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光帝

汉光帝是谁呀?汉光帝是那个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4-21 15:21:57 浏览17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汉光帝是谁呀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公元前6~57)字文叔,蔡阳人,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既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諡号光武,庙号世祖。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康乾盛世。但对东汉开国皇帝,神武不可测,允冠百王的刘秀却知之甚少。这位庙号世祖,溢号光武帝的刘秀名气显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几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国之君。但在作为方面丝毫不逊色。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公元57),汉景帝庶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王莽篡汉后,他和哥哥刘演在家乡组织舂陵军,欲恢复刘氏统治。兄弟两人加入了更始政权。刘秀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了王莽的四十余万大军。刘演因为功高震主,被更始帝杀害。善于韬晦的刘秀亲自向更始皇帝请罪,平息了这次危机。在消灭王莽后,刘秀自请出定河北,借机脱离了更始。刘秀在河北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在建武元年,30岁时称帝,采用先关东后陇蜀的策略,用13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王朝。建国后,又轻徭薄赋,解放奴裨,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又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汉光帝是那个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公元前6~57)字文叔,蔡阳人,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既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諡号光武,庙号世祖。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康乾盛世。但对东汉开国皇帝,神武不可测,允冠百王的刘秀却知之甚少。这位庙号世祖,溢号光武帝的刘秀名气显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几位皇帝和那些著名的亡国之君。但在作为方面丝毫不逊色。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公元57),汉景帝庶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王莽篡汉后,他和哥哥刘演在家乡组织舂陵军,欲恢复刘氏统治。兄弟两人加入了更始政权。刘秀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了王莽的四十余万大军。刘演因为功高震主,被更始帝杀害。善于韬晦的刘秀亲自向更始皇帝请罪,平息了这次危机。在消灭王莽后,刘秀自请出定河北,借机脱离了更始。刘秀在河北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在建武元年,30岁时称帝,采用先关东后陇蜀的策略,用13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王朝。建国后,又轻徭薄赋,解放奴裨,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又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历史上的皇帝中,汉高心黑,魏武残忍,唐宗好色,宋祖贪杯,明祖嗜杀。而光武身上却没有这些让后人印象深刻的特色东西。