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书食货志记载

汉书食货志记载(食货志的汉书)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5 00:12:05 浏览6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食货志的汉书

《汉书》中记述中国西汉经济的专篇。其主要内容,是关于西汉时期(包括王莽摄政、称帝时期)的经济议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食”,下篇言“货”。中国史书记述经济史实,以《史记·平准书》为其先驱,而《汉书·食货志》继承其重视经济的传统,内容更为充实。 《汉书·食货志》通过对西汉社会经济状况的考察,以“理民之道,地著为本”的思想,对西汉所施行的财政经济措施及其得失作了探讨,在如何做到“足食、安民”的问题上,提出了看法。
《食货志》上篇  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等,继而叙述了战国以后直到西汉的农业经济状况。针对汉初的经济凋蔽现象,记述了汉高祖乃至文、景、武、昭各帝,为改变这种局面,积极采纳了贾谊的“积蓄”、晁错的“贵粟”和耿寿昌的“常平仓”等建议,实行了旨在恢复农业经济的措施。书中记载了“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伍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作法,肯定了对农民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对由此产生的西汉经济繁荣局面大为赞扬,同时批判了西汉后期出现的“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及“天下虚耗,人多相食”的现象。特别揭露了新莽末年“枯旱霜蝗,饥馑荐臻”,造成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者十之七八的惨状。班固这种明确地阐述重食、足食在巩固封建统治中的作用,系统地评论西汉经济政策的得失,不讳言社会矛盾的态度,是十分可贵的,它为研究西汉时期农业经济方面的经验教训,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食货志》下篇  叙述了自先秦至西汉统治时期货币演变的过程,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出发,来说明“量资币,权轻重,以救民”的重要意义。书中列举了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管仲通轻重之权,周景王铸大钱,以及秦时通行黄金,铜钱上、下二币的情况。至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引起物价腾贵。继而,孝文帝铸四铢钱,造成私铸泛滥,致使“吴、邓钱布天下”。武帝时富商大贾财累千万,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钱益多而轻,于是造上林三官钱,以图稳定物价。迨至王莽摄政、称帝,变法制,更铸造大钱,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名曰“宝货”,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的局面。班固通过总结西汉王朝的治乱,说明货币流通在稳定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货币之所以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本身价值稳定,由国家掌握其发行,管理其流通。也就是说,国家要掌握货币收放之权,使之调剂得当。这样,才能使物价稳定,使“大贾畜家不得豪夺吾民”。但是,自西汉以来,由于伪造严重,货币不稳,统治者为了平抑物价,安定民心,遂进行了不少的经济改革。该篇还详述了桑弘羊的煮盐、冶铁、酒榷、均输、平准等经济政策,分析了这些经济政策的成败原因和利弊所在,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治理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汉书·食货志》为后代修史树立了一个典范。在中国二十五史中,继《汉书》之后,《晋书》《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旧元史》《新元史》《明史》,以及《清史稿》中,均仿《汉书》而专辟《食货志》,且篇章增多,以反映历代农业生产、副业生产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其中《宋史》、《明史》中的《食货志》尤为详尽,子目多至20余种,分别记述田制、户口、赋役、仓库、漕运、盐法、杂税、钱法、矿冶、市籴、会计(国家预算)等制度。另外,唐杜佑所撰《通典》,也首列“食货”,专门论述上溯唐虞、下迄唐天宝间的经济问题。元马端临(约1254~1323)的《文献通考》,全书二十四考,有关经济方面的资料就占 1/3,即: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考、市考、土贡考、国用考,也是以《汉书·食货志》为范本,将食货问题扩大为八考来进行阐述的。这些表明了《汉书》专辟《食货志》的深远影响。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

D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由“今法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得知材料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所以选D。

《汉书•食货志》记录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这个不是记录一个历史事件,而是记载西汉时期的经济,其中主要就是写了当时一些比较有名的大商人,另外的话还记载了从西汉初期到西汉后期的主要的一些经济政策,这个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史料,我觉得还是有可以去参考的地方,虽然说只是很简略的写了。

《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

C



试题分析:A属于经济作用,B属于军事作用,D属于政治作用,表述都片面化,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实力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富国强兵,为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C符合题意。 
点评: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汉书.食货记》文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食货志》中详细记载了我国历代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和单产数量等统计数据,为研究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和方向,提供了基础数据;也记述了我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过程,以及与此相关的财政赋税制度的演变;记述了我国赋税形态从劳役经实物到货币化的演变轨迹.对于中国历史上非常突出的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问题,封建统治者“农本工商末”的对策,以及与此相关的专卖制度,都可从《食货志》中找到来龙去脉~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材料“今法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所以答案选C。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

该材料反映的是禁止商人占用农田,而且题目问的是主要目的,那当然是重农抑商、保护农业。“限制商人经营范围”的根本目的还是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土地,从而保护小农经济。

《汉书•食货志下》是如何记载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的

《汉书•食货志下》记载:“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战国至汉一寸相当于2.31~2.35厘米,1斤重约为240~260克,今以黄金比重19.3求得1立方寸黄金重238~251克,说明“黄金方寸,而重一斤”是科学的。从另一方面看,1立方寸黄金可作1斤的标准原器,因金不易氧化,长期保持不变,很合科学原理。

《汉书食货志》记载: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

C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于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使用该耕作法后,一年两熟制没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