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施公案是什么施公叫什么
施公案》又名《五女七贞》,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施世纶(1659年-1722年7月3日),字文贤,号浔江,是清代著名的清官。福建晋江县衙口乡(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后被编入清朝八旗汉军镶黄旗,为中国清朝官员,施琅之子。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民间有一部流传很广的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就是关于他的传说。
黄天霸是那个评书里的人物
《施公案》。
黄天霸,小说中的人物,《施公案》里的主角,京剧《连环套》、《恶虎村》,电视剧《怪侠欧阳德》等中均有此人。
绿林人物黄天霸是金镖黄三太之子,黄三太是南七北六十三省的总镖头,在绿林很有名,曾经救过康熙皇帝,被御赐过黄马褂。
黄天霸,因凶僧九黄、七珠为施世伦所杀,怒而刺杀施世伦,刺杀未成, 反为施世伦所获。黄天霸在历史不仅实有其人,而且确实因为效忠满清朝廷,并立有功勋,被康熙御赐皇马褂,官居正二品,并加入八旗成为旗人。
雍正即位后,调任清东陵为马兰官总兵,后代成为护陵旗人,而且,子孙多人成为满清正二品高官,如今子孙众多,多在遵化。
扩展资料:
人物出处: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
《施公案》其故事先以说唱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后经文人敷演为小说。最早可见的书面形式为嘉庆三年(1798年)的97回本,自成书以来,后人一续再续,竟至十续,到光绪年间终于成为120万字,528回的巨著。
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
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天霸
新施公案剧情介绍
《新施公案》分为三个小故事:一,十三阿哥出游被鳌拜的遗腹子给绑架,然后斗智斗勇就出阿哥;二,一个几十年前的大盗抢了一批官银后埋在了一个地方,后来去取发现已经有人住了,然后就想赶走他们从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最后大盗被抓官银追回;三,一个格格想嫁给一个王爷,但是王爷有喜欢一个丫鬟,而且狗血的是王爷和丫鬟的身份被掉包了,然后一系列事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整个故事穿插了一个师爷就是赵擎天之前是个通缉犯,但是是被冤枉的,后来就做了施工的师爷帮助他,武艺高强能飞能打的,最后皇帝开恩,皆大欢喜~~就是这样了
“施公案”是什么“施公”叫什么
简介施公案:
施公5年后转任扬州知府,在师爷白杨、发妻表妹柳青衣、捕头杜康和捕快丁忠、丁孝等忠勇、机智之士的协助下,寻获离奇失踪的十三皇子胤祥,揭露并挫败了鳌拜之后德南等人的阴谋,并与胤祥结下不解之缘。随后,施公又连破郡王尔齐身世引发的连环血案以及理郡王府强夺“风水宝地“致死的人命案。施公原名施世纶
出处:
《施公案》又名《五女七贞》,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仕伦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
创作过程:
《施公案》其故事先以说唱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后经文人敷演为小说。最早可见的书面形式为嘉庆三年(1798年)的97回本,自成书以来,后人一续再续,竟至十续,到光绪年间终于成为120万字,528回的巨著。
历史上姓施的名人和简介
施之常
春秋时鲁国人,为孔门弟子。
秦汉以后,头一个在历史上崭露头角的是施雠。他是汉武帝独尊儒家之后,专治群经的学者,曾经与诸儒杂论五经的同异于石渠阁,雄辩滔滔,一时名气大噪。
施全
是一位忠义凛然的烈士。南宋的秦桧,是连自己的子孙都唾弃的大奸臣,他以毒计害死岳飞以后,当时的老百姓都悲愤填膺,施全就在此时挺身而出为国除害。他挟着尖刀,毫无畏惧地刺杀秦桧,他的壮志虽然不幸未酬,可是他的英烈事迹,却几乎跟当年的荆轲刺秦王一样,已经永垂不朽。
施琅
字尊侯,号琢公,清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降清后,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卒谥襄壮。
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出自何处,是何意拜托各位大神
1,“人不辞路,虎不辞山。”指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辞”意为离开,意思是虎离不开山林,人离不开谋求生活的道路。也可以说人都得有依靠别人的时候。
2,出处:清·无名氏《施公案》第一百六回:“常言:‘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将来众位总有到茂州去的。”
张孟良《儿女风尘记》第三部七:“都是乡里乡亲。人不辞路,虎不辞山。谁还能背着房子逃难?”
3,“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后人也引申意思为人难免出门在外,总需得到别人帮助。人总要走路,就像老虎离不开山林。出门在外,尽可能帮助别人。
扩展资料
每个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理解。
人不辞路,虎不辞山。”这里“辞”的意思跟“不辞辛苦”中的辞差不多。人不辞路有人也理解为,人生路漫长,人也不害怕,因为人有双脚,脚踏实地,可以走很远的路;虎不辞山是说山再大、再高,虎也不担心,因为虎是森林之王。延伸的含义就说: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只要你有应付的办法、本领,就不会担心、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