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谁说的
- 释迦牟尼名言有哪些
- 关于弥勒佛的诗句名言名句
- 释迦牟尼说过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
- 释迦牟尼佛名言名句
- 释迦牟尼说过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
- 藏传佛教名言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谁说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第一个是释加牟尼说的。
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儒学观点,这是张冠李戴,这应归功释迦牟尼。儒学讲“克己复礼”“舍己为人”,并不是自私自利。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至理名言,到了该平反的时候了,该发人深省了。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警示我们:“认识你自己”。三毛疑惑不解:“自己是什么?自己是谁?自己是自己的吗?”
1980年,《中国青年》第5期发表了潘晓的来信,提出“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引起青年广泛的关注。被称为中国青年思想初恋的讨论,之所以以失败而不了了之,原因就是她错用了“自我”这个故纸堆里的垃圾概念。
自我就是自个,他和别人是矛盾的。如果换成自己,这句话该为“主观为自己,客观更为自己。”因为主观为我自己,客观为包括我在内的全人类自己。就是和谐自己,是人物自己壮丽的爱情。
马克思是第一个认识“自己”的人,因为马克思把全人类当做自己,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的,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变成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无产阶级自己。
马克思说:“历史的结果就是:最复杂的真理,一切真理的精华,(人们)最终将会自己了解自己。”马克思说,我已经说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人类与自然之间是社会关系,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归根结底是人物自己。人类不把自然(天地)当作自己,就是说,人不为自然自己,大气污染,地球透支,岂不是天诛地灭?
列宁理解马克思的灵魂,自己了解自己,他说“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主要的注意力应反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
毛泽东虽然说过“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但他不知道改造自己就是改造世界。若把“和改造世界”去掉,简化为“世界到了自己改造自己的时候,就是共产主义时代。”
崇拜自己可以,不能迷信自己,因为自己这个人物是在运动自己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释迦牟尼名言有哪些
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愚蠢的兄弟姐妹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
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6、以真理为灯火,以真理为支柱,不好以别的东西为支柱。
7、佛说:天降大雨,每一个雨滴都互不相干,十分微小,却能成满很大的器皿。修学智慧也是一样,从微小开始,最后总会盛满很大的器皿。不仅仅盛满一件,还会盛满多件,这样逐渐增加,能够盛满无数的器皿。
这就是自利利人。能够自利利人就是大士,像我一般。罗侯罗听了佛的教导,恍然明了,不再忧虑。应按照世尊的教诲,奉行不二,不会再有怀疑了。
8、所有人类的不幸都源于不能直面现实。
关于弥勒佛的诗句名言名句
1. 关于弥勒佛的诗句
关于弥勒佛的诗句 1. 关于称颂弥勒佛的诗词
/view/1638418.htm(这里面很齐全)
另外附加几个:
一: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二: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三: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
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
四: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五:
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穿虑吃, 只因可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六: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七:
处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总要大肚皮。
八: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九:
肚肠宽肥容世界,大大大;
心肺冷静笑人生,哈哈哈。
十: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由来?
十一:
投起针来,果能罗什译经寸金易化;
吃了饭去,不学弥勒大肚滴水难消。
十二:
佛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腹欢喜;
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十三:
看一般人时往时来,我笑有因真可笑;
这两个字曰名曰利,你忙无甚为谁忙?
十四:
吃亏者岂无大肚?
笑杀人不肯回头。
十五:
一生补处寄诸天,普现菩萨身,当年鹿野苑中,曾助迦文传密意;
三界轮回仍故我,誓修唯识定,他日龙华会上,愿随无著觐慈颜。
十六: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
十七:
手上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
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十八:
盈颜常喜,喜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张口大笑,笑世人不知省悟、不肯回头。
十九:
大肚纵能容,也不容瘴气乌烟、贪脏枉法;
慈颜常带笑,最可笑虚情假意、欺世盗名。
二十:
如来拈花笑,弥勒开口笑,问礼拜禅林,有几个能深知笑意?
菩萨低眉时,金刚怒目时,要虔修慧业,愿众生莫错过时机!
二十一: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二十二:
一肚子不合时宜,问尊者如何消纳?
满面孔无非和气,请众生各去思量。
2. 关于“称颂弥勒佛”的诗句有哪些
一: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二: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
三: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
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
四: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五: 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穿虑吃, 只因可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六: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七: 处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总要大肚皮。
八: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九: 肚肠宽肥容世界,大大大;
心肺冷静笑人生,哈哈哈。
十: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由来?
弥勒佛:菩萨名,梵文叫maitreya,华译为慈氏,现住在兜率天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下生此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为贤劫之第五尊佛。
弥勒在佛教史上被认为有两种不同的身份。他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几乎可以说超过任何一个位大乘论师或者行者。从信仰的角度上说,从原始佛圣典《阿含经》到大乘佛教经典,都以为他是当来下生的弥勒佛,曾经七佛受记,为释迦牟尼佛的辅佐,现正在兜率内院说法,等待释迦牟尼的世纪结束后,他就正式成为娑婆世界的教主;因此,他现在的地位称为“一生补处”。换言之,他就是下屈娑婆世界成正等正觉的补处菩萨。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便是释迦牟尼的法统继承人,而这个法统的继承,以人间的观念来说,是相当长的,要经过八万四千岁的交递增减,一百年增加一岁,由十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再由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为一轮次,亦即释迦牟尼的一个法统世纪的结束,才轮到他的住法时间。此一信仰,在汉传、藏传两大语系佛教中非常流行,显密两宗对弥勒都有深厚的信仰。
3. 佛教道歌诗词:关于弥勒佛的对联
山东济南千佛寺: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河南洛阳白马寺联: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上联:广结当来缘,谁解他大肚中容几刹海;
下联:化度一切众,能知此布袋里装甚东西。
北京潭柘寺对联: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上联:布袋全空容甚物,跏趺半座笑何人!
