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字经第一段

三字经第一段(三字经 段落大意)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13 07:24:04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三字经 段落大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1、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J`
©清原热线(与成功有约) -- 南京超凡创业中心 J
2、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5o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清原热线(与成功有约) -- 南京超凡创业中心
4、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S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M3~u@$
©清原热线(与成功有约) -- 南京超凡创业中心
5、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hoR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J
©清原热线(与成功有约) -- 南京超凡创业中心
7、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Q9H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c
©清原热线(与成功有约) -- 南京超凡创业中心
8、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fZt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IPK
©清原热线(与成功有约) -- 南京超凡创业中心 KGB
9、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_#yj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dO
©清原热线(与成功有约) -- 南京超凡创业中心 ’/9=》
10、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i4M,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qzz5i
Auvpd]
11、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wk’》=Q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8g“R[4
YF
12、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u;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4h4}bk
©清原热线(与成功有约) -- 南京超凡创业中心 _“\
13、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Kr7
{X“C7
14、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vc}.29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xHS
~a
15、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F/E@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启示: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启示: “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rRAO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启示: 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启示: 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Bd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三字经第一节和第二节告诉我们要什么

三字经第一节告诉人们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第二节告诉人们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扩展资料

《三字经》赏析: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第一章

  • 《三字经》第一章是:人之初,性本善。

  • 网上搜索,三字经,全文,还有带翻译的,所以呢,祝你好运!

三字经有分节吗第一节到哪里

三字经有分节,第一节从“人之初”到“不知义”。

第一节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第二节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第三节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第四节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第五节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第六节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扩展资料: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三字经的演变:

《三字经》的作者,一说是宋末元初的浙东大儒王应麟,另一说是元初的宋遗民区适子。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的《三字经》版本,主要是明朝中后期的刻本。如东林党代表人物、官至吏部尚书的赵南星注释并校刻的《三字经注》,约刻成于万历年间。

到了清朝,《三字经》大为盛行,各种版本层出不穷。王相注释并校刻的《三字经训诂》,自康熙年间问世以来影响很大,被后世多次翻刻。在该本的序言中,王氏首先提出了《三字经》为王应麟所作的说法。

乾隆四十三年(1778)刊刻于苏州的《三字经》,只刻原文,每半页五行,每行六字,是注明具体刊刻时间较早的一种版本。此外,刊刻于清朝末年,由贺兴思注解、朗轩氏校订的《三字经注解备要》,在清末民国流传甚广,朗轩氏将《三字经》誉为“一部袖里《通鉴纲目》”的说法,也颇具影响力。

不同版本的《三字经》,其原文存在一定差异。首先,原书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历代王朝的更迭,起于“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而以“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作结。

据“五德终始”说,赵宋以火德立国,故称“炎宋”;至于“南北混”一词,则委婉地说明了元朝灭宋、南北一统的历史。《三字经》成书于元初,所述历史自然以宋为下限;无论其作者为王应麟,还是区适子,都属宋遗民,故而书中用“炎宋兴”“南北混”等词,表达遗民特有的黍离之思。

随着《三字经》的流传,人们出于童蒙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这部分内容多有增补。

例如,有些明刻本增入了“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尽中国,为夷狄,明朝兴,再开辟”等句;清朝的刻本,有些又增入了“清太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等句;到了民国时期,一些坊间印本更是增入“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等句。

其次,原文于“南北混”之后,紧接“十七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四句。所谓“十七史”,是从《史记》到《新五代史》等十七部正史的统称,是宋元人特有的概念。当年文天祥兵败被俘,就曾对元丞相孛罗说出“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这句名言。

后世的版本,增入了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内容,“十七史”也改为“廿一史”或“廿四史”。

最后,个别文字也小有异同。比如,有些清朝版本将原文“作《中庸》,乃孔伋”改为“作《中庸》,子思笔”,将“我姬公,作《周礼》”改为“我周公,作《周礼》”,因为子思、周公的称呼更为一般人所熟知,这是出于普及的考量。此外,将“至玄曾”改为“至元曾”,这是为了避清圣祖玄烨的名讳,属于古书通例。

