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史记里有什么好故事
- 史记中发生的故事
- 关于《史记》的故事有哪些
-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
-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
- 司马迁写史记的经历
- 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内容
- 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故事
- 关于史记的故事
- 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简介
史记里有什么好故事
《史记》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传而至今已两千余年。那你知道史记里有什么好 故事 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史记里的好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里的好故事:围魏救赵
后来魏国与赵国在扩张的方向上发生冲突,双方互不相让,打了起来。魏军在庞涓的带领下,势如破竹,一路攻城拔寨,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一围就是三年。在危急时刻,赵王向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觉得双方都筋疲力尽了,可以趁火打劫一番,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于是就想让孙膑做统帅领兵救援赵国,孙膑推辞说:“臣是受过刑罚而侥幸活命的人,不宜做统帅。”于是就用田忌做统帅,田忌是国君的亲戚,出身好,大家服气,改任孙膑为军师,坐在黑咕隆咚的斗篷车里,专门替田忌出谋划策。
田忌原想带领军队径直前往赵国与魏国交战,解救赵国,孙膑却说:“凡要解开错综纠缠、杂乱无序的绳索之类的东西,一定要冷静地找到它的结合部,慢慢去解才行,切忌不能握紧拳头盲目地用劲;劝解打架斗殴的人,就不能插手搏斗、击刺,那只会添乱,只要找到一处虚弱的地方,避实击虚,便会一击而成,斗殴的形势也会随之改观,干戈就会自行消解,互殴就会停止。如今魏国攻打赵国,轻锐精兵必定在国外冲锋陷阵,而老弱残兵必定在国内进行防守,但是疲惫孱弱,一定不堪一击。您不如带领军队急奔魏国都城大梁,占领它的交通要道,攻击它空虚薄弱的地方。这样一来,魏国必定会舍弃赵国,而班师回国拯救自己。这样,我们便会一举两得,既解除了赵国的围困,又使魏国遭受挫败。”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率军突进魏境。这时庞涓正在中原以北的邯郸拼命攻城,听说魏国大梁出现齐军,庞涓心神不定,但他偏不肯撤军回大梁。而是硬着头皮,又在邯郸打了两个月,打到秋天,庄稼都黄了,终于不负众望,占领了这座已变为废墟的城市。之后才匆忙撤离了邯郸,回师救援,跟齐国军队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交战,以逸待劳的齐军大败仓皇后撤的魏军。
史记里的好故事:吴起辅幼主
魏文侯死后,吴起辅佐文侯的儿子魏武侯。魏武侯游黄河顺流而下,到了河中间,回头对吴起说:“真是壮美啊,山河如此险固!易守难攻,这真是魏国的珍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珍宝并不是山河的险固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君主能否恩危并重,得到臣民的拥护。从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可谓是易守难攻的天险,但他却不讲求德行仁义,最后夏禹消灭了它。夏桀的居处,左有黄河、济水,右有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坂在其北面,但他不施行仁政,于是商汤流放了他。殷纣的国都,左有孟门山,右有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但他不行德政,周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国家的珍宝在于国君的恩德,而不在于山河的险固。如果国君不施恩德,船上的人就都是仇敌,您纵有险固的山河又有什么用呢?”魏武侯听了,很感动地说:“说得好,有道理。”
吴起任西河守,很有名望。魏国设置相国,由田文担任此职。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让我来跟您比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帅三军,使士兵们舍生忘死,浴血疆场,敌国不敢暗算我国,关于这一点,您和我相比,谁强?”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百官,亲服万民,充实仓库,在这一方面,您和我相比,谁强?”田文说:“当然我差的很远。”吴起说:“镇守西河从而秦国军队不敢东进侵犯,韩国和赵国臣服于我魏国,在这一方面,您和我相比,谁强?”田文说:“我更加地不如您。”
吴起说:“按这三条来说,您都在我之下,职位却在我之上,为什么呢?”田文说:“国君年少,国人疑惑重重,大臣们没有真心归顺大王,百姓也不信任大王,正当这个时候,把国家托附给您呢,还是托附给我呢?”吴起沉默了很久,说:“托附给您好了。”田文说:“这正是我职位在您之上的原因。”这时吴起才知道自己在协和内外、维护王权和稳定社会这方面不如田文。
史记里的好故事:不被重用的贤才
商君就是商鞅,姓公孙,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商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那是建立和巩固君王统治的一套法家学说。后来他做了中庶子一官,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公叔痤知道他十分聪明能干,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公叔痤就生病了,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忧虑地说:“国相的病万一遭遇不幸,寡人和国家可怎么办啊?”公叔痤回答说:“臣的中庶子商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大王可以把国政交给他,由他去处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痤屏退左右随侍的人员,对魏惠王说:“大王假如不打算任用商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 出国 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痤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一个中庶子掌管,他难道是糊涂了不成?”
