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偏要 康熙帝 大阿哥

大阿哥胤禔才是长子,康熙帝却为何偏要立皇二子胤礽为太子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7-04 05:30:10 浏览6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位的继承一般来说有两种继承模式,一是“立长不立贤”,二是“立贤不立长”。

其中最为典型且运用比较多的便是前者,为何呢?因为自商周以来的宗法制中就有一项最为基本的原则——“嫡长子继承制”。这里所谓的“嫡长子”实际上就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而广义上的“长子”则指的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但是这样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嫡长子没有能力的话,如果将其立为储君,那么势必就会影响到国家命运走向。所以便有了后来的“立贤不立长”。这一制度在清朝就有着很好的体现。

康熙读书像

当然,这种制度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皇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认真做事,因为每个人都有当皇帝的可能,只要能认真对待国事那么就有被立为储君的可能。

但是这其中也有不妥,那就是在皇权更替之时,会引来皇子之间的激烈争夺。比如康熙晚年的皇位争夺就异常的激烈。例如在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王朝》中就说到了“九子夺嫡”的故事,其实也就是雍正和几位兄弟的皇位争夺战。

但相对来说,“立贤不立长”在很一定程度上要优于“立长不立贤”,因为毕竟国家的治理需要有才之人才能做到,不能简单的依靠所谓的“嫡长子”来继承。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康熙在立太子的时候,不立皇长子胤禔,而偏要立二子胤礽为太子呢?要知道,康熙此举既不是“立长不立贤”,也不是“立贤不立长”,因为这是在胤礽刚满周岁的时候就立他为太子了。

康熙和胤礽——剧照

但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笔者看来,康熙此举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何呢?理由如下;

首先来说,胤礽刚出生就失去了母亲。而在此前,康熙的嫡长子‘承祜’,胤礽的同胞哥哥去世(康熙十一年去世)。皇后和长子的去世,使得康熙帝悲痛万分,在他处理好孝诚仁皇后的后事之后,便立刚满周岁的胤礽为太子。

康熙帝之所以立胤礽而不立皇长子胤禔,首要原因就是他的母亲并不是皇后,而只是一个妃子而已。选立太子,素来以皇后之子为先。再者,康熙帝的嫡长子并不是胤禔,而是承祜,只不过他夭折之后,皇子中属胤禔年龄最大而被称为“皇长子”而已。

按照名分来说,胤禔并不能被立为太子。

胤礽——剧照

此外,胤礽的生母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她是康熙朝的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于康熙四年九月与康熙帝结婚,时年仅十一岁。她是康熙帝的“发妻”。但是,赫舍里氏的命运并不好,在康熙八年的时候,她为康熙生下嫡长子承祜,但是在康熙十一年的时候就夭折了。后来,在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生下了胤礽,随后因难产而死,年仅21岁。

赫舍里氏和康熙的感情非常深厚,她去世后,康熙帝非常想念她,在胤礽出生不久后,便立其为太子。所以这其中还有很深的感情因素在里面。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政治因素了,当时康熙帝刚坐上皇位不久,各方面都需要索尼家族及其他大臣的辅佐,所以立胤礽为太子,也是为了稳住索尼家族和朝廷的各大臣元老。当然,也许并没有这一层的考虑,但素来帝王无情,这一点我们还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大阿哥-胤禔-剧照

当然了,在后来康熙对胤礽的培育中我们不难发现,康熙是真的想将他培养成一国之君的。而胤礽的所作所为也告诉我们,他的确为大清朝,为日后登上皇位做着不懈地努力。但是只可惜,在康熙晚年,这位煎熬了四十多年的太子终于忍不住想将自己的老父亲挤下皇位,企图自己掌权。

而结果只能换来“两次被废”,最终以幽死禁宫收场。当然了,胤礽事件,其实还与康熙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里我们就不细谈了!