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神农尝百草是什么故事
神农尝百草是一个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是用草药治病的。这就是中药的由来,但是这些草药的药性都是怎么知道的呢?这要归功于农业之神炎帝神农氏。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神话传说中,神农亲自到深山野林里去采集草药,然后亲口尝各种草药,并且辨别其药性,听是他曾经一天中毒70次。但是我们知道神农并非常人,他有着玲珑玉体,那些毒性都被他的肠胃给化解了。相传他还有一条神鞭叫做“赭鞭”,用它鞭打草药,这些草药的药性譬如有毒无毒,是寒是温都能表现出来。
神农辨别草药后,就拿这些草药去医治百姓,给百姓解除了痛苦,延长了他们的寿命。所以“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但是炎帝神农最终还是遇到了不幸,他在山上尝草药的时候尝到了有剧毒的断肠草,服用这种草药后,肠子就会一节节烂断,所以,伟大的农业之神,就这样牺牲了。而为了报答他的大恩大德,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在用各种方式纪念他。
神农带领中华民族进入了农耕时代,由于他尝百草的恩德,人们还奉他为药王神。在中国的四川湖北山西交界地方,相传是他尝百草的地方,人们就称那里为神农架山区。
神农尝百草下一句是什么
神农尝百草的下一句是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传说中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亲身验证草木的药性历尽艰险遍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舌头麻木头晕脑涨,正值生命垂危之际,有几片鲜嫩的树叶冉冉落下,神农信手拾起,放入口中嚼而食之,诸毒豁然而解,神农发现了茶。
神农尝百草的信息
经过长期尝百草发明了药草疗疾,炎帝神农悟出了草木味苦的凉,辣的热,甜的补,酸的开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药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为宣药疗疾还刻了味尝草木作方书这便是人类医学科学的发端,神农亲验本草药性,是中药的重要起源。
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无数次的反复实践,积累下来许多药物知识,被纂刻记载下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积累的药物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得到后人的验证,逐步以书籍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
神农氏药经介绍的是神农帝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药经是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因此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也是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神农尝百草是什么人
神农,是三皇之一的炎帝。
神农见部落里很多人因生病而死去,于是开始寻找能治病的草药,并且亲自品尝。在尝百草的过程中,他多次中毒,最后因尝断肠草而牺牲。
神农尝百草是一种非常伟大且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是一个胸怀大我,善良无私的人。
神农尝百草的起因是想要寻找救治生病百姓的草药。可以看出他将部族子民看得比自己重要,大我要远远高于小我。如此胸怀与气度,无愧于成为三皇之一。
他是一个善于思索,勇于创新的人。
他知天上瑶草可以治病,便由此推演,一定还有别的草药也可以治病,于是开始了尝草的探索。开创性地寻找到了了许多新的治病草药。
他是一个意志坚韧,不怕困难的人。
部落子民生病,许多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而毫无办法。而神农没有被病魔打倒,凭着顽强的毅力尝遍天下草,试图解决横亘在族人眼前的生病问题。
他是一个躬行实践的人。
神农尝百草,不依靠他人,亲自体会百草进入身体后的最真实反应,获得第一手材料。说明他勤于实践。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神农本草经》
摄制组动态 | 《千年国医》与神农架不得不说的故事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淮南子• 修务训》
01
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对于生命对于自然对于生活还处于摸索阶段,劳动力和生产力远远不及现在发达,那时候人们的生活也比较单一,所有的需要的东西都要依靠上天或者大自然的赐予,人们每天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能不饿肚子。
那时候我们的祖先还不知道用火烧水和煮饭炒菜的时候,只能过着吃野菜喝生水的生活,他们也会采树上的果子吃,也能抓到水里的螺蚌,吃螺蚌的肉。这样的饮食习惯,导致了人们常常会生很多疾病以及被动植物的毒素伤害。
02
传说神农长着牛头人身,是那时候的部落首领,有着异于常人的智慧。他开始教百姓播种五谷,而且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考察,这块土地是否足够肥沃,湿度是否合适,土地的高低位置是否适宜种植等等。因为他在农业上的贡献,人们称他为神农,神农也被尊为农业始祖。
