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赋原文及翻译

月赋原文及翻译(求古文高手 谢庄月赋全文逐字逐句翻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8 21:03:55 浏览1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求古文高手 谢庄月赋全文逐字逐句翻译

PS:全篇翻译没有找到,找到两篇个别注解,希望有所帮助
月赋——谢庄
【原文】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抽豪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
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怿
【注解一】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挚友去,才子曹植心不甚忧。游宴故地黯然失色。“绿苔生阁,芳尘凝榭”真好。)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停)盖(代车)秋阪。临浚(深)壑而怨遥,登崇岫(高高的峰峦)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北陆星向南移动);白露暧(蔽,充满)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经
齐风),殷勤陈篇(经 陈风),抽豪进牍,以命仲宣(王粲的字)。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边境)幽介(出身寒微),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孤同辜)。臣闻沉潜(指地)既义(合宜),高明(指天)既经(纲常),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同禅)扶光于东沼(指汤谷,传说中的日出之处),嗣若(若木
树名,日落的地方)英于西冥(指昧谷,日入之处)。引玄兔(代月)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ru第四声(月初的缺月)tiao第三声(月末的缺月或月行失常规)警阙(阙同缺),fei第三声(月初生明,月光不强)魄示冲(谦虚谨慎),顺辰通烛,从星泽(雨)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向下照耀)照(指月光)而吴业昌(用典),沦(向下照耀)精(指月光)而汉道融。(用典)
若夫气霁(雨止)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山顶),雁流哀于江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第一层:江天秋色》升清质(指月亮)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众星)掩缛(繁,指星光灿烂),长河韬(隐藏)映,柔祗(地也)雪凝,圆灵(指天)水镜。连观(第四声,离宫别馆)霜缟(如霜一样的洁白),周除冰净。《第二层:写秋月》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放下)清县(县悬也,指悬挂着的钟磐)。去烛房,即(就)月殿,芳酒登(进酒),鸣琴荐(进献)。《第三层:赏月之欢情》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风吹竹林)成韵,亲懿莫从(即懿亲),羁孤递进(流落在外的人)。聆皋禽(鹤)之夕闻,听朔管(笛子)之秋引(秋天的曲调)。于是弦桐(琴)练(选择)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古曲名),惆怅阳阿(古曲名)。声林虚(停息)籁(风吹孔窍所发出的声音),沦(微波)池灭波,情纡轸(隐痛在心,郁结不解)其何托,su第四声(向着)皓月而长歌。《第四层:绘秋声写秋夜寂寥之感》歌曰:
美人迈(往)兮音尘(信息)阙(缺也),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怀人之情)
歌响未终,余景就(接近,即将)毕,满堂变容,回徨(内心彷徨没有着落)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干),岁方晏(晚)兮无与归。
佳期(约会)可以还,微霜沾人衣!(迟暮之感)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进酒祝贺)羞(进献)璧,敬佩(带)玉音(对别人言辞的敬称),复之无yi第四声(讨厌)。
【注解二】
陈王初丧应、刘(应瑒、刘桢),端忧无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在寒山上奏乐),弭(停)盖(车)秋阪(山坡)。临浚(深)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天河)左界(像划在天空的左边)。北陆南躔(北陆星向南移动,躔:日月星宿运行的度次)白露暧(蔽,充满)空,素月流天。沈吟(沉思吟味)齐章(齐章:《诗经
齐风》,殷勤(殷切习思)陈篇(陈篇:《诗经 陈风》,抽豪进牍,以命仲宣(仲宣,即王粲)。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鄙:边境)幽介(出身寒微),长自丘樊(居住简索)。昧道懵学,孤(同“辜”)奉明恩。臣闻沈潜(沈潜:地)既义(义:合宜),高明(高明:天)既经(经:纲常),日以阳德,月以阴灵(灵:精华)。擅(擅:同“禅”)抚光(扶桑之光,指日光)于东沼(汤谷,传说日出之处),嗣(继续)若(若木,神话中的大树,传说日落之地)英(华)于西冥(西冥,传说日入之处)。引玄兔(玄兔,指月中之兔,代指月)于帝台,集素娥(素娥,指嫦娥)于后庭(帝王后宫)。朒(读“入”,因无此字,月初的缺月)脁(月末的缺月)警(警惕)阙(同“缺”,缺点错误),朏
魄(月初生明,月光不强,叫做朏
或魄)示冲(谦虚谨慎),顺辰(月球顺着十二月的次序而言)通烛(普遍照耀),从星泽(雨)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向下照耀)照(月光)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雨止)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山顶),雁流哀于江濑(从山石上流过的急水)。升清质(月亮)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缛,繁,指星光灿烂),长河(星河)韬(隐藏)映(照耀),柔祇(“齐”音,地)雪凝,圆灵(天)水镜。连观(连接的宫观,)霜缟(如霜一样洁白),周除(四周宫殿的台阶)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放下)清县(县同“悬”,清县即悬挂的钟磐)。去烛房,即(就)月殿,芳酒登(进酒),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风吹竹林)成韵,亲懿(懿亲,笃好的亲戚)莫从,羁孤(流落在外的人)递进。聆皋禽(取“鹤鸣于九皋”之意)之夕闻,听朔管(笛子)之秋引(秋天的曲调)。于是弦桐(琴)练(选择)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古曲名),惆怅阳阿(古曲名)。声林虚籁,沦(微波)池灭破,情纡轸(隐痛在心,郁结不能解)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内心彷徨,无着落)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干燥),岁方晏(晚)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进酒祝贺)羞(进献)璧,敬佩玉音,复(反复诵读)之无斁(意音,厌烦)。

