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谷浑

吐谷浑简介,你了解过吗?吐谷浑名词解释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10 07:45:33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吐谷浑简介,你了解过吗

1、吐谷(yù)浑(公元313年—公元663年),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
2、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因此被南朝称为河南国或河南。
3、吐谷浑男子服饰,男人服装大致与中原汉人相同,著小袖,小口袴,大头长裙帽。帽上以罗幂遮住脸容,骑马可避风沙。吐谷浑妇女服饰与汉族妇女相似。但发式即辫发。以金花为首饰,特别是可敦则首戴金花冠,具有鲜卑遗风。束发萦后,发上缀有珠贝。人们从头饰上金花与珠贝的多少,可以看出贵贱之别。
更多关于吐谷浑简介,你了解过吗,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83b0b0161583010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吐谷浑名词解释

  吐谷浑
  
  古鲜卑族的一支。本居 辽 东, 西晋 时在首领 吐谷浑 的率领下西徙至 甘肃 、 青海 间,至其孙 叶延 时,始号其国曰 吐谷浑 。 隋 初, 夸吕 称可汗,建都 伏俟城 。 唐 时, 诺曷钵 可汗曾来朝,受封号。后为 吐蕃 所并。《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吐谷浑王 伏连筹 事 魏 尽礼。” 胡三省 注:“吐,从暾入声。谷,音浴。”参阅《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通典·边防六》。2. 唐 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五:“前军夜战 洮河 北,已报生擒吐谷浑。”3.复姓。本鲜卑族首领名,后遂为姓氏。见《魏书·官氏志》、《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

吐谷浑是什么他是不是一个民族

吐谷(读玉)浑原本是辽东鲜卑人慕容部的一支,是慕容廆的庶长兄,他们的父亲是涉归,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给吐谷浑。涉归死后,慕容廆继位。兄弟俩产生了矛盾和斗争,吐谷浑便带领自己的人马离开辽东,西迁到枹罕。后来不断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到了吐谷浑的孙子叶延掌权时,便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唐朝时期,吐谷浑被征服,加封为青海王。唐朝中期被吐番驱赶到河东地区。五代时期受辽国统治。以后便逐渐与各民族融合,不复存在。

隋唐五代吐谷浑族的历史记载和史学是怎样的

       隋唐五代时期是吐谷浑日益衰弱的时期,隋炀帝以征服吐谷浑为目的而“西巡”,并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基本上包括了吐谷浑原有的领地,吐谷浑国事实上已经灭亡。后吐谷浑虽然复兴,但已经不能与昔日的兴盛时期相比,以致到最后被吐蕃所灭。记载这一时期历史的《隋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新唐书》中都有关于吐谷浑的专传,再辅以其他散件的资料,特别是唐代的诗词文集中有很多关于吐谷浑的记载。 一、诸种史书对吐谷浑历史的记载 隋时吐谷浑是西北的一支劲旅,又是隋开西域的必经之地,故《隋书》中把《吐谷浑传》放入卷八三《西域传》的第一部分。

       《隋书》编撰者强调,“隋室恃其强盛,亦狼狈于青海”,主张对包括吐谷浑在内的各少数民族实现怀柔政策,“溥天之下,皆是朕臣妾,各为善事,即称朕心。嵬王既有好意,欲来投朕,朕唯教嵬王为臣子之法,不可远遣兵马,助为恶事”。该书有关吐谷浑的其他记载,主要是因和吐谷浑作战有功的人物的传记。如卷八五《段达传》中云:“(段达)征吐谷浑,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卷七六《诸葛颖传》云:“(诸葛颖)后征吐谷浑,加正议大夫。”明显可以补充《吐谷浑传》中的不足。 

         后晋刘昫撰《旧唐书》将《吐谷浑传》归入卷一九八《西戎传》部分,此传主要记载了吐谷浑如何逐步依附唐朝,并最后融入唐朝的过程。唐、浑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和平相处的关系,体现了唐对少数民族的一贯政策,从而达到了“近者悦,远者来”的目的。文末第一次给出了吐谷浑从建国到灭亡的确切年代,“吐谷浑自永嘉之末,始西渡洮水,建国于群羌之故地,至龙朔三年为吐蕃所灭,凡三百五十年”。 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在卷七四《四夷附录三》内有《吐浑传》。该传一开始就说:“吐浑,本号吐谷浑,或曰乞伏乾归之苗裔。”这种说法和《晋书》、《北史》等云吐谷浑原为辽东鲜卑明显不同,考其原因,可能因为吐谷浑慕容璝曾经击败过乞伏乾归的儿子慕末,占据其地。其后接着云:“自后魏以来,名见中国。”

          这种观点不妥,吐谷浑之名正式出现在中国史籍中是在前秦苻坚时。除《吐浑传》之外,《义儿·嗣恩传》、《杂传·李金全传》、《杂传·慕容彦超传》,都是吐谷浑人物的传记,这些传记和《吐浑传》相互配合,从微观的角度了解五代时吐谷浑的基本状况,是研究吐谷浑风俗人情十分珍贵的资料。 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上》有《吐谷浑传》,此传和《旧唐书》所述史实基本一致,叙述方式和撰述语言也非常相似,只是个别地方不同。 典制体史书关于吐谷浑的记载,最著名的是《通典》、《唐会要》和《五代会要》等。 唐杜佑撰《通典》卷一九〇《边防六·西戎二》有吐谷浑条,其中的史料大部分都是采自以前的史籍,但以郭元振上安置降吐谷浑状结束,以“状”的形式叙述了武太后期处置吐谷浑的政策,即“顺其情,分其势,而不扰于人,可谓善夺戎狄之权矣”。以这种独特的形式来阐述唐时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政策,是一大创新。

