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有源头活水来读音 是什么

为有源头活水来读音(“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字读音是什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8 08:06:14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字读音是什么

wèi

wèi是“因为”的意思。

出自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年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拼音是什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拼音是wèn qú nǎ dé qīng yú xǔ ,wé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ǔi lái。这句话出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

1、全诗如下:

《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3、赏析:

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

4、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晚号晦翁。古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人,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十一世纪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问渊博的学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魏晋以来儒、佛、道、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把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融於一炉,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拼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拼音
拼音如下:
wèn qú nǎ dé qīng rú xǔ wé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uǐ lái
. 问 .渠 . 哪 .得. 清. 如. 许. 为 . 有 . 源 . 头 . 活 . 水 . 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发音是二声还是四声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发音是四声。

一、出处:这句诗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二、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三、原诗全文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原诗译文如下: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怎么读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读作,介词,因为、由于的意思。

一、基本释义: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二、组词:

  1. 为命

    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论语·宪问》:“为命, 裨谌 草创之, 世叔 讨论之,行人 子羽 修饰之, 东里 子产 润色之。” 邢昺 疏:“命,谓政命盟会之辞也。”

  2. 为气

    使气;逞意气。《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赵 相 贯高 、 赵午 等年六十馀,故 张耳 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 者, 楚 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 楚 。”

  3. 行为

    谓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4. 为复

    犹还是,抑或。唐 王维 《问寇校书双溪》诗:“君家 少室 西,为复 少室 东?” 宋 杨万里 《山居》诗:“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 明 张居正 《送杨生南归》诗:“清时不献太平书,为复还从江上居。”

  5. 优为

    谓任事绰有馀力。《礼记·文王世子》:“ 仲尼 曰:‘昔者 周公 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於 伯禽 ,所以善 成王 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 周公 优为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音

1.《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意思:小小的方塘为什么总是那样的明静,就像镜子一样,把飘动的天光云影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出来?乃是因为它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
2.wèn qǘ nǎ dé qīng rú xǚ ,wè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ǔi lái .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拼音

是“那”,但读“nǎ”,为是第二声。
wèn qú nǎ dé qīng yú xǔ , wéi yǒu yuán tóu huó shǔi lái .

问得哪渠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读音是什么

问得哪渠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读音是:wèi ,声母是:w;韵母是:èi。

出自:《观书有感》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何时何地,缘何而作,一直令人费解,学人言之不详,颇多歧见。有人认为这首诗写于鹅湖之会后一年,即南宋淳熙三年(1176)春,朱熹如婺源省墓而游学三清山,在三清山的三清宫游憩时触景顿悟,有感而发作此诗。

另有人根据朱熹写给许顺之的书信《答许顺之》(四部丛刊初编缩本《朱公文文集》卷三十九)推断这两首诗作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是年朱熹居闽北崇安五夫里。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字怎么读音

为的读音是wéi,声母是w,韵母是ei,声调是第二声。

一、原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三、出处

宋·朱熹《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