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拜伦、雪莱、济慈的代表作
- 济慈故居-雪莱纪念馆
- “拜伦”,“雪莱”,“济慈”三人作品风格的差异是什么
- 济慈和雪莱是现代主义作家吗
- 拜伦雪莱济慈三人被称为什么
-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济慈私底下有什么交情
- 十四世纪英国三大诗人
- 雪莱拜伦济慈是什么派的
拜伦、雪莱、济慈的代表作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珀西·比希·雪莱,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华兹华斯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西风颂》。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等。
济慈故居-雪莱纪念馆
《雪莱诗选》昨天依依不舍地还给它主人了。温习雪莱的诗,翻起五年前在罗马西班牙广场边上的“济慈故居-雪莱纪念馆”拍下的那些照片。济慈与雪莱,两位我都爱。牛津大学里,现在还留有许多雪莱书信手书。照片找不到了
济慈临死前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让我爱上他;
雪莱的一段【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给了我一股被“激将”之后的勇气。
====================
【雪莱】
“雪莱一生都生活在纯真情感所建构的理想世界里,忽略了现实本身。因而雪莱虽然坚持纯粹的利他主义思想、坚持纯洁博爱的观念,却被现实社会视为罪人。”(度娘如是说)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总有一种超越凡尘的痛。
凡人啊,用尽此生去温习人世间的“无常”与“苦”也未为过。因为,它们无处不在。即使是在人们所向往的快乐当中,也深深地刻着“无常与苦”的印记,而同时,在这无常与苦当中,恰恰又有着究竟智慧的真身。要智慧,那就努力品尝人世间的“无常”与“苦”,再从中挖掘精华吧。
读诗,也尤其喜爱这类揭露人类伤疤的智慧词句。似乎众多名家圣者都歌咏无常,唯独凡俗如我者,总在”常“与”无常“间犹豫不决。
雪莱的诗当中,特别喜爱这一首十四行诗。而且相对众多译者,最喜欢江枫所译的这个版本,不是最美的,却是最接近真义的。
你们匆匆奔向坟墓!去寻找什么,
你们啊,愚蠢头脑的忙碌的图谋,
永不安份的思想——尘世的奴仆?
哦你,殷切的心,你渴望着拥有
那苍白的期望以为是美好的一切!
你好奇而徒劳的智力,想要猜出
你来自何处,又不得不前往何方,
迄未知晓的一切,你都想要知晓——
哦,你们匆匆奔赴何处,要这样
疾速奔跑过愉快的绿色人生大道,
奔向那灰色死亡的洞穴,去寻求
庇护,以避开烦恼,也避开欢笑?
哦心灵,头脑,思想,你们到底
希望得到什么,在地下的坟墓里?
有250多年历史的咖啡馆,当时济慈,歌德,拜伦,歌德等人可都在这聚会呢,听说“提拉米苏”就是它发明的。
“拜伦”,“雪莱”,“济慈”三人作品风格的差异是什么
拜伦现象的核心是他创造了“拜伦式英雄”,这类人物四方游荡,性格忧郁,常自觉高居人群与习俗之上,论古讽今;虽有强烈的男性中心意识,对女性却有不断的魅力。哈罗尔德与曼弗莱德尤能代表这位孤独的反叛者;此外,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传奇组诗“东方叙事诗”中,各中心人物亦属这一类型之典型。这些人物体貌非凡、精力充沛、才干出众,有能力做一番事业,可是罪恶的社会不允许他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他们无不具有愤世嫉俗的思想、叱咤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他们是单枪匹马的“复仇者”。在精神面貌上,他们顽强高傲、勇敢坚定、忧郁孤独、神秘而痛苦。\x0d\x0a\x0d\x0a。“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即是雪莱对未来美好世界必将来临的预言,发人深省。雪莱还以抒情诗著称于世,继承华兹华斯的传统,以大自然入诗,《西风颂》、《云》、《致云雀》等作品,音韵铿锵,感情真挚,闪耀着深邃的思想光辉。\x0d\x0a\x0d\x0a对于雪莱,曾有著名评论家有所贬损,但也有人持平而论,认为弥尔顿的厚重与雪莱的“空气与火”各代表但丁的一半,而能顶其一半即是荣幸,雪莱的诗有时堪与莫扎特的音乐相比。\x0d\x0a\x0d\x0a尽管相对欧洲历史而言,济慈的影响力不及拜伦,但说到英国诗歌史,拜伦的声望则无法与济慈相比。与雪莱比较,济慈更愿以热心而冷眼的观者姿态绘制生活的戏剧画面,对在真实的生活中扮演各种角色的真人表现出艺术家的兴趣,他并不因至上的理想而厌弃有限的世事,而是以具体人间情感证实无限的存在。济慈在1818年的一封信中指出,华兹华斯较弥尔顿“更深刻”,因为他重视灵魂在俗界的旅程,比弥尔顿更关注“人心”或“人性”,其特有的才华能帮我们“探索”人生“巨宅”中那些“漆黑的通道”,从而减轻“生死奥秘的重压”。济慈发展了有关信念,认为人间是“造就灵魂的深谷”,除此无其他途径。有评论家认为,济慈的倾向是要发掘新的永久价值,他主要不是让我们相信世间充满苦难与压迫,而是让我们鼓足勇气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世界充满欢乐、健康、自由。这些都属于他人,但只要争取,也能属于我们自己。济慈思想与艺术的精髓就是让我们有勇气相信他人是幸福的,并能为此感到由衷的喜悦。
