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成

为什么李秀成没有被凌迟?李秀成的身世是怎样的他有兄弟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6 03:27:00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李秀成没有被凌迟

说到凌迟处死这样的刑罚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的清楚的,简直就是可怕到极致,残忍到变态啊,所以能不凌迟处死当然就是不凌迟处死了,但是如果要让你受到这样的处罚,那么你会发现就跑不了啊,但是历史上有一位这样的人叫李秀成,他是太平天国的将领,但是最后还是被曾国藩给打败了,本来他是要被凌迟处死的,但是最后却躲过这一劫,换成了砍头,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揭秘看看吧!

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22日,李秀成在方山被俘。6天后,曾国藩自安庆坐小火轮来到天京。当晚7时许,他提审了李秀成。因为事务繁忙,兼之还没有吃晚饭,曾国藩匆匆询问数语,便命人把李秀成押了下去。

这种审问如蜻蜓点水,显而易见是问不出什么的。于是,曾国藩命李秀成写一份详细的自述。对于曾国藩来说,他是把李秀成当作太平天国活体《十万个为什么》了。所以,曾国藩开了一个单子,重点问了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

然而,看罢这份问卷,不知是否有人会感到奇怪?按说,幼天王的下落不是时下最要紧的问题吗?然而,曾国藩首先问的却是一个死去多年的人物,秦日纲。有关秦日纲的问题还十分八卦,曾国藩关心的是秦日纲是否姓孙。秦日纲姓不姓孙能抓住幼天王?接下来,曾国藩又信马由缰问了几个死去的,却在早年与自己打过交道的对手,才终于回到现实,问到了幼天王的下落。

从这份问卷探究曾国藩的心理,不难看出他的老年人心态。只有老人才会沉湎于过往。所以说,外号“剃头”的曾国藩陷入了回忆,内心深处其实是柔软的。这是他没有对李秀成使用凌迟之刑的基础。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看李秀成。

其实,比较一下李秀成和曾国藩如何面对危难,就会发现二人真不啻天渊之别。

众所周知,曾国藩的人生共遭遇过三大危难:一为靖港,二为湖口,三为祁门。因为哪一次都与自杀联系在一起。当然,他哪一次也没死成。

然而,我仔细盘点了一下,却发现曾国藩的三次危难还真没炒作的那么危急。

一、靖港

靖港战败,曾国藩忙不迭跳水,而此时的湘军主力由塔齐布率领,正与太平军在距离靖港不远的湘潭大战。还不知道鹿死谁手,就搞出这么一出自杀的大乌龙。曾国藩面对危难,心态还真是脆弱。

二、湖口

如果说靖港一跳是曾国藩初出茅庐,心态不平稳有情可原,我们再来看一看湖口一战。

曾国藩带领水陆大军兵进九江湖口,谁知,他的水师先是被分为了内江和外湖两半,后来座船又被太平军夜袭夺走。危急时刻,曾国藩当众嚷嚷着要跳水。从人急忙拦下,把他送入陆军罗泽南营中。在罗泽南面前,曾国藩又喊叫着要借一匹马,骑着马冲向太平军,杀身成仁。

曾国藩真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吗?那是远远谈不上。首先,在湖口一战中,太平军只打败了湘军水师,陆军并未受损。其次,太平军的确分割了湘军水师,也挫败了湘军水师,但要说消灭湘军水师,那是远远谈不上。后来,湘军水师就像一条被斩成两段的毒蛇,各自长出了头与尾。内湖水师和外江水师分别分别由彭玉麟和杨岳斌统领,混得风生水起。

作为千军万马的大帅,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军心士气,讲究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从晚清至今,很多人谈到曾国藩的黑点,都不免批评他有些虚伪。但这样一个虚伪的人,面对失败和挫折大呼小叫闹着自杀,而不是虚伪地故作镇静。那只有一个原因——曾国藩脆弱的内心是真的hold不住了。

行文至此,我摇头叹息,脆弱啊,脆弱,你的名字就叫做曾文正。

当然,在芸芸众生中,比曾国藩还脆弱的那是多的是,但身为大帅这么脆弱的,也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了。

三、祁门

最后,咱们再来看一看曾国藩的祁门危机。

说到太平天国史上的祁门,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联想到李秀成放过祁门不打,从此饶了曾国藩一条小命。尽管如此,曾国藩还是写下了遗书,准备坦然赴死。

其实,曾国藩身在祁门之时,共有刘官芳、李世贤、李秀成、黄文金(排名分先后)四路人马不同程度地逼近过祁门。李秀成可以放过曾国藩,难道其他人不约而同对文正公心存好感,因此放水吗?当然不是,根本原因是曾国藩以祁门为中心,在皖南战场上布下了由左宗棠、鲍超、张运兰等人统帅的两万人马,太平军打不下祁门而已。

我想说,有这么多人保护,写个p遗书作秀啊?