下面,试着把光武和中国历史上几位著名的皇帝做一番比较。光武帝和汉高祖汉高和光武无论在为人和取天下的过程方面,完全是两种不同风格。汉高为人豁达大度,多大言,少成事。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见到秦始皇的车仗,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光武正好相反,性格内敛谨慎。性勤于稼穑。看到蔡少公通过图谶推算刘秀将为天子。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汉高取天下多靠别人之力,萧何,韩信对他作用极大,张良,陈平虽然不如萧韩,但对高祖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光武恰好相反,主要还是自身之力。手下28将中只有邓禹作用大些,但也未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刘邦的班底之强,只有有唐太宗可与之媲美。而光武帝的手下和高祖比起来平庸了很多。连良,平之辈都没有。可这更衬托出光武帝的强大。对待儒生,高祖不学无术,瞧不起读书人,动甄用儒生的帽子撒尿。光武本人就是太学生出身,(在开国君主中,刘秀是学历最高的)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赵翼说,高祖手下功臣多是亡命之徒,而光武手下诸将都有儒者气象。高祖和光武的个人能力比较汉高智勇俱劣,光武文武双全。南宋叶适的评价较为公允,光武材过诸将以气柔之,高祖才不及诸将以气挫之。韩彭瞧不起汉高,但如果他们和光武一个时代却未必就瞧不起光武。在军事上,刘秀手下的统兵大将冯异,吴汉,邓禹在战术方面都得到过光武的指点,而东汉名将之一的马援在讨论军事方面也总和刘秀相同。“伏波论兵,与我意合”。而刘邦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倒是犯了错误得到张良的提醒,沛公引兵过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汉高在军事史上能留下他名字的就是彭城之战,60万大军被项羽2万军队杀得大败。而光武的昆阳之战确是历史上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汉高两次突然到韩信的军中收其军权,这其实也是心中无自信的表现,而光武却长期让冯异,寇询,吴汉等率军在外,独当一面。至于最后汉高杀韩彭,逼萧何自污才能活命和光武厚待,恩养功臣又岂能相比。和光武比,汉高的能力只剩下知人善用了。但韩信就在身边他也没有发现。知人善任也要打折扣了。其实汉高最大的优点就是从善如流。自己没能力,好话再不听那就更糟拉。至于说个人品德方面汉高和光武差得更远,汉高更远逊于光武,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於丰。连自己亲生的儿女都不要拉。而刘秀呢,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超令上马。元以手捴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待人方面,刘邦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并且把自己的部下比为猎狗。而刘秀待人推心置腹。后人为何认为光武不如汉高很多人认为光武重建汉朝或多或少是借了刘邦的光。但要看到光武汉室宗亲的身份也是双仞剑,“刘秀在关中处处被人辑,刘秀在河北处处被人抓。”而且东汉初年的割据势力,或多或少都和刘氏有点关系,更始,赤眉,刘永都是正牌宗室,血统比刘秀还近支(刘秀的祖先是景帝的庶子长沙王刘发,舂陵这支在长沙王这支里是比较远的,刘秀的家族在舂陵里还是远支,所以血统是很远的)而王郎,卢芳也自称是汉室之后。所以这一方面对大家几乎是公平的。高祖只用了6年就统一了中国,而光武用了13年。如果以此认为汉高强于光武那也很可笑。汉高出关后,唯一劲敌就是项羽,而光武的对手,赤眉,刘永、张步、董宪、隗嚣,公孙述等,对手很多。高祖被封为汉王入汉中后尚有兵3万人,而光武单车空节去河北,王郎造反,河北只有两个郡支持刘秀,其余都尊奉王郎。刘邦讨伐项羽有诸路诸侯相助,而光武却只有河内一地为根基。而且项羽也只是在战术方面比较突出一些,别无所长。假使让刘邦带着云台28将,和赤眉,隗嚣,公孙述等交手,刘邦能否一统也成问题。后赵石勒的一席话。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石勒轻视刘秀,这也很正常,毕竟连光武帝的哥哥也小看自己的弟弟。这个石勒大言不惭,吹牛的工夫确实不错,他自己连个祖逖都对付不了,还要自比韩彭,也就一割据的水平。