公叔痤又召来商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爱君后爱臣,因而劝大王如果不任用你,就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要不就会被处死的。”商鞅却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商鞅就没有离开魏国。最后魏王既没有任用商鞅,也没有杀他。
猜你感 兴趣 :
1. 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2. 史记上有什么好故事
3. 史记里面有哪些故事
4. 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史记中发生的故事
史记中发生的故事
史记中发生的故事1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季平子和郈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昭公早就想把季平子除掉,以恢复公室的权力,就率军攻打季平子,并且把他的家给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孟孙氏、叔孙氏两家决定救援季平子,联合攻打昭公。等援兵一到,昭公的军队败北,四散逃命。昭公也成了孤家寡人,逃亡到齐国,被安置在乾侯。其后不久,鲁国再次发生变乱。孔子在鲁国再也待不下去了,也来到了齐国,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接触齐景公,便做了高昭子的家臣。孔子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此后,孔子开始学习《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他的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受到了齐国人的称赞。
有一次,齐景公召见孔子,向他询问如何施政。孔子不假思索地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一听,拍案称绝,伸出大拇指赞叹说:好极了!假如人们不能各尽其职,即使国家粮食充足,我怎么能够吃得着呢另一天,景公再次询问孔子施政的原则,孔子回答说:施政最重要的是控制支出,节省财力。景公听了很高兴,打算把尼溪的田地封给孔子。大臣晏婴劝阻他说:这些儒生个个能说会道、为人圆滑,国君不能用法律来约束他们;他们高傲、自以为是,作为臣下很难驾驭;他们重视丧礼、竭尽哀情,追求厚葬而不惜破产,国家不可以让这种做法形成风气;他们四处游说、求取官禄,国君不可以让这种人治理国家。自从贤圣相继谢世以后,周王室随之衰微,礼崩乐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过分讲究仪容、服饰,详订繁琐的朝见礼仪,刻意于快步行走的规矩。这些繁文缛节,几代人都研究不完,礼仪用一年时间都学不会。君王想用孔子的这一套方法改变齐国的风俗,恐怕这不是引导百姓的好办法。从此之后,景公虽然很有礼貌地接待孔子,只是讨论一些学问而已,但不再向他询问礼仪和政治了。有一天,景公慰留孔子说:给您季氏那样的待遇,寡人做不到。于是,景公就给孔子以介于上卿季氏、下卿孟孙氏之间的待遇。后来,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要谋害孔子,孔子得知了此事,便打算离去。正巧景公对孔子说:寡人老了,不能任用您了。于是孔子便辞行,逃离齐国,返回了鲁国。
史记中发生的故事2
燕王刘泽,是刘氏宗族的’远房子孙。汉高祖三年,刘泽被任命为郎中,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汉高祖十一年,刘泽以的身份率军攻打叛将陈豨,俘虏了陈豨手下的大将王黄,因此,他被封为营陵侯。
吕太后当政的时候,齐人田生出游在外而缺少路费,打算以奇谋换取营陵侯刘泽的资助。刘泽接见了田生,两人通过一番交谈,结果刘泽受益匪浅,感到非常高兴,便用黄金二百斤为田生祝寿。田生得到金钱以后,立即返回了齐国。第二年,刘泽却突然派人到达齐国,找到了田生并且对他说:先生以后不要再与营陵侯来往了。足智多谋的田生知道刘泽的处境不妙,便答应了他,然而,田生却在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报答刘泽的大恩。
不久,田生来到了长安,他没有去见刘泽,而是租借了一座大宅院,让自己的儿子去求见吕太后身边当红的大宦官张子卿。几个月以后,田生的儿子邀请张子卿光临舍下,说是自己的父亲要亲自准备酒宴来招待他。张子卿答应前往。田生挂起豪华的帷帐,陈设精美的用具,场面如同诸侯般阔气。张子卿大吃一惊,没想到他竟然有这样大的排场,对田生刮目相看。酒兴正浓的时候,田生屏退了左右,悄悄对张子卿说:我观察了诸侯王的宅第百余座,主人大多是高祖时期的功臣。吕太后的外家向来衷心辅佐高祖,汉家夺取了天下,吕氏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在高祖的众多亲戚中,太后的地位也无疑是最重要。如今,太后年事已高,而吕氏势力薄弱,太后便有立吕产为代王的打算。太后考虑郑重提出此事,但是担心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您最受太后宠幸,又为大臣们所敬畏,为什么不劝讽大臣们向太后进言,请求立吕氏子弟为王呢这样的话,太后一定会高兴。