合的。
这支十万大军,先是抵达太原,然后出井陉而东,于秦二世二年头几个月内,“入邯郸郡境,迫近信都“。终于在秦二世二年后九月或者之前一点时间,与章邯的主力部分回合,而后便出现了“秦军围巨鹿“的态势。
此后,王离曾派出一支部队,到成武(今山东成武)协助另一支秦军,试图摆平一个叫刘邦的起义者,结果被打败。
而来不及继续派兵去搞定刘邦,项羽已经杀气腾腾地到了。这一年的十一月,项羽“将其兵渡河救巨鹿“。十二月,项羽军“大破秦军巨鹿下“。来年端月(正月),王离干脆成了项羽军的俘虏。
也就是说,曾经壮志凌云、杀气腾腾的大秦帝国长城兵团,最终在巨鹿战场,灰飞烟灭!
秦朝灭亡的时候秦朝大军在哪里呢
自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到始皇元年(前221),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的策略,发动并结束了统一六国之战。
秦国起兵时总兵力已有六十万,到了吞并齐国,完成了一统大业,已经坐拥百万雄师了。同时期的欧洲最大的战役第二次布匿战争,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也不过十余万,比起秦朝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不客气的说,若是秦始皇打算远征欧洲,击破罗马统一欧洲也是轻而易举的。
然而就是这么强盛一时的秦国,却在完成统一后十四年就走向了覆灭,那么就在项羽刘邦联合破秦之时,联军的总兵力也就二十余万,秦军为何不堪一击让联军攻破咸阳,秦朝的百万军队又在何处?
灭秦的最后一战为咸阳之役,当时的咸阳由苏角,李由等人防守,主要由驻扎在咸阳的卫尉军、中尉军、都尉军三支军队守卫。卫尉军是负责宫廷的近卫精锐,只有一万人左右。中尉军则是护卫咸阳的近卫精锐,约两万人左右。而都尉军的职责,就是保证咸阳外围地区的安宁,十万人左右。而这三支军队也绝非秦国的最强战力,秦军的主力此时还没有回防咸阳。
秦军的最强主力在北方,是原本由蒙恬率领的三十万戍卫边军组成的。当时匈奴对中原的侵扰频繁且凶悍,作为直面匈奴、肩负着保家卫国重任的一线部队,这一支军队也是全都由精兵组成。秦朝有难,就算不能全部抽调,只调动三分之一的“蒙家军“,抵御刘邦与项羽的军队也可以大大缓解局势。
然而天不遂人愿,“蒙家军“在天下动乱之前横遭变故。始皇死在了东巡的路上,秦二世胡亥为了篡位,与李斯、赵高勾结,隐瞒死讯,秘不发丧,并假传密诏杀害公子扶苏,而蒙恬作为扶苏最有力的支持者,自然也难逃一死。
蒙恬死前,担心蒙家军做出冲动之举,便要求他们驻守边疆,禁止南下。而蒙恬在边军威望极高,他的含冤而死,不仅使得蒙家军群龙无首,更使得他们对新帝失望,再加上他死前的命令,边军更不会在咸阳有难的时候前去援助了。
北方的秦军主力蒙家军不来驰援咸阳还情有可原,若非蒙恬冤死,蒙家军面对咸阳之难也不会坐视不管。然而秦国的另外一支主力军队没有能够援救咸阳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秦朝完成一统大业,称皇称帝的前一年,秦始皇派屠雎、任嚣、赵佗率50万分五路大军南下征服百越。
百越在当时就是我们所说的蛮荒之地,以秦朝当时的军事能力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讨伐百越,不说席卷百越,十余年的时间也早该征伐成功,绝对有能力北上平反,但是为何不见踪影?
这一支南下的军队,不是不能救,而是不想救。秦朝末年,奸臣赵高进谗秦二世胡亥,秦朝大权都掌控在了赵高的手里。而南下的这只军队,确实征服了岭南地区,但是见国内时局动荡,公子扶苏被害,便心生另起门户之意,在咸阳有难之时选择了隔岸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