济慈和雪莱是现代主义作家吗
不是。约翰·济慈(英文: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浪漫派的主要成员。1815年就读于伦敦国王大学,1817年开始写作。1818年到1820年,先后完成《伊莎贝拉》《圣艾格尼丝之夜》《海壁朗》《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作品。1821年2月23日,因肺结核病逝于意大利罗马,享年25岁。济慈与雪莱、拜伦齐名,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作家,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拜伦雪莱济慈三人被称为什么
撒旦派。拜伦雪莱济慈三人都是恶魔诗人,被称为撒旦派。他们是19世纪英国的三位非常出名的诗人,他们主张积极的战斗,反对湖畔派诗人消极避世,因而受到他人的反对,称他们三人为“撒旦派”或“恶魔派”。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济慈私底下有什么交情
济慈在英国发表用希腊神话写的长诗《恩底弥翁》时,曾遭受评论界激烈抨击,唯有雪莱给了他宝贵支持,二人在意大利邂逅,遂结金兰。济慈病故后,雪莱悲痛异常,称亡友为“生命与自然的象征”。孰料,雪莱本人也于翌年在意国覆舟溺死海中,骨灰葬在罗马的非天主教徒墓园,成为建立“济慈—雪莱纪念馆”、将两位英国浪漫派诗人名字紧紧相联的缘由。
十四世纪英国三大诗人
英国三大诗人 拜伦(1788 - 1824) 拜伦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天生 跛足的理想主义者,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代表 作有 《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 、 《唐璜》等。拜伦所创造的一系列 “拜伦式英雄 ”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们都是孤傲、狂热的叛逆者,孤独苦闷 的骄傲者。 雪莱( 1792 - 1822) 雪莱是 19世纪英国最富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一 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雪莱的代表作主要有诗歌 《解放了 的普罗米修斯》、 《西风颂》和 《致云雀》等,其作品节 奏明快,积极向上,也正因为如此,雪莱被誉为 “诗人中 的诗人”。 济慈( 1795 - 1821) 济慈是 19世纪初英国浪漫派诗人代表人物之一,代 表作有 《夜莺颂》、 《秋颂》和 《希腊古瓮颂》等。济慈 是一个出身于社会底层且有着坎坷的成长经历的天才诗人 ,英年早逝,却有多部作品传世。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1 4年级 ·语文 ·第十三课 知识链接 浪漫主义的兴起与衰落 19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了一股狂热的文学浪潮—— 浪漫主义运动,我们本课所讲的拜伦、雪莱、济慈都是这一运动中的先驱。熟 悉欧洲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此时欧洲已经经历了一场从思想到制度上全面的 大解放。发生在 18世纪末 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打破了欧洲大陆上根深蒂固的 封建制度,在这场大的变革之中,不可一世的路易十六成为了法国历史上第一 个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而后来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拿破仑,也正是在这场大 革命中崭露头角的。 然而这场大变革并没有给大多数人带来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尤其是拿破仑当政之后穷兵黩武,而其后的复辟王朝又逆行倒施。种种复杂的 情绪汇在了一起,诗歌就成了一个有力的表现武器。在这样的背景下,浪漫主 义运动揭开帷幕了。在这场持续时间并不长久的文学浪潮中,诞生了一大批至 今
雪莱拜伦济慈是什么派的
雪莱、拜伦和济慈都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王佐良先生评价说:“拜伦使浪漫主义的影响遍及全世界,雪莱透过浪漫主义前瞻大同世界,但他们在吸收前人精华和影响后人诗艺上,作用都不及济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