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边的卡夫卡中性描写

海边的卡夫卡中性描写(《海边的卡夫卡》值得读吗为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21 18:17:59 浏览6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海边的卡夫卡》值得读吗为什么

《海边的卡夫卡》值得一读,《海边的卡夫卡》作为村上春树著名作品之一,也是认识村上春树的重要一环,抛却其中一些对于反对战争、对于天皇这种飘忽迷离的隐喻之外,依然可以看到许多“村上”式的特色,村上春树在这本小说中依然延续了他的“物语”形式,从中表现出一种离奇诡谲的想象力;而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村上这一次将目光放在了十五岁的少年身上,去探寻他成长的力量。一、“物语”式的离奇诡谲

“物语”是村上春树写作的一种特色,在这篇小说中,同样也出现着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情节,当现实与幻想的边界得到打破,整个情节就更具有变幻莫测之感。

无论是卡夫卡所受到的“俄狄浦斯情结”的诅咒,抑或是中田老人所经历的各种古怪离奇,或是卡夫卡所进入的那一个“异界”,整部小说就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奇幻,许许多多的内容都与现实相违背。而读者唯一要做的,就是去顺应村上所设置的所有场景,进而去感受其中的奥妙以及它们的精神内涵。

二、十五岁少年的成长历程

这部小说的主体就是对一位十五岁少年一个成长节点的描写,这一次的成长力量是巨大的,收获的价值也是巨大的,但同时它所需要积蓄的能量、付出的考验也是巨大的。

于是,卡夫卡遇到了大岛,感受到了他的教导和关怀;于是,卡夫卡遇到了中田老人,进入了“异界”,从中获得了救赎,获得了纯粹的生存意义。通过一个十五岁少年的成长历程,你看到了他自我责任感的树立,看到了他最终“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融入了社会之中。

《海边的卡夫卡》浅析

《海边的卡夫卡》
——从沙尘暴逃离的你已不再是进入沙尘暴的你
村上说:在这部作品中他想写一个少年的故事。所以想写少年,是因为他们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的灵魂还处于软绵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然而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
此书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亦如作者想要塑造的那样。卡夫卡君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十五岁少年,他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告诉自己“要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十五岁少年“。他生来就有被“命运“所困扰。不知说是“命运“困扰是否理解不当。但从我看来,父亲的诅咒“迟早会亲手杀死父亲,与母亲和姐姐交和。“深深地刻在了他的人生图画中,以至于他想逃离而又害怕,最终主动去完成诅咒,以为如此便可以摆脱父亲的诅咒。在这里,便让我想到那被命运所愚弄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命运终究无法逃脱。即使知道这诅咒而刻意逃离,熟知最后终究兜回杀父娶母,与母亲交和的命运。悲剧如他,知道事实后自我惩罚。《海边的卡夫卡》多少含有命运困扰之意,卡夫卡君想逃离而又无法逃离的诅咒,中田君的资格,所发生的一起的似乎都在命运安排之中而又出于安排之外。亦如中田君在冥冥之中跑去高松,打开入口石,找到甲村图书馆,等等。

作者以“卡夫卡“命名主人公,亦或是有两种含义。其一,卡夫卡者,乌鸦也。阿拉伯人称乌鸦为“预兆之父“,见其往右飞为吉,往左飞为凶。日本古来视乌鸦为灵鸟,以其叫声占卜吉凶。乌鸦,可以说是悖谬这个意义的象征。从阿拉伯人视乌鸦为“预兆之父“上说,全文莫不淡淡隐含着命运安排之意。其二,《海边的卡夫卡》隐约叠印着奥地利籍犹太血统弗兰茨•卡夫卡及其作品的面影。正如布拉格人习惯以“卡夫卡式“比喻生活的荒谬。《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也有诸多荒谬:叫乌鸦的少年,憎恨父亲而离家出走而又返回父亲所留下的居所,精神上为男性而身体上为可以说女性的大岛,最爱儿子而又抛弃儿子的母亲,最爱母亲而又诅咒母亲的父亲,不知字之中田,与猫、石头共语沟通,天上掉蚱蜢与鱼,收集猫头的琼尼•沃克,入口与开口,现实与梦幻,坚定与彷徨……