石勒为何抬高汉高,其实石和汉高有些方面很相似,他自己就是个老粗,光武的文武全才,自然不是他所能仿效的。所以自然要抬高自己的FANS。其实关于汉高和光武比较的结论可以用马援和隗嚣的一番对话做结论,援说嚣曰:“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宴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嚣曰:“卿谓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又不喜饮酒。”嚣意不怿,曰:“如卿言,反复胜邪?”诚如隗嚣所言,光武要胜于汉高。汉武帝和汉光武帝汉武帝的名气和影响要比汉光武帝大得多,但能力和作为却未必。一个是靠着祖,父两代积累下来的家产攻打匈奴,另一位是赤手空拳完全依赖自己的能力重建了一个王朝。有人认为汉武北击匈奴,南破诸越,西灭大宛,降服西域是开疆扩土。但实际上,大宛和越人都没必要打。毕竟他们对汉朝并没有威胁。而对匈奴的打击最后也超出了限度。在匈奴已经无力南下,但只是不肯臣服的情况下,仍然继续进攻。就是穷兵黩武了。因为频繁的用兵花光了文景两代积累下来的国库,“天下虚耗,户口减半”。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将盐,铁,酒等只要是赚钱的行业都由国家专营。并且还开始卖官,还可以用钱赎罪。总之是想尽办法捞钱。有人说汉武是造福后人,其实汉武四处用兵,一是因为个人好武(但他在攻击四夷时没有给卫霍等人提出过任何战略和战术方面的东西),二是为了给自己的外戚亲属们创造封侯的机会。说他为了百姓,后人当然体会不到当时人的心情。但如果设身处地想想,看看武帝末年,内部的农民起义次数吧。说当时老百姓支持他的做法真是鬼话。其实汉武完全可以向唐太宗灭突厥,清初消灭漠西蒙古那样,不必花费那么多的代价也一样取得胜利。其实唐太宗评价刘彻还是很客观的,汉武帝穷兵三十馀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光武对待匈奴和西域的策略远比汉武高明,灵活。终光武一世,对匈奴采取守势,把边郡的居民迁入内地。光武这么做,一方面是厌武,但主要的还是爱惜民力。对敌人未必全需要用武力,行仁义其实也能收到一样的效果。后来匈奴分裂,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主动要求内附,并且希望能和亲。刘秀答应了和亲的请求。即使后来北匈奴出现灾害,光武帝也没有同意进攻匈奴。(后匈奴饥疫,自相分争,帝以问宫,宫曰:“愿得五千骑以立功。”帝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二十七年,宫乃与杨虚侯马武上书曰:“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虏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疫困之力,不当中国一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喻告高句骊、乌恒、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北虏之灭,不过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诏报曰:“《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者。)有人想当卫霍,可光武却不想效仿汉武。不打没必要打的战争,在这点上,光武帝和明太祖,清嘉庆等皇帝的做法是一样的。刘彻在晚年,追求长生不老,任用宠信方士,结果被骗财骗色(送给方士大量珠宝,还赔上自己的宝贝女儿)晚年重用小人江充,巫蛊之祸杀人无数,最后连自己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都给逼死了。汉武大量扩充后宫,嫔妃等级也很多。汉初,除皇后外,还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至武帝制婕妤、娥、傛华、充依共有13种。生活荒淫腐化。“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光武对待自己的结发夫人阴丽华始终是一往情深。称帝后因为一些原因,立了郭氏为皇后,并立郭所生的刘疆为太子,后来郭皇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被废。太子刘疆也请求辞去太子。获准。刘秀没有喜新厌旧,而是册立了同是人老色衰的阴丽华。同时又封了阴的儿子刘庄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明帝。郭后和废太子刘疆也都得以保全,获得善终。