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真实的孔子是个杀伐果断的人,那么他做过哪些事呢
- 真实的孔子有多猛
- 古代真的有孔子这个人吗
- 我们今天见到的孔子形象都是后事想象来的,真实的孔子到底长什么样子
- 真实的孔子是什么样的
-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孔子在真实历史上,到底长什么样
- 历史上有孔子这人吗
- 不讳草根出身,如丧家犬,历史上真实的孔子竟然是这样的吗
真实的孔子是个杀伐果断的人,那么他做过哪些事呢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先祖是宋国公室,后因为宋国内乱而迁移到鲁国,到孔子已经是第六代了。
孔子的父亲是鲁国大将叔梁纥(孔纥),也做过地方官陬邑大夫。叔梁纥有一妻一妾,妻子施氏生九女,无子,妾生有一子,名孟皮。但孟皮从小腿脚有毛病,按照当时礼法,他不适合当继承人。
于是,叔梁纥在69岁时遇到了17岁的颜征在,第二年,颜氏生子,取名仲尼。孟,是老大,仲是行二,所以孔子又被称为孔老二。
史载,叔梁纥与颜氏是“野合”,即颜氏是没有名分的,孔子是私生子。
当时各诸侯国礼崩乐坏,竞争激烈,都在争夺人口,鼓励生育,所以,像孔子这样的私生子并不受歧视,只是不能继承父亲的遗产。
孔子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除了优秀基因,就是“士”的身份。这个身份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身份只能只能靠继承,买都买不到。如果没有这个身份的话,孔子连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孔子了。
一,少年时期(生活和学习)。
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颜氏带着孔子离开孔家,独自生活,也有可能是回娘家生活。但不管怎样,孔子的童年是比较苦的。
春秋时期,有钱有权的家族对祭祀和丧葬比较重视,会雇佣很多人帮忙。孔子从小就在祭祀、丧葬场合帮忙,来赚钱补贴家用。
祭祀、丧葬仪式恰好是最能体现周礼的场合。因此,孔子对于周朝的礼制特别熟悉,掌握很好。
按照周朝制度,士族子弟是可以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的。因此,孔子可以接受周朝的“义务教育”,学到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十五岁时就开始懂得了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
孔子十七岁时,母亲去世。孔子打听到父亲的墓,将父母合葬。
颜氏一生,虽然贫苦,却很满足。她出身底层,属于“野人”(住在城外的人),“丈夫”和儿子都是士族,实现了人生逆袭。
放在今天,如果这么说,会被喷,但在等级森严的周朝,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
二,青年时期(结婚、生子)。
母亲去世后,孔子开始以士的身份找工作和参与社会事物,并与哥哥孟皮相认。
十九岁时,在哥哥孟皮的张罗下,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时,亓官氏生子,鲁昭公赐给孔子一条鲤鱼作为贺礼。孔子很高兴,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
国君为什么这么重视孔子?
其实,按照鲁国传统,每一位士族有了孩子,国君都会送上礼物。只是,当时鲁国国君已经快被权臣架空了,所以,赏赐的礼物也不丰厚。
后来,孔子有了女儿,国君赏赐了一只麻雀。于是,孔子的女儿就叫孔雀。
三,壮年时期(开办学校)。
孔子27岁时创立学校,以此来谋生。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学校。
为了扩大生源,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以前,只有士族才能接受教育,现在不论什么身份,只要交学费,学费是十条腊肉,都可以进孔子的学校学习。
值得一说的是,孔子这么做是违背周礼的,但当时礼崩乐坏,也就没人来管这件事。