吕氏子弟如果被封为王,万户侯也就是您的囊中之物了。你身为受宠的内臣,如果不赶快替太后去做她心里想的事情,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张子卿非常认同田生的分析,立即劝讽大臣向吕后进言,请求分封吕氏子弟为王。太后早就有这样的打算,对他们的提议欣然应允,心中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不久,吕太后赏赐给张子卿一千斤黄金,张子卿将一半黄金送给了田生。田生没有接受黄金,而是趁机劝他说:吕产被封为王,大臣们并未完全心服。营陵侯刘泽,是刘氏宗族之人,身为大,对此事颇有怨恨。现在,您应当劝说太后,划出十几个县,封刘泽为王。他得到了王位,高兴地离去,那么,吕氏子弟的王位就更加巩固了。张子卿随即入宫,把他的话一一向太后说明。太后仔细一考虑,认为这么做很对。于是,朝廷封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刘泽便与田生一起动身前往封国。田生劝刘泽赶快启程,不要停留,以免夜长梦多。一行人刚出函谷关,吕后果然反悔,派人追赶、阻止他们。但是,因为刘泽已经出关,追赶的人望尘莫及,就只好回去。
史记中发生的故事3
琅邪王走了以后,齐王就起兵向西进攻吕国的济南。齐王为了获得各位诸侯王的支持,向他们发出书信说:高祖平定天下之后,封子弟们为王,悼惠王封在齐国。悼惠王去世后,惠帝派留侯张良来立臣为齐王。惠帝去世后,吕后专政,她年纪已经很大了,听任诸吕专权。如今吕后去世,皇帝年少,还不能治理天下,诸吕更是把自己尊为高官,聚集军队到处耀武扬威,胁迫诸侯和忠臣,假传圣旨来号令天下,汉家朝廷十分危急。如今寡人率领军队入关就是要诛杀那些不应为王的人。
朝廷听说齐王发兵西进,相国吕产就派大灌婴带兵东进拦击齐兵。灌婴到了荥阳,心里盘算:诸吕领兵聚集关中,想要危害刘氏而自立为皇帝。我现在如果打败了齐国回朝报捷,这就等于助纣为虐了。于是他就违抗朝廷的命令,率军驻扎在荥阳,派使者通告齐王和诸侯王,表示愿互相联合,等待吕氏一叛乱就共同诛杀他们,以维护汉室江山。齐王听说此事后,心里非常高兴,信心大增,就派兵向西进兵夺回他们的故地济南郡,并在齐国西界驻军等待时机。
不久,吕禄、吕产要在关中叛乱。朱虚侯刘章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率军诛杀了他们。琅邪王也恰好从齐国来到长安。大臣们商议要让齐王继承皇位,可是琅邪王和一些大臣说:齐王的舅父驷钧,凶恶残暴,像一只戴上帽子的老虎。吕氏家族几乎使天下大乱,现在叛乱刚刚平定,又要立齐王,是想要再出现一位吕氏呀。而代王的母家薄氏,是忠厚君子,况且代王又是高帝的亲生儿子,并且最年长。以亲子来说,名正言顺;以善良来说,大臣们都会放心,让他继承皇位最合适。大臣们权衡利弊,共同迎立代王当皇帝。
关于《史记》的故事有哪些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轩辕天子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 出自《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 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 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 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 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 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 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4,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4年,这个时候司马迁就开始写《太 史公书》了,《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
司马迁早年间就在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各地的风土人情,从当地百姓口中去了解古事 旧闻,之后又受学于孔安国和董仲舒。司马迁具备写作的能力,又有写作的素材,因 此早早就开始写作了。
但是谁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司马迁的也是。公元前98年的时候,意外出现 了。当时李陵自请五千兵马出击匈奴,战败被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生气。汉武帝问司 马迁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司马迁说李陵孝敬父母,又忠君爱国,投降是无奈之举。于是汉武帝就把司马迁给打入天牢。之后李陵投降匈奴的时候被公孙敖“坐实”了,司马 迁也受到了牵连,被处以宫刑。