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 关于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

1、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3、赏析:《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诗歌一开始就用“海上”、“天涯”,给人以无限广阔的空间联想,加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更渲染了宁静、空灵的气氛,营造了一种阔大、静谧的境界,漾溢着浓浓的抒情氛围。“望月”往往伴随。“怀远”之意,南朝宋人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唐代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十五夜望月》),宋代苏轼“千里共婢娟”(《水调歌头》),都是望月怀远的名句。此处作者用一个“共”字,纵概古今,横括地域,写出了自古至今,无论天涯还是海角的人们,只要望见朗朗圆月,就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怀念远方之人。首联紧扣题目下笔,意境美丽深远,为下面委婉深沉的相思,在情境上作了铺垫映衬。通观全诗,作者所用的“生”、“共”、“怨”、“起”“灭”“怜”“披”“觉”、“赠”“还”、“梦”等一系列动词,个个和月相关,和相思有缘,集中表达一种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怨。由于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明月何皎皎译文及赏析

  明月何皎皎译文及赏析1

  明月何皎皎原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明月何皎皎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

  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注释

  ①罗床帏:罗帐。

  ②寐:入睡。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④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⑥裳衣:一作“衣裳”。

  明月何皎皎赏析

  如何描写人物心理,往往是小说家们醉心探讨的问题。其实,这对诗人也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抒情诗中,就有很细致很精采的心理描写,这一篇《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就突出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特点。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清代朱筠评曰:“神情在‘徘徊’二字。”(《古诗十九首说》)的确,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但究竟为什么“忧愁”:“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却又说“不如早旋归”,是因为实际上他乡作客,无乐而言。正如《相如歌·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然而异乡游子又欲归不归,这是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此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吧,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很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陈祚明说得好:“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朱筠也说:“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古诗十九说》)他们是道出了此中凄凉味的。

  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可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

  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古诗解》)

  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能够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俄国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而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明月何皎皎译文及赏析2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翻译

  明月如此皎洁光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夜里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注释

  皎:本义是洁白明亮。此处用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

  罗床帏:指用罗制成的床帐。

  寐:入睡。

  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客:这里指诗人自己。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彷徨:徘徊的意思。

  告:把话说给别人听。

  引领:伸着脖子远望。

  裳衣:一作“衣裳”。裳,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

  赏析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在汉末那个时代,文人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因此有像《明月何皎皎》这样反映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之作。

  明月何皎皎译文及赏析3

  【原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释】:

  萧统(501年―531年)南朝 梁?萧统(昭明太子)

  字德施.武帝长子.天监元年,立为皇太子.中大通三年卒,谥曰昭明,因称梁昭明太子.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长子,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去世,死后谥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

  【赏析】: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是东汉时期的诗歌。该篇诗歌突出表现了细致的心理描写手法,

  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其愁由明月引起。“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原本“忧愁不能寐”,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第三联:“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这一联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能听见?他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啊该告诉谁去?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但月亮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忧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阅读训练】:

  1.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2.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 解析: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义。)

