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十三陵考古死了多少人

北京十三陵考古死了多少人(明十三陵灵异事件之谜,挖掘陵墓的人无一幸免(棺椁诅咒人命))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7 05:30:54 浏览6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明十三陵灵异事件之谜,挖掘陵墓的人无一幸免(棺椁诅咒人命)

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历朝历代,一共诞生了几百位皇帝,在皇帝死后通常要寻找一个风水宝地来厚葬。例如明朝时期就选在北京昌平燕山脚下,一共埋葬13位皇帝,这就是明十三陵。据说这座浩大陵墓总会发生一些怪异事件,下面我就来揭露一下十三陵灵异事件。

1、定陵事件 ,1955年12月时候,我国对长陵进行实地挖掘。在挖掘进行了三天之后发生了许多奇异事件,在附近的村庄一直雨水不断,村里的女性都发疯了,行为异常令人瞠目结舌。于是村民们都纷纷请愿停止挖掘定陵,无奈之下考古学家们又将挖掘对象转为定陵。

在挖到定陵地宫的时候,突然惊现了这样的怪事。只见天空瞬间电闪雷鸣,一个守陵石兽被一道闪电劈成一半,同时还劈死了两个守陵人。在挖掘过后,附近的村民在陵墓近处拾得了一些木材,准备将其打造棺椁自用。而然意想不到的是,这户村民在打造完后就死去了,至于死因无从得知。还有一家也是捡了一些木材来打造棺木,结果家中四个人也是一一死去。后来人们纷纷传言:这种东西是皇帝死后用的,寻常百姓用就会命丧黄泉。

2、绣花鞋事件 ,如今的十三陵建设的雄伟壮观,白天热闹非凡。然而随着夜色降临,这里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在晚上的时候你处在陵中顿时会感到一阵阴森恐怖气氛。虽然大家对于鬼怪之说是存在得到,但是发生的事件却是令人费解。在当地有一个部队名为七中队,是专门负责这座陵墓的。据说在一天夜里的时候,一位新兵在放哨的时候突然看见在大殿广场上惊现一双绣花鞋,当时将他吓得半死。后来这双绣花鞋得到了证实,不是地宫中的鞋子而是工作人员遗落下来的。

明十三陵是我国一座大型皇帝陵墓,这里发生许多怪事,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是能深深感受到其中一丝丝恐怖氛围。作为地下陵墓还是不要去惊扰这些死去亡魂。


 


十三陵是那十三个埋的谁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西北约44公里处昌平区天寿山南麓,陵区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 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依次建成的是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十三陵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群,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山崇高正大,雄伟宽弘,主势强力。明末清出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
  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
  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为最著称。整个陵区原来四周都有陵墙,正门开在南端,蟒山、虎峪嵯峨两侧,好似一龙一虎踞守大门。从明永乐七年(1409年)修建长陵起到清顺治元年(1644年)修建思陵止,二百多年间都被定为禁地,驻有陵卫。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建筑,横恩殿亦称献殿、享殿,是长陵的主体建筑,是举行祭祖的重要场所。长陵被恩殿是我国最大的一座柄木殿堂。定陵是明神宗帝朱翊钧的陵寝,年号万历,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48年)。陵园规制仿照长陵。定陵地宫已于1956年至1958年被科学发掘,现已修建成定陵地下博物馆。昭陵在明十三陵中位居第九,昭陵的建筑有其独特的地方,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陵寝建筑。

十三陵埋葬的都有谁

十三陵埋葬的人分别是:

1、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

2、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

3、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 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4、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5、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

6、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7、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8、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

9、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10、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11、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12、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13、明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扩展资料:

名称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

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神路是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的。

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

碑东侧是清廷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的原因。 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其顶部均蹲有一只异兽,名为望天犭孔。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庄重浑厚。在碑亭东侧,原建有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已无存。

石雕群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古代陵园中罕见的。 

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诚。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

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修建十三陵的工匠们最后真的都被处死了吗

给皇帝修建皇陵,这真的是一件十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对于古代人的思维来说,人死后就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皇帝之所以把皇陵修筑的那么精美,就是觉得那是自己死了以后的地盘。

