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愚公移山全文 愚公移山

小学语文愚公移山全文(愚公移山文言文几年级)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8 01:11:04 浏览5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愚公移山文言文几年级

1. 小学语文课本里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是几年级学的

是语文课本第三册的课文,应该是二年级下学期学的。

30 愚公移山

从前,有个老人叫愚公,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要绕很远很远的路,很不方便。

愚公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儿孙们听了齐声叫好。

他领着一家人挖土搬山。他们挖的挖,抬的抬,干得非常起劲。邻居们看见了,也都过来帮忙。一个才七岁的孩子,也蹦蹦跳跳地跑来了。

智叟看见他们干得又苦又累,就对愚公说:“两座大山这么高,你又年老体弱,怎么能把它们搬走呢?”

愚公笑着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以后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不停地挖下去,还怕挖不平吗?

天帝知道了愚公移山的事,很感动,就派了两个力大无穷的神仙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从此,这里的人们出门再也不用绕道了。

2. 愚公移山是几年级作文

北山有个愚公,年近九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每天出行都要绕路而行。有一天,他召集大家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搬走。妻子对愚公说你连一座小山都搬不动,能对太行王屋怎么样。还有挖下来的石块扔到哪儿。大家都说扔到渤海里。

有个叫智叟的人劝愚公说:”你连一根草都拔不动,即使拔得动,你死掉了怎么办?“”即使我死掉了还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再生儿子,祖祖辈辈一定能把山搬走。“

这事传到天帝耳中,把天帝感动了,他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大山搬走了。

愚公虽然笨,但他有永不放弃的信念,所以把天帝感动了。我们也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即使有困难,只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再困难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

3. 愚公移山文言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谢谢采纳!)

4. 初中文言文《愚公移山》的翻译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四周各七百里,有七八万尺高,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靠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凿石挖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刚刚换牙,也蹦蹦跳跳前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湾上一位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铲平,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聪明的老头没有话来回答。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不停地干下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5. 愚公移山文言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2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

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不能铲平,能把大行、王屋怎样呢?再说把石头和泥土往哪儿放呢?“大伙纷纷说:“把土石投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前来帮忙。

夏去冬来,才能往返一次。 3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大山的土石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4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挖山不止,就把这件事禀报天帝。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交通了。

6. 《愚公移山》文言文应该怎么扩写

中国有一个很古老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在北方有两座大山,一座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在这两座山的北面住着一些农户,其中一户人家的主人名叫愚公,他已经年近90岁了愚公全家总共有20多口人,除愚公和他的老伴外,其余都是他们的儿子、孙子、重孙子们。和其他农户一样,愚公一家人要到大山南边去种庄稼,去挑水,去走亲戚,就必须绕过这两座大山,那可得多走多少路,多花多少时间呀!终于有一天,愚公下定决心,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挖掉,搬走家门口的障碍,开出一条直通南边的阳光大道!愚公知道自己这个主意简直是梦想,但他要说服全家每一个人,发动大家一起努力,使梦想成真。

愚公召集老老小小家庭成员,开了一个讨论会。没等他把想法说完,年轻的年幼的儿孙们个个摩拳擦掌,齐声赞同。

有的说:“把山搬走,咱们再也不要绕这麽大的弯子啦!”有的说:“这不光是咱家子孙的事,也是住在北山的乡亲们的愿望呀!’愚公看着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感受到全家洋溢着向大自然挑战的壮志豪情,心里乐滋滋的:“既然大家都有这个心愿,也有这个决心,那咱们就分头作准备,把锄头磨得锋利一些,铲子多备几把,还有箩筐、扁担,要多多准备,选一个吉日动工吧!’“慢!”愚公的老伴冷不丁的叫了一声。老婆婆一直坐在边上听着,眉头皱得紧紧的。

现在,大大小小一家人真要动手干了,她不得不把自己心里的顾虑说出来。愚公转过头看着她,众孩儿都闲了嘴,屋里刹时静了下来,静得几乎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

“老头儿,你的心比天还高,可是你的脊背都已弯曲了,你不想想,你挖得下多少石头,再说挖下的山石、泥土又丢在哪儿去呀!”愚公笑呵呵的说:“瞧你,想得还挺仔细呢!别担心,我早想好了,挖下的山石、泥土可以挑到渤海去,那海可深哩,别说太行山、王屋两座山,就是再有几座山,也填不满大海呀!至于我,大的山石挖不动,小的还可挖些嘛,多一个人,多一双手,一天挖一点,十天挖一块,连你这老太婆也能帮着送送箩筐呀!”一群小孙儿七嘴八舌的嚷嚷:“我们也能递箩筐!”“我们可以给大人送饭、送茶水!”大伙听了哈哈大笑。愚公笑呵呵地说:“瞧,我们子子孙孙齐上阵,力量大着呢!”老伴听了笑眯眯的直点头。