一开始进入孔子学校学习的,以寒门子弟为主,这些人出类拔萃的比较少,最出名的就是子路。
但开办学校还是轰动了鲁国,甚至外国人也开始知道了孔子。其轰动效果大概就相当于戊戌变法时创立京师大学堂吧。
孔子三十四岁时,孔子迎来了身份最为显贵的学生——南宫敬叔,是鲁国第三大权臣孟孙氏的公子。
孟孙氏出使楚国,因不懂周礼而受辱,于是让儿子南宫敬叔向孔子学习周礼。
南宫敬叔非常尊敬孔子,与孔子一起去周朝首都洛邑公费旅游,并拜见了周朝图书馆馆长老子李耳。
收南宫敬叔为徒,拜见天下闻名的老子,让孔子声名大振,从此孔子的学校再也不缺学生,各国士族都送孩子前来学习。
子贡、子张、子夏、公冶长等都是外国(鲁国之外)人。
四,从政之路的开端。
孔子35岁时,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到齐国。孔子去齐国见鲁昭公。这是孔子第一次参与政治。但这一次,孔子并没能如愿见到鲁昭公。
孔子见到了齐景公,并受赏识。齐景公准备重用孔子,但晏子等人不待见孔子。毕竟齐国是商业国家,孔子那一套,晏子看不上。
孔子在齐国当了二年多的闲职。37岁时,孔子因受到排挤回到鲁国继续教书。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孔子的学校由弟子们操办。
五,从政的巅峰时期:位居国相。
孔子48岁时,季氏家臣阳虎架空季氏,掌握了鲁国最高权力。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季氏架空国君,却又被家臣架空,礼崩乐坏到极致。
阳虎要求孔子出来当官。孔子被迫答应,但最终未能成行。
孔子50岁时,公山不狃凭借费邑背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拦。
51岁时,鲁定公听说阳虎等人都征召孔子,认为孔子有才能,可以为我所用,就召见孔子,并让孔子当了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成为鲁国国相级别的人物。
当然,鲁国国君当时已经没什么实权,被国君任命的孔子,政令不出国君的地盘,只是名义上的鲁国二号人物,但这也很了不起了。
这一年夏天,孔子随鲁定公与齐景公相会于夹谷,这就是夹谷会盟。
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夹谷会盟是孔子政治事业的巅峰。孔子为国谋利赢得了鲁国人的尊重,在各国也都成为知名人物。
孔子54岁时,为了削弱鲁国三个权臣“三桓”的势力,主持“堕三都”,主张拆毁三座重要城市的城墙。
由于鲁国国君实力弱和孟孙氏的反对,“堕三都”最终半途而废。
一年后,孔子与季氏不和,只能带部分弟子们周游列国。
六,周游列国十四年。
孔子去过卫、陈、蔡、楚、郑、叶等国,不断向各国当权者推销自己的主张,有时成为座上宾,有时遇到困难和危险。曾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犬”,孔子笑着表示认同。
孔子是因为与季氏不和而愤然出国的,不好意思直接回国,于是一直在国外待了十四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卫国。
孔子68岁时,弟子冉有率鲁国军队击败了齐国。
季氏问冉有,谁教你的军事指挥才能?
冉有回答,是孔子教我的。
在冉有说和下,季氏派人用重金请孔子回国。孔子终于有了台阶,于是回到了鲁国。
七,孔子的晚年。
孔子回到鲁国后,还想从政,但不被允许,只能从事教育事业和文献整理,整理了《诗》《易》《春秋》等。
孔子69岁时,孔鲤去世。
70岁时,颜回去世,孔子很悲伤。
72岁时,卫国发生政变,子路被杀。孔子的悲伤前所未有。
群弟子中,子路、子贡与孔子的关系最好。孔子与子路亦师亦友,子贡则如同孔子的儿子一样。
73岁,是孔子生命中的最后一年。
孔子一直在患病,天天去大门口等候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孔子等到了那个人,“埋怨”到:你怎么才来啊!
来人正是子贡。
孔子向子贡交代后事,除了交待私事,就是如何安葬,以及孔子学校的营运等。
孔子死后,葬于城北。多数弟子为孔子守孝三年,子贡为孔子守孝六年。
子贡是当时的首富,与吴国权臣伯嚭是铁哥们,与各国有权势的人称兄道弟,鲁国都要倚仗子贡的保护。
孔子晚年多亏子贡、冉有等人的照顾,才得以安享晚年。
真实的孔子有多猛
真实的孔子其实是位猛男!