  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2:( 解析:因为诗中提到了月亮,所以分析手法时主要应从景和情的关系入手。)

  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月赋》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味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诗人简介】

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出生于建康。他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谢灵运)的族侄。七岁能作文,二十岁左右入仕,在东宫任过洗马、中舍人。稍后,在江州任庐陵王刘绍南中郎咨议参军。元嘉二十六年(449),又随雍州刺史随王刘诞去襄阳,领记室。次年,北魏使者在彭城和刘宋谈判,曾经问起谢庄的情况,可见其声名远布。以《月赋》闻名。由于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故世称“谢光禄”。

【译文】

陈思王曹植,因友人应瑒和刘桢之先后去世,闲居在家,不免忧思重重。阁下长满了绿苔,台榭之间,也堆满了尘埃,心里默默在难过、不快乐。

于是,半夜里起来去清扫长满了兰草的道路,整理桂苑,在寒山之中奏起了音乐。在出行时从简,于秋坡上行走,不再打着大伞。是时,横斜的银河在东方划出一条界线,太阳运行的方位与线路,也发生了变化,已从夏至时的偏北移向了冬至后的偏南,现在季节正处在秋冬之交。腾腾的雾露,使天空朦朦胧胧的,而明月的光芒却仍然漫天照射。他用低声沉吟《诗经·齐风》的“东方之月”;反复念诵《诗经·陈风》的“月出皎兮”。并即拿出笔和木板交给王粲,请他撰写文章。

王粲向陈王曹植施以跪拜礼后说:我生在东方僻壤,长在山野中的一个不学无术之士,本领有限,深怕有负君王重托之恩德。据我所知,地沉静在下,天高朗在上,天地形成之后,日具有“阳”的德性,月具有“阴”的精华。太阳挟着扶桑光彩自水里出来,月亮当太阳落入长满若木花的幽谷后,相继出来。且引着黑兔奔驰在天帝之台榭,又聚嫦娥于帝之后宫。月初,月亮出现在东方,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它则以上弦下弦之“月缺”现象,警戒人们不可自满;初生的月与成形之月,则以月之盈亏,启示人们应保持谦虚态度。月亮,一般都顺着地支十二个时辰运行,当月行至某一星宿时,就会发生天象的变化:如遇到毕宿星,就会下雨;遇到箕宿星就会刮风等。月亮还能为三台星座的星增加光华;也能为轩辕星座的星发扬光彩。月亮的光华照进三国东吴,而孙吴之帝业就繁荣昌盛;照到西汉,而使李夫人育女为皇后,汉道因此大顺大通。

当雾气散去,大地一片澄洁,乌云都蜷缩到天边,洞庭湖开始兴波作浪,湖边秋树也首见落叶。黄菊的芳香弥漫于山巅,寒雁的哀鸣也流浇在沙滩上。见那清朗的明月冉冉升起,向大地播散下柔和的光辉。群星的光华被清朗的月光所掩盖,那长长的银河,也因明月而失去了清晖。皎洁的月光照耀得大地如蒙上了一层白雪;那蔚蓝天空在月光下有如澄明透辙的镜子。宫中一爿爿高楼,被月光照得同霜一样的洁白,周围的台阶,也被照得似冰一样的明净。在如此月夜美景的逗诱下,君王讨厌白昼娱乐,而喜欢夜晚的欢宴。于是,停止了一切歌舞与音乐,离开点着辉煌蜡烛的宫室,来到月光照射着的厅堂,端上喷香的美酒,奏起幽雅悦耳的琴音,终于在月光下陶醉了。

在这凄凉的月光如水的寒夜中,竹林里发出一种如歌似乐的声响。这时,至亲好友都不在身边,聚拢来的是一些孤身羁旅在外的人们。大家在听着夜晚鹤鸣之声,特感凄清;又闻到北方民族的音乐,奏的是一些凄凉的曲调。这些游子,也抚琴调起弦来,选奏那些风格委婉的乐曲。比如:饱含迟徊怨慕情调的.《防露》和《阳阿》等古乐曲。于是,原来那些树林因风而发出的天然声响,现在也消失了;原来满是波纹的池水,此时波纹也不见了。总之,大气沉寂,万物歇息。在这种情景下,游子们心情郁结,满腹悲苦向何处寄托?找谁宣泄?惟有对着寒月倾诉。