因此,碰到危机,曾国藩的解决方法无非一种:那就是大不了一死呗。哪怕作秀,也是作摆个好看的pose英勇自尽这种秀。然而,身为主帅碰到事儿就死,谁还继续干革命工作啊?

比较起来,李秀成的心态就强大的多。二破江南大营之前,天京城差点陷落,李秀成奇袭杭州,完成了起死回生的逆转。之后,他攻下苏杭,在中国最富庶之地建立的苏福省,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不久,李秀成把这一切输了个干干净净。在人生大起大落之后,李秀成回到天京,在马上就要兵败身死的绝境,照样该干嘛干嘛想着如何守城。即使兵败被俘,他也不是考虑怎么好看的去死,而是忙得不亦乐乎。李秀成趁着自己还活着,不顾胳膊上的伤痛,以每天几千字的速度赶写自述,企图劝服曾国藩跟自己一起举兵造反。

面对危机,曾国藩想到的是死,李秀成想到的却是如何化解。这种心态,是曾国藩不具备的。正是面对死亡时,李秀成的所作所为,最终赢得了敌人的尊敬。

赵烈文作为曾国藩的秘书,曾经记录下曾国藩对李秀成真实的态度,那就是“甚怜惜之。”不是一般的怜惜,而是“甚”。如果李秀成写自述只是为了求对方饶了自己一条小命,曾国藩会对他如此看待吗?

曾国藩从41岁开始平定太平天国,直至12年后的1864年,他已经是一位53岁的老人。我们知道,他还能再活8年。对于曾国藩来说,攻克天京是他人生事业的最高峰,却也是下降和衰退的开始。

其实,曾国藩到南京的第二天,就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透露,打算杀掉李秀成的。然而,此时此刻,眼前的李秀成对于曾国藩来说,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人,而是象征着他与之征战了12年的太平天国。

面对对手,曾国藩自然毫不留情,但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让自己的对手体面的离开这个尘世。毕竟,尊重对手,也等于尊重自己。

其实,晚清一直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并未经历后世革命的洗礼,李秀成是砍头还是凌迟并不值得上纲上线。只要曾国藩不造反,朝廷即使知道,也不会深究。

李秀成的身世是怎样的他有兄弟吗

李秀成出世后三五年,他的弟兄也出世了。李明成,之后依靠李秀成在太平天国的功劳和位置无功劳苦劳也封了个忠王宗、扬王,但出世时及其之后又叫什么,语焉不详,而“明成”的存在和排名显而易见是随李秀成姓名而成的。从李秀成本名“以文”,及其之后的“秀成”名字,质之李姓行第、辈份,再无别人排名,由此可见的确是本家余脉孤独,形影孑立。自只有一个弟兄李明成,从此无别人了。

据历史书记录,太平天国知名大将忠王李秀成是广西藤县人,生在1823年。1864年6月天京城破后被俘虏。于当时8月被清军大将曾国荃处决。他一辈子骁勇善战,爱民如子。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机,获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告捷’,等重要军队上的成功。殊不知,支柱起太平天国江山半壁的忠王李秀成实际上是海州人,他从小总是居住在铁牛镇里。

铁牛镇和沭阳县城的‘恒顺公皮货店’全是他运营的。年轻时,他就进入哥老会的青帮,在海州的辈份很高,深受拥护。在故乡李秀成曾是与沈万山并称的沭阳富豪程震泰家的座上客。海州地区的青帮头头马君甫和李秀成是挚友,也是因为他运营着皮货店和贩马买卖,所以而清居广西藤县。

参与了金田村太平天国起义,到1864年南京城破则是曾国荃与李秀成的共融和配合默契。是因为曾国荃久功南京不下,朝廷有心派李鸿章协攻。曾氏弟兄害怕揽工,更为急切攻进南京。

因此曾国荃乘李秀成的妻舅宋永棋入曾氏大营打探战情之时,要宋转达忠王,只要是交出南京,啥前提条件皆可商议,忠王知道后,顺势而为,觉得南京城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城里明显缺粮,倘若继续下去,军地必定殃及。