文章引子里用叫乌鸦的少年与“我“的对话开篇,叫乌鸦的少年并让了“我“想象很凶的沙尘暴,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暴在空中盘旋,无法逃离,只能径直跨入沙尘暴中,紧紧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尘暴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那里面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甚至没有时间,只有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叫乌鸦的少年在“我“离家出走前的这番对话,亦是对“我“离家出走后将会遇到的事情做铺垫,亦是对十五岁的少年将经过锤洗,彷徨,困惑,犹豫的隐喻。叫乌鸦的少年说:从沙尘暴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的你。是吧,这句话也是对后面主人公将遇到的事情与成长、蜕变的一种概述吧。跟文章结尾“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都是有相联的,已经从沙尘暴中走出的你不再是跨入沙尘暴的你,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叫乌鸦的少年“在文中频频出现,开头结尾都是作用卡夫卡君与叫乌鸦的少年的对话,让人浮想联翩。“叫乌鸦的少年“是卡夫卡君内心的一面?抑或是卡夫卡君的影子?还是作者化身为“叫乌鸦的少年“而给予卡夫卡君建议忠告等。三方面或许都有,“叫乌鸦的少年“贯穿全文,作者化身为“叫乌鸦的少年“参与进文中,客观的对事实进行评价描述。如文中所说:你再也不能忍受让各种东西任意支配自己,干扰自己。你已经杀死了父亲,奸污了母亲,又这样进入姐姐体内。你心想那里如果存在诅咒,你就应该主动接受它。“叫乌鸦的少年“时时刻刻作为一个旁观者,冷静的观察判断,冷静的诉说,仿佛看透了你的心,让人有一种时刻被盯视的凉意。或者说叫乌鸦的少年的言语太过于棱利准确,一针见血,才会产生丝丝寒意。“叫乌鸦的少年“同“乌鸦“一样,都是文中贯穿的意象,都是荒谬的象征。

关于写作特点方面,《海边的卡夫卡》的结构特点也甚是独特。简谈下自己粗读此书后所归纳的写作特点。

其一,文中第一、二、三人称随意切换。

卡夫卡君的篇章大多是卡夫卡君的自述,第一人称居多。当文中需要“叫乌鸦的少年“出现的时候,便运用重复上一句话,改变人称,而转换至第二人称。如:

然而我也十分清楚自己哪里也去不成。

“然而你也十分清楚自己哪里也去不成。“叫乌鸦的少年说到。

你抱了佐伯,在她体内射精,好几次,她都予以接受……

又如:

“因为我已经决定了“我说 。

“因为你已经决定了“叫乌鸦的少年说。

你再也不愿意让各种东西任意支配自己、干扰自己……

文中常用重复上一句话,改变人称来转换。渐而引出叫乌鸦的少年那冷静客观的话语,与叫乌鸦的少年与卡夫卡君的对话。

在中田的篇章那一部分,作者多用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叙述。而且人物对话独特。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亦如中田君的不普通与星野君的性格特点。

其二,心理独白,注重人物心理描写与人物内心活动。在卡夫卡篇章,作者并没有过于注重卡夫卡君的人物形象外部刻画,而侧重内心独白。着重卡夫卡君的心理刻画。如:

我闭目合眼,释放全身的力气,缓松紧张的肌肉,倾听列车单调的声响。一行泪水几乎毫无征兆地流淌下来,给脸颊以温暖的感触。它从眼睛里溢出,顺着脸颊淌到嘴角停住,在那里慢慢干涸。不要紧的,我对自己说,仅仅一行。我甚至觉得那不是自己的泪水,而是打在车窗上的雨的一部分。我做了正确的事情么?