所以说你想想那些知道皇陵有多少密道,哪儿埋着什么宝藏,包括屋顶几根梁,墙上几块砖都知道的清清楚楚的能工巧匠来说,皇帝会轻轻松松的放过他们么?反正当时给秦始皇修建皇陵的那些工匠,到最后是被他都给埋了。

而且但凡是给皇帝设计皇陵的,绝对都是精通机关术或者是建筑构架的,有能力的人,所以说他们头脑都是很厉害的。

但是你想想他实际上修建皇陵的人得有多少呀,明十三陵整个修建期间,少说也得有个几十万人吧。要是修一次就全杀光,修一次就全杀光,那我觉得早就没有人会去给皇帝修皇陵了。

而且你想想修建皇陵这件事情可是十分严肃的,肯定是很多人都会知道的呀。那你这样一次性杀这么多人,说不定早有人揭竿起义了。

这样看,就算要杀的话,也应该是把那些知情人士,也就是说核心的工匠给杀了。但是这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工匠肯定都是头脑挺清楚的人,所以说会不会给自己留下密道,然后偷偷跑出来那就不一定。

明十三陵修筑的时间前前后后贯穿整个明朝,要是把这些工匠真的全都给杀死了,那这个国家怕是要乱套了。

明十三陵埋葬了哪些人

明十三陵埋葬了哪些人

  明十三陵埋葬了哪些人,根据不完全统计,从古至今留下了皇上陵寝数以千计,但是留存至今的皇陵屈指可数,其中储存最为完整、面积最为庞大的莫过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以下分享明十三陵埋葬了哪些人?

  明十三陵埋葬了哪些人1

  在十三陵中依次葬有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毅宗十三位皇帝。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

   明十三陵的概况

  明朝从朱元璋建立之后,总共经历过15个皇帝,可是因为当年朱元璋建都南京,所以朱元璋去世之后葬在南京而不是北京,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的孝陵也是目前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了。

  从明朝开始,经历了满清以及混乱的民国时期,时至今日,孝陵已经完好保存了六百多年,依旧没有出现任何盗墓现象,足以见得孝陵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重要的。

  朱元璋本身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可惜朱标因病去世,所以朱元璋为了继续保持已经形成的势力局面,就立了朱标长子朱允炆为太子,经过朱元璋的一番铺路之后,朱允炆终于在朱元璋去世后顺利登基成为皇帝,可惜朱允炆听信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大力削藩,彻底引起藩王不满,朱棣在绝境中奋起反抗发动靖难之役,靠着自身实力以及运气,朱棣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朱允炆则在一场大火中销声匿迹,没有任何皇陵。

  朱棣登基后,将明朝的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从此以后紫禁城就出现了,在后来的明朝以及清朝几百年历史中,北京都是都城,再也没有改变过。也就是在朱棣当皇帝期间,开始寻找风水宝地当皇陵,在仔细寻找之后,终于找到天寿山这个风水宝地,因此朱棣最终就埋葬在这里,从朱棣之后的皇帝,都埋葬在天寿山。

  明十三陵占地面积120多平方公里,总共埋葬了13位皇帝,包括仅仅当了十个月皇帝就去世的胖子皇帝朱高炽,以及朱棣“好圣孙”朱瞻基,还有被瓦剌俘虏的皇帝朱祁镇。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弟弟朱祁钰也当了几年皇帝,按照这样的真实情况来看,明朝应该有16位皇帝,可是因为朱祁镇后来又通过夺门之变重新成为皇帝,在第二次当皇帝后,朱祁镇取消了朱祁钰的皇帝头衔,将其按照亲王标准下葬,因此朱祁钰并没有埋葬在明十三陵当中。

  朱祁镇之后埋入明十三陵的就是他的儿子朱见深,再之后是朱祐樘,由于朱祐樘只有一个儿子,所以朱祐樘只能将皇位传给朱厚照,这是导致朱厚照比较贪玩任性的本质原因,从小就娇生惯养,长大后也没有任何束缚,换成谁想必都会迷失自我的。

  朱厚照最终因病去世,去世时也没有儿子,在杨廷和以及张太后的张罗下,按照朱元璋当年立下的祖制选择了朱祐樘弟弟朱祐杬的独子朱厚熜成为皇帝,史称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应该算是明朝最后一个比较长寿的皇帝了。