李秀成失败的原因

1862年,湘军吉字营在曾国荃的率领下,一路向天京进军,部队直取天京。天京外围相继失守。心急如焚的洪秀全国王迅速下令所有太平军加入卫景都,苏州忠君李秀成火速救援。天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当年5月底,湘军另一将军彭玉麟率湘军水师攻入金陵护城河入口,牢牢控制了长江水道这条生死大动脉。同时,曾国荃系配合雨花台地区。这样一来,整个天京城就完全处于项的直接威胁之下了。令洪秀全国王惊讶的是,湘军很快就攻下了天津。这位在天京休养了9年的国王彻底疯了,老巢危在旦夕。于是一天三封信拼命催促忠君李秀成从上海前线回援天京。李秀成见情况紧急,只得停止进攻上海,领兵回苏州,并迅速派部分兵力回回元天京,自己则留在苏州见机行事。

当李秀成率领的援军到达雨花台时,他们袭击了驻扎在雨花台的曾国荃。太平军利用湘军的特长挖地道,然后放置炸药,炸毁湘军城墙。太平军随后冲入湘军大营,双方肉搏,激战正酣。后来因为各路援军到来,天京的棉衣御寒紧缺,李秀成不得不下令撤退。

然后洪秀全命令他执行“北攻南”的战略,企图进攻清军后方,趁机消灭包围天京的清军,以解天京之围。结果一路向北进攻的安徽李秀成行军到六安时,突然接到洪秀全的紧急命令,赶回李救援。因为天京城聚宝门差点被项攻破,洪秀全吓得赶紧召回李秀成。这次北进的失败,使太平军损失了数万精锐,近十万人投降或被俘。最后守天京城的兵力不到三万,湘军增兵七万,天京城。

当时苏州失守,李秀成建议洪秀全离开京城对外开战。因为曾国荃率军像铁通一样围攻天京,城外到处都是壕沟和堡垒,城内粮草早已断绝,根本无法守住。于是李秀成建议不要进城,洪秀全断然拒绝,要反抗到底。他一直相信会有山有天帮他,所以不肯离开。

但是没多久他老人家就死了,去见上帝了。因为曾国荃的缘故,天津还在消防通道下面挖了一条隧道,然后放了3万斤炸药。一声巨响,天京失陷,和少爷洪天贵福一起逃出来的李秀成,因为把自己的好马送给了幼王而被俘,最后被清军处死。

当时李秀成号称60万大军,而湘军只有20万大军。湘军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在天京守军和内外援军的夹击下,牢牢控制战场局势?这也要从整个战局和湘军的战术说起。


第一,当时的整体战场环境对太平军非常不利。安庆失守,湘军各部蜂拥而下长江。虽然只有几万湘军围困天京,但天京附近还有其他湘军作为掩护和看护,长江两岸都在湘军及其协同武装手中。天京事变后,太平军被削弱。西王母萧朝贵率部西征,失败。英国国王陈玉成去世。忠君李秀成在苏南、浙北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天津队的防守很弱。

第二,物流供应。由于长江航道由项水师控制,他们运输粮食、弹药等作战物资非常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天京驻军,漕运水路被切断,只能通过陆路运输,效率有限。而且太平军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战争物资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天京之围到城毁人亡,城内众多军民被饿死就是真实写照。

第三,在湘军逐渐占据上风的形势下,太平军的战斗士气远不如当初。既定体制的投降在这里时有发生,战斗意志的挫败对一支军队来说是致命的。而且李秀成的20万大军来自13位国王(太平天国后期多如牛毛)的部下,可谓东拼西凑,战斗力可想而知。

第四,湘军向来以防御战著称,曾国荃的绰号“曾铁通”就是由此而来。战术上,湘军讲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步调一致,左右夹击。此外,三湘民风彪悍,项勇用兵勇猛。在人数1: 1的情况下,湘军整体战力优于太平军。况且湘军后期装备精良,军饷粮食都不缺,这是身处困境的太平军无法比拟的。

率军的李秀成没能解救天京之围,洪秀全有责任。正是他不愿意放弃天京,在外地受苦,才导致了天京的被动局面。再有就是后期田萍军队生存空间的逐渐压缩,导致粮草获取困难,这是李秀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995d143ad4bd113868d6a4c4aafa40f4bfb050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太平天国决战时,在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的李秀成为何会败

01、李秀成认为自己兵多见广,所以骄傲轻敌。

在接收到洪秀全的命令之后,李秀成就从苏州战场转战到天京,并且一路收集各地的太平军向着天京方向回援,当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此时李秀成手中的兵力已经有了十几万。然而进攻天京的湘军部队却仅有数千人而已。由此可见,太平军的数量确实是要远远高于湘军,所以李秀成在战局当中也是特别的麻痹大意,并没有对清军集中打击,反而是被动的去打防御消耗战,并且李秀成自己也没有想到此时的太平军战斗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去打这种消耗战。