吐谷浑是现在的哪里

吐谷浑是现在位于河套平原的青海和甘肃一带。
土谷浑又叫土浑,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
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所部西徙至甘肃、青海间。其孙叶延始以吐谷浑为国名。
吐谷浑这个名字最开始是由人的名字演变成国家的名字,属于游牧民族,又因为其富饶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便捷的交通,从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最后被吐蕃征服,归顺于唐朝。

中国历史上的吐谷浑政权是何人建立的又是如何灭亡的

吐谷浑为西晋时期鲜卑人建立的,公元313-663年,都城伏埃城,四世纪初,鲜卑单于慕容涉死,其子慕容廆为单于,却与慕容吐谷浑不和,遂迁移部众至甘肃、青海一带,并建立了统治,设立官员,由于实力弱小,在十六国时期,相继依附于西秦、南凉、北魏和南宋,至隋朝初期,实力大增,势力范围广阔,并屡次侵扰隋朝边界,公元608年,隋朝进攻吐谷浑,吐谷浑不敌,丧失了部分领土,数年后,吐谷浑卷土重来,收复了失地,并进攻隋朝河右地区,隋朝不敌,吐谷浑遂称霸陇右,唐朝时期屡犯边境,635年被唐军击败,势力大衰,吐谷浑投降,沦为唐朝属国,然而此时日益强大的吐蕃开始四处扩张,并于663年吞并了吐谷浑,吐谷浑灭亡,其部众或归顺唐朝或归顺吐蕃,其后唐朝和吐蕃衰落,相继内乱不止,吐谷浑余民相继四处离散,至五代和北宋时期,剩余的吐谷浑人相继被回鹘、党项人征服,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吐谷浑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吐谷浑是现在的土族。
吐谷浑(313年—663年),亦称吐浑,慕容氏,西北游牧民族慕容吐谷浑所建国名。本为内蒙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本发源于内蒙的西拉木伦河(今内蒙古赤峰市)。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青海的黄河上游谷地以及凉州的一个独立国家。
西晋末期,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陇上(河西),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西北各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南北朝各国都有友好关系。隋朝与之联姻。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慕容诺曷钵为最后一位国君。唐朝后期,吐谷浑逃至河东,唐朝称之为退浑、吐浑。武周时期,吐谷浑一千四百帐均归属武周。

吐谷浑为什么读yu

吐谷浑是鲜卑语,在《金壶字考》谓其音读为“突浴魂”,“谷”读为“浴”,是从吐谷浑语原音。

吐谷浑原为人名,为辽东鲜卑慕容氏涉归的庶长子,全名慕容吐谷浑,从辽东西迁至今内蒙古阴山一带。其后代继位后,做了一项重大改革,与原祖彻底说 “ 再见 “:他把姓氏改成了吐谷浑,后来成了族名、国名。

吐谷浑(汉语拼音:Tuguhun),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吐浑。主要从事畜牧,产良马,兼营农业。

591年,隋以光化公主妻其王。609年隋取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末复其故地。635年唐遣军击之,立诺曷钵为可汗。640年,黠戛斯唐以弘化公主妻诺曷钵,加封青海王。663年吐蕃破其国,诺曷钵率残部奔凉州。670年,吐蕃尽据吐谷浑地。672年,唐迁其部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更东迁朔方、河东。

吐谷浑是

吐(tǔ)谷(yù)浑(hún),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
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退浑、吐浑。主要从事畜牧,产良马,兼营农业。居庐帐,后渐有城居。使用汉文。与北魏及南朝均有密切交往。
6 世纪中叶,其王夸吕自号可汗,都伏俟城( 在青海湖西22.5千米 )。591年,隋以光化公主妻其王。609年隋取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隋末复其故地。635年唐遣军击之,立诺曷钵为可汗。640年,唐以弘化公主妻诺曷钵,加封青海王。663年吐蕃破其国,诺曷钵率残部奔凉州。670年,吐蕃尽据吐谷浑地。672年,唐迁其部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更东迁朔方、河东。五代时散处蔚州等地。936年燕云地区割属契丹,这部分吐谷浑人便臣役于契丹,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留在青海的吐谷浑,有学者认为即今土族的先民。

从军行其五赏析中已报生擒吐谷浑中谷怎么读

吐谷浑(拼音:tū yù hún)
谷yù
吐谷浑(公元285-663),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 吐谷浑王国及其所建国名。
原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游牧于今辽宁义县内。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
罕(今甘肃临夏)。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唐后期称之为“吐浑”“退浑”。后以吐谷浑为姓。用汉文。南北朝时,先后附属宋、齐、北魏。唐代招其王为驸马,封以青海王。后率部迁灵州,任安乐州刺史。八世纪中叶,其地为吐蕃攻占,遂散居朔方、河东等地,渐与当地各族融合。663年吐蕃举兵灭吐谷浑,首领诺曷钵率领残部投唐凉州。一部分吐谷浑人留居故地,成为吐蕃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