  嘉靖去世之后,将皇位传给儿子朱载坖,此人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高,毕竟在嘉靖活着的时候,朱载坖就深受内阁首辅严嵩儿子严世藩的欺负,幸亏有陆炳从中调和才保证了他的安全,结果在登基之后,朱载坖首先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收拾严嵩,随后将已经去世的陆炳牵连进去,没收了陆家所有财产,很是让人无语。

  明朝后期的四位皇帝能力都比较一般,从我们熟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始,明朝的灭亡迹象就已经十分明显了,经过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治理之后,明朝变得更加混乱,等到其儿子朱常洛登基之际,明朝已经一片狼藉。

  奈何朱常洛并非雄才大略之人,没有力挽狂澜改变明朝局势就匆匆去世了,他去世之后,朱由校继位成为皇帝,史称天启皇帝,到了朱由校当皇帝时,明朝早已内忧外患,内部的东林党以及阉党相互争利,将国家利益置之不理,外部有努尔哈赤等人虎视眈眈,可以说当时明朝的局势相当危险。

  结果朱由校沉迷于木工,无心处理朝政,将大权交给魏忠贤,自己去世后,没有办法只能将皇位传给弟弟朱由检,崇祯皇帝是一个有力挽狂澜之决心的人,登基之后特别勤劳,很快就杀了魏忠贤等人,想要通过集中皇权以整顿明朝局势。

  奈何崇祯皇帝能力一般还刚愎自用,硬是将明朝后期稍微有点能力的大臣都杀完了,等到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所有东林党成员都已经逃之夭夭,留在崇祯身边的只有一个太监。

  面对曾经大明朝的绝境,东林党不愿意拿出一分钱,等到看见李自成磨刀霍霍之际,他们立即缴械投降,将自己财产双手奉上,刘宗敏对东林党成员的财产没收统计之后,发现共计7000多万两,如此巨款,当年只要拿出十分之一,明朝就不至于那么早灭亡,实在可悲可叹。

  明十三陵埋葬了哪些人2

   明朝北京的皇陵

  元朝末年各地纷争不断,朱元璋加入起义军之后,南征北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后来更是将其他的起义势力一一收服,最终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明朝的皇陵位于天寿山,占地达上千公里,安葬了明朝13位皇帝,从永乐七年开始修建,崇祯自缢虽然明朝灭亡,但是他也被安葬入其中。

  在这座皇陵中一共安葬了十三位皇帝,除此外还有妃嫔以及太子的坟墓,但是这里却少了三位皇帝。这三位就是明太祖、建文帝,以及明代宗。他们之所以没有进入北京的明朝皇陵,原因也各有不同。

  朱元璋建立政权之后,也开始挑选自己的陵墓,起先他想把陵墓位置选在自己的老家,安徽凤阳。甚至在当时已经派人前去修建陵墓了。朱元璋在四处征战的时候,身边有一批武将跟随,这些人有很多都是他的老乡,出自淮西地区。

  朱元璋在做了皇帝之后,对于这些老乡也是大肆封赏,他们手中也掌握了巨大的权力。后来朱元璋考虑到如果将陵墓修建在老家凤阳,那么淮西集团的势力必将进一步扩大,最终他选择将陵墓设置在了南京的中山,也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明孝陵。

  他之所以没有进入明十三陵,一方面是在他去世的时候明十三陵还没有正式出现,而朱棣在登基之后为什么没有将他的陵墓迁入十三陵?一方面是朝臣们的反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朱棣得位不正,从自己的侄儿手中夺走了皇位。

  如果和父亲在地下相见,必然也要受到朱元璋的斥责,所以朱棣并没有想过要把父亲的皇陵迁到北京地区。

  《明史》:“帝生颍慧好学,性至孝。”

   建文帝不知所踪

  朱元璋建立王朝之后就确定了太子人选,但是这位太子英年早逝。无奈之下,朱元璋又立下了皇太孙,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在去世之后将皇位交给了建文帝。但是没多久朱棣发动靖难,杀入南京。宫中发生大火,有记载称朱棣在火堆中找到了他的尸体,停留8天之后将其安葬。

