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弃疾被贬官 ? 背景

辛弃疾被贬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什么样的,写作背景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8 23:25:24 浏览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什么样的,写作背景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他是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2、写作背景: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3、表达的情感: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扩展资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是公元几几年被贬到乡下的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起义反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示众,后砍头)。
步入仕途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南下地方
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人生起落
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果然,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yán shān)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辛陈之晤;鹅湖之会后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
绍熙五年(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庆元二年(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辛弃疾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一往情深。
庆元四年(1198年),辛弃疾被授予主管冲佑观之职。
壮志未酬
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次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不久后,被任命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任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视其以守龙图阁待制之职致仕,特赠四官。绍定六年(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被贬了,什么官

在辛弃疾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朝廷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辛弃疾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淳熙七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八年春,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同年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绍熙五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庆元二年春,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庆元二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等。
嘉泰三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 
开禧三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命其以守龙图阁待制致仕,特赠四官。绍定六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元年,经谢枋得申请,宋恭帝追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

“稻花香里说丰年”出自哪首诗

    这首诗出自宋代大诗人辛弃疾所写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目前已编入小学六年级课本。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出处

    《稼轩长短句》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词解: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江西上饶县西黄沙岭。黄沙道指通岭的大路。

别枝:另一枝,这里指所有的树枝。

鸣蝉:蝉的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导读入境

    月色皎洁,清风徐徐,我走在那江西上饶县黄沙岭的道路上,为此赋词一首:抬头望去,在明亮的月光下,树枝结巢的乌鹊被惊起,乱飞乱啼,从这一棵树枝跳到另一树枝上。大概是清风吹动树梢惊醒了劳累一天的蝉儿,它们一声一声地叫了起来。

这是多么清幽奇丽的景色啊。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当看到那稻谷扬花,人们肯定都在这稻香里谈论着秋天美好的丰收景象,一边听着耳边传来的阵阵蛙声。似乎那青蛙也在为大丰收而引吭高歌。正当我沉醉在丰收的遐想中时,一片乌云遮住了天空。远处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而山前却飘来了两三点雨星。赶紧找个避雨的地方吧,好像记得这里有个茅店在社林边,至今却不知在何处。疑惑中转过小桥,嗬! 抬头一看,茅店忽然映入眼帘。


赏析

    这首词是写词人行走在田间小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上半阙勾画出了一幅幽美的农村夏夜图;下半阙则侧重于夜行人感情变化描写。笔法灵活,轻快宜人。整首词既有农村夏季生动的画面实体,又有词人空灵的想象描述。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一系列景物适时、适地地出现在词人的画面上,有耳边鸣啼、月光如水的眼前景,也有淡淡远山、清风吹过的陪衬物。花香、蛙声、丰年,这又是词展开联想的景物。结尾两句又用移动的镜头取景,展现出夜行人匆匆赶路的画面。而“忽见”两字又将夜行人急寻“茅店”而不见,及至突然见到时的惊喜表现出来。如此便把词人夏夜在田间道路上的情景、情趣写得自然亲切,同时也自然流露出作者闲适、愉快的心情。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应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词经常被日常语句中使用,表示非常的热闹的意思。下面使用这句词来进行几个造句。

    今年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我们村的苹果长得是又大又甜,果农们在中秋节这天聚在一起探讨种植的经验,那场面真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早晨六点,隔壁的高中教师内又传来了高中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语文、化学、英语各种科目的背诵不绝于耳,那真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辛弃疾被贬的原因

辛弃疾宦途多舛除了政治因素外,其自身的性格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对皇帝、执政、同僚、宾客与朋友率性直言、毫无顾忌,自易激化矛盾,招人忌恨.其尚侠任气、刚毅果决、英勇无畏、无所顾忌、精擅权谋、不拘小节的行事方式,为言官提供了弹劾的根据.故在官日少,赋闲日多,壮志难酬.

一代文人辛弃疾曾上战场,为何还被罢官七次呢

辛弃疾之所以会经历其次被罢免官职,除了因为他损害了朝中多数人的利益之外,还与他个人的在为官期间的表现有关。据相关记载,辛弃疾在为官期间并不是清心寡欲,反而是仗着自己手中的权利,大肆为自己敛财,这一点是皇帝最不能忍的。其次,辛弃疾的政绩大部分都是靠滥杀无辜而做出来的,他常常为了达到目的,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所有有牵连之人全部杀死。

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词人,他的词气势宏大,令人震撼,不仅如此,辛弃疾从小便开始习武,练就了一身武艺,早年间他还有过一段时间的军旅生涯。然而正是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英才,辛弃疾的仕途却并不顺利,他先后被朝中的大臣们七次弹劾,并且皇帝竟每次都将他的官职给罢免了。

而辛弃疾之所以会被罢免官职,首先肯定是因为他得罪了许多人,其次是因为辛弃疾在为官期间横征暴敛。辛弃疾的宅邸规模之大,府中奴仆人数众多,并且他的开销也十分巨大,而按照当时的俸禄,辛弃疾是不可能有这么多钱的。据史料记载,辛弃疾在为官期间贪污了巨额钱财,并且借着自己在军中的关系,以运送军用物资的名义做起了不正当的生意。在被人检举后,辛弃疾被免官也是自然地事。

此外,辛弃疾在为官期间为了自己的政绩,不惜杀害了许多平白无故之人。一次治理旱灾过程中,辛弃疾为了能够将当地的物价降下来,竟然将许多卖货物的人一并都杀了,这其中包括了许多清白之人。辛弃疾的为官之道虽然有着明显的效果,但是他的做法实在是太过残忍,加上他贪污了许多钱财,这就导致了他七次被罢免官职。

辛弃疾一生中共被贬官多少次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