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奇妙的克隆 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遗传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此文发表在1997年第4期《中学科技》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生化技术和遗传基因技术的前进,克隆从最初的理论模型经过漫漫长路,终于走近我们的生活。在生物技术愈演愈烈的今天,作者总结成果,展望未来,深入浅出地阐释克隆知识,提出相关研究的热点、难点,警示人们正确对待克隆的发展,是大有裨益,影响深远的。
优质课评课意见
优质课评课意见 篇1
5月6日、7日我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区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两天,十二节课听下来,收获颇多。十二堂课,每位上课教师都倾注心血,精心准备。在文本的挖掘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在学生活动的安排上都下足了功夫,上出了精彩,上出了个性。具体说来,以下几点印象深刻:
一是课改意识较为强烈。参赛教师都能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备课和教学,课堂上不仅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而且也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教学过程中能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展示自我、展现个性的空间。组织学生交流时,能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回答,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变化无疑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注重文本解读,适度拓展。此次优质课的四片选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鹤群翔空》、《奇妙的克隆》都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有些课文内涵丰富,可开掘的资源很多。老师们都注意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和钻研,大多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组织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并能结合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不仅使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还使学生的视野和课堂教学的空间得到了较好开拓。比如育才中学的刘杰老师,在《奇妙的克隆》教学中,对文本挖掘深入,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和灵性。当学生还沉浸在科学带给人们的奇妙之时,老师巧妙借助“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引发学生对“珍爱生命”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让学生明白“热爱科学,更应珍爱生命”的道理。合理的拓展,延伸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引导和谐融为一体。
三是凸显对话意识,整合教学资源。这次评选都是借班上课,授课教师虽都是与陌生的学生进行交往,对学生不是特别了解,但他们大都能在课堂上沉着冷静地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及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学生产生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张扬了个性。
四是重视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二堂课,无论是文言文教学还是现代文教学,老师们都运用不同的形式,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推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
龙泉中学的孙琨老师和师专附中的李文彪老师在《鹤群翔空》的教学中,采取老师当主持人将学生的朗读串起来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合理,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每节课都精心设计了辅助教学课件,这些课件的使用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增大了课堂容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为他们展现了一片视听新天地。
但细细回顾也有几点值得反思:
一是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中的文本“阅读”与学生“活动的关系。这次评选的课题都属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在阅读的基础上,采用演讲、辩论、小组比赛甚至唱歌、演课本剧等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可是,物极必反,评选课上这样一些现象却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学生刚读文本不久,教者便随意要求停下来,插入许多“出彩”环节,这些环节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二是学生所讨论的,不是学生阅读文本后自己发现的问题,而是教者预设好的问题;三是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文本中找答案,而是让学生凭想象回答。一句话,课堂气氛活跃,热闹非凡,讨论、竞赛、辩论、表演什么都有,就是缺少对课文的静心阅读。我认为自主阅读是合作、探究以及其它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否则,这些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是处理好鼓励个性与准确评价的问题。授课中老师们都能做到不吝惜表扬,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及时提出鼓励与表扬,“好”、“很好”、“非常好”等溢美之词贯穿课堂始终。但细细想来,学生的有些回答是存在知识性错误甚至价值观的错误,老师有必要及时指出。试想,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无原则的表扬,却忽略了知识的准确性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这样的课堂只能是失败的课堂。比如有的学生在谈论克隆人的问题时说,我们可以让克隆人去打仗,战争结束后就将他们再杀掉,这样的观念是多么可怕啊,难道我们不应该立即加以引导吗?
三是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中,读与说和写的关系。把读、写、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有些课根本不考虑阅读教学自身的任务完成了没有,就去追求所谓的“亮点”、“出彩”。试想,一堂没有安排预习的课,学生如果要解读文本,不读几遍能行吗?学生读一遍文本少则需要五六分钟,多则需要十多分钟,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去进行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
四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合理的拓展有利于挖掘课文的内涵,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但前提是“合理”。那种脱离了文本,为了拓展而拓展的做法,特别是生硬的把文本往时事热点上拉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中,授课老师不约而同的都联系到了不久前的“玉树地震”,不可谓不牵强。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想经过每个老师的辛勤探索与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绽放异彩!