文中卡夫卡篇章多用此类独白式文体。这类独白自述式文体能更加体现一个十五岁少年的内心的声音。彷徨,困惑,犹豫。显现在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甚至没有时间的沙尘暴中一步一步前行的十五岁少年的内心路程。不得不穿越的沙尘暴,将会让少年成长、蜕变,不再是进入沙尘暴时候的少年,而是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这种表达方式且让我想到了郁达夫的《沉沦》。郁达夫那类自述独白式的揭示亦能容易体现出心路历程与难以诉说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与体验,与主人公的成长、蜕变。

其三、荒谬,奇特的想象,不可思议的构思。一个十五岁少年离家出走,一个智障老年的不普通。文中充满着荒谬、奇特的想象。如年少突然昏迷的中田君醒后丧失了所有记忆甚至识字能力、与猫和石头交谈、天上掉下蚱蜢和鱼 、入口与开口、活灵、世界的边缘、收集猫头的琼尼•沃克……等等。这一系列荒诞离奇的事情,而又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些荒谬奇特的想法又不脱离“卡夫卡式“的荒谬。

其四、双线结构,并交叉与结尾。文中用章与章之间轮换描写田村卡夫卡君与中田君两个主人公的故事。奇数章与偶数章两条线索。双线同时展开,而双线并不无联系。在前面的描写中潜在着游丝般的联系,而知道最后中田去到高松,找到入口的石头,打开入口,找到甲村图书馆,完成任务死去;卡夫卡君探索森林,进入迷宫般的的森林深处,跨入世界的边缘,逃离世界的边缘,返回现实,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在最后两条线索交叉爆炸,分别刻画了一个故事的两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事进行描写。

同时,卡夫卡篇章多用写实手法,而中田篇章多用幻想的手法。多离奇独特事件。

其五、在人物方面,人物数量及关系简单,人物刻画简单且人物形象鲜明。作品中人物为数不多,但是每个人物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亦如卡夫卡君,作者虽未刻意刻画,却可以从他的内心,他的爱恨情仇而窥睨其性格。

暂且写至此吧。

海边的卡夫卡

《海边的卡夫卡》叙述了一个十五岁离家少年与一个名叫中田聪的人的经历,两个角色作两条线索来写,而且两人自始至终未曾相遇。少年化名“田村卡夫卡”,从东京中野区的家里出逃,一直到了四国的高知县;中田聪在1946年,也就是在读小学时遇到奇怪事件昏迷后丧失了记忆和读写能力,因此大半辈子碌碌无为,直到六十岁这年,有了一次奇异的经历。

《海边的卡夫卡》小说由奇数章和偶数章两个故事交替展开,平行推进。奇数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少年,故事以卡夫卡15岁生日前夜独自离家出走开始,他独自坐上了开往四国的巴士。出走的原因是为了寻找自己四岁时就抛弃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更是为了逃避“他将弑父娶母”的预言。

卡夫卡4岁时,母亲带着比自己年长的姐姐离家出走,不知何故却抛弃了自己亲生的儿子。卡夫卡从未见过母亲的照片,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当他在甲村图书馆的一个房间里安顿下来时,仿佛是命运在冥冥之中引导,他产生了馆长佐伯是否就是当时离家出走的母亲的疑问。他每天都与少年时的佐伯的“幽灵”在梦中邂逅。终于在一天夜里,他和处于睡眠状态的佐伯发生了肉体关系。馆长佐伯女士是位50多岁气质高雅的美妇,有着波澜曲折的神秘身世。最终,在佐伯的劝说下,少年卡夫卡决定返回现实世界,开始新的生活。

偶数章以一位名叫中田的人为中心展开。他在二战期间读小学时,经历过一次神秘的昏迷事件,不仅丧失了记忆,而且失去了全部的读写能力,在东京依靠救济勉强生活着。凭借能与猫交谈的能力,他操起了寻找走失的猫的副业。中田在神智失控的情况下,与一位自称琼尼·沃克的奇异人物不期而遇。在他面前,琼尼·沃克用残酷的手段对猫进行连续杀戮,中田不得已将他刺死。