光武的后宫比汉武少了很多,等级只有5个。和刘彻的广种多收相比,刘秀的10个儿子,有9个是郭后和阴后生的。班固说司马迁良心大大地坏了,因为他把汉武写得很不堪。其实太史公把刘彻写得就够好拉。对汉武的评价,司马温公就很恰当,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其实所谓秦皇汉武可以是名君,却未必明。而光武帝的所作所为,岂非远迈于他。唐太宗和汉光武帝——也许刘秀不如李世民唐太宗擒建德,降世充,一下击败两个劲敌,扫平河南。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右者,此言非虚。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力显然也大于光武中兴。看两唐书和通鉴不能不承认唐太宗是前无古人的明君,当然太宗实录的上部在唐太宗的生前就修好了,并且李世民也也亲自过目了。唐宗和光武都是个人能力出色的皇帝。都属于拿破仑那种类型的人物。但唐宗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显然又要强过光武。而唐宗的对手窦建德,王世充,薛仁杲等显然要比公孙述,隗嚣,张步等难对付。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高祖乃悟而止。同样的事情,刘秀也碰到了。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入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光武议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诸将忧迫,皆曰:“诺”。这体现了两人处事方法的不同,王船山评价光武,昆阳之战,光武威震天下,王业之兴肇此矣。王邑、王寻之师,号称百万,以临瓦合之汉兵,存亡生死之界也。诸将欲散归诸城,光武决迎敌之志,诸将不从,临敌而挠,倾覆随之。光武心喻其吉凶,而难以晓譬于群劣,则固慨慷以争、痛哭以求必听之时也。乃微笑而起,俟其请而弗迫与之言,万一诸将不再问而遽焉骇散,能弗与之俱糜烂乎?呜呼!此大有为者所以异于一往之气矜者也。唐宗和光武都能不杀功臣,但光武不杀降,对降主都能保全。而唐宗在王世充投降后,杀王手下多人,又将俘获的窦建德斩杀,造成河北窦的余部不肯归降,奉刘黑闼为主,又花费了很多气力才平定河北。凌烟阁24杰和云台28将确光武的云台28将基本上都是武将�而唐宗的凌烟阁的24位文武都有,凌烟阁24人的才能显然要强于云台诸位。以唐宗的才能加二李,房杜在中国任何一段历史时期都能统一中国,李世民的班底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汉高能与之貔美。但云台28将里只要和皇室有亲戚关系的都没被列入,如光武的表兄来歙功劳很大,最后也未被列入。举贤不避亲,但最后论功行赏时让自己的亲属下来,把机会留给别人,光武的这份胸襟实在难能可贵。凌烟阁的24位,第一个就是唐太宗的大舅子长孙无忌。真看不出这个家伙有什么功劳,估计都是见不得光的(就是在夺位过程中给唐宗出了不少主意,史书上当然不会有记载的)。这件事上只能说唐宗任人唯亲。唐宗武功远胜汉武,灭突厥。但晚年迷信武力,亲征高丽结果遭到惨败。其实李世民根本不用亲征,派李世勋率一偏师即可。执政的后期昏招不断,和光武立了汉明帝这位优秀的皇帝相反,唐宗立了个最差的继承人。而且在魏征死后的态度,也说明他的小气。宋太祖和汉光武帝宋祖也是俺喜欢的皇帝。虽然内圣外王方面,宋祖和光武都不如唐宗,但并不影响他们作为优秀的帝王。有宋一代,士大夫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时期。和光武帝一样,宋祖也非常尊重读书人。甚至将不杀士大夫作为祖训,世世代代传下来。只要对读书人好的皇帝,俺都喜欢。堰武修文,结束了唐以来藩镇割据,五代更替的局面。杯酒释兵权,解除功臣武将的兵权。和刘秀一样既不杀功臣也不杀降王。至于没有能击败辽,那是太宗的责任。宋祖时虽然限制军权,但兵力不弱。开国君主中只有赵匡仞和刘秀有君子之风。光武和宋祖作为低级别的将领都挽救过全局,刘秀是昆阳之战,赵匡仞是高平之战。其实和历代比北宋的环境是很不错的,唐是一个胡化很严重的时期,不重礼法,明清专制已经很强拉,南宋程朱理学抬头,束缚比较强,只有北宋氛围最好。王船山说,自汉光武以外,爰求令德,非宋太祖其谁为迥出者乎。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而宋太祖其次也。如果说宋祖不如光武,主要就是1他的江山从孤儿寡妇手中取得,未免有些不武2为帝时间太短拉,如果宋祖多活10年,即使不能破辽,但幽云夺回应该问题不大。明太祖和汉光武帝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明祖,就是暴。