优质课评课意见 篇2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的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要杜绝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的做法。
3、“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正确发展,不能偏废也不能拔苗助长。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不是“大一统、齐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三、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实行“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课型单元教学模式,或“预习、展示、反馈”三层次课时教学模式。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
2、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正确处理这一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的关系,即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传统的关系,推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
3、大力推广学案教学。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xx年所有教师都要实现教学案一体化向学案教学的实质性过渡,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学案取代教案。
四、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五、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六、加大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力度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每个组6—8人,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一般按学习成绩编号排序,一般让后几位上黑板展示,前几位进行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晚自习一律不准上课和讲评。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教师要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测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七、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要求
1、教学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
价值观:将“教育就是为了升学”转变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
课程观:将“课程是固定的,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转变为“课程是灵活的,开放的,可变化的生态系统。”
教学观:将“教学是课程的传递,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教学是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师观:将“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学生命运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师是探究知识的组织者,是学生合作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督导者”。
质量观:将“以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转变为“以促进学生生存与发展为本,将知识化为能力,将能力化为财富的教学质量”。
学习观:将“学习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阶段目的性”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终身受益性”。
人才观:将“培养少数‘高、精、尖’人才为宗旨”转变为“人才是‘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为宗旨,人人都有作为,人人都能成才”。
评价观:将“评价是评判、是监督、是检查、是选拔与淘汰”转变为“评价是了解、是促进、是提高、是完善的过程”。
2、教学结构:从“教师主体”走向“学生主体”。教学过程突出主体意识,要调整到50%以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行为和效果,大于50%才算基本符合要求,小于等于50%都应该视为不符和要求。
3、师生关系:从“独白”走向“对话”。教师与文本及解读文本理性话语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4、教学过程: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教师要“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照顾每一个学生,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必须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这些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5、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应是经验信息和即时信息的统一体。作为经验信息,它具有确定性、惟一性、静止性的特征;作为即时信息,它具有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性。封闭式教学过程是预设性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是生成性的。
6、教学手段:从“手工”走向“电化”。
7、在教学任务上突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体现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目标,还要突出能力目标。既要重视“双基”,又要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在教学活动氛围上突出情感意识。积极的教学环境应该是
①和谐(感到安全、温暖、亲切、相互接纳、有归属感);
②活跃(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提问、讨论、回答问题积极主动);
③民主(尊重学生,不搞一言堂,不让学生感到为难);
④平等(朋友式的关系,不是哄着学生去学习,让学生看到你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
9、在教学效果上突出效能意识。
点: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明确教学点,而且每个教学点必须有具体清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和非智力因素点,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非智力因素点是动力点,能力点是落脚点,这几点要点点明确,点点到位,否则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量:课堂教学应着重调控以下三量:一是授出量,二是训练量,三是活动量。授出量要保证重点足够的教学时间;训练量要围绕重点设计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其典型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无效劳动;活动量要增加多边活动,增加思维力度,减少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活动,确保围绕重点知识、重点技能的活动量。
度:是指程度、密度和速度。程度包括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综合度;密度就是教学容量的大小;速度要根据教学点的难易、教学容量的多少、教学进度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灵活调整。
序:即课堂教学遵循的程序,一是知能的固有序列,二是学生的认知程序,三是课堂的结构序列,这几个序既相对稳定,又非一成不变。
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主要有三类方法,即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技能活动的方法、情感活动的方法,其中教法,主要是教师教授、训练、调动、检测等方面的办法;学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法进行引导、纠正的方法。
情: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情也包括三点,一是情境,即课堂氛围;二是情感,即心理反应,是特定教学内容和情境所引发的诸如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为此,教师要展现、演绎教材内含的情感,教师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三是情绪,即心理状态,是师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保证,是兴奋还是沉闷、热烈还是冷漠、主动还是被动、稳定还是跳跃、持久还是短暂,都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为此,教师一开始组织教学,就要激励学生的情趣,启发学生勇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集中专注、稳定持久的状态中。
时:即时间的利用率,一是时间的分配,二是时段的联系,三是时段的效率。
