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遥怜故园菊下一句(唐诗赏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遥怜故园菊后面一句是什么
- 瑶玲故园菊的下一句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描写边塞的诗句是哪句
-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的意思是什么
- 遥怜故园菊下一句是什么
- 遥怜故园菊下一句
- “遥怜故园菊”的下一句是什么
遥怜故园菊下一句(唐诗赏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导航】
安史之乱爆发不久,首都长安即被叛军占领。著名将领封常清、高仙芝因宦官进谗被朝廷处死。作为岑参以前的直接上司,也是其边塞诗讴歌的对象,二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同日被杀,内忧外患,岑参心中的悲凉,恐怕比常人更多一层吧!
唐肃宗即位后,岑参追随其来到陕西凤翔。适值重阳佳节,按照习俗,应该与亲友一起登高、赏菊、饮酒。而此时,故园长安已经被占领一年有余,亲朋四散,自己也颠沛流离,哪有心情登高望远、欣赏美景?
纵然登高赏菊,可却“无人送酒来”。想当年,陶渊明落魄潦倒之时,重阳节也有人送酒前去慰问,而现在,战乱纷飞,百姓流离,哪里还有人送酒前来?何况,看到眼前菊花一片灿烂,不能不牵动愁肠,联想到故园长安的菊花,它们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啊?一定是饱受战火的蹂躏,在断砖破瓦之下,凄婉地独自绽放!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此情此景,杜甫曾在《春望》中亦有类似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然,一个是秋天之景,一个是春天之景,而其哀婉沉痛之情,却可称颉颃。
战乱,不止是国家破败,人民受苦,连那人畜无害,只负责装扮河山的美丽的花儿,也要面对无情的摧残!此种伤痛,又岂是“悲凉”二字所可以概括!
【韵译】
重阳
一个登高赏菊的日子
我却没有丝毫情绪
当年
陶渊明独坐菊花丛
还有友人送酒醉归
此刻的我
却只能独自孑立
默默叹息
美丽的长安故园啊
世界的繁华之都
现在
只剩下断垣残壁
和胡虏的暴戾杀气
遥望故园之菊
可怜的几点景色
恐怕
只能在战火的角落
独自开放枯萎
遥怜故园菊后面一句是什么
应傍战场开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瑶玲故园菊的下一句
是
遥怜故园菊吧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求采纳!不懂追问
谢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描写边塞的诗句是哪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意思是: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此时一定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开放。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诗的意思是: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原诗: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出处:唐代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诗歌赏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重九登高,饮酒赏菊,是古已有之的习俗。“登高”二字早紧扣诗题“九日”,一个“强”字则写出了万般凄凉与无奈。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当长安故园这一诗人生活了多年的帝都尚未恢复时,诗人又怎能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 登高赏胜呢。
诗人此时凝神所想的,是遥远故园的现状,“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一个“遥”字,即写出了自身与故园相距甚远,如今只能遥寄一番牵挂与思念,而不能踏上故都,亲掬一把泥土,写下祝福。但诗人对故园、故都思念的情感是无法抑制的,他遥想故园的菊花,昔年是那样的灿烂,如 今,也应同样的缤纷。
只是那缤纷的菊丛中,也许已埋葬了太多将士的英魂。更或许,灿烂的菊丛正在断垣残壁的战场边寂寞地开放,此时,有谁记得是重九佳节,有谁会对你们寂寞地开放投去一瞥欣赏的目光啊!吟完此作,遥向故园,诗人陷入了无边的沉思。
遥怜故园菊下一句是什么
遥怜故园菊下一句是
应傍战场开。
全文如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朝代:唐朝 作者: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重阳节登高是古已有之的风俗。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岑参这首诗则不然。首句便说“强欲登高去“,“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两个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强欲登高“,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诗人生活了多年的帝都。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又怎能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呢?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长安被安、史攻陷,在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其收复在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诗题言“行军九日“,当是指他在至德元年(756)随军扈从肃宗自灵武至彭原的行军途中过重阳节。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说陶渊明“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逢弘(指江州刺史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陶潜居宅,有人送酒。诗人行军在外,自然没有这个福分。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遥“字,渲染出诗人与长安的相距之远。“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应傍战场开“,沈德潜说“可悲在战场二字“。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岂不可悲可叹!结句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所以最为“可悲“。
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遥怜故园菊下一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
【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遥怜故园菊”的下一句是什么
遥怜故园菊下一句: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 【朝代】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赏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作者简介: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南阳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今陕西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今河南洛阳),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