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季兰的八至诗

李季兰的八至诗(女冠能题八至诗,彩笺当寄万里桥)描写古代哪位美女)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6 20:44:24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女冠能题八至诗,彩笺当寄万里桥)描写古代哪位美女

第一句是李季兰,为唐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名冶。受唐代思想开放之风的影响,道观中也并非清静之地,许多才貌出众的女冠,虽以修行为名,但在道观中自由交际,成为一种“交际花“似的人物,李季兰就属于这一类的女冠。
第二句是薛涛(约768~832年),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
望采纳!!!

悦诗风吟-八至

八至

李冶 〔唐代〕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大意:
      最近的和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的和最浅的是清溪。最高和最明亮的是日月,最亲近和最疏远的是夫妻。 小注至:最。八至:此以诗中有八个“至”字为题。东西:指东、西两个方向。疏:生疏,关系远,不亲近。
创作背景:  
      此诗充满人生感悟,当为李冶(李季兰)成年之后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冶成年以后成为女道士,与男士们有些交往。据说后来恋上一个僧人,有感而作此诗。
      从内容上说,全诗四句,说的都是浅显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辩证法,富有哲理意味。首句“至近至远东西”,写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道理。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所以“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至近”之谓也。“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一目了然方能看到水底,“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至高至明日月”,是旁观者清,站得高望得自然就远看得自然明朗。
      从结构上说,前三句虽属三个范畴,而它们偏于物理的辩证法,只是个过场,层云叠嶂,前三句过后,才显出最后一句峰峦。唯有末句专指人情言之,是全诗结穴所在。因为夫妻是没有血缘的亲人,在一起就是一个人,分开则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妙在饶有哲理和兴义,则末句之妙,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感悟:
        以人的空间需求来划分亲疏关系,而“夫妻关系”是属于“密切空间”的,特别是谈情说爱之际。从肉体和利益关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离最近的,因此的确是“至亲”莫若夫妻。然而世间的事情往往是复杂的,伉俪情深固然有之,貌合神离而同床异梦者也大有人在。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夫妻间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不相爱的夫妻的心理距离又是最难以弥合的。
      爱情很微妙,一次回眸,一次对视,便让人梦牵魂萦。然而爱情是“虚无”,婚姻是“现实”。爱情和婚姻或许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擦亮眼睛,切忌坠入爱河,头脑发热,撞得个头破血流,伤得个遍体鳞伤。“至亲至疏夫妻”这话满是饱经人事的感觉,比一般的情诗情词要深刻得多,可算是情爱中的至理名言,纵使隔了千年,也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当中爱恨微妙,感慨良多,寻常年轻小姑娘是言之不出的,必得要曾经沧海,才能指点归帆。 或许正是看透了这些,李冶才宁愿放纵情怀。

谈李冶“至亲至疏夫妻”

“至亲至疏夫妻”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冶的《八至》。我想等我再吃多几年米饭,一定对这首诗有更多的感受,就如我读《红楼梦》一样,但我还是挺喜欢的,就姑且谈一谈吧。
《八至》这首诗是这样说的: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现在百度上讲一首诗,总要说这首诗第一句写了什么,第二句写了什么,写的每个意象又指什么,什么是实的,什么又是虚的,偏偏最重要的诗境诗意诗人之心,就成了一句话背诵了事。

《八至》这首诗明白如话,其实是不用怎么解释的。

东、西两个方位相对,两个物体只要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所以“东西”“东西”,说近则近,说远则远。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水至清,看起来浅,倒映了天上云鸟星月,不下水探一探深浅,也莫测浅深。

日月当然是高的了,红日当空,朗月高悬,自然也是明的了。因此有了此诗前三句: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到这里,“月”已属仄声,就差一句来平了它,谁料想是“至亲至疏夫妻”。

想来寻常小姑娘想说出这个道理,也说不出来,起码我是说不出来,所以我也拜服李冶这句诗。李冶又名李季兰,是唐朝著名的女道士,在安意如的书中对她即有介绍。这是个有才华又有豪情的女道士,不仅貌美,而且能弹琴作诗,和当时的名士多有来往。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开放,公主皇帝都随性了,也就管不住一个女道士了。若没有这层经历,估计李冶也写不出这样的诗句。

李冶有个蔷薇诗谶的故事。据说她六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咏蔷薇诗,这样说的: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

鞞。

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

她的父亲闻此诗即言:“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因为“架却”谐音“嫁却”,就想着这女孩子如此聪明,长大后只怕是个不检点的妇人。

说实话我是很难理解为什么她的父亲会这样认为呢?是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吗?为什么聪明会被认为不检点呢?我觉得这个故事不真,而且才六岁,就可作此诗,若是真的,那就太天才了。但反正最后李冶就是被送去道观了。

再读一次“至亲至疏夫妻”,是深深的感慨。莫说有没有见过相濡以沫的夫妻,就是现在的名人夫妇,我们一边看着他们恩爱,一边看着他们离散。随意打开一个娱乐新闻网页,每天都有人结婚,每天都有人离婚。退一层,只是情侣关系,尚有太多海誓山盟,又有太多分崩离析。

一边是情深意重,一边是反目成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际遇,实在是太微妙了。一代才女李冶,她在写下“至亲至疏夫妻”这句时,心中想的又是什么呢?

李治的诗《八至》是什么意思

【译文】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与西,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
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亲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全诗】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解析】

1、一个“至“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

2、从内容上说,全诗四句,说的都是浅显而至真的道理,具有深刻的辩证法,富有哲理意味。从结构上说,作者设置了层云叠嶂,前三句只是个过场,主要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3、这首诗和一般讲究起承转合的诗不同,这诗语言淡致,平白如话,但平中见奇绝。“至亲至疏夫妻“这话满是饱经人事的感觉,比一般的情诗情词要深刻得多,可算是情爱中的至理名言。夫妻间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这当中爱恨微妙,感慨良多,寻常年轻小姑娘想说也说不出来,必得要曾经沧海,才能指点归帆。 或许正是看透了这些,李冶才宁愿放纵情怀。因此,即使隔了千年,也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创作背景】

此诗充满人生感悟,当为李冶(李季兰)成年之后的作品。李冶成年以后成为女道士,与男士们有些交往。据说后来恋上一个僧人,有感而作此诗。

唐代李季兰《八至》何解

《八至》---唐代女诗人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首六言绝句的重字诗,言简意赅,有比兴,有哲理,特别是全诗的警句“至亲至疏夫妻”,无疑是对封建社会不平等、不和谐的夫妻关系的批判。前人评之为“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又说:“六字出自男人之口,则为薄幸无情,出自妇人之口,则为防微虑患,大抵从老成历练中来,可谓惕然戒惧”,确是精确中肯。
水墨动画《八至》融合了中国传统水墨画、隶书和传统民族器乐等多种艺术手法,再现了“游鱼戏水、游子思归、溪畔少妇、凤钗妆台、春燕孤灯”等醉人意境,用“日月”“清溪”“东西”“夫妻”八个字,诠释了古人对于夫妻之情的美好向往。
水墨动画顾名思义,既要有质感真实的泼墨写意画面,又要有流畅细腻的动态。动起来的水墨画《八至》,将中国古典艺术所独有的灵动、秀丽、淡雅、深邃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