率:课堂有效时间对无效时间的比率,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一般说,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的综合指数,是在75%-85%这个区间,也就是说用75%-85%的时间、使75%-85%的学生、接受75%-85%的信息、达成75%-85%的教学目标。大于这个区间为优,位于这个区间为良、小于这个区间为差。不同学段也应有所区别。
10、在个性特色方面要有创造性增值意识。要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创造精神与探索勇气进行鼓励与支持。一节好课,应该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特点的课,是有某些创新尝试或灵感火花的课。要允许教师大胆创造,允许教师的探索有所失误、有待完善。
优质课评课意见 篇3
(1)首先是整个教学课堂中教学思路很清晰,创设了一个很和谐、宽松的氛围,让整堂课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
(2)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跃跃欲试。程老师教学中的语言非常的精炼,都是用孩子们容易理解的短句去提问和引导,学生能听的明白,很容易去接受,他们配合的积极性也很高,语言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而且整节课中教师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信心,比如及时的纠正孩子们读书的姿势。
(3)整个课堂的板书设计都非常贴近于孩子们的生活,很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然后朗读也是很到位的,并且也能抓一些重点段落与孩子们分享。
其实,一场公开课的好与坏,往往在于老师们的态度,无疑来说,猫公开课是很成功的,它不仅仅调动了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完美的诠释了课文的意义,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孩子们从另一个层面对猫的理解,这对孩子们的童年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初中语文公开课评语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评语吧,评语能激励被评价对象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飞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评语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语文公开课评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5月6日、7日我有幸作为评委听了区初中语文公开课。两天,十二节课听下来,收获颇多。十二堂课,每位上课教师都倾注心血,精心准备。在文本的挖掘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在学生活动的安排上都下足了功夫,上出了精彩,上出了个性。
具体说来,以下几点印象深刻:
一是课改意识较为强烈。参赛教师都能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备课和教学,课堂上不仅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而且也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教学过程中能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展示自我、展现个性的空间。组织学生交流时,能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回答,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变化无疑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注重文本解读,适度拓展。此次优质课的四片选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鹤群翔空》、《奇妙的克隆》都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有些课文内涵丰富,可开掘的资源很多。老师们都注意对文本进行充分解读和钻研,大多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组织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并能结合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不仅使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还使学生的视野和课堂教学的空间得到了较好开拓。比如育才中学的刘杰老师,在《奇妙的克隆》教学中,对文本挖掘深入,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和灵性。当学生还沉浸在科学带给人们的奇妙之时,老师巧妙借助“假如你也被克隆,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什么?”,引发学生对“珍爱生命”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让学生明白“热爱科学,更应珍爱生命”的道理。合理的拓展,延伸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引导和谐融为一体。
三是凸显对话意识,整合教学资源。这次评选都是借班上课,授课教师虽都是与陌生的学生进行交往,对学生不是特别了解,但他们大都能在课堂上沉着冷静地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及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学生产生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张扬了个性。
四是重视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二堂课,无论是文言文教学还是现代文教学,老师们都运用不同的形式,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推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龙泉中学的孙琨老师和师专附中的李文彪老师在《鹤群翔空》的教学中,采取老师当主持人将学生的朗读串起来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合理,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每节课都精心设计了辅助教学课件,这些课件的使用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料,增大了课堂容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为他们展现了一片视听新天地。
但细细回顾也有几点值得反思:
一是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中的文本“阅读”与学生“活动的关系。这次评选的课题都属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在阅读的基础上,采用演讲、辩论、小组比赛甚至唱歌、演课本剧等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可是,物极必反,评选课上这样一些现象却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学生刚读文本不久,教者便随意要求停下来,插入许多“出彩”环节,这些环节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二是学生所讨论的,不是学生阅读文本后自己发现的问题,而是教者预设好的问题;三是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文本中找答案,而是让学生凭想象回答。一句话,课堂气氛活跃,热闹非凡,讨论、竞赛、辩论、表演什么都有,就是缺少对课文的静心阅读。我认为自主阅读是合作、探究以及其它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否则,这些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是处理好鼓励个性与准确评价的问题。授课中老师们都能做到不吝惜表扬,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及时提出鼓励与表扬,“好”、“很好”、“非常好”等溢美之词贯穿课堂始终。但细细想来,学生的有些回答是存在知识性错误甚至价值观的错误,老师有必要及时指出。试想,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无原则的表扬,却忽略了知识的准确性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这样的课堂只能是失败的’课堂。比如有的学生在谈论克隆人的问题时说,我们可以让克隆人去打仗,战争结束后就将他们再杀掉,这样的观念是多么可怕啊,难道我们不应该立即加以引导吗?
三是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中,读与说和写的关系。把读、写、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有些课根本不考虑阅读教学自身的任务完成了没有,就去追求所谓的“亮点”、“出彩”。试想,一堂没有安排预习的课,学生如果要解读文本,不读几遍能行吗?学生读一遍文本少则需要五六分钟,多则需要十多分钟,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去进行写作训练和口语训练?
四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合理的拓展有利于挖掘课文的内涵,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但前提是“合理”。那种脱离了文本,为了拓展而拓展的做法,特别是生硬的把文本往时事热点上拉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中,授课老师不约而同的都联系到了不久前的“玉树地震”,不可谓不牵强。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想经过每个老师的辛勤探索与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