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词类活用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词类活用(求游褒禅山记总结 ①词类活用②通假字③古今异义④特殊句式(带翻译) 急 谢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6 21:16:11 浏览4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求游褒禅山记总结 ①词类活用②通假字③古今异义④特殊句式(带翻译) 急 谢谢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名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4.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7.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9.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14.往往有得。( 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三、特殊句式
  1、文言固定句式:
  (1).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的人。)
  (2).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3).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2、省略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3、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此余之所得也
  (4).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5)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4、倒装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四、一词多义:
  1.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 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7. 观
  (1)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欣赏)
  (2)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五、古今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 古义:“悲”,感叹 今义:悲伤。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 古义:“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今义:表提及。

六国论的词类活用

义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
牧连却之 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译为打退。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名为动。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为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月:每天 、每月。名作状。
以地事秦 事:侍奉。名词作动词。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底。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 完:完好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理:名作状,按理来说。
始速祸焉 速:形容词作动词,招致。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翻译

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至于应该是当做两个词来解释,至是到的意思,于是一个助词.

理固宜然的理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什么

1、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2、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翻译是什么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翻译是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出处:宋代苏洵《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译文: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得很正确。

《六国论》赏析

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

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

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词类活用

C 试题分析:C项,③⑤⑥有相同的词类活用,均有名词用作动词。③礼:礼待,礼遇;⑤歌:唱歌;弦:拉弦;⑥义:坚持正义。①有动词用作名词,颠覆:颠覆的地步;②有意动用法,哀:以之为哀;鉴:以之为鉴。④有名词作状语,日:每日;月:每月。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的意思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应该是这样。(至于,到了,到达;颠覆:覆灭,指国家灭亡;理,道理;固,本来;宜,应该;然,这样。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六国覆灭是理所当然的。)

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词类活用
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A ) 2.吾从而师之(B )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 )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 )
5.而耻学于师(B )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 )
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 )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函 )
3.沛公欲王关中(王 )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 )
三、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B )。
1.函梁君臣之首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沛公军霸上 5.火尚足以明也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1、2、4、6、8 B.1、3、4、6、10 C.2、4、5、6、8 D.5、6、8、9、10
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是(4、7),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2、3)
1.常以身翼蔽沛公 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既来之,则安之 4.外连衡而斗诸侯
5.渔人甚异之 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D)。
1.大石倒立千尺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
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
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8.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0.天下云集响应
A.1、3、5、7、9、10 B.l、2、3、5、8、10 C.1、2、4、5、8、10 D.2、4、6、8、9、10
七、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C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卒廷见相如
八、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九、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几句的一项是(A)(C):
1.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吾师道也
十、以下句子中不含意动的一项是(C )。
A.渔人甚异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十一、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动)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大:形作名)
3.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流:动作名)
4.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貌:名作状)
5.则思知止以安人(安:使动)
6. 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名作动)
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动)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善:形作名)
9.乐盘游(乐:意动)
10.宏兹九德(宏:使动)
1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
12.雄州雾列,俊彩星驰(雾、星:名作状)
13.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作名)
14.而耻学于师(耻:意动)
1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意动)
16.小学而大遗(小、大:形作名)
17.六王毕,四海一(一:名作动)
1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空:形作名)
19.朝歌夜弦(朝、夜:名作状)
2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作名)
2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名作动)
2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鉴:意动)
十二、选出语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
例句:不耻相师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十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名作状 )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名作动)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使动) 4.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使削弱 )(使动)
十四、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比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 )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5.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路而胜之之势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7.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A.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B.5、7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C.1、5、7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D.3、4、6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十五、下列句中加点词全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B )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驼业种树 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8.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9.君将哀而生之乎 10.春风又绿江南岸
A.1、3、5、6、8、10 B.1、2、4、7、9、10
C.2、3、4、7、8、10 D.2、4、5、7、9、10
十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
A.后秦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十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按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①孔子师郯子 ②襟三江而带五湖 ③吾得兄事之 ④朝歌夜弦
⑤目吴会于云间 ⑥择善而从之 ⑦俊采星驰 ⑧燕赵之收藏
A、③④⑤/①②⑦/⑥/⑧ B、③⑤⑦⑧/①②④/⑥
C、③⑦/④⑤/①②/⑥/⑧ D、③④/⑤⑥⑦/①②/⑧
十八、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B )
A.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B.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十九、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不同的一句是(A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二十、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1)彼童子之师 (2)不耻相师
B、(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1)圣益圣,愚益愚 (2)圣人之所以为圣
高中学习网 www.90house.cn 原文链接:http://www.90house.cn/gaozhongwenyanwen/1278.html

文言文<<游包禅山记>>里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
  (一)虚词“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才
  (二)实词“道”
  1、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
  (三)实词“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四)实词“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五)实词“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六)虚词“其”
  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指示代词,译作“这”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
  2、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是之谓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3、固定用法“何其” ,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衰落啊!)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 “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 “(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 “以事”表示“把事情……”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
  全面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