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我不懂诗,谁能告诉我林徽因写的《那一晚》是表达什么呢
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这首诗写于1931年,诗的第一段写的是对十年前她跟徐志摩“分定方向”的“那一晚”的回忆,第二段写“到如今”的“想念”,最后一段则类似于她做出的抉择
那一晚林徽因做了什么
林徽因将1930年写给徐志摩的一首诗《那一晚》,发表在了《诗刊》上,署名为尺棰。后世认为这是林徽因当年写给徐志摩的分手诗,字里行间描述出,她对于这段情感的沉湎。林徽因如果很多少女一样,年轻的时候对于爱情充满了渴望,希望获得一份纯真的爱情。
林徽因既表达出“分手”,又传递出“我爱你”的意境,这首诗可以说是,她为数不多的诗词中的上乘之作。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爱,只是精神层面对于纯真爱情的一种憧憬,圣洁而纯粹。
林徽因写过很多的诗词,其中的《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就是她的作品,她不仅将建筑学佳的科学精神,以及作家的文学气质互相结合,并且还浑然天成。这本书囊括了林徽因创作的大量诗歌、散文、小说等,是一部不错的文学著作。本小店搞活动,现在购买还有折扣,原价98元,现在只需58.8元,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谁知道林徽因的诗歌 那一晚是什么意思啊
一代才女林徽因写作新诗,开始是受到徐志摩的影响和启蒙的。林徽因是在1930年左右住香山双清别墅休养的日子里开始提笔写作的。据林徽因年谱考证《那一晚》写于1931年,是年她27岁,为追忆10年前与徐志摩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初次相遇。发表在1931年4月《诗刊》的第二期,主编是徐志摩。这首诗可以说是林徽因对一段隐秘情感的真实、细腻的回溯,也是她不多的诗作中艺术质量上乘的作品。重庆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05级硕士研究生滕斌撰文说“尽管有人指责其沉湎于个人情感的小天地,但不可否认,这使其卷入了另一组家庭旋涡的情感表现得极其真切、崇高,在其后来的诗作中,鲜有超出此诗的艺术圆熟的动人作品出现。”
林徽因的诗作意象玲珑剔透,风格清莹婉丽,情感细腻,真挚婉约,音乐美强。1937年,她曾向自己很喜爱的小说家沈从文动人的回忆起自己当年随父客居伦敦的生活:“理想的我老希望有点浪漫的事发生,或是有个人来叩门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同我坐在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要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做的梦,而实际上是天天落雨又落雨,我从不认识一个男朋友,从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来同我玩。”因此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便反映在其早期唯美主义的诗作中。
全诗共两段。以“那一晚”点题开篇,连续出现3次,引出3个片断。这样的排比手法类似于《诗经》的重章复沓。第一句“我的船推出了河心”,以缺被动句倒置于句首,使诗情有了一种跌宕的别样韵致。这样的画面无疑设置了几个悬念:为什么我的船被推出了河心?是谁在推?为何而推?又推向哪里?为什么又是晚上?然而作者却宕开叙事以写景来渲染情感。由“澄蓝的天”“密密的”“迷惘的”静谧安详的环境映衬出“托着”的雅致和“牵着”的柔情,实又为这种将变的情感预设了一种凄惋、迷离的基调。“封锁”一词突出强行介入与不可抗拒。“你和我”又有“分定”的主次,“认取”则有找寻和有了结果的意味,也就是你我“生活的模样”。动词“托着”“牵着”“推出”“封锁”“分定”“认取”见出了相悦、遇阻、分定的过程。
那么,你我在之后怎么样了呢?接下来又作了转折,以四个“到如今”的平行式结构获得递进、层叠且掀起情感波澜的效果,如果说船尚能在河心平稳航行与靠岸的话,那么这船现已被推入不知凶险多少倍的大海里飘摇了。“细弱的”不仅见出了风涛的险恶,也衬出了船的险境。“太阳”“阴影”“红花儿黄花儿”,表现出诗人所思所想,化无形的思绪为有形的象征物,形象生动。也呼应了“那一晚”的“迷惘”,情绪由宁静到暴烈而压抑。
第二段再次转折,“那一天”表明由缅怀过去转向未来,引出全诗的高潮。“走”“跨”“射”因“希望”的轻巧,“顶层”对“层层的阴影”的意图挣脱,“蜜”“滋润”是对感伤的稀释。“带羽翼的箭”“满弦”地射出是多么的迫切!诗人似乎要对前面暗设的问题作一个交结了,联系上文出现的“岸上”,可得出“你”可能还在当初“你我”分定的地方,还继续耕种“你的”“红花儿”“黄花儿”,直到成了生动的“花园”。“鸟般的歌唱”是一种自然状态,是不计回报的,也可以说是有她的目的的——“我静候你的赞赏”,赞赏什么?所有的问题在最后一句得到了解答:“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却是现实的落寞;与行动上的“静候”冷静相比,实际上是心里难抑的“私闯”的激流。一个情感的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的理智承受而又不甘,理想情感受阻却又不能自已,既为他人获得理想情感而欣慰,现实中自己又难以放弃情感的复杂心态。“船”作为一种从彼岸到此岸的承载工具便获得了一种深刻的隐喻意义。
诗人以其娴熟的文字技巧和对于美术造型建筑艺术的驾驭也体现在诗行当中,如色彩的鲜明、动态的描摹,视点的多变,从低高、近远、外内、清晰迷离,都显出构思上的独特性。诗行每两句句未大致押韵,前一句有散步的自由,后一句有跳舞的节律。
这首诗一发表,徐志摩很快以《你去》一诗给予回应:“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 放轻些脚步/别叫尘土扬起/我要认清你远去的身影/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不断地提醒你有我在这里/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目送你远去”。这份感伤动人、含蓄的情谊在其唱和的诗作中得到了真切流露。 人们非常惋惜徐志摩的那段包办婚姻,甚至臆想徐林二人在康桥相遇时都未婚如何,我想既便如此林也会选择梁思成的。往事不提也罢,且慢慢受用这一缕暗香好了。
林徽因《那一晚》所写的是哪年的哪一晚说出年份即可
林徽因的一首名作《那一晚》,写的就是1921年康桥的“那一晚”.
根据林徽因年谱(1904年6月10日一1955年4月1日) 记载
这首诗歌创作于1931年,1931年27岁 3月,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先后发表诗《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9月,梁思成、林徽因应朱启钤聘请,离开东大,到中国营造学社供职。梁任法式部主任,林为“校理”。秋,林徽因病愈下山。11月19日,林徽因在协和小礼堂为驻华使节讲中国古代建筑。 同日,徐志摩为听林徽因学术报告,乘机遇雨触济南党家庄开山身亡。11月22日,林徽因、梁思成得悉徐志摩坠亡,即以铁树、白花编制小花圈,梁思成随与金岳霖、张奚若赶到徐遇难处处理后事。同月,由林徽因等主持,在北平为徐志摩举行追悼活动。 12月7日,发表散文《悼志摩》。
盖为追忆10年前与徐志摩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初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