受此大辱的司马迁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奋发图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 《史记》的创作中去。以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等书籍, 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自己去当地调查取得的一些资料为材料,将 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的摘选,去掉了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言,对无法证实的事情保留 态度,或者附上多种说法。前后总共经历了一十四年,司马迁呕心沥血最终完成了这 部史学著作《史记》,也留给了后世留下了一份无价的文化瑰宝。
拓展资料: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参考资料:史记_百度百科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
《史记》是我国史学巨著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同时也是汉代文学的典范。那你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 故事 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以民为本
刘恒即位之后,分封了平定诸吕叛乱的功臣,下令大赦 天下 。刘恒想废除当时实行的家族连坐法令,就对大臣说:“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准绳,是用来制止暴行,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经治罪,却还要使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兄弟因为他们而被定罪,甚至被收为奴婢。我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希望你们再商定一下。”主管官员都说:“百姓不能自治,所以制定法令来禁止他们做坏事。无罪的亲属连坐,和犯人一起收捕判罪,就是要使人们心有牵挂,感到犯法干系重大。这种做法由来已久,还是依原来的做法不加改变为宜。”刘恒说:“我听说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罚得当百姓就心服。再说治理百姓引导他们向善,要靠官员的努力。如果既不能引导百姓向善,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处罚他们,这样反倒是加害于民,会迫使他们去干凶暴的事。又怎么能禁止犯罪呢?这样的法令,我看不出它有哪些适宜之处,请你们再仔细考虑考虑。”官员们都说:“陛下给百姓以大恩大惠,功德无量,这不是我们这些臣下所能想得到的。我们遵从诏书,废除拘执罪犯家属,收为奴婢等各种连坐的法令。”家族连坐的法令便被废除了。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列侯返国
当时长安贵族集团日益庞大,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富,对皇帝的权力也形成了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刘恒 决定 采取 措施 。他对他们说:“我听说古代诸侯建立国家的有一千多个。他们各守封地,按时入朝进贡,百姓不觉劳苦,上下欢欣,没有不遵守道德的事情发生。如今列侯大都住在长安,封地又离得很远,还要靠官吏士卒供应运输给养,既浪费钱财又辛苦人民,而这些列侯也无法教导和管理封地的百姓。请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国去,在朝廷任职和诏令所准许留下的诸侯,要派太子回去。”
刘恒的诏令下发后,遭到了诸侯的强烈反对,没有几个人前往封国。刘恒于是决定拿丞相绛侯周勃开刀,警示诸侯。他下令说:“日前我曾诏令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国,但有的找借口还没有走。丞相是我所敬重之人,希望丞相为我率领列侯回封国就任。”于是绛侯周勃被免去丞相职务,回到了自己的封国。其他列侯见此,只得各自回到封国。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整顿吏治
以前,官吏多是靠着军功起家。所以,他们出行时候的乘车、穿着的衣服都崇尚轻便,既体现不出与普通百姓的区别,起不到教化的作用,也体现不出官吏之间的等级、尊卑,扰乱了封建的礼法秩序。因此,刘启便 命令 制定了系统的官吏车服制度,命令地方长官对此加以监督,并且将违反规定的官吏姓名上报朝廷,以便做出惩罚。此外,刘启为了防止酷吏在执法过程中失去公允、用刑过重,命令司法部门减轻鞭笞之刑的力度与数量,并且将其制定为成文法。