中田醒来后决定离开东京西下,在旅途中与长途卡车司机星野相识并结伴来到高松市。在高松市,中田突然产生了“寻找入口之石”的念头。星野在山德士上校的帮助下,找到了石头并将其带回旅馆。在中田的命令下,星野用尽全力打开了这块“入口之石”。接着,在再次寻找中田脑中“某个地方”的过程中,他们到达了甲村图书馆。中田对佐伯说“中田只有一半影子,和您同样”,他们都是分身一般的存在。佐伯将记载着自己人生之路的三册回忆录交给中田后,静静地死去。同星野在河滩上将回忆录烧掉后的中田,也在沉睡中停止了呼吸。死后的中田嘴里钻出一个滑溜溜的白色生物,星野拼尽全力杀死了它,并将“入口之石”关闭,完成了中田临终前的嘱托。

小说共分49章,奇数章基本上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中田的奇遇。两种手法交互使用,编织出极富强烈虚构色彩的、奇幻诡诘的现代寓言。佐伯是将这两个故事联结为一体的结合点,而弑父的预言似乎最终也未能避免,因为狂人琼尼·沃克居然是卡夫卡生父乔装改扮的,真正的凶手也并非中田。

日语学习推荐苏州东经日语!

书评|《海边的卡夫卡》

“所谓怪异的世界,乃是我们本身的心的黑暗。”
“外部世界的 黑暗固然彻底消失,而心的黑暗却几乎原封不动地剩留了下来。”

《海边的卡夫卡》以一个少年在十五岁生日那天辍学离开家而展开,他幼时被母亲抛弃,被父亲诅咒,只有深重的孤独伴随着他,于是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独自一人奔赴陌生的城市。

年少的他在得到和失去,束缚与自由,选择与被选择,现实与虚拟之前游离碰撞。

幽深的森林,一座小屋,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接近原始的生活,书架有应有尽有的书,食物贮存充足。这样看起来还不错,悠闲而安逸的生活方式。

然而夜晚降临时,周围四处是黑暗,各种响声接踵而至,“脚踩落叶声,重物压枝声,大口吸气声”,与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孤独感将你包围。

十五岁的卡夫卡在这样的环境下待了三天,我很喜欢书中这段时光的描写,以及他与大岛的交谈,隐喻和悖论,让人有想去对哲学深深了解一番。

一个人,尽情尽心,与之相处的是大自然,更确切来说是万事万物,无需与他人交谈。你会开始关注身边,发现渺小的事情也带着微妙的意义。

“火苗怎么都看不厌,形状多种多样,颜色各所不一,像活物一样动来动去,自由自在。降生,相逢,分别,消亡。”

“替代音乐的声音无处不有。鸟的鸣啭,虫的叫声,小溪的低吟浅唱,树叶的随风轻语,屋顶什么走动的足音,下雨的动静,以及时而传来耳畔的那无法说明无可形容的声响……”

这样的时光,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的。

无法剥离自身与外界的联系,无法脱去这层外壳,能够闭目合眼,平心静气地去感受所有。

卡夫卡第一天夜晚开始体会到的那种孤独,空气中实实在在的沉默,被抑制住的恐惧难以在心头消散。

“孤独的种类也林林总总,其中很有可能有你预想不到的孤独。”

“因为孤独因你本身而千变万化。”

于是他学会了接受了这种孤独——这种庞大的,不以实体形式存在的重物也变得轻飘飘,即接受你自己本身。

后面的时间里,他开始欣赏之前那些被忽视的,浑然不觉的美好。看书,锻炼,进森林探险。

其实我们也需要与自己独处的时刻,去感受那些由自我本身而产生的情绪,知道它为什么存在,如何解决。

“如果拥有令人吃惊的了不起的想法的是你一个人,那么在深重的黑暗中往来彷徨的也必是你一个人。你必须以自己的身心予以忍受。”