其歌道:“远方的良人啊,音讯隔绝。地虽千里之隔,而明月却可共享。迎风叹息啊,哪能停歇不唱!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实在太远,难以跨越。”

歌声未歇,而残月影子却将沉没。于是,满屋子里的人们都变了颜色,在徘徊着,彷徨着,像丢失了什么似的。

又接着唱道:“月亮已落啊白露将干,时间已晚啊无人与我归还。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回去吧,秋天的微霜会沾湿了人的衣衫。”

曹植说:好。于是命令侍从的下人,捧酒祝贺,进献玉璧。并表示牢记王粲的美言,反复诵读,永不厌烦。

【赏析】

《月赋》巧妙地虚构曹植同王粲夜半赏月抒怀的故事,展开三层描写。开头一段写吟月,中间两段写赞月,最后三段写叹月。全文紧扣月色,逐步推进,将月景与人情交融一体;由人写月真切自然,引典咏月典雅优美。

赋以曹植方丧好友应瑒、刘桢,中夜不眠开篇,引出咏月的主题,点明观赏明月所具有的特定时节、环境和情趣。在“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的深秋时节,天高气凉,夜深人静,月色最美,“白露暖空,素月流天”,白色的露气朦胧弥漫,明洁的月光洒满天空,大地仿佛披上了银色的薄幕。这时,怀有几分忧愁,漫步在兰路桂苑、寒山秋坡中的主人曹植,悠然对月伤怀,发思古之幽情,低声吟诵着《诗经》颂月之章。这游吟古诗的情趣,又引起赞月的激情,而以假托曹植命王粲作赋的形式铺写出下文。

接着两段假托王粲写月色之美。作者写月富有传神之笔的是,首先写月亮的功德美。在宇宙间,天地形成以后,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太阳挟着扶桑的光彩从东方的水里出来,又向西方若木的幽冥中落下,而当太阳落下之后,月亮总是继而升起,“顺辰通烛”,依时照明。而月亮又能“朒脁警阙,朏魄示冲”,以它的盈亏变化启示人们谦虚自省,不可自满。月亮还能传授天命,预示人事,“委照而吴业昌,沦清而汉道融”,传说吴主孙策之母梦月入怀而生他,遂使东吴王业昌盛;汉元帝皇后之母梦月入怀而生她,因得以成为皇后。这里连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描写月亮继日而照、戒示人世、预兆命运之德,神奇莫测,引人入胜。

月亮既有神奇的美德,更有自然的美色。“气霁地表”六句渲染月出的背景,雨过天晴,大地一片澄清,乌云消散在天的尽头,秋风吹来,水波粼粼,落叶飘飘,菊香霏霏,雁声阵阵。这秋高气爽,天地清旷的环境气氛,为月的出现作了生动的渲染。继而“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一轮明月缓缓地升上天空,柔和的光辉照射着大地,显得格外的清洁明亮。接着三层侧面描写,具体地展现迷人的月色美。仰望天空,“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明月当空,天上的群星和银河顷失光芒而黯然无色,这里衬托鲜明,突出了月光的皎洁。俯仰上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作者连用雪、水、霜、冰四个比喻,形容在月光笼罩下的银色世界:大地好象蒙上了一层白雪,天空犹如水色明澈,排排高楼如同霜一样的洁白,处处台阶恰似冰一样的明净。第三层以君王观月的激情来烘托,作者将君王“厌晨欢”,“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的厌弃生活的举动,同“乐宵宴”,“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的观月欢乐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地烘托出月色迷人的魅力。

最后写叹月,以歌继赋,欲止未尽,别有一番情致。作者假设君王赏月,乐而生悲,身处皓月深夜之中,耳闻竹间风声,晚夕鹤鸣,凄凉羌笛,委婉琴曲,更觉“凉夜自凄”,不禁“诉皓月而长歌”,续诗两首,深切地表达了由赏月而产生的怀人之情和岁幕之感,创造了“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千古佳句。最后又假托曹植称赞王粲作赋之美,收结全篇。

这是一篇成功的咏月杰作,构思新奇,意境清美。《月赋》是一篇骈赋,骈赋是在古赋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出来的一种新赋体,它产生于魏晋之后,盛行于南北朝时期。此赋是四六骈文的代表作,向为人们所称道。它假托曹植、王粲月下游吟,描写迷人的月夜景色,抒写寂寞忧伤的情怀,风格明净,文辞清丽,艺术成就甚高。

全文以人物的游观为线索,通过沉吟、赋月、歌怀活动的描写,展现出月亮从初升、当空到既没的全过程,情景相融,生动真切,确有身临其境之感。

求高手帮忙翻译谢庄的《月赋》 愈详细愈好!不要什麽赏析之类云云,看着就上火!