神农还想去更远的地方去探索,是否还有更多的可以供人们食用的东西。于是他就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他遇到了一座大山,神农氏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制作出了木架爬到了山顶,而这个地方也就是资源丰富的湖北神农架地区。到了山顶神农看到了各种颜色的花草,十分茂密,于是神农就暂时在这里居住下来。
▲神农架景区
他每天都尝试着吃这里的植物,终于尝遍了这里的百草,知道了哪些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对人体有帮助的,比如累了吃了之后能缓解疲劳,渴了吃了能生津等等,哪些是对人体有伤害的,神农都一一整理清楚了。
在尝百草的过程中,也曾经一天之内吃到七十多种有毒的植物,但都靠吃茶叶来解毒,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起源。直到有一天,神农尝到了“断肠草”,这种毒草太厉害了,他还来不及吃茶解毒就死了。他是为了拯救人们而牺牲的,人们称他为“药王菩萨”,人间以这个神话故事永远地纪念他。
03
神农作为农业神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他教导人们垦田种地,开启了农业时代。值得引起思考的是,在《淮南子》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是为了“令民知所辟就”,按照《淮南子》的记载神农尝百草的行为本身,是把百草作为食物来尝,看哪些草木可以作为食物食用、种植,丝毫没有尝百草是为了试药的意思。
神农尝百草
▲牛首人身的神农尝百草图
现在人们理解的“神农尝百草”是什么时候变成尝药了呢?据文献记载《淮南子》一书是汉初淮安王刘安及其门客所编,这说明在汉初人们的认识里神农还只是农业神,没有和中药产生联系。而到东汉经学大家郑玄注《周礼·天官》“疾病”条里,“其冶合之齐,存乎神农、子仪之术”。“冶合”即指炮制医药之事,此时神农和中医药发生了联系,也就是说在汉代神农才逐渐拥有了中药始祖的光环。
从文献记载可以感受到在天地混沌初开,人类文明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人们对自己,对生命,对自然还一无所知的时候,所有的行为都是依靠着最原始的生存本能,向着未知,勇敢的去探索去尝试,也正是我们的祖先一次次以生命为代价的尝试和探索,才使得文明得以推进和发展。
▲中医就是探索人体、生命、自然、宇宙自然规律的学科
《系辞》中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上观天象,下观地球万物的生活,于是把感知到的宇宙、自然和生命的奥秘,记录在八卦里,指导人们的生活。
我们的祖先们在那个时代艰难的生存着,却依然义无反顾的与自然界斗争着,勇敢的探索着。然而时代进步到今天,我们却要质疑自己的祖先,否认自己祖先的智慧。如果实在要质疑祖先智慧的科学性,能否先了解了我们的祖先到底有着怎样的智慧,再下科学不科学的结论。
《神农尝百草》主要内容是什么
《神农尝百草》主要内容如下:
很久以前,有个人名叫神农,他为了找草药给人们治病,一人尝遍百草,找到了很多可以食用和治病的草药,因此十分受人尊敬。有一天,他尝到一种翠绿色的草,吃了之后突然口吐白沫倒在地上,临死前,才知道那是一种断肠草。神农去世之后,有人将他的事迹记录了下来,让大家将他的功德铭记于心。
神农开创中医
远古时期,百姓以采食野生瓜果,生吃动物蚌蛤为生,腥臊恶臭伤腹胃,经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寿命很短。炎帝神农氏为“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使百姓益寿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尝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温之药性。
为民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他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识别了百草,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复为“疾病”,故先民封他为“药神”。炎帝神农氏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简短
神农尝百草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神农氏简介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读淮南子神农尝百草的读后感
《淮南子》与先秦道家思想在宇宙观本体论方面,《淮南子》继承了先秦道家的思想,并加以唯物主义改造。该书《天文训》说:“道始于虚霩”、“道始于一”,认为在天地未形之前,整个宇宙是个浑然一体、没有定型的“虚霩”,是个浑涵未分的“一”。《原道训》说:“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圆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如一。”据上可以这样分析:“道”是“虚霩”之道,是“一”之道,归根结底,是物之道。这就把先秦道家“道生物”的观点,改造为“物有道”的观点,这是明确的唯物主义。在宇宙生成论方面,该书《天文训》指出:“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认为:宇宙之气“清扬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阳为日,阴为月,阴阳分化为四体,这是明确的宇宙构成论,在近代科学出现以前,几乎成为古代唯物主义公认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