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遂简介及人生经历

毛遂简介及人生经历(那个自荐的毛遂,后来怎么样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17 22:56:52 浏览6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那个自荐的毛遂,后来怎么样了

毛遂先是自荐去楚国说服帮助赵国抵御秦国,后来被赵王派去当武将,结果大败,自杀殉国。

我国的文化是源远流长,在这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文化遗产,比如成语。其背后大多数都有一个有趣的典故。其中“毛遂自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对于他的结局可能不那么熟悉了。接下来,我们一块来看他的人生经历。

毛遂开始的时候后是赵国平原君下面的门生。战国时期国家与国家纷争很多,在众多国家中,秦国是最厉害的,一直有吞并其他国家,然后一统天下的想法,而赵国与秦国接壤,秦国将赵国视为眼中钉,不断攻伐赵国。

最终秦国围住了赵国的国都,千钧一发之际,赵国向楚国发出求援。平原君左右为难不知道派谁前去支援的时候,毛遂站了出来,首先他自我介绍了自己。然后一块把首鼠两端的的楚王说服,最终楚国决定出兵支援赵国,毛遂从那时候声名传播开来。

但是他的结局不好,在毛遂出使楚国的第二年。又传来边患,燕国攻打赵国,赵王第一时间记起了毛遂,派他当将军带兵去抵御燕军。

毛遂知道自己不是将才,只是个有谋略的人,于是跑到赵王面前推辞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但是赵王认定他能力非凡,于是武断地让毛遂到前线带兵。果然效果不好,没有带兵经验的毛遂,尽管很努力为国家付出,但是还是能力不济,最后兵败自杀殉国。

毛遂的主要事迹

毛遂的主要事迹是毛遂自荐。毛遂自荐是指毛遂自我推荐跟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游说。后比喻自告奋勇或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做事情。
毛遂自荐,汉语成语,拼音是máosuìzìjiàn。
出自: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傥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
邹韬奋《经历·深挚的友谊》:“我作毛遂自荐,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自告奋勇、自我介绍、自我吹嘘、挺身而出。
反义词:自惭形秽、畏缩不前。

毛遂是什么人他为何会与郭开同流合污

毛遂是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毛遂因为受到郭开的威胁,才和郭开同流合污的。历史上的毛遂其实和郭开没有什么关联,历史上的毛遂在经历毛遂自荐之后不久就自刎了。毛遂和郭开同流合污的情节是出自《大秦赋》,很明显这是杜撰出来的故事。但今天谈到的内容是电视剧里的内容,那我们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毛遂会被郭开这样的人给把持住。

一、毛遂是什么人

毛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他是赵国平原君门下的食客,最出名的故事就是毛遂自荐。故事发生在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赵国的平原君想要到楚国求援,所以在自己的门客中挑选随从者,挑来挑去都没有什么人愿意去,这时候毛遂站出来要跟着平原君一起去楚国,最终毛遂说服了平原君带他去楚国,到楚国之后毛遂又说服了楚王出兵,最终帮助赵国击退了秦国。

二、历史上关于毛遂的死比较让人信服的说法

历史上关于毛遂的死有一种说法是比较令人信服,那就是赵王在觉得毛遂是一个人才,所以让毛遂带领赵国军士去抵抗燕国,而毛遂知道自己没有带兵的能力,就告诉赵王自己干不了这活,但是赵王觉得毛遂这样说是谦虚的表现,依然让毛遂带领大军出征,最后败了个血本无归,毛遂也在山林当中自刎谢罪。

三、电视剧中毛遂和郭开同流合污的理由

电视剧当中毛遂之所以和郭开同流合污。是因为郭开设计让毛遂和王子的老婆有了肌肤之亲,并以此威胁毛遂就范。这种桃色新闻可不是小事情,一旦传开,必定是人头不保,所以毛遂只能听从郭开的指派去陷害其他的王子。

古代毛遂资料

毛遂,战国时期薛国人(今山东省枣庄市人),年轻时游赵国,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毛遂(前285年-前228年),战国时期薛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人),一说鸡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死后葬于薛地,今在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车站旁仍有其墓地。 其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   至楚国后,平原君赞颂毛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
师。“将毛遂视为上客。
  后人将这段史实称为“毛遂自荐“。用于比喻自己推荐自己。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
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喘气不赢之机,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出征以敌强敌?赵王便想起了敢于自荐的毛遂,欲提拔毛遂为帅,统兵御燕。毛遂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到赵王那里去,不是去“推荐”自己,而是去“推辞”自己:不是我怕死,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可披坚当马前卒,不能挂袍任率印官,如是,则上可保国之江山社稷,中可保您知人之明,下可保我毛遂不为国家罪人。当年自荐,意气风发;此时自辞,何其乃尔?一个毛遂,判若两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赵王很是不解:先生去年自荐,才情高迈,真伟丈夫;如今脱颖而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怎么忸怩如小女子?毛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猫。逞三寸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按说,毛遂此话说得入情入理,但赵王却为了展示自己求贤若渴,怎么也不听毛遂之言,硬是要他挂帅迎敌。但正如毛遂所说,他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率千军的将才,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对一败涂地的惨状,羞愤万分,自刎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