众人都笑着拍起手来,那掌声仿佛是向大山吹响的号角!号角声传到了邻居耳中,众乡亲聚集到愚公家院子里,你一言我一语,有的持有怀疑,有的踊跃支持,最后,愚公挥手下令:明天动工!第二天,愚公带领全家老少几十口人扛着锄头、铁锹,挑着箩筐、畚箕,精神抖擞的上阵了。邻居们也都带着工具一起去挖山,原先担心的、害怕的人也加入了挖山的队伍。

这支挖山大军拉开了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向大自然挑战的帷幕。从此以后,天蒙蒙亮的时候,愚公就带领大家上工,有的挖土,有的装框,有的抬,有的挑,从山脚到渤海,一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愚公看了看智叟说:“我知道,靠我一个人是不顶用的。但我又知道, *** 不动了,我儿子还在干,到我儿子干不动的时候,我的孙子还会干下去,这样子子孙孙不停地干下去,直到胜利。

“ 智叟和愚公的对话,恰巧被一位天神听见,她看着地上一长溜挑土运石的队伍,赶紧去向玉皇大帝报告。玉帝被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立即命令夸娥氏的儿子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走。

夸娥是有两个儿子,长得比山高,力大无穷,接受了任务,当晚登上了云头,乘风飞往愚公家乡,一个背起太行山,一个背起王屋山,又呼呼的飞走了。第二天,朝霞映红了蓝天,愚公推开家门,发现门前一条金光大道,太行山、王屋山不见了,准备挖山的男女老幼一起拥上来,围着愚公唱呀、跳呀。

延展阅读:《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原文为: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44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河曲。

7. 谁给我初中文言文《愚公移山》的翻译

大概是这样吧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不能铲平,能把大行、王屋怎样呢?再说把石头和泥土往哪儿放呢?“大伙纷纷说:“把土石投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

谢谢,请采纳!

小学语文课本里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是几年级学的

是语文课本第三册的课文,应该是二年级下学期学的。
            30
愚公移山
  从前,有个老人叫愚公,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要绕很远很远的路,很不方便。
  愚公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儿孙们听了齐声叫好。
  他领着一家人挖土搬山。他们挖的挖,抬的抬,干得非常起劲。邻居们看见了,也都过来帮忙。一个才七岁的孩子,也蹦蹦跳跳地跑来了。
  智叟看见他们干得又苦又累,就对愚公说:“两座大山这么高,你又年老体弱,怎么能把它们搬走呢?”
  愚公笑着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以后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不停地挖下去,还怕挖不平吗?
  天帝知道了愚公移山的事,很感动,就派了两个力大无穷的神仙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从此,这里的人们出门再也不用绕道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书14课愚公移山的预习,本文分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事

你好!
《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描述了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愚公精神,课文分为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交代故事背景。第二段:愚公为改善交通条件,向家人提出移山的主张:,移山的艰难和众人的支持。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臾的错误观点。第四段:写愚公精神感动天帝,移山愿望实现。
祝你生活愉快!

愚公移山文言文什么时候学的

1. 愚公移山文言文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

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

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

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

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可否?

2. 小学语文课本里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是几年级学的

是语文课本第三册的课文,应该是二年级下学期学的。

30 愚公移山 从前,有个老人叫愚公,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

人们进进出出,要绕很远很远的路,很不方便。 愚公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

儿孙们听了齐声叫好。 他领着一家人挖土搬山。

他们挖的挖,抬的抬,干得非常起劲。邻居们看见了,也都过来帮忙。

一个才七岁的孩子,也蹦蹦跳跳地跑来了。 智叟看见他们干得又苦又累,就对愚公说:“两座大山这么高,你又年老体弱,怎么能把它们搬走呢?” 愚公笑着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以后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不停地挖下去,还怕挖不平吗? 天帝知道了愚公移山的事,很感动,就派了两个力大无穷的神仙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从此,这里的人们出门再也不用绕道了。

3. 愚公移山的文言文

《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4. 愚公移山文言文

xuanzi《列子·汤问》(战国 列御寇)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土山都削不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持着条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阻隔了。

5. 愚公移山 文言文

1.惩山北之塞的惩的意思_苦于

杂然相许的许 赞同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的荷 担负,挑起

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_没有,通“无”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啊!

2.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是无能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不同意。主要原因是愚公有着锲而不舍、排除万难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感动了天神。

3.流行歌曲《愚公移山》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现在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前无古人,在毫无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积极探索,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一定成就,这是新时代的愚公开路精神。

6. 愚公移山文言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尺。

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7. 愚公移山(古文)解释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8. 求《劝学》和《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译文/苏教版

《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

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住在大山的对面.由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感到很苦恼,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 (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搁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动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无话可说.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9.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扩展资料:

白话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