诚然,明祖确实是英雄,但其太过残暴。嗜杀成性。形容光武就是柔字了,以柔术取天下,又以柔术治天下。明祖曾说,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不知明祖说他不嗜杀人愧不愧心,不杀降,优待降主,在打天下时是不乱杀人,但治天下就把以前没杀的人全都补上了。胡蓝案,空印案,数以万计的人死于非命。光武在度田事件中也杀了许多违法的官员,但没有象明祖那样打击面那么大,株连那么多。更不会滥杀无辜。明祖和光武都属于那种内敛的人,但明祖明显疑心重,在晚年谁也不信任。而光武则心胸比较开阔。刘基说明祖,宋元因为宽纵而失天下,乱世当用重法。明祖纳之,明朝立国前后就开始严刑峻法。同样的情况,光武也碰到了。统(梁统)在朝廷,数陈便宜。以为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以遵旧典。但光武却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这可能也和明祖,光武为人,性情,风格不同吧。光武和明祖都重用自己的老乡,光武的28将大多是南阳,颖川人,河南集团。明祖的21功臣多是淮西人。地域性都比较突出。28将最后都能善终,而21功臣除了早亡的,好多只是因为一点小小的过失,而被明祖处死。如,冯胜,傅友德。明祖和光武还有一点相似,就是取天下的最后一步都是四川。刘秀最后灭公孙述,朱元璋最后收拾明升。夏被明灭后,明升手下的大将丁世珍被自己手下的小卒杀了,小卒来邀封。但明祖却没兑现封赏。因为,为人手下,杀主来归,不忠。他(明祖)这么做其实就是不想鼓励这种事。看得出明祖是个很传统的中国人。对忠孝仁义很在意。光武时,渔阳彭宠反叛,彭的家奴杀彭夫妻,提着首级来降。刘秀犹豫再三,封彭的家奴为不义侯。这件事的处理上光武确实不如明祖。但关于光武处理此事,后人的评价明祖肯定是知道的。明祖和光武一样,都想集中权力,使大权不旁落。光武是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就是架空三公,把权力控制在尚书台一些低级别官员手中。尚书台的官员直接向皇帝负责。明祖更是一刀切,干脆就把丞相废了,还不允许子孙后人恢复。这两位其实都是担心权臣篡权。只不过刘秀是利用外戚防宗室和权臣,而朱是利用同姓藩王防权臣。但他们改的制度其实都是对君主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可这二位都没想到,后汉3代之后全是娃娃皇帝,明在宣宗后除了孝宗外,一堆懒皇帝。结果祖先的心血都白费了。明祖的最大过失不是杀人,而是在驱逐蒙古人后,未能恢复宋朝的开明专制。他统一后,建立了锦衣卫,实行特务统治。并且发明了密折制度,允许大臣们告密。又天才地发明了廷杖这种制度,用来羞辱读书人,大臣。开中国文字狱的先河。重农抑商,对外关系厚往薄来(就是人家进贡一点东西,回赐给对方好多东西),最早提出反对奇技淫巧的人,又下禁海令。明祖创建的好些制度,被明清两代延续贯彻使用,即使在今天还有那时的影子。明祖对中国此后几百年的影响极大,也极坏。显然他的地位不能高过光武。清圣祖和汉光武帝——作为皇帝,汉光武还是要逊色于康熙16岁的康熙智擒熬败,20岁的康熙面对沙场宿将吴三桂等三藩叛乱,在当时西南有吴三桂,西北王辅臣,东南有尚之信,耿精忠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采用剿抚并用的策略,分而治之。战略上抢先守住了荆州,遏制住叛军的北上势头。最后用8年的时间,平息了叛乱。重用施琅收复了台湾。北拒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北部的边界。随后三次亲征,消灭了葛尔丹。又进兵安定西藏。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刘秀的这种对外开拓能力确实差些。光武建国后,十几次下诏释放奴俾,不准虐杀奴俾。还轻徭薄赋,把赋税恢复到西汉初的三十税一的水平。和康熙的停止圈地,修改逃人法,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一样。都是修改过去的弊政。重新发展生产。光武和康熙都有一位严苛的继承人。明帝和雍正都是勤而苛的皇帝。但政绩还都不错。(光武明章之治的3代导人中,光武宽,明帝猛,章帝又宽。而康雍乾盛世里,康熙宽,雍正猛,乾隆宽猛结合)。光武明章之治虽然比不上康雍乾盛世,文景之治,开元盛世。但也算得上一个不错的历史时期。呜乎,光武就因为不因为自己的喜好去伐匈奴,修长城。没因为自己贪玩,开条大运河。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名气甚至不如一些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