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求高人回答一下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有什么区别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区别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区别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区别
-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 如何区分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
- 移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有什么区别
-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的区别
- 怎么区分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 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求高人回答一下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有什么区别
借景抒情的重点是情,是通过描写景物表达某种情怀。而寓情于景,相当于情景交融,景和情都是目的。所以两者最大区别是侧重点不同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区别
1、三者意思不同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
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
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
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2、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区别
触景生情是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
情,是一种写作手法。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
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前者是个人感在受,后者是对感情的表述。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区别
“借景抒情”,是指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诗人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要抒发的感情、表
达的思想,通过描写这些景物的形态、色彩、气味等含蓄曲折地表现出来。
而“寓情于景”则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外在表现是
诗词中含有明显的包含着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景生情,情寓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所以究竟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关键是看诗词的景物描写中有无明显含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
词语。有,则是“寓情于景”;无,就是“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区别:1、借景抒情:情在景先,将人物主观感情附着在景物上进行抒情;作者的情感没有外露,隐含在景物中。2、寓情于景:指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客观景物明显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3、情景交融:强调环境描绘、气氛渲染与人物情感的结合很紧密;情感与景物的结合相较前两者更为紧密。
借景抒情是什么
借景抒情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定义
寓情于景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出自《山水田园诗传·前言》。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很紧密,出自《词源·离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的江潮水 连着海水,海 上的明月与潮 水一同起落
触景生情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头看见天上的明月,低下头思念故乡.
寓情于景
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吹绿了江 南岸,我何时能 在明月照耀下回 到故乡.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1、含义不同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寓情于景属于表现手法。是记叙中的抒情的一种。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2、特点不同
借景抒情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与读者中有我的感受。
寓情于景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到景物里,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客观感情溶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扩展资料: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写作中,抒情而不只写情,绘景而不只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
如何区分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
区分方法:
寓情于景以景为主,侧重于寓字上,是作者借对自然景物的刻画来抒发感情;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
借景抒情是一种抒情方式,是诗歌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寓情于景是诗歌在写景时的基本要求,是写景的方法,即诗歌写景时不能只进行客观描写,而应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
借景抒情的作用:
借景抒情是写景和写人记叙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表现技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借助描绘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文中人物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感情和感受两种。感情是受到对方的行为和状态影响而产生的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爱、憎等心理,体现的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态度。
感受是对方的行为或状态影响而生成的一种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更多的表现为人与物、人与人、物与人的关系;而感受更多的表现的是受对方影响后感觉主体生成的独立心理状态。
移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有什么区别
好的。
移情于景是一种情感发生的现象,是因为景物产生的内心活动。
寓情于景,是移情于景的理智升华,是因为景物产生内心活动后,对这个内心活动产生的解释,赋予的含义。
借景抒情的意思跟寓情于景相似,但是关键在这个借上,也就是说当事人是先产生情,然后再通过景来表达。是通过景色来间接表达情绪。
好,打比方了。
张雨生看到茫茫大海的时候,感到孤寂和心生哀愁,他就在移情于景。
张雨生觉得大海的潮起潮落就像把他的哀愁带来带走一样,他给海浪的起伏赋予了含义,就叫寓景于情
最后张雨生觉得应该为自己的哀伤写首歌,但是用“哀愁”做歌名太直接,于是起名叫“大海”,希望通过描写大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叫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由景生情)
寓情于景:将感情融汇在景物中来抒发感情(情景交融)
例如:
石 头 城(寓情于景)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登高 (借景抒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怎么区分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是不一样的。寓情于景以景为主,侧重于寓字上,是作者借对自然景物的刻画来抒发感情;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一种抒情方式,是诗歌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寓情于景是诗歌在写景时的基本要求,是写景的方法,即诗歌写景时不能只进行客观描写,而应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则是是诗歌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诗歌在写景时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或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借景抒情:是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中有明显的主观感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寓情于景: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里面的。侧重于寓字上。没有刻意的“借”意,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情感。
情景交融:在写景的诗文中看不出作者的情感,但是实际上有作者的情感。
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的区别是什么
“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1、意思的不同:
(1)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2)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到景物里。
2、用法的不同:
(1)“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2)“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借景抒情的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
例如,“窗外的柳枝轻拂着,是我对你温柔的爱。”这句话的重心在于强调“温柔的爱”。
(4)寓情于景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
例如,“我们相互依偎在柳树下,柳枝们在温柔地相互缠绕。”这句话重心在于写“柳枝相互缠绕”,抒情倒是其次。
扩展资料:
1、情与景是中国古代荧学的一对范畴。中国古代文论很早就开始探讨“情”和“景”的关系。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已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强调触景生情,抒发因景而生的思想情绪。
唐代以后对情景关系的论述,日益精细。唐皎然认为在诗歌创作中,作者的真性情须借助于景才能表现,情景融合构成诗的意境。
2、提出诗歌“取境”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生活出发,先取境美,融人情思;一是先积精思,意静神旺,触景而发。两者都要求做到情景交融。司空图要求诗歌创作不仪要有“象”有“景”,而且要表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并进一步提出“思与境偕”,认为诗的最高造诣在于作者的情性、思想、感兴与客观的境遇和景物和谐一致,要求诗人从实景出发,做到景实、情实、理实,融情人景,不着痕迹,情景双融,自然而然。
参考资料:情与景-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