自古至今,书生一直都是文文弱弱的形象,手无缚鸡之力。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是普天之下读书人的偶像,是不是也是一位文弱书生呢?不是。孔子不仅人高马大、身强体壮,且武艺高强。
在《荀子·非相》里,荀子用这样的语句描述了孔子的相貌:
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蒙倛是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孔子长得像蒙倛,可见其剽悍,历代的孔子画像,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一说法。
孔子确实算不上五官端正的美男子,而是一位天生异相的人,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有写到孔子生而骈齿,牙齿不仅不整齐,还是嘴唇都包不住的龅牙,如果穿越回现代,整牙是必须的。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自古以来,这里的男人往往长得人高马大,被人们冠以“山东大汉”。《史记》里边有关于孔子外形的记载,也证实了孔子的身高确实不低。写道:孔子身高九尺六寸。
春秋时期一鲁尺等于20.5厘米,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的话,孔子的身高足足有1.97米。春秋时期,人们的平均身高只有1.61米,将近2米的孔子往人群中一站,跟姚明在人群中的感觉是一样的,绝对是一位小巨人,再加上他强壮的体格,凶悍的外貌,给人的感觉不怒自威。
古代真的有孔子这个人吗
有的,孔子也叫仲尼,是我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然后孔子的言行思想可以从《论语》中了解。
我们今天见到的孔子形象都是后事想象来的,真实的孔子到底长什么样子
孔子是有名的人,但是在当时没有相机,也没有临摹,所以人们现在对孔子的长相也是十分好奇。像人们形容的孔子的长相,每个朝代的也都有所不同。
首先可以看一下汉朝时期的孔子画像。其实这是一幅壁画,是人们在山东东平的一处汉墓里发现的,而且这也是目前人们所发现的时间最早的孔子像,在画面中显示的左边这位就是孔子,虽然看不清五官,但是把他和老子还有下面的小人进行比较,就能发现他的身材魁梧一些,而且脸颊也是比较肉的,不过穿着打扮还是十分朴素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唐代的孔子画像。这个画像叫做《先师孔子行教图》,是由唐朝吴道子篆刻的,通过对画像的观察能看到孔子和上图一样身材还是高大魁梧的,但是也胖了一圈。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上了年纪的原因,身体有一些发福。而且现在可以清晰地看到孔子的五官,脸部棱角分明,而且额头和鼻子都很大,有一点龅牙,同时还留着关公一样的胡子。
然后再看一下我们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孔子画像,现在的身材就是正好,不胖也不瘦,面部的线条变得柔和了,不像一开始那么棱角分明。而且周身的感觉也不像之前那么朴素了,不过这几个标志性的特征还是保留了,就是孔子的大额头和胡须。
其实孔子的真实长相不用去深究,就好像我们信奉的菩萨一样,每个人心中都会重新给他定义长相,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孔子留下来的文化的传承。
真实的孔子是什么样的
在我们多数人的认知里,孔子是我国有名的文人、圣人,不仅博才多学,弟子也非常的多,可以说是最初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的典范。可孔子并不是只有圣人和老师的身份,而他的学识也远不止这一点。他周游列国,长途跋涉去过很多地方;他爱好音乐,把礼乐放在首要位置;他注重饮食,可以说是古代有名的养生家。
在孔子的文学中,有多处地方都体现了游玩的乐趣。而他也在30几岁的时候,就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以至于现在很多的地方都留有孔子的印迹。而这一走就是14年,虽然最开始的初衷是宣传自己的主张,肩负着游说的重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能达成目的。想必聪明的孔子自知无法力挽狂澜,只能在这山水间纵情了。
同样在《诗经》中,关于礼乐的描写就特别的多了,这与孔子的多才多艺是分不开关系的。他喜欢唱歌,因此就特别的喜爱音乐,而将此视为自己的乐趣,并且,他还热衷于传授给别人音乐。特别是他将音乐也排在教学的关键位置。可见,在他的认知里面,音乐很重要。
而在《论语》中,关于对饮食方面的描写,也是非常多的。毕竟民以食为天,每天最常见的就是和饮食打交道了。再加上又从寿命非常短的古时候可以看出,活了70多岁的孔子已经算是高龄了,这与他的养生也是脱不了关系的。而养生一方面来自于他的心情保持的教好,另外一方面肯定也是和饮食息息相关的。
孔子除以有以上的这些特点外,最多的就是他是个非常正直、三观很正的人,是个彻彻底底的具有高度文学气息的人。而具有这样品性的人,成为我们的圣人是被信服的。因此,孔子无论是品性、德行、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些都是堪称表率,无可厚非的。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认为他复古。但是公开的评价:
作为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实际是个既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说他平凡,是说他出生于春秋时代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早年丧父,生活贫苦,为了糊口,他曾作过一些上流社会所不耻的“下贱”工作,他也曾因为处境的贫寒而被鲁国的大贵族们拒之门外而遭到凌辱。即使后来他的学问已被社会所承认,他也没有作过什么惊天
动地的“大事”。他在30岁之前仍然是个默默无闻的人物,大约30左右,他的学问才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声望也逐渐远播,但是他仍然是个手无寸权的教书先生。只是到了51岁,才时来运转,登上了鲁国的政坛。由中都宰、小司空而大司寇,并且“摄相事”。正当他准备一展政治才华,进行他理想中的社会改造工程之际,由于触犯了鲁国大贵族们的既得利益,而被无情地赶下了鲁国的政坛,短短三年的政治生涯就像滑过夜空的流星那样转瞬消失了。