我们在诵读《三字经》时,应该将原本的文字与后人增补或改动的文字区别开来,不可混为一谈。

三字经第一篇是什么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注释】
①初:初始。 性:天性,指人天生就有的禀性。
②性:性情。习:幼习。
【译文】
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原来是相近的,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使得他们相差甚远。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注释】
①苟:如果。乃:于是。迁:变化。
②道:方法,道理。专:专一,专注。
【译文】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性情就会发生变化。教育的方法,贵在专一。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注释】
①择:选择。处:居住。
②子:即孟子。机杼:织布机上用于牵引纬线的梭子。
【译文】
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她看到孟子不努力学习,就生气的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从此来教育、激励孟子好好学习。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注释】
①窦燕山:指五代末年的窦禹钧,他是蓟州(今天津蓟县)人,邻近燕山(此指小燕山,位于天津北,北京西南),所以称他为窦燕山。义方:这里指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
②俱:全,都。
【译文】
五代时燕山的窦禹钧,教子有方。他教养的五个儿子相继都考中了进士,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美名远扬。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注释】
①养:抚养。过:过失,过错。
②严:严格。惰:懈怠,这里指失职。
【译文】
生养儿女而不进行教育,这是做父亲的过错。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不严格要求,这是做教师的失职。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释】
①宜:应当,适当。
②幼:年少时。何为:做什么。
【译文】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注释】
①玉:美玉。琢:打磨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器:器物。
②义:义理,道理。
【译文】
玉石不经过雕琢、打磨,就不能制成精美的玉器。人不通过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注释】
①为:做。方:正当。
②亲:亲近。习:学习。
【译文】
为人子弟,年少的时候,就应当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学习为人处世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注释】
①香:指黄香,东汉时人,以孝行闻名。温:使……变得温暖。
②亲,父母亲。执:做到。
【译文】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父母,在严寒的冬天,先用身体温暖父亲的枕席后,再请父亲就寝。孝敬父母,是做儿女应当做到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注释】
①融:指东汉学者孔融。
②先:趁早。知:知道。
【译文】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吃。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注释】
①首:首先。孝:孝敬父母。弟:通“悌”,尊敬兄长。
②某:指代一定的或不确定的人或事物。文:文字。
【译文】
做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接下来是增长见闻。要知道基本的算术,以及认识一些文字。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注释】
①一:数之始。十:数之终。
【译文】
数字从一开始,十个一为十,十个十为百,十个百为千,十个千为万。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注释】
①三才:指天才、地才、人才。
②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译文】
古书上所指的三才,是指天、地、人。古书上所说的三光,是指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注释】
①纲:纲领,法则。“三纲”一词出自班固所著《白虎通义》。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②亲:父子天性。顺:和顺,顺从。
【译文】
古书上所说的三纲,是指君臣之间有忠爱之意,臣子服从国君;父子之间有天性之亲,子女服从父母;夫妇之间有和顺之以,妻子顺从丈夫。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注释】
①曰:说,谈到。
②时:季节。运:运行。不穷:没有穷尽。
【译文】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一年的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循环交替,运行不止,无穷无尽。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注释】
①南北、西东:四方的方向。
②应:相应,照应。中:南北西北四个方向的聚合点称为中,指中央。
【译文】
南方、北方、西方、东方是四面的方位,这四个方位都是与中央点相对应而确定的。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注释】
①水火、木金土:古人所说的五行。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就是生克平衡。五行的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②本:根本。数:天理。
【译文】
水火木金土就是五行,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是由天理所决定的。
18、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注释】
①仁:爱心。义:应当做的事。礼:礼节。智:有才识而明道理。信:信用。
②常:天道之常。絮:絮乱。
【译文】
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五条准则,这五条准则要遵守,不容许疏忽絮乱。
19、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注释】
①稻:禾本科植物,连皮叫稻,去皮叫米。粱:比栗米稍大,有青、黄、白三种。菽:豆的总称。麦:麦子。黍:黍米,有红、白、黄、黑四种,能酿酒。稷:高粱。
②谷:谷物的总称。
【译文】
稻、粱、菽、麦、黍、稷是六种粮食,是人们的主要食物。
20、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注释】
①豕:猪。
②畜:受人类饲养的禽兽。饲:饲养,喂养。
【译文】
马、牛、羊、鸡、犬、猪是六畜,是人类饲养的家畜。

谁知道三字经第一章的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三字经 第一部分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於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眨,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蜀魏吴,分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