02、李秀成的手下想要保存实力。

李秀成手上虽然有十几万部队,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军队都是由各个王所率领的独立部队。这些人表面上是听从李秀成统一指挥的,但是在执行细节任务的时候,整体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这些王都是后期封分的,不仅仅战功不如早期的石达开等人,战斗意识也是比不上早期加入的那些人的,而且很多人其实就是出工不出力,所以最终才会被清朝廷镇压。

03、此时的太平军兵员质量较差。

太平军早期的士兵战斗素质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在广西金田起义之后,很多人都已经积累了一些战斗的经验。可是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那些早期的士兵早就消耗殆尽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沿途招募的士兵,然而这些士兵的战斗意识并不是很强,之所以加入太平军就是为了军饷。

04、曾国荃有曾国藩的支持。

曾国荃在进攻天京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得到曾国藩的支持,但毕竟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所以在劝说无果之后,曾国藩也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全力的支持这一次的作战行动。有了曾国藩的支持,那么湘军必然是越打越勇。

太平天国将领中结局最好的一个,李秀成是怎么死的

忠王李秀成可以说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是一名卓越的军事天才,打得其对手湘军屁滚尿流,连洋枪队头领华尔都被他击毙。他在1864年南京城被攻陷之前护送小天王洪天福贵出逃,在逃跑过程中他腿部重伤摔下马来,躲在了南京附近的方山一带,结果被村民发现被扭送到了湘军军营,就此成为了俘虏。

 

7月28日,曾国藩亲自审问了李秀成。自从曾国藩见到李秀成的那一天起,李秀成就认为自己死期已到,所以在狱中,他每天以7000字的速度写自传,也就是悔过书,最后还写了十几首半古文半口语化的诗词,权当是他自己的绝命诗。像李秀成这种级别的太平天国将领,必然要被送到北京遭受千刀万剐,但是李秀成最后却能幸免,而是被曾国藩匆匆斩首,把其脑袋送到中国各省去展览。相比于其他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的死法真是太爽了,免去了生前的痛苦和折磨。

 

曾国藩之所以要快速杀掉李秀成,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曾国藩在审问李秀成的过程中,李秀成动员曾国藩叛变清朝,此时曾国藩手握20多万湘军,并且东南大部分省份的总督巡抚都是由湘军掌控,都是曾国藩的徒子徒孙,要造反一如反掌。李秀成还说,如果曾国藩迈出这一步,他可以立马集结数10万的太平军残部支援曾国藩。李秀成的这种说法触碰了曾国藩的底线,李秀成的这种说辞绝对不能让清王朝的高层听到,绝不能让清朝高层见到活着的李秀成。

 

再者,李秀成影响力太大,如果从南京押送他到北京的路途中出现了一点闪失,这个责任曾国藩是担当不起的。说白了夜长梦多。只有迅速杀掉李秀成,才能断掉太平军余党东山再起的念头。还有很多人认为李秀成在与曾国藩的谈论过程中,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很多内在机密,曾国藩答应了李秀成的请求,李秀成只求速死,二人达成君子协定,所以在李秀成被曾国藩秘密处死之前,他对曾国藩感恩戴德。

太平天国为李秀成带来了什么李秀成是个怎样的人

李秀成是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他没有任何天赋。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当农民革命太平天国李秀成的故事走红时,突然出现了各种少年李秀成的英武传说。

他说:能疾步疾行,疾步擒拿奔马,自觉戏弄阶级意识特别强、来农村耀武扬福的清军绿营小千总。 这些都没有真正的根据,只是在说。 乘势造英雄。

如果没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李秀成可能一辈子都在偏僻的山村务农打青。 太平天国之风风起云涌,造就了李秀成,给他了机会。 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绝大多数高级干部是一字不识的文盲。

李秀成有点不同,青少年的时候,他读过一些书。 但是,他不是自学成才的,也不是没有教师就安身立命的。 李秀成的启蒙老师是婶婶陆均平。 陆均平是补习班的师傅。

李秀成:从小八、九、十岁,和婶婶一起读书。 十岁以上,都只是和我父母找食物过日子,这是李秀成三年的私塾生活。 李秀成的父母不反对儿子读书。

当时李秀成常住在古制村婶婶家,据近年调查,古制村至今仍保留着李秀成睡的那棵大树精制的卧床。 

太平天国这一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坚持了十四年,活动范围达到全国十八个省。

出现了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众多杰出人物,这几位是太平天国最具代表性的高层领导人。

杨秀清是一流的军事司令,冯云山是杰出的政治家,萧朝贵、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都是杰出的军事将军。

其中冯云山和李秀成被历史赋予了更多的使命。 这两个人是集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于一身的人,特别是李秀成。 冯云山作为太平天国开国的第一人,为太平天国而生。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次擎天柱,他看着首都天京被敌人攻陷,为太平天国而死。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李秀成波澜万丈的一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