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4年的自我放逐式的漂泊生活。他带着一群弟子,到处宣扬他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的国度。他的足迹遍及中原大地,多次出入于当时的卫国,被逐于宋国,困于陈、蔡之间,徘徊于楚国的边陲,历尽坎坷、四处碰壁,却始终没有实现他的夙愿。最后不得不以68岁的高龄重返故
土——鲁国。
回国之后,他被尊为“国老”,但也无非是贵族政治花瓶中的摆设而已。73岁时,这位老人在寂寞中离开人世,结束了他平凡的一生。
孔子在真实历史上,到底长什么样
孔子,子姓,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先祖为宋国贵族,远祖为殷商王族。
《孔子家语》记载:
孔子的得姓始祖为六世祖孔父嘉,后家道衰败,后裔孔防叔(孔子的曾祖父)逃亡鲁国,以孔为姓氏。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很有名气的勇士,娶施氏为妻。
施氏生育了九个女儿,却没有生下一个儿子。
叔梁纥的小妾生育一子孟皮,却有足疾而不适合继嗣。
叔梁纥于是又娶了颜徵,生下次子孔子。
孔子出生前,母亲颜徵曾在尼丘祈祷,故取名为丘,字仲尼。
《史记》记载:“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论语撰考谶》也有类似的记载:“叔梁纥与徵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
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越来越贫寒。
孔子少年时期就聪明好学,二十岁时被时人赞誉“博学好礼”,他继承了父亲的英勇过人,身材魁梧,臂力超凡。
孔子酒量也不一般,从来没喝醉过,而孔子却不以勇武、善饮而自豪。
孔子曾做过管理仓库、牧场的小吏,以治理有方得到升迁,历任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代理宰相等官职。
后遭小人排挤而出游列国,历经十四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孔子六十八岁时,携弟子返回鲁国,打破传统的教育垄断,开设私塾,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七十二贤人成为诸侯列国的栋梁之才。
关于孔子的身高,史书说法不一,但身材高大是公认的。
《史记》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1.96米)……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人们称呼他为大个子,感到非常神奇。
《太平御览》记载:“孔子长十尺(2.21米),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昂,望之如斗……”
说的是孔子身高一丈,腰围九尺(2米有余),身材魁梧高大,坐着像蹲龙星,站着像牵牛星,到了近前如同昂宿,远远望去依稀南斗六星。
孔子“海口”,就是嘴大,说话时像含着水,舌头有七层纹理,嘴的形状四四方方,像斗,两颗门牙连在了一起,长有两个喉结,手掌像老虎的爪子,驼背像乌龟一样。
《荀子》记载:“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意思是孔子面貌狰狞,像戴着驱邪的面具。
《史记》记载:孔子路过郑国,郑国人评价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这段话的意思是:东门的那个人的额头像尧帝一样饱满,脖子像皋陶一样粗壮,肩膀像子产一样略向前倾斜,腰部以下比大禹要短三寸,现在的样子很疲惫,像丧家犬一样。
孔子通过弟子子贡的转述,欣然一笑说:“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把我说成这样,也未必恰当,不过说我现在如同无家可归的狗狗,说的确实不差啊!确实不差啊!
孔子的相貌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种固定而相对清晰的描述。
其相貌究竟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夫子留给后世的巨大精神财富,无论他长相如何,都无愧于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的称谓。
历史上有孔子这人吗
有的这是真实存在的,他和他的弟子创立了儒教,写了论语,有依据的考证就是司马迁写的 史记 中有一篇写的就是孔子——孔子世家 讲的是孔子的一生,而且孔子的后代传到了第十世
不讳草根出身,如丧家犬,历史上真实的孔子竟然是这样的吗
历史上孔子的生活经历并不是这样的:孔子祖上也是贵族,孔父也曾担任陬邑大夫,家境富裕。只是后来孔父去世,孔母因被主母嫉妒而赶他们出府,自此孔子母子二人过上了清贫的生活。孔子十五岁时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二十岁开始步入仕途却终不得志,在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时候的确是遇上不少纷争,但是最后还是被迎回鲁国,随后病逝,然后葬于鲁城泗水岸边。
叔梁纥也就是孔父,在子嗣上颇为不顺:正妻连生九女,后小妾虽生一子,但是却带有足疾,这让孔父很是不满意。于是他想颜氏提出纳妾的要求,当时颜家有三女,只有小女儿同意了这个要求,然后被孔父纳为小妾。当时的孔母不满二十岁,而孔父已经六十多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只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孔父就去世了(毕竟古人能到六十的就不多,而孔父已经一把年纪了)。当家主母对孔母本就多有意见,这下子终于不用再忍耐,于是把孔母连带年幼的孔子一同赶出孔府。那个年代,孤儿寡母想也知道不会过上什么好日子。虽然孔子有大志向,并为之努力,但是没有家族支持的孔子直到二十岁才成为了一个仓库管理人员。
后来孔子开始开办私学,立志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然后带领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在不被欢迎的国家的确是经历过很多危险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会被赶出城门,这就是孔子所谓的嘲笑自己为”丧家之犬“。其实这方面孔子和李白有些相似:虽然想从政,但是却始终不得志,然后在其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孔子被人迎回鲁国,一边继续自己的教育事业,一边整理教育文献和自己的毕生所见,这为后世的教育事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