PS:全篇翻译没有找到,找到两篇个别注解,希望有所帮助
月赋——谢庄
【原文】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抽豪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
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怿
【注解一】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挚友去,才子曹植心不甚忧。游宴故地黯然失色。“绿苔生阁,芳尘凝榭”真好。)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停)盖(代车)秋阪。临浚(深)壑而怨遥,登崇岫(高高的峰峦)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北陆星向南移动);白露暧(蔽,充满)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经
齐风),殷勤陈篇(经 陈风),抽豪进牍,以命仲宣(王粲的字)。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边境)幽介(出身寒微),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孤同辜)。臣闻沉潜(指地)既义(合宜),高明(指天)既经(纲常),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同禅)扶光于东沼(指汤谷,传说中的日出之处),嗣若(若木
树名,日落的地方)英于西冥(指昧谷,日入之处)。引玄兔(代月)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ru第四声(月初的缺月)tiao第三声(月末的缺月或月行失常规)警阙(阙同缺),fei第三声(月初生明,月光不强)魄示冲(谦虚谨慎),顺辰通烛,从星泽(雨)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向下照耀)照(指月光)而吴业昌(用典),沦(向下照耀)精(指月光)而汉道融。(用典)
若夫气霁(雨止)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山顶),雁流哀于江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第一层:江天秋色》升清质(指月亮)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众星)掩缛(繁,指星光灿烂),长河韬(隐藏)映,柔祗(地也)雪凝,圆灵(指天)水镜。连观(第四声,离宫别馆)霜缟(如霜一样的洁白),周除冰净。《第二层:写秋月》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放下)清县(县悬也,指悬挂着的钟磐)。去烛房,即(就)月殿,芳酒登(进酒),鸣琴荐(进献)。《第三层:赏月之欢情》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风吹竹林)成韵,亲懿莫从(即懿亲),羁孤递进(流落在外的人)。聆皋禽(鹤)之夕闻,听朔管(笛子)之秋引(秋天的曲调)。于是弦桐(琴)练(选择)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古曲名),惆怅阳阿(古曲名)。声林虚(停息)籁(风吹孔窍所发出的声音),沦(微波)池灭波,情纡轸(隐痛在心,郁结不解)其何托,su第四声(向着)皓月而长歌。《第四层:绘秋声写秋夜寂寥之感》歌曰:
美人迈(往)兮音尘(信息)阙(缺也),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怀人之情)
歌响未终,余景就(接近,即将)毕,满堂变容,回徨(内心彷徨没有着落)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干),岁方晏(晚)兮无与归。
佳期(约会)可以还,微霜沾人衣!(迟暮之感)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进酒祝贺)羞(进献)璧,敬佩(带)玉音(对别人言辞的敬称),复之无yi第四声(讨厌)。
【注解二】
陈王初丧应、刘(应瑒、刘桢),端忧无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在寒山上奏乐),弭(停)盖(车)秋阪(山坡)。临浚(深)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天河)左界(像划在天空的左边)。北陆南躔(北陆星向南移动,躔:日月星宿运行的度次)白露暧(蔽,充满)空,素月流天。沈吟(沉思吟味)齐章(齐章:《诗经
齐风》,殷勤(殷切习思)陈篇(陈篇:《诗经 陈风》,抽豪进牍,以命仲宣(仲宣,即王粲)。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鄙:边境)幽介(出身寒微),长自丘樊(居住简索)。昧道懵学,孤(同“辜”)奉明恩。臣闻沈潜(沈潜:地)既义(义:合宜),高明(高明:天)既经(经:纲常),日以阳德,月以阴灵(灵:精华)。擅(擅:同“禅”)抚光(扶桑之光,指日光)于东沼(汤谷,传说日出之处),嗣(继续)若(若木,神话中的大树,传说日落之地)英(华)于西冥(西冥,传说日入之处)。引玄兔(玄兔,指月中之兔,代指月)于帝台,集素娥(素娥,指嫦娥)于后庭(帝王后宫)。朒(读“入”,因无此字,月初的缺月)脁(月末的缺月)警(警惕)阙(同“缺”,缺点错误),朏
魄(月初生明,月光不强,叫做朏
或魄)示冲(谦虚谨慎),顺辰(月球顺着十二月的次序而言)通烛(普遍照耀),从星泽(雨)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向下照耀)照(月光)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雨止)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山顶),雁流哀于江濑(从山石上流过的急水)。升清质(月亮)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缛,繁,指星光灿烂),长河(星河)韬(隐藏)映(照耀),柔祇(“齐”音,地)雪凝,圆灵(天)水镜。连观(连接的宫观,)霜缟(如霜一样洁白),周除(四周宫殿的台阶)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放下)清县(县同“悬”,清县即悬挂的钟磐)。去烛房,即(就)月殿,芳酒登(进酒),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风吹竹林)成韵,亲懿(懿亲,笃好的亲戚)莫从,羁孤(流落在外的人)递进。聆皋禽(取“鹤鸣于九皋”之意)之夕闻,听朔管(笛子)之秋引(秋天的曲调)。于是弦桐(琴)练(选择)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古曲名),惆怅阳阿(古曲名)。声林虚籁,沦(微波)池灭破,情纡轸(隐痛在心,郁结不能解)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内心彷徨,无着落)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干燥),岁方晏(晚)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进酒祝贺)羞(进献)璧,敬佩玉音,复(反复诵读)之无斁(意音,厌烦)。