汉朝立法里规定,拥有十万钱家产的人才能够被选拔为官吏。因此那些当官的人大多数是出身富家、名门的子弟。这些人将很多不好的风气,带进了官场里,对于国家的治理、百姓的生活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同时,一些具有真才实学的贤能之人,因为出身问题(汉法规定商人、赘婿、犯过法而被免职的官吏等人不能做官)或者是家产达不到要求,而不能被推选为官吏。这种情况很不合理,不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与长治久安。因此刘启下令,对官吏出身的限定做出了一定的放宽,并且把十万钱的家产限定降低为四万钱。这就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做官的机会,有利于朝廷选拔合格、优秀的官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猜你感 兴趣 :
1. 司马迁史记里的故事概括
2. 司马迁史记中的故事概括
3. 司马迁的史记故事概括
4. 司马迁史记小故事概括
5. 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故事概括
司马迁写史记的经历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
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
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司马迁是绍继《春秋》,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撰写《史记》。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
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扩展资料:
史记得传: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曾官至宰相。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
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
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
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此外,司马迁又总结了战国以来的天文学的基本原则,表述如下:“我仔细检查史书的记裁,考察历史上的事变,发现在100年之中,五星皆有逆行现象。
五星在逆行时,往往变得特别明亮。日月的蚀食及其向南向北的运行,都有一定的速度和周期,这是星象学所要依据的最基本的数据。
而星空中的紫宫星垣和东西南北四宫星宿及其所属的众多星辰,都是位置不变的,它们的大小程度和相互向的距离也是一定不变的,它们的分布排列象征着天上五官的位置。
这是星象学中作为‘经’亦即不变的依据。而水、火、金、木、土星则是上天的五位辅住,它们的出现隐伏也有一定的时间和周期,但其运行速度快慢不均。
这是天文学中的‘纬’亦即经紫变动的部分。把这些固定的和变动的两种星象结合起来,就可以预测人事的变化了。”
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内容
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内容
推荐内容
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内容
最佳答案
你好!
1.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3. 内容: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4.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5.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确凿无疑。
6. 今本《史记》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扩展资料:
创作取材: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史记
关于史记的故事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那你知道关于史记的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史记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史记的故事:商代秦人
费昌是大费的玄孙,生活在夏桀的时候。他看到夏人 政治 黑暗而商族正在日益兴盛,便率领族人离开夏朝去投奔商族。他本人做了商汤乘车的御者,帮助商汤在鸣条战役中打败了夏桀。孟戏、中衍二人是大廉的玄孙。中衍长着鸟一样的身体,但是却能像人一样说话,非常奇特。太戊帝听说此人以后,打算任命他为自己乘车,但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吉利,因此进行占卜以定吉凶。结果是吉,于是,太戊帝把中衍召来为自己驾车,并且把自己美貌的女儿嫁给了他。从太戊帝以后,中衍的后代子孙里每世都有人建功立业,成为商朝的辅政大臣。因此,嬴姓一族在商朝大都显贵,势力也非常强大,最终成为了诸侯。中衍的玄孙名叫中潏,中潏与他的族人居住在西戎地区,保卫商朝的西垂疆域,他的儿子名叫蜚廉。