下联: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北京丰台海会寺联:
上联: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
下联:经年袒乃腹,香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四川峨嵋山灵岩寺:
上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下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人无所不容。
台湾高雄市寿山龙泉寺:
上联: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4. 关于神佛的诗词
《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谒》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释迦牟尼说过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
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这意味,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
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扩展资料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立者,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人与人之间,没有缘不会聚在一起。这个缘,佛告诉我们,它有四大类,这不能细说,细说非常非常地复杂。佛把缘归纳为四大类,所谓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释迦牟尼佛名言名句
【释迦牟尼佛经典语录】
1、真正止灭欲望后,生死束缚解开,随之而来的才是真正的平和。
2、在外面与朋友嬉游的时候,不要忘记家中孤独的老人。
3、中规中矩,赢得尊重。赢得尊重,也赢得了信赖。
4、世界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快乐和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罪知道忏悔的人。
5、忍一时,争千秋。忍也是一种学习和磨练。
6、守护自己的人,也守护别人眼中的自己。
7、走路时,每跨一步,就如同把脚带到地面,我们要把快乐、祥和、宁静带到地面。
8、安静的心是最高的品质,它是没有分界的,是完整的、纯洁无染的。它就是全神贯注、觉察力、爱和最高的智慧。
9、放下爱恨,一切顺其自然。
10、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
11、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从现在起如何自新,才真正要紧。
12、为他人尽力,即为自己尽力;不帮助他人的人,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13、人在最悲痛,最恐慌的时候,并没有眼泪,眼泪永远都是流在故事的结尾,流在一切结束的时候!
释迦牟尼说过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所
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这意味,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
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哪里,随时准备开始。
4、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
这是如此简单。当生命中有些事情结束,它会帮助我们进化。这是为什么,要完整享受已然发生的事,最好是放下并持续前进。你坐在这里,读着这些文字,我相信绝非巧合。如果这些文字触动你的心弦,那是因为你的因缘成熟。你明白,没有任何一片雪花会因为意外落在错的地方。
扩展资料: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藏传佛教名言
1、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4、一切皆为虚幻。
5、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6、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7、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8、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9、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12、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13、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4、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5、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6、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7、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8、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9、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20、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21、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22、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23、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24、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25、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26、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27、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28、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29、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30、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31、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32、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33、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3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3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36、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37、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3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39、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0、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1、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42、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43、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44、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46、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47、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48、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9、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50、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51、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5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53、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5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5、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5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7、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8、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59、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60、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61、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6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63、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64、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65、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67、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68、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9、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70、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71、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7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73、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7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75、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佛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
1、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5、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6、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7、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8、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0、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1、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12、黄泉路上无老少,要想善终请念佛;待到大限来临时,方知却有阿弥陀。
13、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点。
14、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15、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16、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7、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8、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19、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20、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21、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3、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24、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25、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26、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27、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8、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9、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3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31、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种布施。
32、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33、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样是你的。
34、要了解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5、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6、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7、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3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9、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40、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1、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42、你不要直不满人家,你应该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3、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44、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45、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46、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47、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48、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49、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0、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51、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5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53、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54、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5、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56、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57、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58、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59、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60、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61、要克服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62、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63、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64、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65、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66、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67、百岁光阴能几何?劝君及早念弥陀;莫贪五浊娑婆界,极乐莲邦胜得多。
68、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69、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70、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7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7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73、西方道路不平坦,曲曲折折路弯弯;真心修佛无畏惧,哪怕冰霜与严寒。
74、竞利奔名何足夸,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75、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76、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7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8、念佛人心要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79、时光灭处命光微,到眼繁华转眼非;莫在险途贪五欲,弥陀日夜望儿归。
80、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81、得住手时须住手,得闭口时须闭口;若能住手与闭口,百岁安宁有八九。
82、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83、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84、苦海滔滔虐自招,迷人不省办分毫;为人不把弥陀念,枉在阳间走一遭。
85、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时,而它却会骗你辈子。
86、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87、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位官端正的人。
88、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89、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90、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91、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佛教名人名言警句
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八大人觉经》
2、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无量寿经》
3、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5、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华严经》
6、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经》
7、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大师
8、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9、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普贤菩萨警众偈
10、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佛说十善业道经》
11、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五苦章句经》
12、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3、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涅盘经》
14、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斌宗法师
15、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
16、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7、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8、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9、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20、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1、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佛说十善业道经》
22、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3、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24、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2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惠能
26、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佛说十善业道经》
27、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
28、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9、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藏传佛教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佛系唯美句子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