月出·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月出》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意境是迷离的。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陈风·月出》译注

题解 :月下想念一个漂亮的姑娘。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月出皎兮①,
佼人僚兮②。
舒窈纠兮③,
劳心悄兮④。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⑤。
舒懮受兮,
劳心慅兮⑥。

月出照兮⑦,
佼人燎兮⑧。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⑨。 多么皎洁的月光,
照见你娇美的脸庞,
你娴雅苗条的倩影,
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多么素净的月光,
照见你妩媚的脸庞.
你娴雅婀娜的倩影,
牵动我纷乱的愁肠!

多么明朗的月光,
照见你亮丽的脸庞,
你娴雅轻盈的倩影,
牵动我焦盼的愁肠! ①皎:毛传:“皎,月光也。“谓月光洁白明亮。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现在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②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僚:同“嫽“,娇美。
③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窈纠:与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绍“,皆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④劳心:忧心。悄:忧愁状。
⑤懰(lǐu):妩媚。
⑥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
⑦照:照耀(大地)。
⑧燎:明也。一说姣美。

⑨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

  【F-143】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注释】

  1、皎:洁白光明。《文选》注引作“皦”,字通。

  2、佼:或作“姣”,佼人:美人。僚(了liǎo):美好貌。

  3、舒:徐。窈纠:详见下“夭绍”注。这句是说“佼人”行步安县,体态苗条。

  4、劳心:忧心。悄:犹“悄悄”,忧貌。这句是诗人自道其由爱情而生的烦闷。二、三章仿此。

  5、皓:犹“皎”。

  6、懰(刘liú):《埤苍》作“嬼”,妖冶。

  7、忧受:详见下“夭绍”注。

  8、慅:犹“慅慅”,动。

  9、燎:明,言彼人为月光所照。

  10、夭绍:汉赋里往往写作“要绍”,曲貌。“窈纠”、“忧受”、“夭绍”都是形容女子行动时的曲线美,就是曹植《洛神赋》所谓“婉若游龙”。

  11、惨:读若“懆(草cǎo)”,声近义同。“懆”犹“懆懆”,不安。《集传》:“惨当作懆,忧也。”

  【题解及原文】

  这诗描写一个月光下的美丽女子。每章第一句写月色,第二句写她的容色之美,第三句写行动姿态之美,末句写诗人自己因爱慕彼人而慅然心动,不能自宁的感觉。

  【余冠英今译】

  月儿出来亮晶晶啊,照着美人儿多么俊啊,安闲的步儿苗条的影啊,我的心儿不安宁啊!

  月儿出来白皓皓啊,照着美人儿多么俏啊,安闲的步儿灵活的腰啊,我的心儿突突地跳啊!

  月儿高挂像灯盏啊,美人儿身上银光满啊,腰身柔软脚步儿闲啊,我的心上浪涛翻啊!

