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米字格颜体书法《清明》清明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米字格中的颜体写法见图:
清明诗句 古诗书法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7、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8、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9、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10、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11、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2、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3、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1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15、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16、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7、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8、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19、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0、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1、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2、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23、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24、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25、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6、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27、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28、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有木有苏轼的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历史上有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了吟咏佳作,这其中也有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身影。比如下面这首:
《徐使君分新火》
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
沟中枯木应笑人,钻斫不然谁似我。
黄州使君怜久病,分我五更红一朵。
从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
起携蜡炬绕空室,欲事烹煎无一可。
为公分作无尽灯,照破十方昏暗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唐宋时期,寒食节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杜甫《清明》诗“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说的便是这种习俗。 清明节这天,黄州知州徐君猷将子夜采得的新火遣人送到苏轼家中,徐君猷是个文人,对苏轼也非常敬仰,苏轼遂作《徐使君分新火》表示谢意。
从这首清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久病且贫的窘境,也看出他与徐君猷之间的深厚感情。
贬官黄州期间,苏轼的许多亲友都和他渐渐疏远,甚至断了书信,苏轼内心的失望与落寞可以想象。徐君猷的友情,给了苏轼很大的慰藉,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说:
“始谪黄州,举目无亲。
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此意岂可忘哉?”
历尽繁华也阅尽苍凉的苏轼,更能懂得雪中送炭的可贵,这年九月初九,徐君猷即将离任赴湘,苏轼约他登高饮酒,以一首《醉蓬莱 重九上君猷》为其饯行。但令人叹惜的是,徐君猷到湖南任上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苏轼闻讯专门作诗悼念——当然,这是后话了。
赵朴初的清明节诗句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与安息。
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秘书、主任秘书,上海慈联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副院长,上海少年村村长。1949年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委、副主席,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委。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和诗词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4、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弹尽粮绝不能继续赶路,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即位后忘了赏赐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他却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未果。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5、清明节融合寒食节
到唐代时,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