蜚廉生了个儿子叫恶来。恶来力气过人,而蜚廉则善于奔跑,父子二人都凭借各自的特长侍奉商纣王。周武王兴兵伐纣的时候,一并杀掉了恶来。此时,蜚廉正在北方为纣王制作石质棺材。事成以后,蜚廉准备回京复命。但是,纣王已死,蜚廉无处复命,于是他在霍太山建筑祭坛,祭奠纣王并向他复命。在修筑祭坛时,蜚廉得到了一具石棺,上面的刻文说:“上帝诏令处父(蜚廉的别号)不要参与殷人的叛乱,特意赏赐给你这具石棺,来光大你的氏族。”蜚廉去世以后,就被安葬在霍太山。
关于史记的故事:贤者百里奚
秦穆公是宣公的弟弟。宣公去世以后,他的弟弟成公即位。成公去世以后,穆公即位。他登基第一年,便亲率军队攻伐今陕西省平陆县的茅津,取得了胜利。三年以后,他将晋国公主,即晋国太子申生的姐姐迎娶为夫人,借此与晋国结好。
此时,晋献公灭亡了虢国、虞国,俘虏了虞国国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百里奚被俘以后,以秦穆公夫人仆役的身份陪嫁到秦国。此后,百里奚从秦国逃跑,打算逃到楚国去,不料,在边境上被楚人捉住了。穆公听说了百里奚贤能,便想用重金赎回他来辅佐自己。但是,他担心重金会让楚人产生更大的贪欲,反而不会释放百里奚,想了好久,穆公就派使者对楚人说:“我国的陪嫁奴仆百里奚现在被你国捉住,我国打算用五张黑色公羊的毛皮来赎回他。”楚人并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这个要求,把百里奚交还给了秦国。
当时百里奚已经有七十多岁了,被关在监狱里,秦穆公亲自到监狱里把他释放出来,和他讨论治国的道理。百里奚辞谢说:“在下是亡国之臣,哪里还值得君王您的询问!”穆公回答说:“虞国的国君不能重用你,因此而亡国,这是他不识人才,这并不是你的罪过。”穆公执意向百里奚请教,两人促膝长谈了三天三夜,秦穆公很受启发。穆公很赏识百里奚,便让他辅佐自己,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因为百里奚是用五张黑色公羊的毛皮赎回来的,所以秦人称之为五羖(黑色的公羊)大夫。对于如此的尊崇,百里奚推辞说:“我有一个朋友叫蹇叔,我的才能还不如他呢,只不过他的贤能不被世人所知。从前,我在游历齐国的时候,落魄到了讨饭的地步,就是蹇叔收留了我。后来,我曾经打算追随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不让我去。不久齐国就发生了内乱,于是我也因此而免于祸乱。此后,我又到了周朝。周王子颓特别喜欢牛,我就借养牛来接近他。等到颓要任用我的时候,蹇叔再次劝阻了我,让我离去,这才又一次幸免于难。我侍奉虞国国君,蹇叔不同意,我虽然知道虞君不会重用我,但是因为贪恋功名利禄,我仍然留了下来。我两次听从蹇叔的劝告,都得以幸免于难;但只一次没有听从他的 意见 ,便遭遇了虞君亡国的灾祸。因此,我深深地了解了蹇叔的贤能。”于是,秦穆公派人用重礼迎请蹇叔,任命他为上大夫。
关于史记的故事:千里奔袭
穆公三十年,秦国协助晋国围困郑国。郑国派使者向穆公阐明了秦晋两国灭亡郑国的利害关系,语重心长地说:“灭亡郑国只会使晋国的实力增强,这对秦国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晋国的强大会使秦国产生更大的忧患。”秦穆公听了之后感到很有道理,于是罢兵回国了,晋国也随即撤兵。
后来,郑国的内奸向秦国献计说:“我把守着郑国城门,秦国可以派兵来袭击郑国。到时候,我们双方里应外合,此事必成。”对于此事,穆公询问蹇叔和百里奚的意见。而他们却都回答说:“我军途径好几个国家、行程千里去袭击他国,很难取得 成功 。既然有人出卖郑国,谁又能知道我国会不会也有内奸队动向告诉给郑国呢?所以,此次奔袭不能进行。这一次,一向英明、仁义的穆公却没有听从贤臣的建议。他任命白乙丙、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和蹇叔之子西乞术为,率军袭击郑国。军队出征那天,蹇叔和百里奚前来送行,却痛哭不止。穆公听说此事,不高兴地问他们说:“军队出发作战,你们却在此痛哭,这是什么意思啊?”二位老人回答说:“臣下不敢打击军队的士气,只是我们的儿子从军出征,而臣下已经年老,恐怕他们回来晚了就无法相见了,因此在这里哭泣啊。”二位老人退下后,私下里对他们的儿子说:“秦军如果失败,一定是在崤山这个险要之地。”
秦军一路东行,先是越过晋国领土,接着经过周王室都城洛邑的北门。王室成员王孙满见状,感慨地说:“秦军行动不合礼法,肯定会失败的!”当秦军行进到滑这个地方时,正巧碰见了郑国商人弦高。弦高当时驱赶着一群牛,准备到周地去做买卖。他遇见了秦军,看出他们要去攻打自己的国家,担心自己被捉去杀掉,便随机应变,把自己的牛献给了秦军,并且对他们说:“听说贵国打算征伐我国,因此我国国君正在认真谨慎地准备抵抗贵军,并且派在下用这些牛来犒劳各位。”听了弦高这番话,秦国的三位互相合计道:“我军准备奇袭郑国,不料郑国已经知晓我军动向,等到我军赶到郑国,最佳的进攻时机早已经错过了。”于是,秦军灭掉了晋国的边疆城邑滑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就班师回国了。
猜你感 兴趣 :
1. 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2. 《史记》中的故事
3. 史记中的故事内容
4. 史记中的经典故事
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简介
