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史记》体例是什么
《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影响: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史记的五种体例
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的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确凿无疑。
《史记》体例是指什么
《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名称来由: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创作背景: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取材: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史记》
史记包括哪五种体例分别写什么
一、本纪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二、表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三、书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四、世家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五、列传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内容简介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确凿无疑。
史记有几种体例
本纪、世家、列传三者都是组成《史记》的重要部分。
《史记》贯通古今,包罗万象,既包括历代帝王兴衰以及中国古代认为与帝王兴衰相对应(关连)的自然变化,又提纲契领地介绍了足以反映某一时代文化思想的诸子百家学说。
全书130卷,每卷1篇, 52万言,计有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5种体制:
本纪,12篇,有五帝、夏、殷、周、秦、秦始皇、项羽、高祖、吕后、文、景、孝武。按照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政迹和言行。集中反映了司马迁纵观历代兴亡、历史发展大势的撰述宗旨,也是全书表述历史进程的总纲。
表,10 篇,按照年代谱列各种重大事件,自三代迄于司马迁本人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当世),有世表、年表,还有秦楚之际月表。反映“并时异世,年差不明”的头绪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年月。
书,8篇,有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涉及礼乐制度、历法、天文、地理、重大祭祀、经济财政等社会生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世家,30篇,记载各国诸侯事迹,以及王朝辅拂股肱之臣“忠信行道,以事主上”的史事,与乎朝廷与地方(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
列传,70篇,为古往今来各个阶层和各个方面形形色色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包括日者、游侠、刺客等下层社会人物)立传。
这种贯穿古今,包罗万象,“纪以叙其大端,传以委曲叙事”,表述生动、丰富的历史内容的史书,是以纪和传为主体的,后世史家称之为“纪传体”。
扩展资料:
史记的叙事艺术: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即: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
史记五大体例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的体例是什么
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篇。
本纪:是以朝代先后为序,记载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各朝代或皇帝的历史。
世家:是世代相传的诸侯王的历史。
书:是专门的分类史。
表:是以表格形式,记载的以年月为纲,以事件为纬的历史重大事件。
列传:是除本纪和世家以外的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五种体例互相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的历史意义:
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
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我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晋朝荀勖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才取得了独立地位。
第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
史记分为哪几种体例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扩展资料:
《史记》真实系统地记载了古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人类文明史,是从解决自身的衣、食、住、行开始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的每一项创造,都是文明进步的成果。
司马迁之前虽然也有许多学者谈及经济问题,但是较为系统地记载社会经济史的专篇,则是由《史记》首创的。
其中《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最为典型,记载经济概况和活动最为具体详细,两者紧密联系,互为表里,从纵横两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情况,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可靠资料。
司马迁对历史、社会独特的理解、特殊的写作立场、特定的时代、广泛的游历、残酷的命运,以及对古老史官传统和先秦诸子理性态度的继承,确立了相对独立和批判的写作立场,使其成为了一部批判性的而绝非歌颂性的著作。
《史记》的体例是怎么样的
《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纪传体的特点:
纪传体的记载不属于正统王朝的割据政权的事迹。唐修《晋书》,初列“载记”三十卷,专门记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胡族政权即十六国时期的历史。
在前人基础上,集中记载中原割据的始末,赋予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适当的历史地位。虽然“载记”形式脱胎于前人,但在纪传体正史体例上,《晋书·载记》仍算一个创造,因为它是采用世家之体而用载记之名,成为与本纪、列传并列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