  但也有说法认为他趁乱逃走,然后逃入民间,不知所踪,此后据说还曾流落在四川,云南等地,而且乔装打扮成为僧人,但这些都只是传言。建文帝无论是生是死,他都没有进入明十三陵。最终也没有进入皇陵安葬。连皇帝的封号也被剥夺了。后来到了正德,万历年间,朝中臣子有人请求皇帝恢复建文帝的封号,但是都没能被同意。

   明代宗被葬于西山

  这位皇帝也是非常有戏剧性的,他原本是英宗皇帝的弟弟,并没有继承皇位,他的母亲只是一位小小的婢女,后来偶遇了宣宗皇帝,生下了明代宗。明英宗即位之后,明代宗朱祁钰被封为王,也拥有了自己的王府,虽然先帝只有两个儿子,但是此时的明代宗并没有争夺皇位的心思。

  明英宗也就是朱祁镇,公元一四四九年,在宦官的吹捧之下,御驾亲征,带领士兵出征瓦剌军。在他离开都城的时候,朝中官员纷纷前来劝阻,朱祁镇一意孤行,临行之前,将自己两岁的儿子立为了皇太子,另外还让自己的弟弟帮忙镇守都城。

  这次御驾亲征明英宗一败涂地,带来的将士死伤无数,他自己也被蒙古人抓走了。而在都城之中,太子年仅两岁,都城外还有瓦剌军队虎视眈眈,朝中甚至有官员上奏,希望能够迁都,放弃北京。在这一危急时刻,朱祁镇的弟弟在太后和朝臣的推举之下成为了新的皇帝。

  明代宗登基之后也打败了蒙古人,解决了明朝的.危机,稳定了国家政权。明代宗在位时知人善任政治清明,整个大明也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后来蒙古人竟然又将明英宗放了回来。明代宗不愿将皇位交出去,不仅如此他还废除了原本的太子,将自己的儿子册封为新的太子。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继承皇位。

  《明史》:“三月戊子,如天寿山,癸巳,还宫。”

  朱祁镇软禁在南宫之中长达7年。如果后来明英宗没有暗中联络曾经的臣子发起夺门之变夺回政权,估计他还将一直被关下去,朱祁镇重新登基之后废掉了自己的弟弟,让他重新做了王爷,也将他软禁起来。

  明代宗登基之后为自己修建的皇陵也被朱祁镇破坏,明代宗30岁离奇去世,得到了谥号戾,并且不能被葬入皇陵,而是以亲王的身份被安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给了200军户守护。直到他的侄子明宪宗继位,他才被再次恢复了皇帝之位,得到了追谥。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进入明十三陵。

  小结:没有被葬入明皇陵的几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明代宗最为悲惨,原本并没有抢夺皇位的心思,硬生生被推上了皇帝之位,对于国家治理也是兢兢业业,在位8年虽然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想要夺取权势,但是又顾念手足亲情。

  随着哥哥明英宗的回归,他的辛苦却只为别人做了嫁衣,30岁英年早逝,而且死因离奇,在史书上也没有详细记载,自己的皇陵被毁,被安葬在了西山,死后还得到了恶谥,对于一位皇帝来说,这样的遭遇绝对算得上是憋屈了。

  明十三陵埋葬了哪些人3

  明十三陵,作为明朝皇帝的集体墓地,除了朱元璋、朱允炆以及朱祁钰外,明朝的所有皇帝都葬于此,当然,这不算南明王朝的那些所谓的皇帝。朱元璋死时,明朝首都还是南京,朱棣迁都,但没有把朱元璋的坟墓迁到北京;朱允炆是因为朱棣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也未能进入明十三陵;朱祁钰是因为他哥哥朱祁镇不让他进入明十三陵,因此也未能进入明朝十三陵。

  除了以上三位皇帝外,明朝还有一个特殊的皇帝,那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他是在煤山上吊而死,此时李自成已经占领北京城,也就是说,明朝官员都忙着投降或者逃命了,根本没人在意吊在树上的朱由检,那么他是怎么被安葬在明十三陵呢?此时的朱由检就是烫手的“山芋“,谁还会去安葬他呢?