书中还有很多奇怪超越常理却不会让你觉得突兀的事情,猫讲人语,鱼自天降,入口与出口,十五岁的佐伯幽灵。通过村上春树对整篇小说情节的巧妙安排,反而觉得恰到好处。

中田君在森林昏睡之后一切记忆消失,以白纸一般的状态回到地球,与之前脑袋好使,成绩最好的中田君截然是两个人。

“幸福只有一种,不幸千差万别。”

他的人生急转直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本是学业优异受宠爱的长子,父母开始不理不睬。被送入外祖父母家,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后面开始能和猫进行沟通。

尽管不能读写,但生活自理还是可以做到的,对于不理解的事情不过分追求,只是悠然自得地细细品味轮番而来的朝朝暮暮。

那段空白的记忆以及中田地位的变化,在我看来,不能说是不幸吧,他有自己生活的步态与节奏,内心安静。
卡夫卡离开父亲,想要逃脱诅咒,当他离开家的时候,到达另一个城市的时候,他问自己,是否真的自由了。

一个人在旅店的生活,像一朵云,飘来飘去,好无定所。每个节点都大致相同,他知道携新歌平静如水的状态会被打破。

独自待在小木屋的时候,那样安逸那样美好的生活也只是短暂几天。对于他来说,这只是一个驿站,暂时停留。

因为他内心在追求什么,又刻意回避什么,这其中存在些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没有办法定义。而当你做出选择,驱逐内心黑暗,才是获得真正自由的时刻。

“在这个世界上,是建造高而牢固的樊篱的人类有效地生存下来,如果否认这点,你势必被赶去荒野。”

海边的卡夫卡简介

《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我笔下的主人公迄今大多数是二十几岁至三十几岁的男性,他们住在东京等大城市,从事专业性工作或者失业,从社会角度看来,决不是评价高的人,或者莫如说是在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地方生活的人们。可是他们自成一统,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人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保有一贯性,也能根据情况让自己成为强者。以前我所描写的大体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价值观,以及他们在人生旅途中个人经历过的人与事、他们视野中的这个世界的形态。 但在这部作品中我想写一个少年的故事。所以想写少年,是因为他们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然而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我想把如此摇摆、蜕变的灵魂细致入微地描绘在fiction(小说)这一容器之中,籍此展现一个人的精神究竟将在怎样的故事性中聚敛成形、由怎样的波涛将其冲往怎样的地带。这是我想写的一点。
当然您一读即可知晓,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的十五岁少年。他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默默锻炼身体,辍学离家,一个人奔赴陌生的远方。无论怎么看——在日本也好或许在中国也好——都很难说是平均线上的十五岁少年形象。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田村卡夫卡君的许多部分是我、又同时是你。年龄在十五岁,意味着心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碰撞,意味着世界在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游移,意味着身体在跳跃与沉实之间徘徊。我们既接受热切的祝福,又接受凶狠的诅咒。田村卡夫卡君不过是以极端的形式将我们十五岁时实际体验和经历过的事情作为故事承揽下来。
田村卡夫卡君以孤立无援的状态离开家门,投入到波涛汹涌的成年人世界之中。那里有企图伤害他的力量。那种力量有的时候就在现实之中,有的时候则来自现实之外。而与此同时,又有许多人愿意拯救或结果上拯救了他的灵魂。他被冲往世界的尽头,又以自身力量返回。返回之际他已不再是他,他已进入下一阶段。
于是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tough),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海边的卡夫卡》力图通过十五岁少年的眼睛来描绘这样一个世界。恕我重复,田村卡夫卡君是我自身也是您自身。阅读这个故事的时间里,倘若您也能以这样的眼睛观看世界,作为作者将感到无比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