  【讲解】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我们把这里所说的“人”理解为审美的人,把这里所说的“月”理解为人的审美对象的月,那么是谁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的眼光观照月亮?是谁第一个在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是谁最先把它从“远在天边”拉到“近在眼前”,贴近人们的心灵?就作为审美意识的载体和结晶的文学作品来说,应是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是的,《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难道不是也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与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调相适应,《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在古音韵中或属宵部韵或属幽部韵,而宵、幽韵可通,则此诗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其实,这些词意的细微差异现在已很难说清。后人连篇累牍的解释,坦率地说,未尝没有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之嫌,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事。如今我们应当而且只能根据全诗的意境和情调去心领神会。不过这也恰巧可以发挥我们的想像,填补时间的变迁所造成的意义空白。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也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他们举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而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我们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萧华荣)


月出·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文言文《月赋》原文与译文

南朝宋谢庄的《月赋》并非《月赋》的开山之作,最早写《月赋》的是公孙乘。这个公孙乘是西汉梁孝王的门客,现在被收进《古文苑》的这篇赋相对简单,乃奉命为梁孝王所作,是个残本。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月赋》原文与译文,欢迎参考~

《月赋》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庄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味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诗人简介】

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出生于建康。他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谢灵运)的族侄。七岁能作文,二十岁左右入仕,在东宫任过洗马、中舍人。稍后,在江州任庐陵王刘绍南中郎咨议参军。元嘉二十六年(449),又随雍州刺史随王刘诞去襄阳,领记室。次年,北魏使者在彭城和刘宋谈判,曾经问起谢庄的情况,可见其声名远布。以《月赋》闻名。由于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故世称“谢光禄”。

【译文】

陈思王曹植,因友人应瑒和刘桢之先后去世,闲居在家,不免忧思重重。阁下长满了绿苔,台榭之间,也堆满了尘埃,心里默默在难过、不快乐。

于是,半夜里起来去清扫长满了兰草的道路,整理桂苑,在寒山之中奏起了音乐。在出行时从简,于秋坡上行走,不再打着大伞。是时,横斜的银河在东方划出一条界线,太阳运行的方位与线路,也发生了变化,已从夏至时的偏北移向了冬至后的偏南,现在季节正处在秋冬之交。腾腾的雾露,使天空朦朦胧胧的,而明月的光芒却仍然漫天照射。他用低声沉吟《诗经·齐风》的“东方之月”;反复念诵《诗经·陈风》的“月出皎兮”。并即拿出笔和木板交给王粲,请他撰写文章。

王粲向陈王曹植施以跪拜礼后说:我生在东方僻壤,长在山野中的一个不学无术之士,本领有限,深怕有负君王重托之恩德。据我所知,地沉静在下,天高朗在上,天地形成之后,日具有“阳”的德性,月具有“阴”的精华。太阳挟着扶桑光彩自水里出来,月亮当太阳落入长满若木花的幽谷后,相继出来。且引着黑兔奔驰在天帝之台榭,又聚嫦娥于帝之后宫。月初,月亮出现在东方,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它则以上弦下弦之“月缺”现象,警戒人们不可自满;初生的月与成形之月,则以月之盈亏,启示人们应保持谦虚态度。月亮,一般都顺着地支十二个时辰运行,当月行至某一星宿时,就会发生天象的变化:如遇到毕宿星,就会下雨;遇到箕宿星就会刮风等。月亮还能为三台星座的星增加光华;也能为轩辕星座的星发扬光彩。月亮的光华照进三国东吴,而孙吴之帝业就繁荣昌盛;照到西汉,而使李夫人育女为皇后,汉道因此大顺大通。

当雾气散去,大地一片澄洁,乌云都蜷缩到天边,洞庭湖开始兴波作浪,湖边秋树也首见落叶。黄菊的芳香弥漫于山巅,寒雁的哀鸣也流浇在沙滩上。见那清朗的明月冉冉升起,向大地播散下柔和的光辉。群星的光华被清朗的月光所掩盖,那长长的银河,也因明月而失去了清晖。皎洁的月光照耀得大地如蒙上了一层白雪;那蔚蓝天空在月光下有如澄明透辙的’镜子。宫中一爿爿高楼,被月光照得同霜一样的洁白,周围的台阶,也被照得似冰一样的明净。在如此月夜美景的逗诱下,君王讨厌白昼娱乐,而喜欢夜晚的欢宴。于是,停止了一切歌舞与音乐,离开点着辉煌蜡烛的宫室,来到月光照射着的厅堂,端上喷香的美酒,奏起幽雅悦耳的琴音,终于在月光下陶醉了。