众所周知,《史记》是西汉著名的也是最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著作,司马迁倾其一生,最终完成了这部经典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而这其中也有许多曲折的 故事 为后人所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司马迁与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子承父业,父亲司马谈在临死之前将家族的使命和自己的遗愿都托付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够接着编写自己的论著。司马迁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早年间游历山水,了解风土人情,搜集古事旧闻的司马迁为编写《史记》积累的大量的素材。公元前104年的时候,司马迁就着手开始编写《史记》了。
但是不幸的是,在公元前98年的时候,李陵战败投降匈奴,被匈奴俘虏做了战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的生气。但是司马迁却没有逢迎汉武帝的意思,司马迁为李陵解释求情,认为李陵是一个孝敬爱国的人,投降匈奴是迫不得已,心中一定还想着他日能够重新回朝。但是汉武帝却将司马迁逮捕入狱,司马迁被捕入狱之后遭受到了酷刑拷打。李陵投降匈奴的罪名被“坐实”之后,司马迁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受到了宫刑的处罚。
在身体和精神都受到重大的创伤之后,司马迁忍辱负重,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写《史记》之上,完成《史记》也成为了司马迁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前后十四年,司马迁最终完成这部传世的巨著,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也被人们所传诵。
司马迁究竟有没有女儿
在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司马迁有没有儿子,但是司马迁女儿却是有明确记载的。而且司马迁的女儿还嫁了个非常好的丈夫,只是司马迁女儿姓名不可靠,也就只能称之为“司马迁之女”了。
司马迁的女儿后来嫁给了杨敞,这个杨敞是谁的呢?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死后幼子汉昭帝即位,汉武帝的托孤重臣霍光,杨敞原先就是霍光身边的人。但是后来杨敞行事小心谨慎,又非常有才能,霍光非常赏识他,后来杨敞官职丞相,一时位极人臣。杨敞和司马迁智能表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杨忠,另一个叫杨恽。
相传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之后就是藏在女儿处的,第一个读者就是他的外孙杨恽。杨恽非常喜欢《史记》,第一次读到《史记》杨恽就对它爱不释手,深深地被这本书的内容给吸引住了。之后杨恽还一字一句地把《史记》给读了好几遍,每一次读《史记》他都会热泪盈眶,为自己外祖父的遭遇而感到惋惜。后来杨恽在 政治 上也有所成就,在汉宣帝时期,杨恽还被封为了平通侯。当时称朝政 清明 ,杨恽觉得是时候让自己祖父这部著作重见天日了,所以就上书汉宣帝,将《史记》拿了出来,于是 天下 人就能读到这本伟大的著作了。
从某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迁的这本史记想要与天下人分享,可能还要再等上一些时间吧。
赞颂司马迁的诗句都有哪些
赞颂司马迁的诗句不胜枚举,对于赞颂其恢弘巨著《史记》更是多的难以数计。后人对其行事风格,记录史料的严谨同样大家称颂。
其中鲁迅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不仅是赞颂史记的诗句,同样也是赞颂司马迁的诗句。除了司马迁,还有谁会历经千辛万苦,一路风餐露宿,最后只为那渺渺数笔的真实史料。后来的史学巨著有《 三国 志》、《资治通鉴》等,但鲁迅偏偏只评价《史记》为史家绝唱,并与文学的中诗歌最高成就的《离骚》划为等号。可见《史记》在后人心中的位置。
作为史学家记录 历史 方面,司马迁为后人树立良好的榜样。班固赞颂司马迁的诗句:不虚美,不隐恶,故为之实录。要知道司马迁的记载了很多古代君王,甚至包括再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的楚霸王项羽,同时还对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大加赞扬,这是作为帝王的武帝所不喜欢的。但司马迁以历史史实功绩为主要标准,并不惧怕武帝的喜好,做到了实录的客观性。
班彪同样赞颂司马迁:文质相称,良史之才。司马迁书写的《史记》不仅是史学名著,其文学造诣同样深厚,说那是文学巨著也不为过。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人们留下无数的名言警句,更为我们留下拼搏的动力。赞颂司马迁的诗句再多也不过是锦上添花,他的光辉不需要任何诗句的赞美。
猜你喜欢:
1. 史记励志名句 史记中的经典语句
2. 四辩经典陈词
3. 出自史记的歇后语
4. 励志上进的诗句
5. 面对挫折的经典语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