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藩属

大明藩属国在被倭军侵略后,暴漏了由来已久的“僭越”之罪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7-05 08:50:14 浏览24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公元1388年,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

李成桂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遣使向明太祖称臣,并请求太祖恩准其立国,获准。其后又在明朝皇帝允许下使用了“朝鲜”一名——朝鲜一词源自中原地区的商朝遗民(亦是移民)所建立的国家,即箕子朝鲜。

洪武二十六年即1393年,李成桂于二月十五日钦奉明朝圣旨,定国号为朝鲜。在庄重场合下,会冠以上国名号作为全称,如“有明朝鲜国”。

李成桂以及其后人所执掌的半岛政权史上一般称其为“李氏朝鲜”。在李氏朝鲜,盛行着所谓的“慕华”思想。即是说李氏朝鲜从各方面模仿明朝,并采用儒家性理学统一思想。同时将宗主国大明奉为“天朝”,在视大明为“大中华”之余也自诩为“小中华”。

李氏朝鲜奉大明为正朔,定期称臣朝贡,节庆时会遣使入北京朝贺。而李朝国王、王妃、世子必须经大明朝廷册封才算合法。每当宗主国明朝派遣的敕使抵达李朝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时,李朝的国王必须亲自前往西郊迎恩门行三跪九叩的迎敕礼。

李朝作为大明藩属,国主被特许使用大明的亲王衣冠并被尊称为"殿下",其正妻被成为"王妃"或"中宫殿",王位继承人则称"世子",其余诸子则称"大君"。这些称呼与大明的亲王或郡王的等级相对应,表明着李氏朝鲜从属于大明的臣属地位。

李朝国主在死后须由大明朝廷主持祭祀,赐予谥号。李朝被大明所赐的谥号乃是依据明制所赐的郡王两字谥号。仅就列举上文“己亥东征”中出现的李祹和他的父亲李芳远,这父子两人都各自在去世后受到过大明所赐的谥号,即“庄宪”和“恭定”。然而在当时李朝却私自给李祹和李芳远使用了带有宗字的庙号,即所谓的世宗(世宗大王)和太宗。庙号乃是天子所有,李朝作为明朝属国,难道不知道这是“僭越”之举吗?

事实上,李朝即韩国方面是知道自己犯僭越之罪的。根据韩国的资料《宣祖大王实录》中所记载,李昖(即韩国所称的宣宗或宣祖)曾在大明万历二十一年不安的问询属下:“倘问曰‘庙号乃天子事,非诸侯所敢。天朝既赐赠谥,而尔国有自上尊号,是何礼仪?’何以答之?”

韩人僭越妄称庙号由来已久,自唐代起新罗王便私用庙号“太宗”而导致唐中宗专门遣使责问新罗。新罗方面一边谢罪,一边继续含糊其辞暗自使用,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韩人既一贯有此僭越之行,为何李昖偏偏这时候担心大明发现呢。这其实还是因为日本丰臣秀吉对半岛的入侵所致。

万历二十年四月,丰臣秀吉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14万人渡海入侵半岛。仅仅月余,李朝便三都守失,八道瓦解。而李朝国主李昖本人则弃国北逃。欲进入大明辽东躲避日寇,他曾对随同他逃跑的大臣说:“予死於天子之国(大明)可也,不可死於贼(日本)手。”

壬辰战争

看到这里,就知道为什么李昖怕被大明问责了。古代消息闭塞,李朝偏居于东海苦寒之地,关起门来哪怕叫玉皇大帝自嗨又能如何。韩方明白,天朝不干涉藩属国内政的传统由来已久,而且真即便父母之国知道了自己的僭越之罪,也会因为山高皇帝远不了了之。

而李昖此时面对的局面是,日本占据了自己的家,而自己要逃入大明辽东境内。这就将要直接面对天朝的官员。如果这等僭越的事情被天朝官员察觉,一旦被问责,自己如何处置实在难以应对。所以才会忽然问起属下来。

之后发生的事,验证了李昖的担心和不安。因为大明派军入半岛驱逐倭寇,而使得明和李朝的联系陡然频繁起来。大明兵部职方司主事丁应泰在查看李朝国内书籍《海东纪略》时,偶然发现李朝竟然敢私自给历代国王用上天子”庙号“,除此之外书又有多处令丁应泰心中存疑,于是便上书朝廷弹劾李氏朝鲜。

在丁主事的上书中,列举出了韩方三事,其一、怀疑日寇侵入半岛乃是李朝勾结日本。其二、

李朝在本国书籍中以大书日本年号,小书明朝年号(一个属国不知尊卑,大书日本年号岂不让人怀疑其亲倭而于日寇勾结进而套路大明),这正是忤逆叛乱之心的明证。其三、一个藩属国,郡王爵位,竟然敢给历代国主按上“太祖、世祖”的庙号,这种大逆不道不是谋反又是什么。

上书这件事因为当时双方军政来往太过密切,所以被韩方得知。李朝国主李昖已经吓得什么都不敢做了,把一切事物推给了自己儿子处理。伸脖子做好了等待天子降罪的准备——”今圣旨未下,方在竢罪待命之中“。

当时李朝的名臣柳成龙认为干等着大明皇帝降罪不是个事儿,必须用尽办法解释和洗白才是正理。

韩方的具体办法是,对于韩方跟日方勾结的事全力向明廷辨解。对于僭越庙号的事,因为白纸黑字推脱不了,所以干脆”老实认罪“。在韩方上奏明廷的文书中写到,韩方僭用庙号,乃是延续唐、宋、元时的不良传统。实在是因为半岛的韩人太过无知,不能完全理解天朝礼仪,所以做出此等荒谬的错事。李朝历来视大明如父,内心绝不敢故意行此僭越之事等等。上奏的文书经历了数次修改,总之想尽办法使其言辞恳切,希望能向天子解释清楚,减免罪责。

与此同时,李朝使者在北京大肆活动,拜会大明内阁、六部重臣,及首辅沈一贯。说白了就是用行贿来使得朝中大臣帮助李朝。

在诸多的努力之下,因为朝廷大臣们为李朝说话。万历皇帝没有降罪李朝,亦没有相信韩方勾结日方的事,而是派兵进入半岛帮助李朝驱逐日寇。李昖虽然躲过了天子责罚,但这件事可把他吓的不轻。他把接待天朝官员丁应泰的韩方翻译和使臣一个棒决,一个流放。在大明帮助李朝驱逐了日寇之后,李朝虽难改本色——仍给去世的李昖加了庙号“宣祖”,但这种行为却变得更谨慎和隐秘。

壬辰战争中的明军

”僭” 指超越本分,“僭越”即指超越本分行虚伪之事。而“虚伪”对于韩国已经成为深入骨髓的“疾病”,它至今仍令韩国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的分裂当中,使得韩民的心态始终在自卑和自负间左右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