在这凄凉的月光如水的寒夜中,竹林里发出一种如歌似乐的声响。这时,至亲好友都不在身边,聚拢来的是一些孤身羁旅在外的人们。大家在听着夜晚鹤鸣之声,特感凄清;又闻到北方民族的音乐,奏的是一些凄凉的曲调。这些游子,也抚琴调起弦来,选奏那些风格委婉的乐曲。比如:饱含迟徊怨慕情调的《防露》和《阳阿》等古乐曲。于是,原来那些树林因风而发出的天然声响,现在也消失了;原来满是波纹的池水,此时波纹也不见了。总之,大气沉寂,万物歇息。在这种情景下,游子们心情郁结,满腹悲苦向何处寄托?找谁宣泄?惟有对着寒月倾诉。

其歌道:“远方的良人啊,音讯隔绝。地虽千里之隔,而明月却可共享。迎风叹息啊,哪能停歇不唱!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实在太远,难以跨越。”

歌声未歇,而残月影子却将沉没。于是,满屋子里的人们都变了颜色,在徘徊着,彷徨着,像丢失了什么似的。

又接着唱道:“月亮已落啊白露将干,时间已晚啊无人与我归还。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回去吧,秋天的微霜会沾湿了人的衣衫。”

曹植说:好。于是命令侍从的下人,捧酒祝贺,进献玉璧。并表示牢记王粲的美言,反复诵读,永不厌烦。

《月赋》翻译,有原文

非原创:仲宣跪下说道:“我本东方边地孤陋寡闻之人,成长于深山田园。不明大道缺少学问,辜负了明主的恩命。我听说大地合乎义,高天合乎经;太阳具有阳刚的品德,月亮具有阴柔的灵性;清晨旭日东升光照天下,夜间月亮又将大地照临。明月照耀着君王的楼台,清光洒满了皇家的后庭。月相与日辰不相吻合,是上天警示帝王德行有缺;月相与日辰吻合一致,是上天表示帝王谦虚谨慎。月亮按照十二个月的顺序运行普照,依次历过星空就会风调雨顺。月光使巍峨的楼台增添光华,是轩昂的宫殿更加风采迷人。清光下照而吴国的帝业走向昌盛,月神降福而汉朝的国运得以振兴。”
“如果雾气从地面散尽,天边收聚了残云;洞庭湖开始泛起波浪,树叶儿渐渐飘零;山顶飘散菊花的芬芳,江滩传来大雁的哀鸣;皎洁的明月冉冉升起,洒下清光柔和澄明;群星被掩没了繁密的光亮,天河也藏起了清澈的形影;大地像铺上了一层白雪,天空如晶莹明澈的圆镜;连绵的宫观霜一样洁白,四周的台阶冰一样纯净。于是君王厌弃了白天的娱乐,喜欢在夜间开筵宴饮;收起了轻歌曼舞,停止了敲钟击磬;离开烛光辉煌的华屋,前往月色朗照的便殿;侍从捧上芳香的美酒,乐工奏响美妙的琴声。”
“如果秋夜寒凉气氛凄清,风吹竹林如发悲吟;至亲骨肉不在身边陪伴,旅途中的孤客相继来临;聆听暮色中传来声声鹤鸣,秋风里响起羌笛的怨声。于是乐师调好弦琴的音调,选择那风格和谐的乐曲,奏起了低回婉转的《房露》,又弹出惆怅伤怀的《阳阿》。飒飒作声的树林停止了喧响,层层涟漪的池塘平息了微波。忧愁郁结心中不知向何处寄托,惟有对着明月慨然长歌。歌唱道:美人遥远呵音讯断绝,相隔千里呵共此明月。临风长叹呵何时停歇?道路漫长呵不可度越。
歌声余音还未消逝,残月即将沉没西天,满堂宾客悄然动容,徘徊彷徨若有所失。接着又歌唱道:明月既落呵晨露将被晾干,一年将终呵无人伴我回还。吉日良辰正好归去,哪怕轻霜沾湿衣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