  无人问津朱由检的尸体,因此也让李自成见到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的尸体,并且见到了崇祯皇帝留下的血书。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从这份血书可以看出,崇祯皇帝选择自杀,为了是保全北京百姓,如果他逃走了,李自成会不会屠杀北京百姓不好说,但是战火肯定还会继续,崇祯想一生殉国,可以打消李自成顾虑,不再继续追杀。李自成被崇祯皇帝的遗言打动,或者是有心计的部下劝说李自成,可以利用崇祯尸体来做文章,厚葬崇祯,向天下显示他的仁慈,因此李自成决定将崇祯皇帝葬入明十三陵。

  一般皇帝生前已经为自己修好了墓穴,死后安葬就好了,崇祯皇帝呢?也许是没来得及为自己修墓穴,或许他也没有想到有今天,没有提前为自己墓穴做打算,因此决定安葬崇祯皇帝,必须先要找个地方安葬。找来找去,也只好是将崇祯葬在他妃子的墓里,地方找到了,但是李自成却不肯出钱安葬崇祯。

  确切的说,李自成根本没有顾上安排崇祯皇帝安葬事宜,他忙着与手下瓜分明朝天下这块大蛋糕,因此崇祯皇帝安葬之事推来推去就推到了昌平州吏目赵一桂这里。赵一桂也没钱,他向周围店铺筹集了233两银子安葬了崇祯,并且他把这笔银子用处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这样算是给崇祯皇帝最后的安息之处吧!

  当然,崇祯皇帝是被葬入了明十三陵,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当清军入关后,顺治皇帝福临认为崇祯皇帝是一位好皇帝,“卒至寇乱,身殉社稷“,顺治皇帝想借此大力宣传颂扬崇祯皇帝的功绩,让后人认为崇祯是一位有德君主。

  在我看来,清朝一直宣扬他们打下天下是“取之于贼(这个贼自然是李自成),而非取之于明“,宣扬崇祯皇帝的功绩,起到打压李自成的目的。于是在顺治十四年,修缮崇祯皇帝墓也被提上了议程,顺治皇帝下旨意给工部,下令修缮崇祯的思陵。

  顺治十六年,顺治皇帝祭扫明十三陵,他在崇祯皇帝墓前失声痛哭(当然这也是宣扬自己的仁义、慈善的需要),连呼“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并且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碑文,刻于碑亭之后。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死于江山社稷,也许是种命运。

  崇祯皇帝与明朝很多皇帝比起来,他属于好皇帝,危难之间,登基除掉魏忠贤,奈何明朝已经腐朽不堪,他的能力不足以挽救危亡的明朝,但他死后进入明十三陵,也对得起明朝的列祖列宗了。崇祯皇帝也算幸运,最后还能下葬明十三陵,结束是悲剧的,但也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结局。

明十三陵里埋得都是什么人

长陵:明成祖,皇后徐氏,殉葬嫔妃16人(一说30人)。
献陵:明仁宗,皇后张氏,殉葬嫔妃5人。
景陵:明宣宗,皇后孙氏,殉葬嫔妃10人。
裕陵:明英宗,皇后钱氏,明宪宗生母周氏。
茂陵:明宪宗,皇后王氏,明孝宗生母纪氏,明世宗祖母邵氏。
泰陵:明孝宗,皇后张氏。
康陵:明武宗,皇后夏氏。
永陵:明世宗,皇后陈氏,继任皇后方氏,明穆宗生母杜氏。
昭陵:明穆宗,皇后李氏,继任皇后陈氏,明神宗生母李氏。
定陵:明神宗,皇后王氏,明光宗生母王氏。
庆陵:明光宗,皇后郭氏,明熹宗生母王氏,明思宗生母刘氏。
德陵:明熹宗,皇后张氏。
思陵:明思宗,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
东井:明成祖贵妃王氏。
西井:明成祖贤妃喻氏。
万贵妃坟:明宪宗贵妃万氏。
悼陵(大宫):明世宗贵妃沈氏、卢氏、文氏。
小宫:明世宗贵妃阎氏、王氏、马氏、杨氏,哀冲太子、庄敬太子。
贤妃坟:明世宗贤妃郑氏、周氏。
郑贵妃墓:明神宗贵妃郑氏、李氏,妃李氏、周氏。
王承恩墓:明思宗太监王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